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熱門】力的教案4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7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力的教案4篇

力的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2.知道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構造。會用彈簧秤測量力。

(二)教具:

拉力器,彈簧秤。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髮。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5分鐘)

請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台前,分別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學觀察,然後回答:

1.彈簧為什麼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麼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麼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本節學習力的測量。

板書:二、力的測量

二、力的單位(5分鐘)

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為紀念牛頓而命名。

板書:1.力的單位:牛頓。

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牛頓。

提起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的力約為10牛頓。

舉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約為200牛頓。

三、彈簧秤(10分鐘)

説明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根據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製成。

讓學生拿起彈簧秤,觀察它的構造:彈簧、指針、外殼、刻度、掛環、掛鈎。

介紹使用方法:

1.觀察刻度、零點不用力拉秤鈎時,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處?量程多大?最小刻度代表多少牛頓?

2.使用注意事項:加在彈簧秤上的力不能超過量程。

3.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板書:2.測量工具:彈簧秤。

四、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20分鐘)

讓學生先閲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後按步驟進行實驗,並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迴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髮的力:

五、小結。

力的教案 篇2

活動內容:

來源於幼兒感興趣的齒輪玩具。自從齒輪玩具“住進”我們班後,我班幼兒就對這個“新成員”特別關愛,每天活動區活動時,小朋友們總是愛不釋手的擺弄它們,而在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時,我發現他們不但對這種玩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拼插的時候不斷地變化花樣,不時地提出問題。我及時地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和孩子們一起去探索、發現齒輪玩具的祕密。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與交流,以愉快的情緒與他人合作。

2、感知力的存在,探索和發現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與同伴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體驗發現的樂趣。

3、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正確的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玩具。如:口袋、皮球、齒輪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力的存在。

1、幼兒操作:讓物品離開原來位置。

2、交流:你是怎樣使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

(二)感知力的傳遞。

1、教師操作:用手邊的球碰中間球。

2、幼兒思考:當我用力推手邊的球,為什麼中間的球會動?

重點: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瞭解力的傳遞。

3、遊戲:拼插齒輪玩具

重點: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進一步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力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傳遞。

(三)感知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遊戲:拔河比賽。

重點:使幼兒瞭解力的大小。

2、個別幼兒操作:玩口袋。

重點:使幼兒感知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3、室外活動

(1)幼兒自由分散玩口袋。

重點: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使他們進一步瞭解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2)比賽:誰的力氣大。

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充分展現自我,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評價活動

通過幼兒評價“今天誰最棒”,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評價與反思:

1、本節活動體現了“師生互動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師能夠及時捕捉教育契機,抓住幼兒的心理,從本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幼兒為中心,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整個活動幼兒對力的存在,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提問來活躍幼兒的思維,拓展思維空間,引發更多的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幼兒通過操作、探索與同伴合作交流、合作去解決問題,在遊戲中,我既是他們的引導者,又是他們的支持者;既是他們的同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從而靈活地起到了輔助、嚮導的作用。

3、整個過程我採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幼兒在動手操作時能引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探索,使他們獲得感性經驗,促使思維昇華。例如:活動的開始部分,當我問:“你是怎樣讓這些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幼兒一致回答“我是用手搬的”。顯而易見幼兒的這一回答是表面的,當我也把手放在物品上又問:“我也用手搬了,它為什麼沒有離開呢?”我的不同結果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在他們的小腦袋中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老師用手搬物品沒有離開呢?”這時激起了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幼兒在第二次操作中發現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手用力了。”

4、在整個活動中,我堅持正面教育幼兒。從活動的開始至活動的結束部分,我以鼓勵語“***,***。你真棒!”貫穿始終。目的是:在個別幼兒受到鼓勵增強信心的同時,也為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使每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地發展。

力的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出版傳媒集團xx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力》的第四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設計思路

為堅持新課改的理念,實施高效課堂,本着先學後教的思想,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了彈力、重力和摩擦力這三種具體的力以後,對它們的共同性質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研究是本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常見的概念,力也是整個物理學的核心,是貫穿物理學的主線,學好力,為以後學好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學生預習、討論及自己動手實驗,教師適時點撥,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結論。本節教材內容偏少,知識點集中,教學過程可採用觀察討論法和實驗探究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分析,認識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並能利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2)通過討論,認識到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3)知道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相互間的討論、展示和學生點評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掌握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為後面平衡力的學習打下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及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4、現代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幻燈片視頻動畫展示,結合教師精講,教師在展示幻燈片的同時,運用傳統教學,把重點內容及本節課的小結進行板書,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目的。

四、教學重點

掌握力的概念、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教學難點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用此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六、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學生9組分組實驗器材18個)、ppt製作、物理課本、導學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備課組內經過各位教師的三次研討,精心編制導學案)、雙色筆(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完成導學案情況,在自己有問題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改正,或勾畫重點內容)、課前5分鐘展示(展示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

七、教學過程

Ⅰ、課前5分鐘展示

學生展示,各小組分配到人,一般由小組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展示,同組的其他同學進行點評、改正。沒有展示任務的同學在物理學科班長的領導下進行朗讀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改正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Ⅱ、導入新課

