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79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上課時,老師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孩子們祝賀;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為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和關心別人。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沉默的可貴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本課時,我抓住課堂先有熱鬧到沉默再到熱鬧的變化,引導孩子們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突破重點和難點。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一下幾點值得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

1、這節課我覺得最好的地方是在指導孩子們讀書效果很好。這與我平時的訓練有關吧。孩子們讀書時能抓住語氣詞、重音、標點符號來讀書,讀出自己的體會。我很滿意。但讀書讀的充分了,教學任務就不能好好的完成了。這也是我的一個問題吧。要好好的思考。

2、本文的篇幅教長,一節課也不過僅僅40分鐘的時間,如何在一節課中完成教學重難點,同時還要讓孩子們從容地接受,愉快的學習。這是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節課的任務我沒有完成。沒有上孩子們理解和討論沉默為什麼是可貴的。也就是説沒有完成重難點。課堂的延伸也就根本談不上了。這節課我抓住重點段和句來展開教學。但在教學第14節時,由於問題的設計不明確,任務不具體,浪費了很多時間。一直在以什麼語氣來讀書上,繞來繞去,耽誤了後面對課文主題的深化。教學目標沒有完成,難點沒有突破。

3、上完這節課,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遺漏。比如説,像問題的設計。在這節課上,我本以為問題的設計已很清楚和明朗,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像讀1-9小節找出孩子們心情的句子。這個問題我在剛開始已問過了,在説出口的一瞬間,我馬上意識到錯了。應該問你是從那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問題設計的不明確,孩子們接受的也不好,也會浪費很多時間。還有板書的設計。在什麼時候寫什麼字,那些字在什麼時候出現,出現在什麼地方,都需要事先考慮清楚。不然課堂上就會出現差錯。課堂語言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簡潔明瞭。而我自己的課堂語言總是囉嗦,不簡潔。這些在教學中我都深有體會。需要努力。

總之,在小語課堂上,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實踐者。不過我會繼續努力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2

《可貴的沉默》是北京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上完這節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的魅力。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這是我們新課改中所經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課堂上老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久很久。平時,上課時老師指到哪就讓學生跟到哪,有時學生脱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的閃爍。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為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 ,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為什麼沉默時”,有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可我並沒有去指責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請其他同學和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理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音樂和老師的動情敍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情感,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儘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

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了一些填空,幫助學生理解。比如最好設計了“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懂得了。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讓學生總體感受,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説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説“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3

《可貴的沉默》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本課後,我發現:一篇課文,忽略感悟這種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文本這一介質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理想的社會人。

這節課上,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的時時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就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自讀討論:“同學們為什麼沉默了?”和“從課文中那些詞可以看出課堂上很沉默?”

2、積累、摘抄表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3、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讀出沉默的語氣。

4、有感情朗讀。

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説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説“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含義了。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4

這次我執教的《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熱鬧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品讀感悟,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根據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談以下幾點自己的反思:

一、重視詞語積累和理解。 新課標強調要注重積累,要求“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本單元教學中要求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美讀課文、積累詞句。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了一個遊戲,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比賽識記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一活動十分感興趣,每個學生都是全情投入,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就連班上學習程度較弱的學生都能全部記住。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佳的激活學生的大腦,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一定可以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在課堂上,我還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但這種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釋,而是領悟體會。如對重點句“他們驕傲的舉起了手,有的還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這一句中“驕傲”、“神氣十足”、“左顧右盼”等詞語的理解,我就是通過做動作,想象體會等形式進行啟發,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會到用詞的準確。

二、利用圖文結合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於他們來説,還需要藉助圖片、動畫等形式來有效地幫助他們建立起對事物的概念。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難點是理解體會為什麼説這種沉默是可貴的。由於本課的三幅插圖(書上只有兩幅圖,第三幅圖是根據第二次熱鬧的場面創作的),人物神情對比強烈,比較好地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由觀察圖畫入手,再進入到課文的學習,學生就能比較快的理解文章三部分內容的意思,尤其對於孩子們沉默的場面有更強烈的印象和認識。從本節課教學過程來看,這樣的設計符合孩子的需要,的確對於孩子理解課文,尤其是幫助孩子突破教學難點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採取品讀感受法。 新課標強調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個性朗讀,在閲讀中體驗,在入情中感悟。採取了自由讀、範讀、指讀、評讀、齊讀等形式。如對描寫第一次熱鬧的句子在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孩子們興奮、得到愛的滿足、自豪的心情。而對於描寫孩子們沉默的句子時引導學生能讀出“寂然無聲”情景。本節課中,學生讀得積極、認真,不少學生都能很快進入到文本中,讀得有滋有味。在朗讀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評價,運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方式,使學生更準確理解和感受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明理、悟情。

