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精華】八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3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八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説學生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文中優美語句,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抽象事物。

情感與態度目標: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優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答題的要點,方法的總結等。

五、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新課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有聲畫面與一組無聲畫面,引導學生以“我看到……我聽到……”發言。通過兩組畫面效果的比較感受聲音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美讀,感悟文本。

多媒體課件播放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由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全體學生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這節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為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着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鬆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而問題的設置能引導學生迅速抓住課文中心。)

(三)、品讀

提示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説明理由。注意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等方面的考慮。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此文轉自淘.教。案網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讀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謀篇佈局、譴詞造句等方面加以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學生思考問題,解答疑問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以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較深入,但,由於學生髮言多為零散的意見,不成系統,所以在學生髮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前三段語言精彩之處,並總結文章美點與文章寫作技法,以給學生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印象。同時能對下一環節的練筆起到指導作用。

(五)課堂練筆

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由於描寫聲音,尤其是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難度較大,我在學生練筆前,展示了兩段範文,以起到示範作用。同時,由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使其受到美的薰陶。

(六)課堂小結

在最後,展示一首小詩,由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的結論。這樣,一節課在音、畫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以期創設温馨、和諧、優美、輕鬆的課堂氛圍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

(1)複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主題。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羣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2)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解決辦法:多讀。)

(3)如何更好地對殘疾人表現出我們的關愛,進行一次愛的教育。(解決辦法:直觀事例,震憾心靈,發散思維,奉獻愛心。)

2、教學難點:

(1)莎莉文老師如何教“我”感受“愛”。(解決辦法:設置活動,親自體驗,根據文本,重點理解。)

(2)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

(三)教材處理。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温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鬥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此文與這一單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事人是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學習中要注意從這個特殊的地方入手。同時這篇文章文筆優美,描寫細膩,形象鮮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來學習品味含意豐富的語句。

(四)資源分析。

1、學生對殘疾人生活、心理的瞭解。很多人沒有親自接觸過殘疾人,但通過各種媒介對殘疾人有一定的瞭解。

2、學生課外收集蒐集海倫及殘疾人奮鬥成才的資料。學生易把這羣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這本無可厚非,但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別人的幫助這個外因也必不可少。

3、學生參與幫助殘疾人的經歷。

4、學生自已在成長過程中受他人重大影響的經歷。

5、教師收集《千手觀音》的資料,《千手觀音》演出的成功因素與海倫成才的原因有異曲同工之處,它需要四個手語老師的幫助。

6、教師已有的電影《漂亮媽媽》的材料,設置情境,引出問題。

7、愛心歌曲《愛的希望》及手語操。所任兩個班的學生均已學過,能引起共鳴。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1、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設計以下教學法,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

(1)探索教學法:歸納為“五步教學法”,思路為:自主探索——>感性材料——>觀察分析——>討論辨析——>歸納總結。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2)直觀教學法:展示有關畫面、電影片斷、激發學生的感性認識。

(3)模擬實踐法:學生親身體驗,深入體會。

(4)競賽法。小組間競賽,激發學生髮散其思維。

(5)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符合人的認識規律。

2、對不同學生的啟發、誘導方式:

讓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尤其是中差生。本課主題學生雖易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通過搞小活動及放映電影,深入淺出,激發差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分析問題時難度較大,老師適當點撥,這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學法設計:

初二年的學生既保持了初一年時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活躍性,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開始學會思考社會問題,學習重在學會主動去探索。

1、合作探究學習。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於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2、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3、發散思維,自主探索。符合初中生的個性特徵。

4、模擬實踐,親身體驗。增強感性認識

學生通過這幾種學習方法,當家作了課堂的主人,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有能力參與進來,課堂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

(三)手段選用。

1、教學媒體設計:

(1)有關畫面展示:海倫生活照、《千手觀音》照、邰麗華照等由大屏幕投影出來,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