(幻燈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惡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財萬貫,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村裏人人談虎色變。有一天,他十歲的兒子跟幾個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剛出村口,他兒子就踢到一個石頭,摔得頭破血流,抱着頭,一邊哭,一邊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見兒子血流滿面,氣得咬牙切齒,指着兒子“誰打你的?”兒子有父親在,什麼都忘了,一邊拉父親的手,一邊往村外走,走到石頭前面,指着勢頭説:“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腳向石頭踢去,“唉呀,我的腳斷了!”圍觀的村民,人人暗地稱快。有道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小故事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

Ⅲ、新課教學

一、認識力

師:看了這個小故事,在大家學習完這節課後來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第八章 第四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腳蹭地。

2、用手拉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點評]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邊的物體做簡單的物理實驗,體現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的理念。

教師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説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腳蹭地,説明腳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彈簧測力計,説明手施加了力,彈簧測力計受到了力。

師:一個力的產生需要幾個物體?

生:兩個。

師:這兩個物體分別叫什麼?

生: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師:現在我們給力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生:物理學中,把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

[點評]結合前面所學,鞏固力的概念。

[板書]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想一想]當一個物體受到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是否也同時受到這個物體的作用呢?

二、物體間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體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牆,小孩向後退。

2、放着磁鐵的兩個小車,當同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同時後退;

當異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相互靠近。

師:現在大家拿出導學案,討論合作探究一中的內容,並完成合作探究一。

(圖片見課本57頁圖8-34、8-35、8-36、8-37)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由組內成員指定一個主講人,其他成員可以進行糾錯或補充,並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完成導學案合作探究一的內容。(時間在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巡查,也可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

[教師]幻燈片中出示展示、點評的小組成員,學生討論結束。

師:好,討論結束,請展示開始展示,點評的同學做好準備。

生1:用手指壓鉛筆尖,手是施力物體,鉛筆是受力物體,而手指感到疼,説明鉛筆受力的同時對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華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靜止在地面上,小華用力推小明,發現兩人同時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説明小明受力的同時也對小華施加了力。

生3:將兩個懸掛着的帶有異種電荷的小球靠近,會看到兩個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説明兩個小球在受力的同時都對對方施加了力。

生4:將載有磁鐵的小車相載有鐵塊的小車靠近,發現兩個小車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説明鐵塊受力的同時也對磁鐵施加了力。

師:從上面的4個現象中,發現這些現象説明了一個共同的什麼問題?

生5: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時相互的。

[知識小結]一個力必須涉及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並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書]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補充]多媒體展示圖片,運動員起跑、用腳尖踢球腳會感到疼、飛機起飛、火箭發射船漿向後划水使船前進等。

[點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理念

[提示]在此環節可讓學生多多舉例,能更加深理解。

[點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展開、演示實驗的進行,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內隱到外顯地認識、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渡]物理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麼物體間這種相互作用的力有什麼關係呢?

三、實驗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關係

師:物理中實驗探究分為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收集證據、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師:按照實驗探究的過程完成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內容。

[學生活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探究。

[點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認識、加深理解。

師:隨機點將,那個小組完成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成果?

生1:首先將兩個彈簧測力計校正零點,然後將他們秤鈎相對,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同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錄數據,我們組記錄了三組數據,(邊示範邊講解)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實驗次數

F1/N

F2/N

生2、我補充,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叫甲和乙,甲對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時乙隊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還應該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補充的非常好,經過兩名同學的示範和講解,對於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大家已經弄清楚了,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並且兩個力都沿着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這個相反的方向應該在同一條直線上。

[點評]教師的適當講解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探究、交流獲得,有些預備知識是教師必須要講解的,可為後面的二力平衡做鋪墊。

[板書]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並且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對於開頭的小故事,你能説出其中的道理嗎?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腳踢石頭,同時石頭對腳也施加了力,所以那個惡霸的腳才會斷。哈哈

Ⅳ、反饋練習

完成導學案中[當堂訓練]內容,完成的同學可以進行展示,隨機點將,學生進行點評。教師利用實物展示台點評學生的練習結果,對於存在問題進行強調

Ⅴ、課堂小結

我的收穫、學生陳述本節課所得。

八、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知道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要充分相信學生,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展示,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比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合作流於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真正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力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

(3)會正確讀數並記錄測量結果.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説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於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於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並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製作的,並通過幾個插圖説明彈簧秤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鈎、指針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説明:在一定的範圍內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學生直接説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並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可先引導學生閲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學生説明勻速的要求.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麼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髮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髮的數據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後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鈎,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整.)

有關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教學設計示例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髮、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麼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麼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麼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麼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學生説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2)彈簧秤的構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鈎、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閲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後按步驟進行實驗,並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迴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髮的力:

教師在總結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着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髮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髮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髮強度小.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三)總結,擴展

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展

【課  題】 測力計的發展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利用網絡查找相關信息;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總結測力計的發展概況.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體驗力的大小

【課題】 體驗力不同大小的感覺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測力計等工具體驗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覺;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