四、注意滲透人文教育。 本篇課文是進行人文教育的範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説話“假如你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你想怎樣回報父母,讓他們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呢?”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學生走進文本中的情境,設身處地的體驗這種情感,學會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答案雖然五花八門,但都可以看出的確是孩子真實的想法。然後,我又設計了小練筆環節,讓學生寫一寫學完這篇課文後的感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孩子談到:“我以前認為媽媽打罵我是一種懲罰,學完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愛。”當時我對這樣的話特別感動,如果我們的教學能讓孩子們改變對生活的看法,學會更珍愛別人,那該是老師多麼大的一份享受呀!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5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本文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以演代講,巧妙導入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是以對話為主體的敍事性文章,而且文章篇幅較長,如果和以往一樣只是講讀,不但可能在兩課時完不成教學任務,而且單純的講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那麼採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併發揮其主動性呢?我忽然想到這篇課文與孩子的生活是那樣的接近,不如進行課文的模擬表演。教學中老師問到孩子們過生日和家長會上的情形我運用了以演代講,讓學生用表演的方法學習課文,不僅鍛鍊了學生理解課文和朗讀表演的能力,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以此啟發了學生潛在的智力,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在閲讀天地中遨遊,同時為整篇課文的學習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讀文悟情,讀中入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感悟為主”。在閲讀中,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都應該以讀為憑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在讀中撥動學生的心絃。讓學生在讀中傾聽文本,質疑文本,解讀文本,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撞擊,真正讀出自己的感受。隨着學生的感悟找到令人感動的語句,從而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可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讀中自然而然的就進入了情境。由於這篇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非常接近,所以在教學時我採用了品析詞句,精讀悟情的教學方式。抓住重點詞,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或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讓學生從孩子們的語言、神情、動作中體會他們的心情,感悟課文的意境。如“異口同聲”“一片肯定的回答聲”;“驕傲”“神氣十足”“左顧右盼”;“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前排的孩子都回過頭來往後看,幾個男孩子索性站了起來……”圍繞“這珍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抓住重點句“孩子們沉默着,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申想象課文空白:這時候孩子們會想些什麼,並聯系實際想想:假如你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怎麼想?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孩子們回報父母之愛的朦朧意識終於被喚醒了,他們因為感到慚愧而沉默了,此時學生對於文中孩子們“知錯的可愛”已經不難理解,從而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學重點。正是由於恰當的引導,學生潛意識中愛的心絃開始波動,他們終於明白不光要感受愛,更重要的是學會回報愛。自始至終,愛的主旋律一直在課堂上奏響,愛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我想這既是我這節課教學的最高目標,亦是選編教材者的初衷。

總之,在閲讀教學中,只有敏鋭地領悟文本中獨特的語言內涵,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課堂本色。

三、真情湧動,潤物無聲

現代教育觀念提倡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訓練,受到情感的薰陶。在結束這節課的時候,我提出了“文中的孩子已經知道怎麼回報父母的愛了,你們呢?請大家回憶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想想父母平時為自己操勞的情形,此時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話想給你父母説,是嗎?”同時我通過配樂朗誦《獻給我的父母》創設氛圍,接着又設計了學生製作親情卡寫上想對父母説的話,使課堂的學習直接延伸至課外,孩子們寫出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話。至今,那個精彩的瞬間我依然記憶猶新。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仍然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我相信,只有不懈地追求、深刻地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才會有一次又一次嶄新的飛躍。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6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下面是我上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素質教育,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課堂上老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完成《可貴的沉默》的教學後,我想了很多。在以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有時學生脱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

《可貴的沉默》這節課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我為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如在交流“同學們為什麼沉默時”,林東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我沒有批評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換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閲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綜合。”執教本課後我發現:無論是講讀課文還是閲讀課文,,在課堂上教師一定不能忽略讓學生體驗感悟這種情感。學生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學生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的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後在小組裏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同學們為什麼沉默了?”“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得出當時課堂上很沉默?”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沉默的語氣。

4、讓學生積累摘抄體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議代講,事半功倍。沉默中使得孩子們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

但是上完課時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説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説“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這節課中學生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文本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7

《可貴的沉默》這一課是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學會感恩、回報父母,關愛他人。可貴的沉默是這一單元中的第一課,首當其衝地揭示了這一主題:在沉默前熱鬧地感受愛,在沉默中反思自己,在沉默後紛紛關愛、回報,呈現了另一種熱鬧,由此家長欣慰,老師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一、我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有:

