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園大班教案《稻草人的朋友》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9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稻草人的朋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稻草人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稻草人的朋友》1

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故事,瞭解稻草人的作用。產生愛護農作物及稻草的情感,

體驗利用稻草進行遊戲的樂趣,從而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稻草娃娃一個,故事圖片四幅。

稻草一把,稻草繩、草鞋、草包、稻草鍋墊、稻草門簾等實物編織品或圖片若干。

幼兒操作用的稻草、樹葉、膠帶、及時貼、毛線、碎布、剪刀、畫筆等。

活動目標

瞭解稻草的用途,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初步學習製作稻草人,體驗利用稻草進行遊戲的樂趣。

通過學習故事,瞭解稻草人的作用。產生愛護農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出示稻草娃娃,引出課題

1.請幼兒説説它是誰,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有什麼用處。

2、這可愛的稻草娃娃今天要來給小朋友説説他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二、結合圖片,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

(附後)並提問:

1.稻草人沒有朋友,它感到怎麼樣?

2.稻草人為什麼會倒在稻田裏?

3.稻草人先請誰幫忙?兔子幫忙了嗎?稻草人心裏是怎麼想的?

4.後來稻草人又請誰幫忙?小狗幫忙了嗎?稻草人滿足嗎?

5.正當稻草人歪着身子難受的時候,誰來了?它是怎麼做的?

6.誰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麼辦法使稻草人快樂起來的?

7.那稻草人為什麼總要站在田裏呢?

三、認識稻草

1.熟悉稻草的作用:

(出示一把稻草)這就是用來製作稻草人的原料——稻草,請你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稻草顏色是枯黃的,摸上去是乾乾的,有點軟)你知道稻草除了可以做稻草人,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做草繩、草鞋等。)

2.出示一些稻草手工編織品,請幼兒説説它們各有什麼用處。(如裝飯鍋的草編容器可以保暖,草鞋既透氣又防滑等。)

3.其實稻草的作用還不止這些呢。出示圖片,進一步探討稻草在生活中的用處。

(1)、抗洪救災時,解放軍叔叔用稻草編織成袋子裝泥土、黃沙去堵洪水的

(2)、玻璃在運輸過程中要用稻草包一包可以防止被震壞?

(3)、養雞場、養鴨場為小雞、小鴨搭草房子用來取暖

(4)、冬天用稻草蓋青菜、蘿蔔,青菜、蘿蔔就不會被凍壞。

(5)、在活動室尋找稻草做成的工藝品。(草繩、稻草人、稻草樹、草鞋、稻草鳥窩、草龍等)

三、嘗試進行製作稻草人

1、師:瞧!原來稻草的作用這麼大,以後再也不能小看它了。今天稻草娃娃想拜託你們幫它找點稻草人朋友,你們願意嗎?

2、幼兒觀察稻草人,教師示範製作,講解制作步驟和要點。

3、幼兒分成若干組,四人合扎一個稻草人,教師重點指導打結的步驟,要求要扎得緊。

要求:①先和小組裏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誰負責做稻草人的頭、手、身體、腳。

②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製作。

③裝扮稻草人。

4、教師來回巡視、指導。

四、幼兒作品展示

師:小朋友做的這些稻草人真漂亮,有了這麼多的稻草人,它們再也不會覺得孤單了,我們一起把這些稻草人去送給我們的農民伯伯,讓它們來保護我們的莊稼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持續利用稻草進行小製作活動,並將“作品”用於遊戲。

附:葉聖陶的童話《稻草人》片斷。

稻草人的朋友(故事)秋天到了,稻穀黃了,許多麻雀飛來,偷吃稻穀。農民伯伯見了十分心疼,他紮了個稻草人,讓它來驅趕麻雀。

一天夜裏,一陣大風把稻草人颳倒了。稻草人孤零零地倒在稻田裏,它沒有朋友,感到很孤單。早晨,稻草人看見一羣麻雀來吃稻穀,可是它站不起來,心裏好着急。一隻兔子從稻田穿過,稻草人説:“小兔子,請你幫我站起來好嗎?我要趕麻雀。”兔子看了稻草人一眼,説:“原來你只有一條腿,就是站起來也不會走路,你還是躺着吧!”説着,就一跳一跳地跑了。稻草人很生氣,它轉過臉不想再看兔子。它寧可躺着,也不要兔子幫忙。過了一會兒,一隻小狗跑過來。稻草人忙喊:“小狗,請你幫我站起來好嗎?我要趕麻雀。”小狗急忙跑來,舉起稻草人隨隨便便地往稻田裏一插。“啊呀,我還沒有站好呢!小狗,你把我插歪了!” 可是,小狗已經跑遠了,沒有聽見它的話。稻草人歪着身子站着,難受極了。這時候,遠遠地跑來了一隻猴子。稻草人還沒開口,猴子就不聲不響地把稻草人端端正正地插在稻田裏。“小猴子,謝謝你幫了我。”“不用謝。”猴子拍打着稻草人身上的泥土。“稻草人,你一個人站在這兒嗎?多孤單呀!”“是啊,可是我要趕麻雀呀!”稻草人説。“讓我做你的朋友,和你作個伴吧!”稻草人説:“難道你也跟我一樣站在這裏?哦,不!你會不快活的!”猴子搔搔後腦勺,眼睛骨碌骨碌地轉着,它要想個辦法,讓稻草人快活起來。“哈,有了!”它拔起稻草人,舉着它,在田埂上飛奔起來。遠處的麻雀見稻草人來了,“哄”的一聲飛走了。從來沒離開過稻田的稻草人,張開雙臂,高興地叫着:“啊,我的朋友,我好快活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稻草人的朋友》2

