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無家別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大家覺得無家別閲讀難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無家別閲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家別閲讀答案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註釋

⑴天寶後:指安史之亂以後。開篇是以追敍寫起,追溯無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廬:即居住的房屋。但,只有,極為概括也極為沉痛地傳達出安祿山亂後的悲慘景象:什麼都沒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⑵賤子:這位無家者的自謂。陣敗:指鄴城之敗。

⑶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創語。

⑷怒我啼:對我發怒且啼叫。寫鄉村的久已荒蕪,野獸猖獗出沒。

⑸這句以 宿鳥 自比,言人皆戀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窮棲,依舊在所不辭。

⑹這句是説他又要被徵去打仗。鞞 [p ],古同 鼙 ,鼓名

⑺攜:即離。無所攜,是説家裏沒有可以告別的人。

⑻這兩句是以能夠服役於本州而自幸。終轉迷:終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兇吉難料。

⑼齊:齊同。這兩句更進一層,是自傷語。是説家鄉已經一無所有,在本州當兵和在外縣當兵都是一樣。

⑽從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作亂到這一年正是五年。委溝溪:指母親葬在山谷裏。

⑾兩酸嘶:是説母子兩個人都飲恨。酸嘶,失聲痛哭。

⑿蒸黎:指勞動人民。蒸,眾。黎,黑。

1、詩篇開頭 寂寞 二字的作用是?

2、家鄉今昔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這也是____________的根源。

3、 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寫出了家鄉已非 舊 時面貌,早被 蒿藜 淹沒的情景。這句裏的 _____ 字用得特別傳神。

4、 日瘦氣慘悽 是 賤子 觸景生情,烘托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心境;這一句用了____的修辭方法。

5、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的深刻含意是?

6、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中 永痛 的意思是?

7、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的意思是?

8、翻譯,並簡略説明其寫作特點。

⑴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譯文:

寫作特點:

⑵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只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譯文:

寫作特點:

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譯文:

寫作特點:

參考答案

1、渲染出滿目蕭條的景象,也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心情

2、世亂(安史之亂) 無家 可 別

3、歸來尋舊蹊尋

4 見空巷 時的悽慘擬人

5、以 狐與狸 的反客為主,深刻地寫出了家園的破敗

6 我 被征服役後 長病母 無人奉養,以致死去;死後又無人埋葬,以致丟棄山溝

7、母親生養了我,而我對母親卻生不能奉養,死未能安葬,這是我終身感到痛楚悲苦的兩件事

8、⑴ 鳥兒也留戀住慣了的舊巢,我哪裏會嫌房屋破爛呢?春天剛來到,我就獨個兒扛着鋤頭去耕耘;天黑了,我還在田間灌溉。

以 宿鳥 為喻,表達了留戀家鄉的感情,不管多麼貧困和孤獨,只希望能在家鄉話下去。

⑵ 這次雖然在本州服役,但家裏已沒有什麼人可以告別了,在本州服役,畢竟比到遠方去要好一些,但既然當兵,就得遠去前線打仗;這樣,生死吉凶也就難以預料;回頭一想,家鄉已一無所有,去遠去近,還不都是一樣。

六句詩層層轉折,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主人公聽到 召令 之後的心理變化。

⑶ 已經弄得人無家可別,還要抓去服役,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

以反法作結,意味深長:把老百姓逼到沒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麼能做百姓的主上呢?

參考譯文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裏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餘户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着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為塵土。因為鄴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裏走了很久只見空巷,日色無光,一片蕭條悽慘的景象。只能面對着一隻只豎起毛來向我怒號的野鼠狐狸。四鄰還剩些什麼人呢?只有一兩個老寡婦。宿鳥總是留戀着本枝,我也同樣依戀故土,哪能辭鄉而去,且在此地棲宿。正當春季,我扛起鋤頭下田,到了天晚還忙着澆田。縣吏知道我回來了,又徵召我去練習軍中的騎鼓。

雖然在本州島服役,家裏也沒什麼可帶。近處去,我只有空身一人;遠處去終究也會迷失。家鄉既已一片空蕩,遠近對我來説都是一樣。永遠傷痛我長年生病的母親,死了五年也沒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卻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終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卻無家可別,這老百姓可怎麼當?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 三吏三別 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 天地終無情 ,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 中男 走上前線。這首《無家別》是 三別 的第二篇。

賞析

《無家別》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新題樂府組詩 三吏三別 之一。此詩敍寫了一個鄴城敗後還鄉無家可歸、重又被徵的軍人,通過他的遭遇反映出當時農村的凋敝荒蕪以及戰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全詩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詩情感雖沉痛悽婉,批駁雖強烈深刻,卻不是一味直陳顯言,而是借景、物、事來寄情抒懷,顯示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無家別》敍事詩的 敍述人 不是作者,而是詩中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徵去當兵的獨身漢,既無人為他送別,又無人可以告別,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際,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彷彿是對老天爺訴説他無家可別的悲哀。