1、這一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就好像發生在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事一樣,我用情感體驗、自讀自悟、加上教師的指導分析突出了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突破了教學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2、教學過程用在熱鬧中感受、在沉默中反思、又在熱鬧中關愛、回報這條愛的主線貫穿始終,並引導學生圍繞這條主線去質疑、去感悟、去探究。並結合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下沿着這條愛的主線繼續去感悟、去關愛、回報,讓課堂主題在課外延伸,同時也為這一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做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

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在課堂上敢於説出自己真正的疑問並交給他們學習方法,讓課堂成為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比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老師為什麼跟學生一起沉默?為什麼沉默了一分鐘那麼長時間?”“為什麼説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雖然不是重點和難點,但確實是這個班學生的真實疑問。在學生品讀過程中我邊觀察學生邊輕聲提示:“老師發現有學生一邊讀一邊寫下自己想説的話,這真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結果我在轉第二圈的時候,發現南邊有個男生真的在一句話的旁邊寫上了“我明白了、、、、”

二、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有:

1、導入部分跟課件協調性不夠,我先問學生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嗎?每年都是誰給你過生日?怎麼過的?學生討論之後順勢導入新課今天咱們來學習一篇跟生日有關的課文——《可貴的沉默》。我的課件第一張圖片是一個生日蛋糕,我應該展出圖片之後問“這是什麼?”“生日蛋糕”然後再接上後面的談話導入“同學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嗎?”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太少,我應該多鼓勵學生在小組或同桌之間積極交流,説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交流討論中思想發生碰撞。

3、讀的形式少,這節課主要是品讀感悟,以默讀為主。但中間也可以小範圍的穿插一些其他形式的讀,如扮演家長讀,體會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愛時那種欣喜之情,扮演孩子讀,讀出孩子們談論自己生日時的自豪,興奮。可在班級內讀,也可在小組裏面讀。

?? 4、教學機智欠缺。這節課講完之後,我説:“下課”學生沒反應,我説:“不捨得和老師説再見啊。”又説了一遍“下課”可學生還是原來的狀態,不吭也不動。這節課缺少了響亮的“老師再見”總覺得句號畫得不圓滿。我在第二遍説下課的時候應該説“同學們再見”學生就會順着我説“老師再見”

三、授課感悟:

講完這節課,最大的感悟就是備課一定要充分,只有把課背熟背透,課堂上才能有智慧的生成,課堂設計才能重難點突出。第二,課下認真觀看自己的課堂錄像,查找不足,及時反思,改進。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8

在一次校本課活動中,我抽籤執教了《可貴的沉默》一課。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感受人間真情”編排的,《可貴的沉默》講述了一個貼近生活、令人深思的故事。結束這節課後,我認真整理了課堂實錄,冷靜地思考,有一些感悟和收穫:

整堂課都是在讀文和悟情中進行。通過對重點詞句和重點段落的讀來體會文中的孩子前後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過讀,學生主動理解了沉默的可貴之處,這時抓住時機聯繫實際談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以及如何回報父母的愛,學生的反映極其強烈,所談的內容極其感人,引起了在場的家長以及全體同學的共鳴。李想,這個平日裏從不寫作業的孩子,在和媽媽説自己的心理話時,動情地哭了……為人母的我聽到孩子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和稚拙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誰説孩子小不懂事,誰説孩子小不懂事,誰説孩子小不懂感情,誰説孩子小不會善解人意,會的,懂的,無論是性格內向的還是外向的,無論是善於表達的還是不露聲色的,他們全懂,全會。這堂課對我對孩子們都是“可貴”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9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地對比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體會沉默的可貴。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先充分地利用課文的兩幅插圖,第一幅圖表達的是孩子們快樂、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第二幅圖描繪的當老師問起有沒有向爸爸媽媽慶祝生日時,孩子在沉默地低下了頭。通過強烈地對比,讓孩子們知道只感受到父母的愛還是不夠的,更應該懂得回報父母之愛。並通過沉默,去體會他們為什麼要沉默,他們在想些什麼。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讓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難點句段的理解,並非老師直接用提問的方式出示,而是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中去發現,去感悟。例如在學習第1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然後利用四人小組的形式去尋找小組裏認為最關心、最有感興趣的問題,大部分小組都提到這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説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二是為什麼此時的沉默處先前的不一樣?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討論答案。

在讀最後一自然段時,抓住“這一片沉默”問學生這是一片怎樣的沉默?從而回到課文題目,接着討論這一片沉默可貴地哪,即為什麼可貴是沉默的?既解決了了教學難點,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