活動目標:

1、知道稻草人的用處,產生愛護農作物的情感。

2、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情感。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課件,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旅行,開心不開心啊?瞧!我們來到了哪裏?(稻田)那我們就看看在稻田裏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觀看課件)提問:兔子幫忙了嗎?它是怎樣説的?稻草人心裏是怎樣想的。

1、如果你是小兔,你會怎樣做呢?

2、小狗幫忙了嗎?稻草人滿意嗎?

3、你覺得小猴做的對嗎?那你應該向誰學習?為什麼?誰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麼辦法使稻草人快活起來的?

二、那你們身邊有沒有誰遇到了困難?而你又是怎樣幫助他的呢?(幼兒交流)

三、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人遇到了困難,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去參觀一下。

活動延伸:

教師總結:剛才小朋友説了這麼多,老師這還有份作業讓小朋友到區域中去做呢?(操作材料)

活動的價值:

一、通過活動,激發孩子親近自然,產生愛護農作物的情感。

隨着兒童身心的發展,兒童對周圍環境充滿着好奇,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兒童生活周圍的稻草,對兒童有着強烈地吸引力。稻草就在兒童身邊,兒童經常能看到,但到底稻草能幹些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稻草人的朋友"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思考、討論、稻草的過程中,孩子會隨着對稻草的認識、逐步加深瞭解。同時,使孩子的親近大自然,喜愛農作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二、在活動中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在以往的活動所不同的是,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孩子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請求別人的幫助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調灌輸式地把知識一股腦地塞給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環節是一個大框框,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細節,教師在參與孩子共同觀察,討論過程中,積極促使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多媒體課件、環境中的人和事(同伴的協商、向老師求助)等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儘可能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積極接納兒童的觀點,並且能接納不同的觀點,認同兒童的認知,積極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三、嘗試確立"過程性目標"。以往的常識活動一般定位是結果性目標。如"知道","瞭解","掌握等"。本次活動屬於過程性目標。預先只是由寬泛的目標引導,通過活動過程本身展開,注重兒童經歷思維和體驗的過程。雖然也有看看,講講外形特徵,但知識點的落實只是常識活動的載體、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兒童對螞蟻有一種關注,親近的興趣,有探究的慾望,有大膽地、無拘束地提出問題的積極態度,體現了現代教育的價值觀,追求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把教學活動看作是激發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持續的生活體驗。

當今,在教育中存在着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在觀念上強調"注重過程",在評價時強調結果,用預定的知識、技能的目標達成度來衡量教育的成效,使得教師處於"兩難"境地,這也許與教育目標中知識、能力、態度等價值取向有關,本活動為嘗試"過程性目標"的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孩子的經驗:稻草與人類有着極多的關係,因而他對孩子們來説是可親可愛的。孩子們的生活中到處多是有關稻草的事物:手裏的玩具、家裏的掃地的、稻田裏的稻草人等等,植物可以這樣説:他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孩子們遊戲、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當我們的主體正在由温變得火熱時,孩子們對植物的花、植物的葉。孩子們的興趣也在活動中時高時弱。平日裏孩子們的話題都與植物有關:昨天我看了"花仙子";我奶奶家種了許多的稻穀;我的叔叔種了許多的花。孩子們植物物是在是太感興趣了,有的小朋友還帶來了公園遊玩的照片、錄像......

一、圖書角的創設,為幼兒的自主閲讀查閲資料提供了一個寬闊的空間,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提示下閲讀查找資料,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還可以請求成人的幫助,從而積累經驗知識。

二、記錄板、筆的提供,為幼兒打開了又一尋求知識的通道。"小記者"的稱謂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大膽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尋求知識,幫助自己拓寬思路,積累知識點。

三、藉助聽課老師、幼兒園內的其他人,達到人力資源的共享,也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問題與調整措施:在關注幼兒發展的同時,我覺得應及時有效的迴應幼兒的發現發展。雖然在活動中我有表揚,有迴應,但還存在着一些不確定性。針對幼兒的問題,我準備的資料還有些不足,但在第二天的活動中通過孩子們回家的收集和成人的協助,以及我在電腦中搜索得到了彌補。孩子們的你問我答活動非常熱,有好多的孩子在活動中提問解答的能力有了飛躍。從這件事中,我發現,其實孩子真是你的老師,是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能量是不可估計的。而問題是啟發幼兒探究、學習的起點,為此我在活動室中專闢了一角問題角,專門記錄幼兒的提問,好讓大家在提問質疑中求得發展。

活動反思

《稻草人》這個故事充滿了童趣,故事中的小熊調皮但可愛,它的想法和做法讓我們忍俊不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孩子們認知上的共同特點。通過本次閲讀活動,我以為在以後的閲讀活動中應加強我們班幼兒自主閲讀的能力及培養自主閲讀時的常規習慣,如教師可以先提問,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