從開頭至 一二老寡妻 共十四句,總寫亂後回鄉所見,而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兩句插在中間,將這一大段隔成兩個小段。前一小段,以追敍發端,寫那個自稱 賤子 的軍人回鄉之後,看見自己的家鄉面目全非,一片荒涼,於是撫今憶昔,概括地訴説了家鄉的今昔變化。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這兩句正面寫今,但背後已藏着昔。 天寶後 如此,那麼就會想到天寶前的情況。於是自然地引出下兩句。那時候 我裏百餘家 ,應是園廬相望,雞犬相聞,當然並不寂寞: 天寶後 則遭逢世亂,居人各自東西,園廬荒廢,蒿藜(野草)叢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頭就用 寂寞 二字,渲染滿目蕭條的景象,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悲涼心情,為全詩定了基調。 世亂 二字與 天寶後 呼應,寫出了今昔變化的原因,也點明瞭 無家 可 別 的根源。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兩句,緊承 世亂各東西 而來,如聞 我 的歎息之聲,強烈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悲傷情緒。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後一小段則描寫細節,而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承前啟後,作為過渡。 尋 字刻畫入微, 舊 字含意深廣。家鄉的 舊蹊 走過千百趟,閉着眼都不會迷路,如今卻要 尋 ,見得已非舊時面貌,早被蒿藜淹沒了。 舊 字追昔,應 我裏百餘家 : 尋 字撫今,應 園廬但蒿藜 。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寫 賤子 由接近村莊到進入村巷,訪問四鄰。 久行 承 尋舊蹊 來,傳 尋 字之神。距離不遠而需久行,見得舊蹊極難辨認,尋來尋去,繞了許多彎路。 空巷 言其無人,應 世亂各東西 。 日瘦氣慘悽 一句,用擬人化手法融景入情,烘托出主人公 見空巷 時的悽慘心境。 但對狐與狸 的 但 字,與前面的 空 字照應。當年 百餘家 聚居,村巷中人來人往,笑語喧闐;如今卻只與狐狸相對。而那些 狐與狸 竟反客為主,一見 我 就脊毛直豎,衝着 我 怒叫,好像責怪 我 不該闖入它們的家園。遍訪四鄰,發現只有 一二老寡妻 還活着!見到她們,自然有許多話要問要説,但杜甫卻把這些全省略了,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空間。而當讀到後面的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時,就不難想見與 老寡妻 問答的內容和彼此激動的表情。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這在結構上自成一段,寫主人公回鄉後的生活。前兩句,以宿鳥為喻,表現了留戀鄉土的感情。後兩句,寫主人公懷着悲哀的感情又開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勞動,希望能在家鄉活下去,不管多麼貧困和孤獨!

最後一段,寫無家而又別離。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波瀾忽起。以下六句,層層轉折。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這是第一層轉折;上句自幸,下句自傷。這次雖然在本州服役,但內顧一無所有,既無人為 我 送行,又無東西可攜帶,怎能不令 我 傷心!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這是第二層轉折。 近行 孑然一身,已令人傷感;但既然當兵,將來終歸要遠去前線的,真是前途迷茫,未知葬身何處!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這是第三層轉折。回頭一想,家鄉已經蕩然一空, 近行 、 遠去 ,又有什麼差別!六句詩抑揚頓挫,層層深入,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主人公聽到召令之後的心理變化。如劉辰翁所説: 寫至此,可以泣鬼神矣! (見楊倫《杜詩鏡銓》引)沈德潛在講到杜甫 獨開生面 的表現手法時指出: 又有透過一層法。如《無家別》篇中雲: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無家客而遣之從徵,極不堪事也;然明説不堪,其味便淺。此雲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轉作曠達,彌見沉痛矣。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儘管強作達觀,自寬自解,而最悲痛的事終於湧上心頭:前次應徵之前就已長期卧病的老孃在 我 五年從軍期間死去了!死後又得不到 我 的埋葬,以致委骨溝溪!這使 我 一輩子都難過。這幾句,極寫母亡之痛、家破之慘。於是緊扣題目,以反詰語作結: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意思是:已經沒有家,還要抓走,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

詩題 無家別 ,第一大段寫亂後回鄉所見,以主人公行近村莊、進入村巷劃分層次,由遠及近,有條不紊。遠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則描寫細節。第三大段寫主人公心理活動,又分幾層轉折,愈轉愈深,刻畫入微。層次清晰,結構謹嚴。詩人還善用簡練、形象的語言,寫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詩中 園廬但蒿藜 、 但對狐與狸 ,概括性更強。 蒿藜 、 狐狸 ,在這裏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誰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園中長滿蒿藜。在人煙稠密的村莊裏,狐狸也不敢橫行無忌。 園廬但蒿藜 、 但對狐與狸 ,僅僅十個字,就把人煙滅絕、田廬荒廢的慘象活畫了出來。其他如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也是富有特徵性的。正因為是 老寡妻 ,所以還能在那裏苟延殘喘。稍能派上用場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詩中的主人公就是剛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的。

詩用第一人稱,讓主人公直接出面,對讀者訴説他的所見、所遇、所感,因而不僅通過人物的主觀抒情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而且通過環境描寫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幾年前被官府抓去當兵的 我 死裏逃生,好不容易回到故鄉,滿以為可以和骨肉鄰里相聚了;然而事與願違,看見的是一片 蒿藜 ,走進的是一條 空巷 ,遇到的是豎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滿目淒涼,百感交集!於是連日頭看上去也消瘦了。 日 無所謂肥瘦,由於自己心情悲涼,因而看見日光黯淡,景象悽慘。正因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與環境描寫結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裏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

Tags:閲讀 無家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