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9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峯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雀東南飛》教案,歡迎閲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孔雀東南飛》教案(精選9篇)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實詞、多義詞、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等,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劉蘭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手法

4、瞭解四言詩與五言詩的不同。

5、瞭解樂府詩歌的常用表現手法賦、比、興。

過程與方法

1、提高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

2、增強合作意識。

3、提高質疑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封建家長制對青年男女的摧殘,尊重婚姻自由。

教學重點:瞭解劉蘭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手法。

2、瞭解四言詩與五言詩的不同。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前預習(這部分在學案中得到體現,學生在課前完成。)

學生初步讀懂文章,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並且完成以下目標:

一、讀準字音,掃除詩文中的文字障礙。

二、釋詞。學生在閲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生歧義。請學生歸納總結本文的文言常識知識點。

(1)古今異義。

(2)一詞多義。

(3)偏義複詞。

三、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線索、脈絡。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進而掌握全詩結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內容:劉蘭芝形象與思想情感的研究

導入:在中國文學的發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詩經·氓》中的女子勤勞善良而被棄,但果斷、清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衞國,英勇無畏;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那份執着令人敬佩。《孔雀東南飛》也成功塑造了一個女性,她就是劉蘭芝,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劉蘭芝,看看蘭芝又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呢。

一、學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們開始進入這篇文章的學習之前,同學們已完成了正音明義、疏通詩文的工作,現在呢,我一同來看一下文章的結構。讓學生快速將課文自讀一遍,瞭解課文的整體脈絡。教師明確:課文分為五個部分(幻燈片展示):

故事開端(1—6段)自請遣歸

故事發展(7—12段)蘭芝辭別

繼續發展(13—22段)被迫應婚

故事高潮(23—32段)雙雙殉情

故事結局(33段)化鳥雙飛

(標題能概括內容即可,不求一律)

此部分讓學生通過預習完成,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有所把握,便於對劉蘭芝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二、引導學生進入劉蘭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剛才同學的敍述當中,我反覆聽到了一個人的名字“劉蘭芝”,這首詩之所以叫《孔雀東南飛》,是因為古人常常從首句中提取某個詞語或者把首句作為標題,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的《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蒹葭》。但事實上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古詩為為焦仲卿妻作》(請看課下注釋)。請問同學們,為什麼要為焦仲卿的妻子作詩呢?(是讚美,是妒忌,還是鼓勵)與學生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文章的性質有一個思考。

問題1:這是一個怎樣的“焦仲卿妻”呢?運用什麼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

蘭芝形象:正面蘭芝請歸——賢能知禮、勤勞多才、剛強、反抗

辭別:①嚴粧——倔強、好強、冷靜、反抗

②外貌——美麗

③別婆婆——有禮有節

④別小姑——善良

推婚、殉情——有情有義、反抗

側面眾權貴求婚——品貌出眾

婚事盛況——不慕富貴,不移情志

三、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問題2:蘭芝不幸被譴,只因遇見惡婆婆嗎?

《禮記》:“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師小結:由此看來,詩中的“焦母”,是一個封建家長的代表,那是一個時代的命運,而不是個人的悲劇,她只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所以,文章最後,作者寫:“多謝後世人,戒之甚勿忘”,“謝”是警示後人的意思,而“後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長”。

不幸的社會根源: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壓迫(板書)

小結:魯迅先生説過,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隨便翻開一頁都是血淋淋的。《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就在於,通過焦、劉二人的悲劇深刻揭露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青年男女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寄託人民羣眾對愛情和婚姻自由的熱切向往。

四、本節課總結

這節課我一同走進了劉蘭芝,發現她性格中最閃耀的特質就是對愛情的忠貞,最本質的特徵是堅決的反抗,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兇殘,她無所畏懼,敢於鬥爭,最終用生命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徹底的控訴和反抗。作者之所以為劉蘭芝作詩,目的就在於歌頌她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這種反抗精神。

五、朗讀體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背景下,小聲齊讀蘭芝辭歸、舉身赴死、化鳥雙飛這幾個段落,深入體會蘭芝形象與作品內涵,在高漲的情緒中結束本節課。

六、作業:用細節描寫手法補寫一段焦劉雙雙殉情之後描寫焦母的文字。字數30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美麗、善良、勤勞、有禮有節、好強,正面描寫

重感情、極具反抗精神側面描寫

社會根源:封建家長制

第二課時

活動內容:研究本詩的藝術價值

導入:《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的代表作。後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及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並且前兩者又被稱為“樂府雙璧”,可以説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麼這首詩究竟有怎樣的藝術魅力呢?

一、詩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詩

請學生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教師:好,同學們,這首詩歌是五言詩,而前面我們學習的詩經大多都是四言詩。五言詩跟四言詩僅僅一字之差,但我們想過這個問題嗎,五言詩增加的這一個字,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先來比較一下。

探究問題1:五言詩比四言詩多一個字有何意義?

這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研究課題,讓學生朗讀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寫版,感悟四言詩與五言詩的差異。

改寫版:孔雀南飛五里徘徊

十三織素十四裁衣

十五彈琴十六誦書

十七為妻心中苦悲

君為府吏守節不移

妾留空房相見日稀

雞鳴機織夜夜不息

學生討論交流,四言詩和五言詩在表意作用和韻律感節奏上的差異。

最後老師歸納結論:

1、五言詩比四言詩信息的承載量更大,傳達的信息更多,表現力更強。

2、從節奏感來説,四言詩大多為二二式,節奏單調;五言詩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幾種節奏,變化豐富。

小結:雖然五言詩只是增加了一個字,但是卻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邁出了一大步,為唐代五言律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二、詩歌風格的探究——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

1。、《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源頭,《離騷》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傑作,那麼《孔雀東南飛》屬於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鴛鴦雙飛作結,充滿了浪漫色彩,而中間敍述焦劉悲劇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全文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可以説是一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傑作。

學生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探究問題2:本詩這一化鳥雙飛的浪漫結尾有何作用?

