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窗下的兒子》的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又是一年的春節了,記得小時候,到了正月初一的這一天,父親照例要帶着我和姐姐到爺爺家去。在這一天裏,無論如何也不能和其他小夥伴們一塊玩了。即便是我參加工作之後也從未改變過。在我看來,這是每年不得不循環一次的固定“程序”;對父親來説,那就是一項經年累月的“規矩”了。

《窗下的兒子》的閲讀答案

早年,爺爺和奶奶還活着,儘管他們不富裕,我和姐姐每年照例會拿到爺爺和奶奶分別給我們的壓歲錢——5塊、10塊。錢雖不多,但很温暖。那種來自爺爺奶奶的温暖是很不一樣的,覺得很沉,也很莊重,像是在爺爺奶奶的身後還站着他們的雙親和長輩。整個家族的人都在默默地看着這一幕幕,瀰漫着一股家庭温暖與傳承的氣息。

然後,一家人便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我和姐姐只是默默地吃着,默默地看着。這一家人似乎都不是太“熱鬧”的人。而這樣的聚會,一年也只有這一次,然後,大家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第三代的我們都已經長大了,可奶奶就是在這個時候離開了她的這一大羣兒女,也離開了幾乎陪伴了她一生的爺爺。奶奶走後,姑姑和爺爺在一起生活。因為爺爺的年紀大了,身體又不是很好,需要有一個人在他的身邊照顧。我原以為,舊曆的除夕不用再去爺爺那裏吃團圓飯了,初二或者初三去就可以了。可是到了舊曆的新年,父親照例領着我到爺爺家拜年。姐姐在電視台工作,越是過節越是忙。

按説這舊曆的春節,畢竟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喜氣的氣氛會很熱烈,然而,由於奶奶不在了,爺爺家的除夕之夜顯得格外的冷清落寞。爺爺的孩子們都來了,可怎麼也看不出往年的那種温暖的氣息了。爺爺看上去也有些孤獨,駝着背,總是時不時地歎氣。雖然歎氣聲很輕,可總讓人覺得沉重。然後,他開始挪挪自己的身體,看看自己身旁的'位置——那位置上以往坐着的是奶奶,而現在坐着的是他的大兒子了。

回去的路上,父親也總是在不斷地歎息。他的心情似乎和爺爺一樣,也很沉重,不像奶奶活着的時候,父親從爺爺家拜年出來,總是精神抖擻、充滿力量的樣子。

斗轉星移,爺爺也因病去世了,隨後那套舊房子也賣掉了。那裏已不再是爺爺奶奶的家了。我心裏酸酸地想,再也不能去爺爺家吃一年一次的團圓飯了。

翌年,到了正月初一這一天,吃過晚飯,姐姐去電視台值班了,母親去鄰居家拜年。父親望着空空的房子對我説:“走,去你爺爺家看看。”我驚詫地問:“爺爺不是不在了嗎?那房子不是賣了嗎?”父親堅持着説:“還是去看一下,祭奠一下吧,心裏踏實。”

父親帶着我一邊走一邊説:“你爺爺年輕的時候,上下班就在這條街上走,那時他很精神,你奶奶在醫院裏當護士,什麼時候都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利索,街坊鄰居都很尊敬他們,見了他們是一定要打招呼的……”

到了爺爺家——哦,這已不再是爺爺的家了,那裏已經住進了一户陌生人。父親和我仰頭望着爺爺家的那扇窗,那扇窗裏的燈熄着。父親就站在那裏,望着黑黝黝的窗子久久不肯離去。也許在他的心裏,那舊宅裏的燈總是為他們這些兒女們亮着的……

以後只要到了大年初一這天晚上,父親都要去爺爺的家看看,只是不再帶我和姐姐去了。他一個人站在爺爺家的樓下,仰頭望着那扇窗,吸着煙,久久不願離去。再後來,小區改造了,那裏建了一片新樓,父親站在那片新樓中,已經説不清哪裏是爺爺的家了,但他仍然一個人站在那條街上,尋找着舊時的街道,像個迷路的孩子,久久地在那個地方徘徊……

(《文苑·經典美文》2013年第10期)

14.“在我看來,這是每年不得不循環一次的固定‘程序’,對父親來説,好運就是一項經年累月的‘規矩’了。”句中“程序”和“規矩”的區別是什麼?(4分)

15.文章是圍繞“回爺爺家”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4分)

16.“父親和我爺頭望着爺爺家的那扇窗,那扇窗裏的燈熄着,”文中這句話有什麼作用?(4分)

17.“以後只要到了初一這天晚上,父親都要去爺爺的家看看,只是不再帶我和姐姐去了。”請結合全文回答,父親為什麼“不再帶我和姐姐去了”?(4分)

18.小區改造了,爺爺的家已經無處尋找了,可是“父親”仍然“站在那條街上”,尋找着舊時的街路,像個迷路的孩子”。你怎樣理解父親的“尋找”?請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談談你對這種“尋找”的看法。(7分)

參考答案

14.“程序”含有未能理解其意義、被動接受之意;(2分)“規矩”則有認為意義重大、主動遵從之意。(2分)

15.①先寫爺爺奶奶都活着時,回爺爺家團聚的喜慶和温暖;(1分)

②接着寫奶奶去世後,回爺爺家時的冷清和沉重;(1分)

③再寫爺爺去世後,父親“回爺爺家”時對親人的緬懷;(1分)

④最後寫小區改造後父親“回爺爺家”時的迷茫感傷。(1分)

16.①照應題目;(1分)

②和以前家庭團聚的喜氣對比,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感傷;(1分)

③引出下文“舊宅裏的燈總是為兒女們亮着”的感慨,表達親情永在的主旨;(1分) ④引出對那户人家回家過年的推測,使父親的情感具有了普遍的意義。(1分)

17.①父親體諒我們的忙碌;(2分)

②父親因為我們不能理解他的舉動和感情而失落,只有獨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了。(2分)

18.理解:這種尋找不僅是對親人的懷念,更是對傳統家庭觀念和傳統文化的堅守。(3分) 看法:(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