在總結這篇課文時,我還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動筆寫一寫:“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説”,並出示了一句名言:“父母的愛永遠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最後向學生推薦了一篇《媽媽的禮物》小文章,讓學生閲讀,既擴大了他們閲讀量,又加深了回報父母之愛的體會。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方面我做得還我不夠。

由於本篇課文篇幅較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有所取捨,在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部分由於比較簡單,但我卻花較多時間去朗讀,造成後面部分討論理解不夠充分。再就是對對問題的討論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討論,而不能流於形式。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0

《可貴的沉默》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如何讓學生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呢?我在備課中想到,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感受: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沉默了。我是這樣教學的:

(1)首先引導學生讀這一部分內容,接着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提出了“同學們為什麼沉默了?”“這一片沉默的背後孩子們在想什麼?”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裏討論,交流。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沉默的語氣。

(3)讓學生當堂積累摘錄表現沉默的詞語、句子。通過以上環節孩子們領悟出最為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但很大的缺憾是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課堂作業中反映出來)如果能引導學生説一説生活小事,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講授的17課《可貴的沉默》,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課堂上,教師從孩子們那兒瞭解到了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卻沒有幾個,老師抓住了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本文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場景,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養尊處優慣了,不懂得關心他人,關心父母,處處以我為中心。因此,本文是一個很好的教本。

三、設計理念

由於本課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我採用了自讀、自議的方法。

1、首先開門見山,由上節課直接引到這節新課的講授。

2、在上節課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各自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接着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做記錄員,提出一個本組成員都感興趣、都關心的問題,達成共同意見,然後推選發言人,看哪一小組發言最好,最有根據。我這樣組織,是希望看到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特意設計了評選“IQ小博士”的活動,這樣使學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討論交流中去。

3、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學們的討論交流下,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問題都能一一解決。由於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彙報交流問題環節和總結昇華主題環節,我以生動的圖像、聲情並茂的朗讀、動聽的音樂,自然而然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閲讀的興趣和慾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在本課中,“愛”至始至終貫穿於其中,“感受父母之愛——回報父母之愛”是本文的主線。通過“音樂導入、激起愛潮;朗讀、感悟、喚發愛意;拓展延伸、掀起愛浪”這一系列教學活動,撥動學生愛的心絃,使真愛滲透在教學中,體現出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尤其是最後環節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只停留在對父母的愛,更讓學生明白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奉獻自己的愛,再加上老師滿懷激情的朗誦,更讓學生對愛的含義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使本節課也掀起了高潮。

當然,我在本節課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需要改進。比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對一些問題的引導還不到位,僅僅只停留在對這篇課文內容的講解,還不能巧妙地把課文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感悟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2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文章貼近兒童生活,富含真情,藴藏哲理。教學了本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反思,覺得本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方法,在讀中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培養情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可以看得出,這裏充分的讀,不止包括各種形式的朗讀,還包括在讀中思考與想象,因此,我認為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僅有讀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有悟。本節課在指導學生看圖理解後,我馬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描寫的與圖畫相應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讓他們在反覆的朗讀中體味文中孩子們前後不同的情緒以及內心所想。在學生交流感悟時,我也隨機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興奮、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幫助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句,從而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的共鳴。

二、搭建師生文本對話的平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節課我盡力搭建師生文本三者之間多向對話的平台,讓學生在這種交流與碰撞過程中,在釋放情感的過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首先我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故事中,把自己的心與主人公的心貼在一起,去感受人物的感情,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從中受到薰陶,得到啟迪。然後創設了寬鬆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在表達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與文本主人公相同的心靈體驗。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為什麼沉默時,我讓學生討論“為什麼犯了錯誤這位老師還覺得孩子們可愛呢?”進而又問“沉默的這一分鐘,孩子們在想什麼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入角色,展開想象,體會主人公的感情,再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交流,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從而明白孩子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都在內疚、自責。學生説文中孩子們的內心所想,其實也是在説自己的內心。再如:學完了課文,我設計了三個填空題:“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懂得了()。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感到()。”讓學生總體感受,把從文本中體會到的,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深入理解為什麼説這種沉默是可貴的。學生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三、聯繫實際,體會感情