明確:在焦劉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交通,是為連理枝;合葬化鳥,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雙飛。這正象徵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的不朽,寄託着人民羣眾追求愛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願望,同時也是對封建專制的抗議和嘲弄,與全詩歌頌忠貞愛情,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國有不少敍事性文學作品採用了類似的結尾,你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學生應該能舉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雙飛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竇娥發下三樁誓願為自己洗雪冤情

杜麗娘死後還魂與心上人喜結連理

……

小結:在封建勢力極端強大的社會背景下,人民羣眾的許多理想、要求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於是許多作家便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來寄託自己和人民羣眾的美好願望。

三、詩歌手法的探究——賦、比、興

由於賦、比、興在前面詩經的教學中已經學習過,所以讓學生直接找出這首詩中的運用這三種手法的詩句,讓同學賞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環節的重點。

問題:賦、比、興的手法在《詩經》大量運用,本詩是否運用了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賦”

⑴第二段從13歲説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繁瑣?(引導學生了解“賦”的特點及作用)

明確:不繁瑣。這樣寫意在強調劉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知書識禮,為下文劉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同情。

⑵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粧”,從頭到腳,由腰至耳、指、口、步,一連串鋪陳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現了她離開焦家前的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

⑶第21段,鋪敍太守家迎娶劉蘭芝的熱鬧隆重的場面,從側面襯托了劉蘭芝的身價,説明她確實是個“精妙世無雙”的女子,反襯了焦母的獨斷無知,讓讀者為劉蘭芝鳴不平。

2、“比”

明確:“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劉蘭芝“精妙世無雙”的美貌。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突出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3、“興”

開頭兩句遊離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麼?(引導學生了解“興“這一表現手法極其作用)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常用的一種起興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為劉焦二人的愛情營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感情氛圍,奠定了全詩哀怨悱惻的感情基調,同時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結:本詩繼承了《詩經》的優秀表現手法賦、比、興,這些手法對推動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節課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孔雀東南飛》的魅力,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以同學們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品讀經典,啟迪人生,你我共勉。

六五板書:形式——五言

風格——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

手法——賦、比、興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2

《孔雀東南飛》是愛情的絕唱,是千古的詠歎。它是一曲悽美動人的愛情悲歌,是一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悲劇。悲劇能“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感情,既在審美愉悦中產生一種痛苦之感,並使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就是悲劇中的崇高感。”(《美學原理》)這就是悲劇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爾説“悲劇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中國文學寶庫中這顆璀璨的明珠——《孔雀東南飛》是如何寫悲劇的,品味其悲劇美。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教師朗讀歌詞的前兩段(屏幕顯示),創設悲憫氣氛。

問1:預習過全詩,請問這是一首寫什麼內容的詩歌?

問2: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但後人卻更熟悉《孔雀東南飛》,為什麼?

結合屏幕顯示,迅速説明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結合屏幕顯示“樂府”: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是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敍事詩。清代沈歸愚稱其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於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最長的敍事詩應該是藏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一百多萬行,兩千多萬字)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二、過程

1、由《孔雀東南飛》引發的爭議與探討,引出本堂課程的目標:鑑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悲劇——“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抓住“有價值的”與“毀滅”兩個關鍵詞。

2、分析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真、善、美

(1)劉蘭芝的美好品質;(2)焦劉之間真摯的情感。

有價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賦的知識(鋪陳渲染)、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反襯、比喻等。

3、如何毀滅——社會、性格

(1)不該毀滅的被毀滅,才是悲劇

社會悲劇:a、焦母和蘭芝兄長的專制(焦仲卿對母親的妥協;劉蘭芝對兄長的屈服。根源:漢代獨尊儒家後對禮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個人能力與社會世俗倫理的衝突。

焦仲卿兩次求見母親試圖挽回;劉蘭芝成功拒絕了第一次求親,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劇:劉蘭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內剛、率性倔強)與焦母性格(怪僻暴戾、專橫跋扈、獨斷專行)的衝突。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細節描寫,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毀滅,才更可悲

性格悲劇: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純樸、懦弱內向、優柔寡斷)。

體現出的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與評價

屏幕顯示:性格決定命運!

方法提示:從字詞句入手,從細微處讀書。品味藝術形象時,應就文段本身中的環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總結

我認為:《孔雀東南飛》通過東漢末年人物性格衝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劇,以及劉蘭芝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再現了個體命運的悲慘和維護自尊的悲壯。焦劉夫婦不是時代文化的先覺者,也不是自覺的反叛者,但他們用自身的行動作了一次對文化的超越。我們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劇的時候,不能再以他們的悲劇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劇的魅力:悲劇在無形中強調了造成悲劇的種種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惡和醜陋,因為深刻所以品味,因為品味獲得啟發,悲劇啟發了人們對假惡醜的痛恨和對真善美的渴望與追求。調動學生探尋不同悲劇藝術的積極性,如後續必修課本中的《竇娥冤》、《祝福》等,以及《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聖母院》等名著名篇。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要理清故事線索,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二、加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三、落實實詞,側重於一詞多義、偏義複詞、古今異義。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賞析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一:中國是一個充滿詩的國度,從先秦的《詩經》起源,就拉開了中華詩歌的悠久歷史和傳統;中國是一個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傳久遠、深入人心的民間傳説和神話故事,而且大多以愛情為主題,表現的是“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種最樸素的願望,如果生不能結為夫婦,死後也要同墳台。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如“白蛇傳”、“梁祝化蝶”、“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導語二:在標題下面寫了兩行字:一個斷人心腸的故事,一曲唱絕千古的悲歌。其實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劇“悲劇的不幸,在於它往往不僅僅是悲劇,而是永遠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動地的梁祝化蝶就是這種悲劇的延續,而千年過去了,這樣的悲劇並沒有隨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終結,勞燕分飛的《釵頭鳳》仍在上演着……