(2)所剪輯的電影片段:《漂亮媽媽》的兩個片段,觸動學生心靈。

(3)音樂播放:《愛的希望》,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做手語操,以烘托課堂“愛”的氛圍,結束教學。

(4)有關文字:展示初讀課文和重點研討階段的學習任務,以節省板書時間,

2、學生活動設計:

兩個小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活動一是盲人認識具體事物,活動二是教聾啞人認識抽象事物。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愛心歌曲的感受。

三、教學程序:

總需時間:45分鐘。

附:教學過程流程圖

活動導入——速讀課文,理解內容——重點研討,賞析語言——電影片段欣賞,討論探究——師生總結,佈置作業——播放愛心歌曲。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這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二、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於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六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閲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

⑵ 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在談創作體會時説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多個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混茫、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圍爐、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懷顯現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定為這篇文章的重難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把握大綱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眾創造性智慧,包涵着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説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橋之美》為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瞭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於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着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2)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1、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2、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一課時(説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為自讀篇目)。

二、説教法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並相機給與指導和啟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於學生。

1、比較閲讀法:

《橋之美》位於《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通過比較既可以複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導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説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並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採用比較閲讀法來導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1)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2)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3)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採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覆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1)在比較閲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為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着“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2)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3)通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3、分組討論法

三、説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為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繫: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

(1)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2)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4、討論:互相啟發。

四、説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比較閲讀、語境解讀、討論品評、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一)導課:

1、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2、複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3、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二)解讀:

1、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繫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2、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3、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1)談談閲讀本文的啟示。

(2)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A與B中選一題完成:

A、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B、1、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繫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橋——環境

小橋——流水人家

板書設計:烏鎮石橋——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細柳拂絲

長橋卧龍——湖水蒼茫

風雨橋——飛泉瀑布

畫中橋——街頭市集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27課。它是一篇散文,以“記”為名,先敍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

《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遊記,而是借題發揮,表現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教學重難點:

鑑於本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本。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複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閲歷和人生經驗的侷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二、目標分析:

(一)三維目標確定:知識目標: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積累掌握穩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及文言虛詞的用法。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的特點。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反覆朗讀,品味意境,讀出情感,領會本文寫景、敍事、抒情、議論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發愛國熱情,胸懷天下,做一個大寫的人。

(二)學情分析:我們面對的是初二學生,通過將近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閲讀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礎,並懂得一定的朗讀技巧。這篇文章較淺易,對於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還要着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語言極盡音韻節奏之美,不反覆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鑑賞閲讀上。

(三)、教法學法分析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讀法:為了營造氛圍,實現教學最優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藉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並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②點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③討論法:結合課文條理清晰,文意淺顯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結構及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學法

①反覆“讀”。以朗讀訓練為主線,學生在反覆朗讀中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積累文言詞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懷,並從中發展自己的朗讀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②在學習中要着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註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教學準備階段。作好課前鋪墊,培養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為了讓學生主動探究文本,同時,為深入學習文本奠定基礎)我要學生:1、利用註釋及工具書疏通課文;2、分為兩組查找資料。:一組蒐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並將它寫成《“岳陽樓”導遊詞》;另一組蒐集范仲淹的有關資料,並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學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圖書館、網絡等。

(二)、教學活動階段。關注學生個體體驗,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體參與,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新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拉近學生與學習對象的距離,提問:我國有四大名樓,其中我們湖南就有一座,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嗎?(岳陽樓)同學們想到岳陽樓一遊嗎?那就請我做大家的導遊吧!利用多媒體有關資源介紹岳陽樓。同學的解説,優美的背景音樂,把學生帶入了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

