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語文閲讀題概括方法淺談(教學案例)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先看幾則高考題的例子:

高考語文閲讀題概括方法淺談(教學案例)

    例1(02年全卷) 閲讀題《話説知音》第20題,“知音的傳説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根據文意,分兩點對此概括説明。”該題的參考答案第一點是原文第一段首句前半部分和末句的幾乎原句組合,第二點本自於原文第三段首原句的關鍵詞。

例2 同上例,第21題,“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該題的參考答案第一點是原文第三段的最末句,而該句即為第三段的中心句;第二點是原文第四段的最末句,而該句也為第四段的中心句。

例3(04年全國Ⅰ卷) 閲讀題《大地山河》第20題,“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麼特點?能帶給人怎樣不同的感受?”該題的參考答案除了“帶給人厚重、實在的感覺,它具有平添一切坎陷的力量”是對原文第9段末“平常多坎陷與浮土的道路,此時成為砥平而堅實”的關鍵詞語進行概括外,其餘是原文第9段講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的各自原話。

例4(05年全國Ⅳ卷) 閲讀題《張家界》第15題,“從第二段看,張家界的山水在哪幾個方面與眾不同?”該題的參考答案為:“山峯的形態”、“峯頂的松柏”、“山壑山澗的氣象”。三個要點的得出需要將段落分為三個層次,找出各自的寫作角度,而不必也無法用原文的話寫出。

綜合上述幾個例子。高考語文閲讀題概括方法的一個實用的基本原則就是:能用原文的話就不用自己的話。簡言之,原文的話為首選,自己的話為次選。  

按此原則進行操作有什麼必要呢?

第一,概括要用簡練的語言準確地加以把握,那麼,原文的關鍵性詞語(如例3)和段落中心句(如例2)就成了首選。

第二,原文的詞語或句子,考生第一時間就能既容易地找到。找原文的詞語或句子並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建立在對原文明確分析的基礎之上的。而分析文章是一項基本的閲讀能力,並且是概括能力提高和閲讀方法具備的一項必須的.基本功。

第三,作家的語言是極富概括力和形象化的;閲卷者要對考生的答案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評判。使用原文的關鍵性詞句,既能給閲卷者以美的享受,又能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完評判。

第四,在考場上,時間緊,壓力大,加之如果平時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不強。這時再來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就等於棄好用短,這樣讓就不會有較理想的分數。

那麼,如何迅速地找到原文的關鍵性詞句呢?

1、對於一個句子,其表意比較重要的是那些關鍵性的實詞,如形容詞、名次、動詞。

形容詞常常被用來概括某物的特點。如例3中,參考答案中的“厚重”、“實在”是對原文“砥平而堅實”的翻版。

再如下例,許多語文複習資料均把劉長春先生的《白鶴翔集的記憶》一文作為閲讀材料。其後常設一問題:“二、三段寫委羽洞,讀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它的特點。(不超過10個字。)”

以下為原文第二、三段:

    意外地看見了委羽洞。心頭一驚,聽老者説過,這是仙人修煉的地方,稱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後周劉奉林,他于山中學道,能閉氣,三日不息。據説,他吞吐一口氣,風走雲卷,能控飛鶴上升,羣鶴拍打着翅膀,卻不再飛翔,停在空中不動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後,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時光流逝,道教逐漸走向了衰落,能夠控制白鶴不再飛走的仙人,大概不會再有了。也許,舊説也成了一種傳奇。

因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掛滿藤蘿,千年以上;一地綠苔,野性十足。它們是裝飾洞口,還是裝飾神祕?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無畏先作了他們的嚮導。藉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後,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時間的黑夜,黑夜沒有盡頭,路也沒有盡頭。冷不防頭上滴下幾滴冷冰的水珠,一陣慌亂。然後又聽得“丁冬--丁冬"的滴水聲,盪漾於無限無盡的寂靜之中;再往前走,有淺水,越走越深,心卻越來越虛,拔腳出洞,不知洞深幾許。

   該題的參考答案為:野性、神祕、幽黑、寂靜。它們不就是原文中加點的那些詞語嗎?

    同樣,對於例4中的問題,如果抓住原文第二段中與“別處的山”、“別處的峯”作類比的“惟有張家界”、“每柱巖峯”,和“峯巔”、“銀崖翠冠”、“每處”、“每尺”“蒼松”、“翠柏”,以及“壑”、“澗”、“風吹”、“雲漫”這些關鍵性的名詞和部分動詞,問題不都迎刃而解了嗎?因為名詞往往是一段話內敍述層次轉化後新的敍述對象。而動詞則是敍述對象的關鍵的狀態。

2、一個段落,對其表意比較重要的就是它的中心句。段落的句子,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往往有:中心句或起始句、過渡句、總結句或情感句、議論句、描寫句等等不同的叫法。雖然所起作用的不同,但不排除起始句、過渡句、總結句又常常是中心句,中心句同時成為情感句、議論句。相比之下,中心句所起的結構作用還是很大的。如例2中,原文第三段的最末句--“知音總是越多越好啊”,是該段的中心句,又是一個情感句。原文第四段的最末句--“像這樣花費千心萬苦學得的技藝,輕易放棄了是多麼嚴重的損失,藝術的追求必須堅持不懈地堅持下去,不能動搖和沉淪”,是該段的中心句,又是一個議論句。而這樣兩個中心句又是該題的參考答案。

3、一些情況下,既沒有較現成的關鍵詞可用,也沒有中心句或其他比較重要的句子可用。考生可考慮將原文中的個別詞語和自己的話連綴起來。

4、和語法聯繫。單句表意側重在中心語,還有一些重要的修飾成分如多項狀語(遞加狀語)或多項定語(遞加定語),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所起作用也不盡相同,表意的重點(或中心)也不盡相同。而複句,尤其是偏正複句中遞進複句中的“進”部分的分句,假設複句和條件複句中的“假設”、“條件”部分的分句常常是表意的重點(或中心)。總之,切不可把單句和複句中的每一部分均等看待。

5、除上述之外,還可以遵循文體特點,把握不同文體文段組織方法。

⑴描寫植物時,常會抓住其名稱來歷、種類、外形、顏色、生長習性以及在記敍性文字中常被人格化的神態中的若干種來寫。

⑵描寫動物時,常會抓住其名稱來歷、種類、外形、毛色、鳴叫聲、生活習性以及在記敍性文字中常被人格化的神態中的若干種來寫。

⑶描寫建築物時,常會寫其遠景與近景、外觀、形狀、顏色、建築風格、歷史淵源。

⑷很多記敍性文段除了文章整體上的順敍、倒敍、插敍、補敍外,每段的敍述還有總分(分總)、總分總,此時,作為“總”的句子往往就是“總起句”、“總結句”應引起注意。議論性、説明性文段也存在着遵循總分(分總)、總分總式這種情況。

⑸議論性文段還存在着遵循邏輯順序組段的方法。其一常見的為層進式(如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其二常見的是正反對比式,其三常見的是並列式(分論點並列或論據並列)。

⑹説明性文段還存在着其它組段方法。其一是按空間變化(如按事物的組合順序或觀察的先後順序),其二是按時間變化(即事物形成過程),其三是按操作流程(即實驗的過程順序)。

總之,把握不同文體文段組織方法,有利於根據題目的不同要求迅速地分析或概括。

 

巨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