投影:陸游的《釵頭鳳》,師生齊讀,教師簡介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

“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這一切,並不隨陸母之意,逼迫夫妻離異。幾年後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鬱悶踽踽獨遊,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詞成《釵頭鳳》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鬱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有着各自不同的不幸,我們的文章演繹的是怎樣的一段愛情呢?讓我們隨着錄音走進課文——

(悲劇的魅力,在於它毀滅的美。)

二、釋題

1、最早的長篇敍事詩歌,與北朝的《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

原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樂府”,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制定樂譜,採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後來,把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就成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了,其中屬於漢代的叫“漢樂府”。

漢樂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極高,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國詩歌史上,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繼承、發展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傳統、精神,哺育了後代詩壇。

3、詩歌發展脈絡

《詩經》→楚辭→樂府民歌

三、自讀全詩,感知把握

要求:

1、落實字音、詞義,特別是一詞多義(“相”、“謝”、“適”)及古今異義、偏義複詞、通假字。

2、理清情節線索,根據故事發展階段,擬定四字小標題。

3、鑑賞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性格特徵。

四、學習、探究

(一)字、詞落實

1、一詞多義

謝家來貴門:辭別始適還家門:出嫁

謝阿母謝媒人:謝絕適處分適兄意:依照

多謝後世人:告訴適得府君書:剛才

相見常日稀:互相何乃太區區:愚拙

及時相遣歸:我區區

兒已薄祿相:命相、相貌感君區區懷:真情摯意

相會不相從許:你君既若見錄:我

好自相扶將:她見(例:見笑、見諒)

登即相許和:他漸見愁煎迫:被

2、古今異義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可憐體無比:可愛不久當歸還:回來

本自無教訓:教養主薄通語言:話語處分適兄意:處理

鬱郁登郡門:繁盛的樣子葉葉相交通:交疊相通

3、偏義複詞

公姥、作息、父兄、牛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取:娶;簾:奩;紉:韌;丁寧:叮嚀;藏:髒

(二)把握情節

1、聽名家範讀,進入氛圍

2、由學生複述故事梗概(時間、人物、事件、結局)

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孃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3、概括故事情節發展

發展階段起訖小標題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至“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

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再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鬱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後人

——發展線索:全詩是按仲卿、蘭芝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敍述的。

4、明確主題思想

詩歌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故事的敍述,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蘭芝仲卿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對壓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羣眾對被迫害者的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願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據:人物語言——個性化語言

2、兩類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劉蘭芝:富有教養、聰慧美麗、勤勞善良、柔順剛強、從容持重;

焦仲卿:守禮盡孝;幻想→絕望,軟弱→堅強

——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充滿抗爭精神。

焦母:專橫無理;

劉兄:見利忘義、趨炎附勢

——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封建禮教的化身。

3、劉、焦兩人的性格差異

①對未來的預想

劉:對命運、前途有清醒認識,有準確的預見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別後重逢時

焦:譏諷、責難,且無所作為

劉:通情達理

③殉情場面

劉:義無反顧、乾淨果決

焦:遲疑徘徊、拖泥帶水

——劉:始終清醒、堅強;焦:期待、幻想且沒做一件事。

4、劉蘭芝為什麼不容於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婦是何種形象?

人格尊嚴維護權威

(四)藝術特點

1、人物語言個性化

同中有異:劉與焦;焦母與劉兄

2、富有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①序曲的象徵性

依戀情調和悽楚氣氛,與劉焦生離死別的神質想吻合,具有提攝全篇的作用。

②尾聲的理想化色彩

加強震撼力量,表達勞動人民美好願望。

③鋪陳的酣暢淋漓

A、兩次羅列劉蘭芝的成長過程

a、縱向鋪陳,能讓人感受到蘭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養,才藝、品德隨年歲而逐增。

b、印證“自訴”的真實性,強化其良好修養;對焦母的蠻橫無理給予批判。

B、遣歸前的精心打扮

橫向鋪陳,突出其外表的美麗,表現她雖受屈辱、遭遇不幸卻鎮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強性格;同時,也是對扼殺“精妙世無雙”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有力譴責。

C、太守府的迎娶場面

既顯示了蘭芝高貴身價,又表現了蘭芝不慕富貴,忠於愛情的高貴品質;同時,又與“生人作死別”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加濃了故事的悲劇氣氛。

五、總結全文

六、課後背誦

七、板書

劉蘭芝:“請歸”:不甘受虐,洞察世情,柔順剛強

焦仲卿:“求情”:愛情堅貞,心存幻想,委曲求全

個性化語言“別母”:傷心絕望,痛切哀怨,以死抗爭

焦母:“逼遣”:惡語訓斥,專斷蠻橫,霸氣十足

“阻死”:軟語誘哄,聲淚俱下,苦苦哀求

劉兄:“逼嫁”:貪財慕勢,自私冷酷,市儈嘴臉

八、資料補充

1、《木蘭詩》中的鋪陳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②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關於封建禮法

①《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按當時制度,“婚姻”是指兩個家族建立通婚的關係,作為當事人的男女雙方都只是家長、族長手中的工具而已,根本不能自主。

②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逐漸佔統治地位。到了東漢時期,“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三從”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工”。)更成了神聖不可動搖的道德原則。《孝經》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同時還把封建道德規範與封建法律聯繫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③《大戴禮記本命篇》:“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經典中規定的休棄婦女的七個條款。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

2、理清文章結構(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鑑賞人物形象,挖掘悲劇根源。

3、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理清敍事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

2、瞭解敍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品味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體味詩歌的悲劇意藴。

一、導入

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家長制等傳統文化的冷漠與殘酷,使無數美麗的愛情成為“牽牛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築就“血淚沈園”!