然後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引出課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閲讀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設問:范仲淹是怎樣一個人,你知道有關他的故事嗎?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課重點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範讀,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作者記了岳陽樓的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感情呢?並找出文章主旨句。聲情並茂的朗讀,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陽樓,使學生完全置身於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中,學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第三,選讀、美讀,把握作者感情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先説説對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讓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後讓學生美讀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選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讀。選擇相同段落的可組合成學習小組。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對比美讀(探究第三段的同學讀第三段,寫景句男生讀,抒情句女生讀;探究第四段的同學讀第四段,寫景句女生讀,抒情句男生讀;第五段全體學生讀,男生讀問句,女生讀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問題是:1、剩下一、二段寫了什麼?它們與主旨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分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2、你認為該怎麼朗讀?學生分組探究朗讀。學生彙報朗讀,師生點評。

第四,齊讀、美讀,讀出感情

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進一步受到情感薰陶。我用抒情的語調激發學生朗讀激情:同學們,想象我們登上岳陽樓,眼望浩浩湯湯的洞庭湖,一起來表達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心聲吧!打開多媒體“背景資料”中的“背景音樂”,學生一起配樂美讀全文。

第五,聯繫生活,暢談憂樂觀。

為了讓學生實現與自我的對話,完成自我價值觀的提升。於是,我説:同學們,父母不理解時你痛苦過嗎?與同學發生不愉快時悲傷過嗎?學了本文後,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請以“ 時,我想對自己説……”説一段話。

第六,拓展思維,豐富知識

為了拓展學生思維,豐富知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及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我將學生分為四組,要求每一組都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分別探究:(1)、我國四大文化名樓特徵;(2)、與四大名樓相關的詩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觀;(4)、與岳陽樓洞庭湖名勝比較,談談如何開發與利用東江湖的旅遊資源。然後安排學生在第二課時交流,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在探究和交流過程中,能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厚底藴,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對東江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的探討,開發了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樹立從建設好家鄉到建設好祖國的崇高理想。

板書設計:

我考慮以“事、景、情、理”四字為主線,並截取文中相關的關鍵詞語進行板書,對應整齊,一目瞭然。

嶽 陽樓記

范仲淹

事滕子京謫守

陰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學使我認識到:多媒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的合理運用,能一改沉悶的課堂,使之圖文並茂,聲情並茂,活力四射。它能創設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生靈動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認知與情感協調發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養素同時受到薰陶,使新課程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因此,面對教育的挑戰,我們必須更新觀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大膽嘗試利用、挖掘、拓展並整合教學資源,儘可能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包括使用簡捷方便的多媒體,優化教育過程,激活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兩篇短文是古今傳頌的名篇,內容都具有典型意義,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陋室銘>輕鬆活潑,清新別緻,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愛蓮説>描繪蓮花形神兼備,作者借蓮花自況,表現了高潔的節操。

二、教學設想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對於瞭解古代社會的狀況和作者的.思想傾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於認識今天的社會,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最好通過比較閲讀,找出兩篇短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從而突出特點,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表情達意的,而語言又是思維的外殼,因此指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是學文言文的重中之重。4、進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掌握學習規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於和同學們切磋探究,質疑解惑,提高學習能力。

《陋室銘》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陋室銘》是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全文。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學生也會很愛讀,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我還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

二、説學情

我班是個學習成績較好的班級,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也形成了較好的閲讀習慣。對古詩文的誦讀訓練以往也進行過,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強朗讀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也就成為必要。前一個單元剛學習完,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的掌握估計不會太難,但需要鞏固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在這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並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四、説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説,它具有“導向作用”(《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説,它具有“激勵作用” (《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要求,目標明確便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並解題:上課之前我為學生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到此景,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一篇文章,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屏幕顯示兩幅對聯)解題: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薰陶,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瞭解內容: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註釋,查閲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於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閲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五)三讀——領悟內涵: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啟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 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最後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教師範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於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

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

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

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

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

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託物言志)

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採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閲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後,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於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加深記憶。

(七)遷移練習(課後作業)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儘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諸葛廬

水(龍)靈 託物言志 自比 “何陋之有?”

