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菩薩蠻晏幾道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閲讀答案了,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閲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菩薩蠻晏幾道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菩薩蠻晏幾道閲讀答案

原文: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字詞解釋:

①弄:演奏樂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傳舜帝南巡蒼梧,二妃追至南方,聞舜卒,投江而死。後人以此為題材寫成樂曲。

②十三絃:漢史游《急就篇》之三顏師古注:“箏,亦小瑟類也,本十二絃,今則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③慢:形容眼神凝注。

④玉柱斜飛雁:古箏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稱雁柱。

⑤春山:喻美人的眉峯。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黛,青黑色的顏料。

翻譯: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箏,彈奏了如此悽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盪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箏弦,細膩地傳達出內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箏柱斜列着,彷彿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曲調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閲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描寫的是一種什麼景象?主要內容寫的是什麼?

(2)詞裏集中對什麼做了描寫?精妙之處在哪裏?就你有體會的一點談談自己的見解。

答案:

(1)這首詞描寫了一位彈箏女子在筵席間演奏的情景:主要內容是描寫彈奏的樂曲和彈箏女的神情、動作。

(2)一是集中描寫音樂。上闕由曲名寫起,曲子描寫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鳴箏聲聲,令人聯想起湘水盪漾的綠波。“寫盡”二字,描寫出箏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寫彈箏女子,這裏是特寫鏡頭。“纖指”突出了彈箏女子年輕秀媚的特徵。“幽恨”既寫曲中情緒,又含彈者心聲,“細”字連結二者。下闋前兩句既含蓄地描繪出彈箏女聰穎靈巧、從容專注的神態,又暗寫出彈箏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運用鏡頭剪接手法轉寫“玉柱”。下闋後兩句收束全詞,“斷腸“與“幽恨”照應,將彈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貼切的比喻描寫女子神情,和樂曲巧妙融為一體。

創作背景: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藉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此詞借寫一個歌妓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實則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愁緒。

賞析:

此詞借寫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幽恨”;下片並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而幽恨自見。黃蓼園謂此詞“末句意濃而韻遠,妙能藴藉”。

起筆一句先寫彈奏。箏稱之為“哀箏”,感情色彩極為明顯。“一弄”,奏一曲。曲為“湘江曲”,內容亦當與舜及二妃一類悲劇故事有關,由此可見酒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寫盡湘波綠”,湘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但綠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寫”,指彈奏,而又不同於一般的“彈”或“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上片歇拍兩句,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非細彈不足以盡情傳達,而能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從“纖指”二句的語氣看,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詞之上片,着重從演奏的'內容情調方面寫彈者。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當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注。“玉柱斜飛雁”,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飛雁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峯。因此,這裏雖是説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繫,寫箏柱之形,其實末離開彈箏者所傳的幽恨。“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的典故。女子凝神細彈,表情一般應是從容沉靜的,但隨着樂曲進入斷腸境界,箏女斂眉垂目,淒涼和悲哀的情緒還是明顯地流露了出來。

這首詞以迴盪飄忽的筆勢,刻畫一位哀豔動人的彈箏藝妓——小蓮哀豔動人的形象。全詞以“哀箏一弄湘江曲”摹然開篇,又以“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驟然收筆,中間不平鋪直敍而抓住最富有表現力的動作、神態來寫,極具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