《上邪》(蒼天啊)一位女子痴迷而摯烈的愛情誓言。(兩漢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釵頭多少淚,沈家園裏草猶悲!

南宋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在科場上秉筆直言,抒發抗金憂國之情,而名落孫山。陸游父母遂安排他與表妹唐琬成婚。陸游和唐琬結婚後,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陸游母親對此不悦,她認為唐琬成天彈琴吟詩,不但有失婦道,而且有誤兒子的功名前程。在母親壓力下,陸游被迫休妻,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這對夫妻,唐琬另與趙士程結婚。一日,唐琬與趙士程來到沈園,與陸游相遇,陸游百感交集,提筆在粉牆上留下了傳世經典的《釵頭鳳》。唐婉再遊沈園,和之。不久抑鬱而亡。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説: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永隔天河、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白娘子與許仙

頑強的生命可以擺脱精神枷鎖。只要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會實現。

今天我們就來説下發生在兩漢時期的一段悽慘而又悲壯的愛情故事,它就是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敍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於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2、文學常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3)。《玉台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3、基礎知識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説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

2、偏義複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三、課文把握

1、詩歌結構:

層次章節標題情節段落

起興首句託物起興

第一部分“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蘭芝自訴開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發展(一)

第三部分“入門上家堂”—“鬱郁登郡門”蘭芝抗婚發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後一節化鳥雙飛尾聲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孔雀徘徊反顧為全詩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統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麼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

4、欣賞鋪陳、排比、比興的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羅列數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5、總結

本詩是敍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性格。從現在的內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後似乎經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着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

僅表現為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後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複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説,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創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傑出的範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相關章節。

2、以“惜別離”為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強化誦讀,加強積累,背誦精彩章節。

2、理解鋪陳、排比、起興手法及其藝術性。

3、欣賞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欣賞人物對話和人物形象。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鑑賞,熟讀成誦。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詩作體察漢代貴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禮教毀滅恩愛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現實,感受焦劉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

重點、難點

理解字詞,疏通詩句,理清本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把握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解決辦法

1、誦讀理解,疏通詩句。

2、理清情節發展的線索。

3、通過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詩的主旨。

4、按要求背誦7節詩。

學生活動

1、讓學生誦讀理解,疏通詩句,把握情節發展的線索。

2、設置討論題,分析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典型意義,把握詩的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有一首與《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的詩歌,題目叫《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敍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敍事詩。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玉台新詠》。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

開頭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

二、誦讀感知

誦讀: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節奏按意羣劃分。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

藉助註釋、字典等疏通詩句。

必須掌握的實詞及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⑴堪:承受得了。(不堪一擊)

⑵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虛名)

⑶可憐:可愛。(楚楚可憐)

⑷紛紜:凌亂。(頭緒紛紜,眾説紛紜)

⑸葳蕤wēiruí:繁盛的樣子。(樹木葳蕤)

⑹纖纖xiān:形容細長。(十指纖纖)

⑺念:記掛。(念念不忘)

⑻卻:退出來。(望而卻步)

⑼區區:愚拙(何乃太區區);真情摯意(感君區區懷)。現在多指數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⑽依依:戀戀不捨。(依依惜別)

⑾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⑿令:美好;敬辭。(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⒀謝:A辭別;B告訴;C道歉;D感謝;E推辭,F衰亡,凋落(阿母謝媒人,多謝後世人,謝家事夫婿)

⒁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及時相遣歸,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⒂見:A看見,會見,拜見;B同“現”;C表示被動,被,受;D副詞,放在動詞前指動作對象。(相見常日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府吏見叮嚀)。

⒃悵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悵然若失,悵然而返)

⒄否pǐ泰:壞運氣,好運氣。(否極泰來)

⒅要yāo:邀。(要功,要買)

⒆絡繹:接連不斷。(絡繹不絕)

⒇齎jī:贈送。(齎賞)

(21)躑躅zhízhú:緩緩地走或徘徊。(躑躅歧路)

(22)迎: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別人的心意)。(還必相迎取。明日來迎汝。不足迎後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淚應聲落,泣涕零如雨)(枯葉凋零)

(3)訂正文中註釋

“便言多令才”中的“便”應讀pián,不讀biàn。

四、把握情節發展與結構

全詩除“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外,按情節發展,可分為5個部分:

1、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是蘭芝對仲卿的訴述,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展開了矛盾。蘭芝和仲卿愛情深厚,本應白頭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們離異。

2、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被遣回家,仲卿與蘭芝告別,發誓要再接蘭芝回來。這部分寫三項內容。

①從“府吏得聞之”到“慎勿違吾語”,寫仲卿向母親求情,遭到訓斥,只好説服蘭芝回孃家,還抱着重新團聚的幻想。

②從“新婦謂府吏”到“涕落百餘行”,寫蘭芝的個性、神態和動作,顯出她堅決、鎮靜,忍住內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別。

③從“府吏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與仲卿的離情別緒,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捨。

3、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鬱郁登郡門”),寫蘭芝回家後的遭遇。這部分情節比較複雜,寫三項內容。

①母親開始不諒解女兒,經過女兒敍述,終於體諒女兒的處境。

②但是,哥哥堅決不答應。他完全以勢利眼光看問題,毫無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③寫府君家為婚事的鋪張。

