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談談我對拓展式教學的整體認識(網友來稿)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山東淄博臨淄一中 姜健

談談我對拓展式教學的整體認識(網友來稿)

拓展式教學是素質教育形勢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本着”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的原則,全市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就拓展式教學積極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實驗,在教學理念的豐富及完善,教學模式的創設和構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提高和改進諸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實驗成果。筆者作為一名實驗教師,在拓展式教學實驗中,能夠積極鑽研理論,大膽借鑑成功經驗,頭腦中有了新的思路,教學實踐中有了新的方法。下面一一道來,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拓展式教學的整體認識。

A什麼叫拓展?什麼叫拓展式教學?

拓展,顧名思義,“拓”就是開闢新的領域,“展”就是展開、發展,拓展就是開闢新的領域,發展新的自我。

從人的自我發展的角度來看,拓展這一思維環節地位、作用非常重要,是人的知識轉化為人的能力,內化為人的素質的關鍵。拓展前有學習,後有創造,起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由量變到質變,直至飛躍的中間地帶。一個人學習了“一”,通過拓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形成對事物本質的規律性認識,而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新的生成。

具體到語文學科,我認為拓展式教學的目的,無非是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擴大學生的思維領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讀寫創新能力。通俗一點説,就是結合教材,讓學生多讀一些與教材有聯繫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們既會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豐富、審美意識較強的人,又會作文,作出思想積極新穎,構思富有創意,語言別具個性的文章。

B.為什麼要進行拓展式教學?

(1)時代發展的要求。商品經濟時代也好,知識經濟時代也罷,都要求“一專多能”的綜合型人才和敢為天下先,具有超前意識,變革意識的創新型人才。而綜合型人才也好,創新型人才也罷,都需要有廣博豐富的知識,有權變活潑的思維,有全面的素質和創新的能力。而這些知識、思維、素質、能力從哪裏來?只能從閲讀中來,只能從拓展式學習中來。

(2)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做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現代國民教育,要求教師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發展,要求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尤其要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拓展式教學,無疑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大有裨益。在拓展式學習中,學生一方面通過閲讀大量材料,汲取各種人生經驗,為將來參與社會實踐奠定知識、思想、情感、方法的基礎,一方面可以通過閲讀大量材料,開闊思維空間,轉變思維方式,形成思維個性,為將來進行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文藝創作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可以説,素質教育的原則體現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式,就是拓展式教學。

(3)語文學科特點的要求。語文學科的兩大特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教給學生大量的語文知識和生活經驗,必須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讀寫方法和讀寫技巧,必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寫作習慣和思維習慣,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則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在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良好個性上下功夫。而拓展式教學,通過指導學生大量閲讀,並在文本間建立思維聯繫,既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增長經驗,悟出讀寫的規律和方法,又可以使學生的人文意識、人文精神從小得以熔鑄,培養,使幼小的心靈在美文佳作的照耀下放射出璀璨的人性之光。可以説,拓展式教學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多讀多寫”、“把課文當成例子來教”、“重視思維訓練”、“讀寫一體,讀寫遷移”等教學原則的集中體現。

(4)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

中學生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代,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渴望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渴望提高自身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渴望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時代精神的積極個性。而拓展式教學,無疑會極大的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通過拓展式教學,學生可以大量的接觸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化成果,可以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可以提高自己的上進心,可以從小養成借鑑、吸收他人成果的學習習慣,可以從小訓練勤動腦、愛思考、樂於探究、勇於創造的創新意識,可以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説,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拓展式教學是具有很強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的。

C.怎麼拓展?

筆者認為,拓展式教學的拓展應該有三個向度、兩大原則和四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三個向度:從學習行為上來説,有知識點到知識點的拓展、課到課的拓展、學科到學科的拓展、學習到生活的拓展,從課文角度來説,有體裁、作者、背景、內容、主題、手法、語言的拓展,從思維形式上來説,有相似、相關、相反、內化拓展,例如就《荔枝蜜》這篇課文的學習,可有以下拓展:a學習行為方面:

(1)知識點拓展。如學生學習了《荔枝蜜》採用的寫法知識點“欲揚先抑”,教師可引導學生找一些“欲抑先揚”、“抑揚變化”的散文來看,以鞏固所學知識點,舉一反三,由一知多。

(2)課的拓展。如先用一節課的時間學完《荔枝蜜》,然後在確立拓展點和拓展目標的基礎上,到閲覽室、圖書館、網絡上大量閲讀,下載與《荔枝蜜》相關的材料和信息,最後再用一節課進行小組討論和羣體信息互動交流,師生共同整合、總結、歸納出新規律、新經驗、新方法。

(3)學科之間的拓展。如學了《荔枝蜜》可引導學生課下翻閲植物學上的荔枝知識和動物學上關於蜜蜂採蜜的科學描述,引導學生在充分佔有材料的基礎上的動筆成文,開一個關於荔枝和蜜蜂的小型知識信息發佈會。這樣,在“大語文”觀念的統攝下,就完成了語文學科向生物學科的拓展。

(4)學習到生活的拓展。如學了《荔枝蜜》這篇文章,在初步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熱愛人民意識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到社會中去,到勞動中去,廣泛深入工廠,農村,觀察工人,農民的勞動狀態,瞭解普通勞動者的悲歡,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b、 課文方面

(1)體裁的拓展。《荔枝蜜》是散文,可引導學生多讀散文,加強和鞏固學生對散文的認識。

(2)主題的拓展。《荔枝蜜》的主題是讚美勞動和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讀一些讚美勞動和奉獻精神的文章,使學生初步樹立起勞動意識和奉獻觀念。

