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御史大夫韓安文言文閲讀題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67W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樑成安人也。事樑孝王為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為將,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樑。吳楚已破,安國名由此顯。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樑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樑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御史大夫韓安文言文閲讀題及答案

建元六年,安國為御史大夫。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安國曰:“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裏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敞。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擊之不便,不如和親。”於是上許和親。

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親,親信邊,可誘以利。”陰使聶翁壹為間,亡入匈奴,謂單于曰:“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單于愛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示單于使者為信。曰:“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於是單于穿塞將十餘萬騎,入武州塞。當是時,漢伏兵二十餘萬,匿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約單于入馬邑而漢兵縱發。未至馬邑百餘里,行掠滷,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問尉史。尉史曰:“漢兵數十萬伏馬邑下。”單于顧謂左右曰:“幾為漢所賣!”乃引兵還。

安國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樑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節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因肉袒謝 謝:道歉

B.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 倍:違背

C.未至馬邑百餘里,行掠滷 行:將要

D.單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責怪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甲因肉袒謝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②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C.①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 ②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D.①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②皆以美於徐公

11.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韓安國“為人多大略”“忠厚”特點的一組句子是

①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樑 ②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

③安國笑日:“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④擊之不便,不如和親 ⑤陰使聶翁壹為間 ⑥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的敍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在獄中遭到獄吏的侮辱,但他懷有寬容之心,在他東山再起後並未對獄吏田甲施以報復。

B.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和韓安國的意見是一致的。韓安國主張和親的理由比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C.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受派遣做間諜,逃到匈奴,後來為取得單于使者的信任,斬殺死囚,懸頭於馬邑城上,向單于詐降,最終卻功敗垂成。

D.為突襲匈奴單于,漢軍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伏兵二十餘萬,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並統領各路兵馬。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2分)

譯文:

⑵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3分)

譯文:

⑶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3分)

參考答案

9.D 怪:覺得奇怪。

10.C A.“於是”和“依靠” B. “況且”和“尚且” D.“在”和“認為”

11.D ②與“為人多大略”無關,⑤“陰使聶翁壹為間”並非出自韓安國的謀劃。

12.B 在匈奴請求和親的問題上,大行王恢強調和親之弊,和韓安國的意見並不統一。

13.⑴韓安國説:“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

⑵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

⑶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