4、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寫蘭芝、仲卿雙雙殉情,為全詩的高潮。

5、結尾(從“兩家求合葬”到結尾),表達了詩人強烈的願望。

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説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敍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五、總結、擴展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可見它又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樂府詩起於漢武帝時,屬古體詩的一種,除要求配樂歌唱外,其形式和古體詩沒有區別。後世將魏晉至唐可以人樂的詩歌和後人襲用樂府題名仿作的不合樂的作品,統稱樂府。如白居易的《賣炭翁》。

由於樂府詩是來源於各地的歌謠,而這些歌謠又都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所以,內容的社會性和形式的敍事性就成了樂府詩的顯著特點。如《孔雀東南飛》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父母不應干涉兒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寫羅敷嚴辭拒絕太守的調戲,就反映了官佔民女為妾的事實。可見,漢樂府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是從民間產生或受民間文學影響而產生的藝術碩果,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也繼承和發展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如本詩取自真人真事,敍述描寫具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而詩尾以鴛鴦雙飛作結,通過美麗的幻想形式,表現了仲卿夫婦爭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戰勝的意志,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感。

六、佈置作業

1、請結合詩句回答:劉蘭芝為什麼要自請回去?為什麼婆母不能容她?從中可以看出劉蘭芝性格的哪些方面及當時封建社會的哪一弊端?

2、男女主人公真摯情感表現在哪裏?請在詩中找出並加以體會。

3、焦仲卿是個怎樣的人?你喜愛這個角色嗎?

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攬】攬裙脱絲履又申之以攬茝

【適】始適還家門處分適兄意適得府君書

【相】久久莫相忘及時相遣歸兒已薄祿相

【幸】幸復得此婦幸可廣問訊不幸短命死矣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謝】謝家事夫婿阿母謝媒人多謝後世人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附:板書設計

東雀東南飛

起興(第1節)營造悲劇氛圍

開端(第2節)蘭芝被遣

發展(第3—12節)夫妻誓別

發展(第13—21節)蘭芝抗婚

高潮(第22—31節)雙雙殉情

尾聲(第32節)告誡後人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6

一、導入新課

大家聽完王倩麗的故事,我們瞭解到了梁祝這兩位有情人最後只能化為蝶才能雙雙飛,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對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長制是扼殺青年男女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後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滿,就可以憑一紙修書將女子趕回家

這樣的悲劇在古代不足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一對美麗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夢只有在死後才能實現

二、解題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敍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敍事詩是漢樂府敍事詩發展的高峯,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誌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於徐陵所編的《玉台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梳理情節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全詩可分為五部分:

(一)開端1—6(蘭芝被遣)寫蘭芝向仲卿傾訴,揭開她與婆婆之間的尖鋭矛盾,並表示自己無法忍受下去,願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親求情,被母親堅決回絕,蘭芝離開焦家已成定局

(二)發展7—12(夫妻誓別)寫蘭芝辭別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別時兩人立下盟誓

(三)進一步發展13—21(蘭芝抗婚)寫孃家後,縣令、太守先後派人來提親,在哥哥的干預下,蘭芝被迫應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準備

(四)高潮22—31(雙雙殉情)寫成親的那一天,傍晚時,仲卿趕來,蘭芝、仲卿訣別,兩人相約以死抗爭夜裏,蘭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殺

(五)尾聲32(告誡後人)寫焦劉兩家將蘭芝、仲卿合葬,兩人化為鴛鴦

四、探究閲讀

話題: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關於鋪排

1、朗讀第9段,“雞鳴外慾曙……精妙世無雙”

2、師:請用本段中的一個詞概括它的內容

明確:嚴粧

師:本段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鋪排即鋪陳、排比,鋪陳,即鋪敍詳細地敍述

師:此時此刻,劉蘭芝為何要“嚴粧”,並且還“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寫裝束和儀容,有何用意?請同學們思考,同桌之間可以交流

(劉蘭芝出眾的美麗,知書識理,有涵養她的自尊、外柔內剛她內心的不平靜,甚至是痛苦,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現)

師:同學們的討論發言很成功我把你們的發言綜合一下,這段描寫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渲染誇張的鋪陳排比,不但寫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寫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鎮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別的涵養她沉着、鎮靜,臨陣不亂

她要用美,給仲卿留下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她要用美,彰顯對仲卿最深摯的愛;她要用美,表示她的委屈與不滿;她要用美,表現自己的堅強和自尊

本段文字也很優美,請大家結合劉蘭芝的內心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師:詩中有多處使用了鋪陳排比手法,同學們能否再找出一兩處

明確:第二段,按時間順序鋪陳,意在強調蘭芝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羅列數字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

師:第13段有類似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重複?

明確:不重複更突出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並且轉換了敍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3、學生讀“交語速裝束……鬱郁登郡門”

對錶現蘭芝的性格有什麼作用?

明確:用對比的手法,襯托出劉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操,她對仲卿的愛和忠貞經得起任何嚴峻的考驗(極寫婚事的熱鬧,反襯蘭芝的痛苦、孤獨和淒涼)而且太守家的喜和蘭芝明為允婚、暗作死計的悲涼心境形成對照,強化了悲劇性

總結: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在我們學習過的樂府民歌《木蘭辭》中,這種手法也有運用能否想起來幾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課後同學們注意體會比較

鋪陳、排比手法,誇張、渲染地寫盡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態它實際上也就是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漢大賦的影響,描寫更加細膩更加淋漓盡致,往往一氣貫注,渲染某種氛圍和情緒

【二】個性化的語言

1、師生共同勾畫劉蘭芝自述身世的語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讀和品味

(1)“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個別朗讀,點評)

讀後思考:劉蘭芝不捨得離開焦仲卿,但為何自求遣歸?你看到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徵?