(3)作者的拓展。《荔枝蜜》的作者是楊朔,可引導學生讀一些介紹楊朔為人為文的材料,號召學生讀一讀楊朔的其他散文作品和文學作品,使學生更多,更深的瞭解楊朔的人生和創作。

(4)背景的拓展。《荔枝蜜》是五十年代的作品,可引導學生課下查找一下當代史中五十年代的歷史資料,鼓勵學生向長輩調查詢問當年的社會情況,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時代感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感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能力。

(5)內容的拓展。《荔枝蜜》的內容是寫蜜蜂和寫農民的,可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寫蜜蜂的和寫農民的散文、小説、詩歌,總結歸納出各個作家對蜜蜂和農民的審美認識,比較他們的作品和楊朔的作品的異同,並且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對蜜蜂和農民的審美理解。

(6)手法的拓展。《荔枝蜜》主要採用了以感情變化為線索,欲揚先抑,託物抒情的寫法,教師可根據這三點寫法,分別找幾篇“以感情變化為線索”、“欲揚先抑”、“託物抒情”的文章,提供給學生讀,一起分析,歸納出這些文章的行文構架,並在此基礎上,或模仿、或變化、或創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悟,也寫出“以感情變化為線索”、“欲揚先抑”、“託物抒情”的文章來。

(7)語言的拓展。《荔枝蜜》中最精彩的語段是倒數二、三段,一段讚美蜜蜂,一段讚美農民,語言清新自然,準確凝練,富有抒情氣息。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對這兩段中的語氣、句式進行整體模仿,並提供大量的抒情語段讓學生揣摩,分析,以總結出散文中抒情語段語言的一般特點,以備散文寫作時加以靈活運用。

C.思維形式方面

(1)相關拓展,即課文與拓展材料之間存在着一定聯繫。如學《荔枝蜜》,可以“廣東從化温泉”和“蘇軾的`《惠州一絕》”拓展開去,讓學生課下自己查找描寫廣東從化温泉和反映蘇軾被貶惠州情況的文章。

(2)相似拓展,即課文與拓展材料之間存在着相似點。如學《荔枝蜜》,可從讚美蜜蜂和託物抒情拓展開去,或由教師提供,或由學生自己查找,彙集一些讚美蜜蜂和託物抒情的文章。

(3)相反拓展,即課文與拓展材料之間存在着對立關係。如學《荔枝蜜》,學生了解了讚美蜜蜂和託物抒情,教師可發動學生去查找一下“貶斥蜜蜂”和“直接抒發對農民讚美之情”的文章。

(4)內化拓展,即在作者和讀者,課文和生活之間建立聯繫,讓學生站在與作者平等的位置上,對課文所描寫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審視,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和個體生命經驗,真正把課文融入自己的內心。比如學《荔枝蜜》,教師可設計一些創新性問題,來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個性語言表達能力。如:楊朔眼裏的蜜蜂是勤勞的,假如你現在也到了從化漫泉,你眼裏的蜜蜂是怎麼樣的?文章寫的是楊朔眼裏的蜜蜂,你能不能用擬人的手法寫一寫蜜蜂眼裏的楊朔?文章是用楊朔的語氣來寫的,你能不能用老樑的語氣來重新敍述一下?文章的結尾寫了楊朔的夢,你能不能結合課文中的描寫展開想像,描繪一下楊朔變成的蜜蜂活動的情景?等等。

(二)兩大原則:既要“以本為本”進行拓展,又要“以人為本”進行拓展。

所謂“以本為本”的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拓展時,要深挖教材,緊扣課本,以教材、課本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散,以教材,課本為基礎,求高、求新、求深。切忌拋開教材和課本,去漫無目的,夢遊式,天女散花式,放羊式,放風箏式的瞎拓展、空拓展、亂拓展。

所謂“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課堂教學設計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生活閲歷、閲讀經驗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拓展,立足於學生情感上喜歡、感興趣、可接受、樂於主動參與的拓展點來進行拓展。另外,在拓展式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獨立拓展、勇於表達個體感悟、積極思考、努力創造的熱情。

(三)四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有拓展目標。無目標的拓展不是拓展,是胡教亂學;無目標的拓展式教學不是教學,是課堂遊戲。在拓展目標的選擇和制定上,可由教師來完成,也可由學生自主完成,還可由師生共同討論,互相商宜決定。拓展目標要符合語文學科特點,要符合學生當前的閲讀水平,要有吸引力和挑戰性。

2.教師在學生自主拓展時要注意方法上的點撥和指導。就筆者的教學實驗情況來看,學生對由課內教材閲讀到課外文本閲讀的拓展形式很感興趣,在自主拓展的過程中積極性也很高,但學生們普遍感到不會拓展,不知道怎樣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方法上予以指點。只有教師在拓展方法,包括閲讀方法和思維路徑上,點撥到位,指導得當,學生的自主拓展才會速度快,有成果。

3.在拓展式教學的課堂操作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注意分層設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教師在學生自主拓展過程中,要注意對後進生的鼓勵和輔導,要讓每個學生有機會、有信心表達自己的見解。

4.在拓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自己動手,圈一圈,劃一劃,批一批,評一評,隨時寫上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在成果展示階段,要提醒學生傾聽並記下他人的拓展成果,每節課結束時教師要和學生把本堂課大家的拓展成果整理、歸納、總結一下,以課堂記錄的形式固定下來,為拓展之後的自我創造做準備。

綜上所述,是筆者對拓展式教學的一些粗略的、大框架似的認識,比較膚淺,缺少必要的理性沉澱。隨着拓展式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筆者相信,這些認識將進一步細化、實化,並能作用於課堂教學,開出亮麗的實踐之花。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