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隆中對》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8.56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隆中對》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隆中對》教學設計

《隆中對》教學設計 篇1

學習重點:

1、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層次

2、瞭解描寫諸葛亮這個中心人物的藝術手法

3、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諸葛亮躬耕南陽,雖自雲:“不求聞達於諸候”,實則是“審時度勢”,擇主而事,27歲那年,劉備由徐庶介紹“三顧茅廬”以求復興漢室之計,諸葛亮乃應時而出,我們將要學習的《隆中對》便是記錄這方面的內容。文章以記言為主,作者記敍孔明縱論的天下形勢,為劉備提出了具體的戰略方針,標題中的“對”是對策之意。

二、範讀這篇文章,就生僻字詞預以點撥。

父:fǔ亦作甫,《樑甫吟》漢樂府調名。

莫之許也:賓語前置句子。

詣:到……去

屏(bǐng) 退:同義複合詞

猖蹶:失敗(兇猛而放肆)

胄:後代。

三、學生朗讀課文

四、學生筆譯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三國時人,由蜀漢入晉,入晉後舉為孝廉,任左著作郞,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寫成了《三國志》。

二、中心意思

本文記敍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表現了他胸懷大略,及驚人的政治遠見和高度的分析能力。

三、課文簡析

(一)諸葛亮隆中對策分析

分析天下形勢,追往及今,由遠及近,先彼後已,條分縷析,從現象到本質,而又突出人謀。從而歸結出——曹操不可爭,孫權可結盟。

孔明為劉備提出的戰略方針是:

1、乘有利之機佔據荊益二州,建立根據地,奠定帝業之基。

2、在內政方面修明政理,革除劉章、張魯的弊政,發展生產,安定民生,以保根基。

3、安撫和合四方少數民族,聯吳抗曹,促使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一伺時機成熟,便採取軍事行動,兵分兩路,消滅曹魏,進而統一天下。

(二)全文結構分析: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按傳記的一般體例寫孔明年輕時的事情。僅用49字,着重表現了諸葛亮的抱負,詳略得當。

第二部分(2)徐庶向劉備推薦孔明,本是極其複雜的問題和事件,作者詳略得當,只寫對孔明的讚語,並提出了枉駕顧之的建議。

第三部分(3—5)劉備問計,孔明對策,表現了諸葛亮的卓越軍事才能的政治才能。

第四部分(最後)表明了劉備對孔明的器重和信任。側面烘托了孔明的卓越才能。

附一、:《梁父吟》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基;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反映了孔明願輔賢君又擔心被讒的心情。

附二、板書

╱自比管樂 顯雄心抱負

側面描寫 庶喻卧龍 宜枉駕顧之

╱    ╲情好日密 襯卓越才能

孔明

╲    ╱與曹不爭 與權可盟

正面描寫 佔據荊益 奠定帝基

╲修明政理 革除劉張

和合四方 聯吳抗曹

《隆中對》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語境準確的説出課文中文言詞語的一次多義,辨析、説出詞類活用象。

2、能夠把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通過討論,用自己的話概括歸納要旨及戰略方針。

4、交流總結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中心人物的寫法。

學習重點:

反覆朗讀課文,培養較好的文言語感,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學習難點:

1、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2、探究本文在謀篇佈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

評價設計:

1、通過朗讀,自主、合作、探討完成學習目標1、2(96%)

2、通過討論分析完成學習目標3、4(95%).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晉朝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史學家。曾在蜀任觀閣令史,蜀亡後,入晉任著作郎,平陽侯相,累官至治書侍御史。他博採舊聞,綜合當時各國史料,進行考核取捨,著《三國志》,共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此書與《史記》《前漢書》《後漢書》合稱《四史》。

2、背景

東漢末年,漢室傾頹,局勢混亂,各地羣雄割據,人才擇主而事。漢室後裔劉備懷有興復漢室之志,但勢單力薄,無法與羣雄抗衡。為實現統一大業,劉備廣攬人才,籌謀大計。而此時諸葛亮“躬耕隴畝”,避世待時。劉備三顧茅廬,以誠納賢,終於請得卧龍出山,並按照諸葛亮的意見開始了光復大業。對,回答,應對。古代臣民回答統治者所問的政治、軍事方面的策略叫“對策”。《隆中對》是劉備在公元207年(漢獻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訪問諸葛亮時,諸葛亮就劉備提出的.問題所陳的對策。

3、文言知識積累

(1)給下面句中劃橫線的字注音並釋義。

好為《梁父吟》時人莫之許也因屏人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凡三往

欲信大義於天下遂用猖獗然志猶未已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利盡南海

總攬英雄保其巖阻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遂詣亮度德量力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存恤帝室之胄簞食壺漿

(2)積累通假字欲信大義於天下自董卓已來

(3)特殊句式積累時人莫之許也()句

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句

君與俱來()句

二、學習研討

1、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問題探究

(1)劉備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向諸葛亮問“計”的?

(2)諸葛亮對策的核心是什麼?

(3)圍繞這一核心提出了哪些戰略方針?根據是什麼?

4、結合課文,總結本文在謀篇佈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

三、評價樣題

1、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2)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3)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4)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閲讀文段,回答問題。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國險而民附()()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2、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它項的是()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D、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挾天子而令諸侯

②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4、在諸葛亮的眼裏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從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説明。

5、在諸葛亮的對策裏,對不同的對象所採取的對策不同。説説對下列對象所採取的對策分別是什麼?

①曹操:

②孫權:

③劉表、劉璋:

④諸戎、夷越:

6、在對前景形勢的分析中,諸葛亮特別強調了什麼因素的作用?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四、延伸拓展

1、詩詞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2、對聯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題河南南陽卧龍崗寧遠樓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題成都武侯祠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杜甫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卧龍

3、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顧茅廬。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

5、與諸葛亮有關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説:《木牛流馬》、《八卦衣與鵝毛扇》

6、和諸葛亮有關的歇後語:“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Tags:隆中對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