分析: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無理指責而主動要求回孃家的口吻,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維護了自尊這是長期忍讓順從後的總爆發,她的話裏有委屈有不滿,但又堅決有力,毫不掩飾,(從她的話裏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個低眉順眼、任人擺佈的小媳婦)

明確:焦母蓄謀已久,蘭芝自求遣歸是一種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為之的反抗行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戲莫相忘”(兩位學生分別讀出蘭芝與焦母和小姑告別時的不同語言,接着由同學品味前後語氣上的差異)

和婆婆告別:態度上表面自謙自責,而她善良、温順中別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反抗意味的剛性,語氣上她從容鎮定、不卑不亢,與婆婆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

和小姑告別:“淚落連珠子”,既有與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對自己無端被遣的歸的悲憤

(3)品讀遣歸之後蘭芝與劉兄的對話

思考:蘭芝是忠於愛情的,為什麼最後還是允婚了?你能再現畫面,推斷蘭芝當時的心理嗎?

明確:她知道哀求無效,所以乾脆地答應了,實際上她的內心是完全絕望了

(4)(課下)品讀蘭芝與焦仲卿的三處精彩對話

A、被遣之前

B、夫婦誓別

C、夫婦訣別

小結:

課文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劉蘭芝那樣的女性,在《孔雀東南飛》之前,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另外,詩中作者還運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等詩句,有助於對人物的處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畫

板書設計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鋪排美麗沉着鎮定有教養

蘭芝

個性化的語言不慕富貴不卑不亢反抗精神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

幾個文言詞語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導語:(由複習《詩經》和《離騷》開始)我們學習過了《詩經》三首和《離騷》的節選,在這兩課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我國古典詩歌的起源和發展;《詩經》的四言體、楚辭的騷體;《詩經》開創了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屈原的騷體詩開創了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那麼,詩歌發展到漢魏晉時期又有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孔雀東南飛》一詩,來了解這一問題。

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引導學生讀課後有關“漢樂府”的資料,瞭解有關漢樂府的常識。

朗讀詩文,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本詩大概敍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學習本詩的側重點應是什麼?

3、讀本詩你將最關注什麼?

誦讀全詩,把握故事情節:

1、教師範讀,學生給生字注音;瞭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或難懂的句子劃下來。

2、學生朗讀,學生自由讀或請學生分角色朗讀

3、學生複述故事梗概,注意複述的要點: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4、請學生結合課後練習一,理清此詩的情節。

學生概括的標題不必拘泥於教參的答案,如果學生有更好的概括則選用學生的概括。

文言常識積累

1、歸納本詩出現的“偏義複詞”:①便可白公姥:意義偏“姥”②晝夜勤作息:意義偏“作”③我有親父母:意義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義偏“兄”。

2、歸納整理本詩出現的“古今異義”①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值得同情;②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沒有束縛;③本自無教訓:古義,教養;今義,失敗的經驗;④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今義,處罰;⑤便可作婚姻:古義,結為親家;今義,結為夫妻;⑥葉葉相交通:古義,交接;今義,與運輸有關。

3、歸納本詩出現的“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

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分組改編成課本劇,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語言儘量用原文)

2、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詩的思想內容。

板書設計

孔雀東南飛(並序)

漢樂府民歌

最早的長篇敍事詩

故事情節:

託物起興

蘭芝被遣

夫妻誓別

蘭芝抗婚

雙雙殉情

告誡後人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本詩的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對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

教學過程

課本劇表演

1、請同學分組表演課本劇《孔雀東南飛》(如時間有限,可分別表演不同的片段)

2、討論評析同學的表演(注意從文中的人物語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徵感知

劉蘭芝、焦仲卿忠於愛情,具有叛逆精神,請結合具體詩句,感知他們的個性特徵。

可讓學生找出能夠觸動他們的詩句,讀給大家,然後做簡要的分析。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可。

詩歌的藝術特色感知

通過學生對他們所喜歡的詩句的誦讀,體會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延伸閲讀

閲讀幾首漢樂府詩,體會漢樂府的藝術特色。可以在學生誦讀完後,師生共同總結漢樂府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案點評:

從《詩經》、《離騷》至《孔雀東南飛》,從四言體、騷體至漢樂府,整個單元的學習都定位在瞭解我國古典詩歌的起源發展及特點上。因而教學《孔雀東南飛》一詩,亦將重點放在瞭解漢樂府常識及本詩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及本詩的藝術特色上。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能夠賞析這首詩歌的人物形象和特點,以及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啟發式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中學習人物形象和社會背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瞭解人物美以及愛情美。

【教學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三、教學方法

互動教學、啟發教學、探究式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痴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然後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才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你對整個故事的感受?並用一兩個字概括你的讀後感。

明確:悲傷、哀怨(等)

(三)深入研讀

1、大家讀了文章,知道劉蘭芝是本故事的主角,那麼仔細閲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寫到了劉蘭芝?她有何特點?

(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的內容分析。

明確: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

(2)當蘭芝離開劉家時。“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纖纖組細步,精妙世無雙”。

明確:一連串誇張性動作的鋪張,意在表現蘭芝的美貌,以及被逐離焦家前的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突出“精妙世無雙”這一點,既體現蘭芝之美,堅強,也是側面烘托對她命運不公的譴責。

(3)蘭芝再嫁時候的狀態又是麼樣子的呢?。

明確: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側面烘托了她的美……無疑都反映了劉蘭芝的善良。

2、(討論)大家想一想,蘭芝如此之美,她卻被休了,難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嗎?她的丈夫又是怎樣得人呢?

明確:“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自掛東南枝”。

説明:焦仲卿重情重義,而且具有一些叛逆的精神,爭取。

3、(討論)如此美麗的愛情怎沒延續呢,是誰製造了這場愛情悲劇?他們有什麼特點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焦母蠻橫無理、蘭芝的兄長不近人情。

作用:襯托出愛情的美麗和忠貞。

(四)拓展延伸

1、劉蘭芝是那樣的美麗善良,劉焦的愛情是那樣的完美,焦母為什麼要把蘭芝休了呢?

