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改善學生認知因素使學生會學、善學、愛學的建議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51W

認知因素是決定學習效率和學習結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把改善學生的認知因素作為主要目標,使學生會學、善學、愛學,特建議如下:

關於改善學生認知因素使學生會學、善學、愛學的建議

1、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

讓學生學會學習,就是使學生成為獨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學習者。學生是教學中的學習主體,具有獨立性或自主性。因為獨立性或自主性是形成主體的基本條件。離開了獨立,則無從談主體。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意識到並逐步學會自動更新自身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不同的學習情況,自覺調節、控制學習內容的次序、時間和步驟,靈活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與學,才能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高效的學習者。

2、要遵循認知規律,培養學生善於學習

培養學生善於學習,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即瞭解學生是如何在頭腦中構造知識的,並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

同時,認知心理學認為,在為學生創造學習的外部條件時,必須以學生內部認知規律為前提。因為學生信息的輸出是對信息加工過程(即信息輸入、加工、貯存、提取等階段)所得結果的外顯性反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應影響到學生的內部認知,啟發學生對信息進行深水平加工,幫助學生在知識上查漏補缺,引導學生改造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也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使學生善於學習。

3、要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促使學生熱愛學習

學生的認知需要是他們的內動力,其中內在的認知動機(即學習活動本身引起的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當學習者發現不能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來解釋一個新問題時,或發現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悖時,既會產生緊張感、不平衡感,也會產生好奇心,渴望探索、發問和求知。如果問題解決了,便產生輕鬆感、滿足感、愉悦感,增強自信;若長期不懂,緊張感、不平衡感長期得不到消除,就會產生無助感、厭倦感、苦悶感,這種消極情緒會使學生變得厭學、恐學、甚至棄學。因此,教學中應避免外部激勵成為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如單純或主要為獲得老師的獎勵、家長的肯定而學習等。一切外部強化學習動機的做法,都應儘可能努力指向和作用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如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以相應程度和適當要求,積極地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同時細緻地指導他們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改善認知結構,體驗到成功的愉悦。這樣,他們在學習的不斷進步中就會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功效感,進而提高抱負水平和認知動機。這就是“成功教育”的心理學依據。通過外部強化手段去影響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並逐步減弱外部因素的激勵,應是自理課堂教學的長期戰略,這是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應十分注意的問題。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