生活中我們積累了很多的感受,要讓學生對課文真正理解,把課文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感受,就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變客觀接受為主觀感受。本節課我多處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文章的感情。如: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談到自己的生日興奮的心情時,我提問:“你們過生日時,爸爸媽媽都為你們準備了什麼?你高興嗎?”此時,學生們和課文中的孩子們一樣,立即沉浸在了歡樂中,興奮地談起了自己生日禮物和生日祝福。從而體會到了文中主人公的感情,並把這種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再如:學完課文後,我感覺孩子們的理解還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上,於是我組織學生想想平時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的親人是怎麼關心、愛護自己的,並和大家交流交流。點燃了學生心中感情的火花,一時間,孩子們想起了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些平日裏不曾留心,不曾感受的事情。有的學生想起了爸爸媽媽把好吃的都留給自己,有的學生想起了自己生病時父母的擔心,還有的學生想起了自己腳扭了,年邁的奶奶把自己扶上扶下,甚至背上背下,送自己上學的情景。大家都積極地交流着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聯繫生活實際,學生們都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懂得了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四、動筆實踐,表達真情

獲得了這麼多真切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的內心一定是澎湃難平,想向爸爸媽媽表達點什麼的願望一定在他們心頭激盪,那麼我就適時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拿起筆一吐為快,在課堂上掀起高潮。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及時放飛學生心情,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真情湧動於意外之時!我啟發學生把想對父母説的話寫下來。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昇華,是讀寫結合的語文實踐,又是學生由知到行的一個起點,由讀自然地過渡到寫點感受。伴隨着《燭光裏的媽媽》的音樂聲,孩子們有好多話要對父母説,更想把這種“愛”落實在具體行動中。他們提起筆來,思緒萬千,流利地寫下了自己的心裏話。然後我組織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內容。有的學生寫到:“爸爸媽媽,你們平時為我做了那麼多,我卻不知道珍惜,以後一定不讓你們擔心。”有的學生寫到:“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你們為我做了那麼多,你們辛苦了,我長大以後,你們走不動了,我也揹你們。”聽着那些稚嫩的語言,或是祝福,或是叮嚀,或是後悔,或是自責,我覺得那是一種聲音,一種心靈拔節的聲音。我不得不反思,是什麼滋潤了這些乾涸的心田?是那師生之間真誠的交流?是那反覆朗讀所得的感悟?還是那聯繫實際體會的感情?我想這些因素都有。學生們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孩子們”,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所以才會深刻地領悟到文中藴含的道理,才會有如此感人的真情表達。

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

一、由於時間關係,留給學生聯繫實際交流和寫的時間不夠充足,而學生們要表達的很多,有些學生還沒有寫完。我想如果給學生表達的時間再充分些,可能效果會更好。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對課堂生成的資源沒有抓住,今後在這些方面還需要多努力。

二、本課中有許多詞句值得積累,在課堂上,我已經引導學生對它們理解體會了,但作為積累這還不夠。原本在教學設計中還把這一項作為課後作業佈置給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但結課時,我還沉浸在學生的真情表達中,佈置作業時,只順着情感發展布置了實踐性作業,忘記了佈置積累。

三、在理解課文時,發揮學生自主性還不夠。應該先讓學生讀文,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在後面的探究過程中,他們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受益才會更深。

如果以後再教學本課,我想我會注意到以上幾方面,力求做得更好。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3

《可貴的沉默》這篇精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他們祝賀生日。強烈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實習生李金淑老師講授了這一課。李老師在這節課中,是這樣教學的:

一、對話引入課題,説説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生日,讓學生親自體會得到父母生日祝賀時內心的滿足、幸福和快樂,帶着這種興奮地心情讀課文,感悟更深刻。

二、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學生情緒變化的句子。利用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找出這些句子之後,和學生們一起分角色朗讀,學生們情緒高漲,聲音洪亮,邊讀邊提問,這些句子體現了當時學生們怎樣的心情,他們都能準確的理解並快速的回答。

三、比較課本兩幅插圖導入第二課時

出示兩幅插圖,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利用這一點將課文分成兩部分詳講:第一幅圖中孩子們為什麼高興?第二幅圖中孩子們為什麼沉默?再進一步深入:從高興到沉默的轉折點是什麼?進而引導學生理解並回答課文中“泡泡”中的: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

邊讀課文邊解釋關鍵詞句,接着提問體現了什麼?這樣緊扣文章,深入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並且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思路。

四、結合實際生活

學生在生活中為父母做過什麼特別的事情?

學生在李老師的引導下課堂表現活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能緊跟思路,較容易的突破了重難點,理解孩子們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體會沉默的可貴。分角色朗讀時,學生們情緒飽滿並且讀到重點語句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表演,體會的深刻,活躍課堂氣氛。

五、縱觀整節課,雖然教學水平提高很大,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如:揭示課題之後,漏掉了板書課題和齊讀課題這一環節。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語言比較模糊,不具體。只叫舉手的同學回答問題,忽略了其他學生。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如在授課過程中有突發情況出現,要積極靈活地處理,注意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加強交流,把握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