明確:《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有人據“共事二三年”還沒子嗣,俗話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劉蘭芝被休。

呈現方式:你們有什麼感悟,各抒己見。

2、被休後的蘭芝被太守家看中,為什麼還要“舉身赴清池”呢?還有焦仲卿的“自掛東南枝”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以死向封建禮教抗爭,更是她(他)反抗性格的昇華,完成了她(他)完美的人格。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因此,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尾,正像《梁祝》這首曲子(放樂曲)一樣。

作業:瞭解陸游與唐琬的故事。

《孔雀東南飛》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敍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瞭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瞭解偏義複詞、古今異義字的特點,掌握“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掌握“相”、“自”、“見”在不同語境裏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詩人物語言個性化這一突出的藝術成就。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展過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義複詞”和“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

3、識記有關文學常識,背誦有關名句。

三、教學難點

1、通過人物對話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四、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詩可從人物命運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五、教學時數:

2教時

六、課前預習:

1、通讀全詩,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早讀聽錄音磁帶,瞭解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情節)。

3、找出詩中含有“相”“自”“見”字的句子,解釋這些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供材料:

竇娥冤、秦香蓮、黛玉葬花、孔雀東南飛,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關、野豬林、蘇武牧羊、關羽走麥城,從來男兒懷悲憤"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的《釵頭鳳》詞,是一篇“風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餘》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後的一天,陸游沈園春遊,與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這便是這首詞的來歷。

傳説,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婉,重遊沈園,並作成《沈園》詩二首。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在國外有一個家喻户曉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中國也有一個非常相似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放音樂屠洪剛的《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屠洪剛的一曲《孔雀東南飛》唱得蕩氣迴腸,唱得催人淚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孔雀東南飛》這個故事。

二、關於詩題及“樂府”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敍事詩,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稍後出現的北朝的《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它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卷一,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標題為何不直言“古詩為劉蘭芝作”呢?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

“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時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後世把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其中屬於漢代的就叫“漢樂府”。

三、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全詩,掃除語言障礙,並歸納通假字、古今異義、偏義複詞(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等現象。

明確:

1、生字(幻燈顯示)

2、通假字(幻燈顯示)

終老不復取通“娶”。槌牀便大怒通“捶”,敲打。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盛物之器。蒲葦紉如絲通“韌”,柔軟而結。

府吏見丁寧也寫做“叮嚀”,囑咐。雖與府吏要通“邀”。

摧藏馬悲哀同“髒”,臟腑。

3、偏義複詞:(幻燈顯示)

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這裏專指婆婆。晝夜勤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這裏專指勞作。

我有親父兄即同胞兄,親哥哥。我有親父母這裏指母。

逼迫兼弟兄這裏指兄。其日牛馬嘶這裏指馬

4、“相”的用法:

(1)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稱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代“你”)

②及時相遣歸(代“我”)③還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將(代“她”)⑤嬉戲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負(代“你”)⑦不得便相許(代“你”)

⑧登即相許和(代“它”)⑨躡履相逢迎(代“他”)

⑩悵然遙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與“卿”復指)

(2)副詞,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見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應④葉葉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蓋⑥仰頭相向鳴

⑦黃泉下相見

(3)名詞,命相,相貌。如:

兒已婚薄祿相

⑤5、“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釋外,還可作副詞、介詞、連詞、助詞等。詩中的“自”字解釋如下:

①我自不驅卿(本)②本自無教訓(本是)

③自可斷來信(即)④葳自生光(且,還是)

⑤自名秦羅敷(其)⑥自名為鴛鴦(其)

⑦好自相扶將(親自)⑧物物各自異(助詞,無義)

四、簡述故事情節,分析詩歌結構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

故事梗概: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孃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要點:劉蘭芝的美德,兩情相依的重要情節,蘭芝抗婚,雙雙殉情,化鳥雙飛的願望。

2、詩歌結構:

層次章節標題情節段落

起興首句託物起興

第一部分“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蘭芝自訴開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聞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發展(一)

第三部分“入門上家堂”—“鬱郁登郡門”蘭芝抗婚發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謂阿女”—“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後一節化鳥雙飛尾聲

五、研讀探究:

1、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奠定全詩了悽惻纏綿、哀婉傷感的感情基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麼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還有什麼作品採用了這種結尾?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梁祝》韓憑夫婦)

六、佈置作業:

1、熟讀全詩,並背誦名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孔雀東南飛》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的藝術形象,除了他們的悲劇行為外,對話在表現典型性格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這首詩突出的藝術成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與對話(小組合作,探討交流,要求結合原文分析)

1、劉蘭芝:美麗、善良、聰明能幹、知書達理、堅強、持重,不為威逼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

⑴第2節:自請譴歸

齊讀後探討:①“十三能……十六誦詩書”説明劉蘭芝是一個怎樣的人?——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富有教養;②“雞鳴…夜夜…三日斷五匹”説明什麼?——勤勞能幹;③“大人故嫌遲”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內容?——既顯示了焦母的異常挑剔,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④蘭芝為何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譴歸?——一則不堪侮辱,二則她明白焦母的意圖,深知譴歸之事已無可挽回。⑤這一節從13歲説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這裏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2)第9節:

齊讀後探討:①請用此段中的兩個字概括段意。——嚴粧。②蘭芝為何雞鳴欲曙即起?——表示她不願在焦家生活的決心。③打扮時為何“事事四五通”?——臨別時故意精心修飾,既是對焦母無言的抗議,也表現了她對愛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這一段作者對劉蘭芝的外貌進行描寫,目的何在?——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從容鎮定,外柔內剛的性格,也為下文太守為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3)第10節:拜母別姑