景 人 事 不陋 子云亭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説》説課稿

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它們是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愛蓮説》是現行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課本164頁上已明確指出: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本文和《陋室銘》一樣,都是託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學習時要反覆誦讀,用心品味,以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同時也要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教學目標:(1)、德育目標: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知識目標: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學習以蓮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3)、能力目標: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教學重難點(1)、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2)、以花喻人的含義及託物言志的寫法。(難點)

二、教學方法

1、對初中的學生來説,疏通課文的字詞句應是其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內容,在疏通課文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提問答疑法”,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由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疏通課文的字詞句,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並獲得相應的自學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課中“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是一種新的表現手法,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設想借助於現代多媒體的手段,為學生設計問題,輔以相關的資料,運用“討論法”、“遷移法”,來實現這一教學目地。

總之,本堂課我所注重的是通過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指導來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養,在最近發展區內推動學生進步。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通過欣賞蓮的形象,讓學生覺得蓮花美並能説出蓮花美在哪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從感官上吸引學生,為本堂課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請欣賞—(展示蓮花組圖)(蓮花是美麗的,那麼我們學過的讚美蓮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寫蓮花的詩句並展課件:針對寫蓮名句進行解説,讓學生對本課有初步的認識(我設計這一環節是這麼考慮的:首先,通過提問,一方面複習舊的知識,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其次,為本堂課的內容服務。)

2、簡介文體及作者:以提問並藉助多媒體展示的方式介紹文體“説”及作者周敦頤的相關知識。此環節的目的是:檢查預習,讓學生了解“説”這種體裁的特點,獲得有關作者的信息:

3、朗讀訓練 完成教學目標:學習文言文,朗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即本課的教學重點)及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朗讀訓練通過以下五步來完成:

①、課件展示課文朗讀,讀時請學生注意字詞讀音,注意讀課文的語氣。多媒體展示重要字詞讀音。

②、再播放一遍課文朗讀,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

③、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④、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疏通課文的字詞句。重點字詞句課件展出:

⑤、當堂背誦第一自然段。

4、設疑討論:這一部分,我主要設計了四個問題:

①問題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花?表現了蓮花哪些品格?此問題設計的目的是——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標。

②問題2。課文寫了蓮,還寫 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這三種人分別代表了哪三種處世的態度?

③問題3。文章題為愛蓮説,為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回答此問題後齊背這三個排比句。(予謂菊……君子者也)

④問題4。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⑤託物言志的寫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第二段的句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那麼,本文中又“託”了哪幾種“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學生思考後,展課件:針對課件詳細講解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5、拓展訓練(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當堂訓練,(訓練內容略)這個訓練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準確地把握志與物之間的聯繫,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並暗示性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6、佈置作業 :這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能準確地把握志與物之間聯繫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其描寫能力,從而能使物與志達到完美的統一。強化本節課的難點內容。以上4、5、6三個小環節:設疑討論、拓展訓練、作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的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能通過本課基本掌握使用託物言志這一表現手法的能力,也為今後寫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以概括性的語言對本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並讓學

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説 周敦頤

生長環境:不同流合污

蓮 體態香氣:正直通達君子

風度氣質:端莊嚴肅

託物 言志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課程目的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紀下冊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書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意,無不浸透着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的一篇書信,作者描繪了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裏富春江上雄奇壯麗的景緻,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隱的高潔志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過程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寄情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3、重點難點

積累許文言詞語,欣賞文中之景。細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法能夠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的統一,基於此,我將採用的教法是朗讀法,點撥法,情景教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 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力求讓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

學法,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到實處,我採取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我將採取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藉助多媒體顯示富陽江沿岸美麗的風景,讓學生形成對富陽江美麗風光的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請學生藉助4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積累文言詞語,發揮語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學生自讀並翻譯課文,然後請同學朗讀翻譯課文,教師予以指導糾正。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合作探究,精讀品味。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拓展延伸。三峽也同為寫景的文章,將三峽和與朱元思書相同點和不同點。瞭解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

5、課後作業。翻譯成現代漢語介紹富陽江的風景。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