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評析

欄目: 琵琶行 / 發佈於: / 人氣:3.32W

白居易的《琵琶行》借琵琶女的故事發抒自己的感慨。全詩可分作兩部分。

白居易《琵琶行》評析

第一部分分作三段: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上第一段,寫詩人送客上船時忽然聽到琵琶彈奏的聲音,於是重新開宴,邀請琵琶女赴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輕擾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上第二段,具體描述琵琶女演奏琵琶的高超的技巧。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粧淚紅闌干。

上第三段,寫琵琶女自敍身世。

以上第一部分,先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高明的技巧,滿座客人都為之傾倒,再寫琵琶女自敍身世,由少年時代的花天酒地到老大時的淒涼遭遇。反映了社會的世態炎涼。

以下為第二部分,分作兩段。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上第一段寫詩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所感,從而感到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之人,因此立即發抒自己的感慨。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上第二段寫琵琶女重彈琵琶時,其樂音比先前更加悽慘,使得客人們都受感染,一個個哭了起來,而座中淚下最多的就是詩人自己。

第二部分,寫詩人借琵琶女的故事發抒自己的感慨,表明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因而將琵琶女的故事記錄下來流傳後世。

這是一首長篇歌行,結構非常嚴謹,先由送客上船突然聽到琵琶演奏的聲音而引出琵琶女。對琵琶女的出場寫得非常細緻,也很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觀察事物之細,要知道那是在封建社會,男女之間的交往是受限制的。因此當詩人與客人們尋問她的時候,她想要回答卻又有所遲疑,想答又不敢立即作答。直至詩人們再三邀請,甚至是“千呼萬喚”她才遲疑地出來,但她出來時還是感到害羞,於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她當時那種神態真是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了。緊接着具體描繪琵琶女的高超的技巧和琵琶所發出的各種各樣的樂音。詩人把那種抽象的樂音用具體的事物比喻出來,因而使得讀者一邊讀詩一邊聯想,在讀者的頭腦裏將視覺變成了聽覺,又從聽覺轉而形成了視覺的形象。“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琵琶女一演奏,就立即抓住了聽眾的心,甚至在她還沒有正式演奏的時候,在調絃的時候,聽眾們就覺得“未成曲調先有情”,由此全詩突出了一個“情”字,這是本詩的基調,為下面琵琶女的自述埋下了伏筆。琵琶女演奏的樂曲,先是“霓裳”,後是“六幺”,這是當時社會上流傳最廣的音樂,如果沒有高明的技巧,沒有蓋過其他演奏者的本事的話,是很難抓住聽眾的心的。妙就妙在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實在不同一般,緊接着詩人用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比擬,如“急雨”,如“私語”,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如黃鶯在花底歌唱,如泉水在冰下流淌,有時琵琶又發出了嗚咽之聲,於是詩人就説“幽咽泉流冰下難”,有時聲音暫時停了下來,詩人卻説“此時無聲勝有聲”。歇了一會,突然爆發了高音,這種聲音極強,於是詩人就説好像打破了裝水的銀瓶子,水漿從銀瓶裏迸發出來,又好像是在戰場上騎兵突出,短兵相接,刀槍鳴叫……一曲彈完了,琵琶女“當心一畫”,收住琵琶,卻好像撕裂布帛一樣發出了“剎剎”的聲音。至此,琵琶女的演奏技巧真正使人佩服,人們簡直屏住了呼吸,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只看見江面上映照出的天上的明月。一般來説詩人或是作家描寫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反應,有的是縱情歡呼,有的`卻是屏息靜默,現在詩人在這裏採用的是後者。因為人們在聽到這種高超的音樂以後,不知用什麼言詞來形容為好,他們只是靜下心來回味!

應該説寫到這裏,詩篇似乎可以結束了,但詩人的目的不在於此,於是引出了琵琶女的自述。琵琶女在年少的時候 本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漂亮的女子,彈奏琵琶的技巧又十分高明,因此吸引了無數的貴族公子,他們不計本錢,為她付出代價,“一曲紅綃不知數”,而當時琵琶女根本沒有考慮後果,沒有考慮到今後的命運,一味的縱情,一味的取悦於他們,“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當時是那樣的縱情歡樂,卻不知道把美好的光陰,美好的青春給耽誤了,其後果是“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那些“五陵年少”哪裏有什麼真正的感情,更談不上什麼愛情,因此當琵琶女“顏色故”的時候,他們再也不來問津了,琵琶女的生計也成問題了,所以當她“老大”以後,只得嫁了一個商人。這商人卻是一個重利而輕感情的人,經常外出而很少和琵琶女聚在一起,留下她一個人孤零零地獨自守着這一艘空船。面對這種冷酷的現實,她自然會回想起原來那種花天酒地的生活,兩種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沒有原來的花天酒地,那麼現在也不會形成如此的反差。如果她原來不是那樣的輕信那些“五陵年少”,能夠謹慎地選擇一個如意郎君,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獨守空船。但是這不是問題的本質,問題的本質是在封建社會裏,歌女也好,琵琶女也好,是根本沒有什麼出路的,她們只是供人玩樂,任人宰割的對象,因此琵琶女的這種命運是必然的。儘管琵琶女對過往的生活有所後悔,於是在夢中落淚,但對於她的悲慘的命運又有何益?限於那種時勢,詩人當然意識不到這一點:社會制度不改變,琵琶女們的命運也就根本不可能改變!

琵琶女的故事寫完了,詩也應該結束了。但是,不!詩人還要接着寫他自己的故事。

詩人本來是一個京官,由於他主張改革,受到了守舊派的攻擊,於是朝廷將他貶到偏僻的江州來做司馬。他一方面多病一方面聽不到美好的音樂,終日處在悲傷的境地。今天忽然聽到了琵琶女的彈奏,詩人覺得像聽了天上的仙樂一樣開心。但是當他聽了琵琶女自敍身世以後,他覺得琵琶女的命運同自己的竟是何等的相似,於是他的流傳千古的名句一下噴發了出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此,他一口氣發抒了自己的感慨,並要求琵琶女再一次彈奏,好給她翻作《琵琶行》的詩篇。琵琶女當然也很受感動,但是,當她再次演奏的卻不是原來的樂音了,而是比先前的更加悽慘,更加令人傷心。先前的演奏,使得“東船西舫悄無言”,而現在的演奏卻是“滿座重聞皆掩泣”,詩人卻更其甚也,讀者請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難怪詩人要説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通觀全詩,詩人將琵琶女與自己完全聯繫在一起,兩人的遭遇合成了社會的縮影: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琵琶女的命運如此,而本來生活在上層的詩人由於與當權者政見不同,也就遭到了排斥,遭到了打擊,也成了一個天涯淪落之人。因此我覺得這首詩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的面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