①姑嫂關係本不易相處,可是蘭芝“卻與小姑別”時卻“淚落連珠子”,這説明什麼?——蘭芝與小姑關係融洽,正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對照。②辭小姑時落淚,辭焦母時不落淚,不卑不亢,足以見出蘭芝怎樣的性格?——倔強。(請個別同學讀)

雖然作者極力寫劉蘭芝的善良和温順,但善良和温順之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這種剛性廣泛地散佈在蘭芝全部言行的細節裏,自請譴歸是如此,嚴粧打扮、拜母別姑也是如此。

(4)再來看夫妻誓別時,仲卿對着她哭不成聲,一籌莫展,她便説:“勿復重紛紜。”仲卿勸她回孃家,再圖後會,她便説:“何言復來還!”她看清問題,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人格的尊嚴。然而她愛仲卿,也知道仲卿愛她,兒女深情使她對冷酷的現實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絲幻想,幻想團聚。“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她被仲卿的真摯的情義所感動於是“感君區區懷”;她對仲卿體貼諒解,認為兩人“同是被逼迫”;她對愛情更是忠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5)縣令差人做媒,她這樣婉言拒絕:“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6)哥哥逼婚時,剛性又立刻佔據了蘭芝的靈魂,處於弱者和被壓迫者地位的那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感在她心底昇華,她決定以結束生命來表示最後的抗議,所以“仰頭”回答,很快便應允了。“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外柔內剛,自有主意,忠於愛情。再嫁期作定時,裁衣做裳乃至“舉身赴清池”,沒有一點遲疑和猶豫。她從來沒有向惡劣的環境低頭。

2、焦仲卿:忠於愛情,忍辱負重,但膽小怕事,拘謹懦弱。

他是籠子里長大的金絲鳥,養成了拘謹懦弱的個性,是一個比較善良的白面書生。他忠於愛情,又守禮盡孝。他深愛蘭芝卻又不敢直接與其母抗爭,只是消極反抗,忍辱負重。當他知道母親要驅逐蘭芝的時候,先是“婉啟”,繼是“跪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可見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等到“母槌牀便大怒”時,他就“默無聲”地退了出去,一面勸蘭芝暫回孃家,一面約定將來再去接她。其實,他只有一點幻想的期待並無實際行動。蘭芝被逼改嫁,他聲言要獨個兒自殺。蘭芝死後,他以愛蘭芝之深,終於以身殉情。詩中寫了他在“庭樹下”“徘徊”了一陣,然後上吊,活生生地刻畫出了這個怯弱書生的性格和麪貌。這最後的反抗令人感動。他的反抗性格還表現在回家辭母的那段話裏:“今日大風寒……勿復怨鬼神!”這番話無異於晴天霹靂,而“自掛東南枝”,既違背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禮教,也是對封建禮教最有力的抗爭。

他的思想經歷了一個由幻想到絕望,由軟弱到堅強的過程。這位忠於愛情的人物,跟蘭芝一樣是充滿叛逆精神的。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典型。她極端的蠻橫無理,對於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獨斷專行,強行拆散。她對仲卿是軟硬肩施,一會兒(逼譴時)是惡語威脅:“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一會兒(阻死時)又是好言誘哄:“東家有賢女……阿母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譴蘭芝,除去眼中釘,以維護她的家長權威。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長制摧殘青年的醜惡本質。

4、劉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趨炎附勢,醜態畢露,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幫兇。他對蘭芝粗暴訓斥,“作計何不量!”顯得盛氣凌人。“先嫁……足以榮汝身。”足見他趨炎附勢,見利忘義。“不嫁義郎體,其欲往何雲?”一句弦外之音是:“難道要我養你一輩子嗎?”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見其尖酸刻薄,冷酷無情,是一副典型的市儈面孔。

二、現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的目的。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實?(由學生討論,然後總結。)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封建制度漸趨嚴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長制成為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裏,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三、探究閲讀

(1)討論:面對一個如此聰明、勤勞、善良、美麗的兒媳,婆婆為什麼不能容她?

①認為她出身卑賤,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②認為她挑戰了自己的家長權威。

③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④長期寡居,蠻橫無理。妒忌兒子媳婦的恩愛和美。

⑤戀子情節。不想有人分享對兒子的愛。

(2)劉蘭芝最後為什麼選擇了殉情?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冷酷的現實使她放棄了最後的一絲幻想,只有死才能廝守相愛,只有死才能警醒世人,所以她選擇了殉情。本文以時間為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矛盾衝突為線索,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3)劉蘭芝為什麼再嫁後後身價反高?

明確:這個情節反襯蘭芝容貌出眾,美名遠揚,突顯婆婆逼退蘭芝的不合理。考察漢代歷史,可以發現當時的社會對婦人的貞節並不怎麼看重,婦人再嫁無人制止,也有人願娶,史學界已得出漢代婦女有離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識。史實上有許多這方面的例子,如西漢時的朱買臣妻嫌棄丈夫貧窮而力逼丈夫寫下休書後便再嫁他人;東漢時蔡邕的女兒文姬初為衞仲道妻,衞死無子,歸孃家,後被掠人匈奴,為左賢王妾,相處十二年,生二子;後被曹操以重金贖回,再嫁董祀,恩愛極篤,社會上也沒人看不起她。卓文君由此可見當時貞操觀念是相當淡薄的。

四、分析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以具體問題探討的形式分析)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遊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麼?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奠定全詩了悽惻纏綿、哀婉傷感的感情基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明確:第13段是第2段內容的重複,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但轉換了敍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粧”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②第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粧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拓展閲讀: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天啊!我想和您相親相愛,要使愛情永遠不衰竭。高山失去山頭,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鳴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斷絕!

六、佈置作業:

1、完成《同步雙測》

2、熟讀全詩,並背誦規定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