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認同職業地位 肯定自主流動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9.08K

            中國教育報     2002-09-24     鮑東明 

教師:認同職業地位 肯定自主流動

 

教師職業發展與專業成長方面,教師對其職業地位及現行的一些做法總體基本認同,而在“教師流動”上具有明確的“肯定”傾向--認同職業地位 肯定自主流動 

今天的教師職業地位在教師的心目中有多高?我們從“教師職業已經成為社會上最好的職業之一,我很願意從事這種職業”這道題的調查結果中有個比較清晰的瞭解。16.1%的教師認為“非常符合”,33.2%的教師認為“符合”,33.7%的教師認為“一般”,12.5%的教師認為“不符合”,4.5%的教師認為“完全不符合”。從總體上看,教師對“教師職業已經成為社會上最好的職業之一”基本認同。通過差異分析,我們發現,不同學歷的教師、不同學校類別的教師、不同年齡的教師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程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學歷越高的教師認可度越低,中學教師比小學教師認可度低,年齡越大的教師認可度越高。 

關於教師專業化、面向社會選聘教師這方面,我們設計了“我認為應向全社會選拔招聘教師”這樣一道題,教師的回答是,六成稍多的人表示肯定,近兩成教師回答“一般”,還有近一點五成的教師表示否定。在差異比較分析上,不同學歷的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性差異,學歷越高的教師越認可;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性差異,中學教師比小學教師更認可。 

不少地方在優化教師隊伍上都採取末位淘汰制的辦法,教師對此如何看呢?我們通過“實行教師末位淘汰制是優化教師隊伍的好辦法”這道題進行了調查,結果是相當分散的。12.2%的人認為“完全不符合”,22.3%的人認為“不符合”,28.3%的人認為“一般”,24.9%的人認為“符合”,12.3%的人認為“非常符合”。這反映出教師在這個問題上心態最複雜。 

與教師對上面幾個問題的態度不同的是,他們對“教師自主流動”表示了比較強的認可態度。在“我認為教育人才應可以自主流動,教育資源實行共享”這道題中,80.1%的教師持肯定態度,只有5.6%的教師持否定態度,另有14.3%的教師持“一般”態度。同時,不同學歷教師、中學和小學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和不同地區教師在此問題的認識上都有顯著性差異。學歷越高的教師認可度越高,中學教師比小學教師認可度高,31-40歲年齡段教師比41-50歲年齡段教師認可度高,中小城市、縣城教師比大城市和鄉村教師認可度高。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應建立重點校、示範校與普通校之間教師定期輪換制度”,64.8%的教師表示肯定,21.5%的教師回答“一般”,12.7%的教師表示否定。雖然明確表示肯定的教師就六成多,比例不算太高,但我們通過差異比較得到一個值得人們重視的結果,就是普通校、薄弱校教師與重點校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性差異,普通校、薄弱校教師特別是薄弱校教師同重點校教師相比,要求非常強烈。 

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我們是從教師職稱評定、進修學習等方面來調查的。在對“我認為職稱評聘、職務競聘應以學歷為先決條件”的回答中,選擇“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的人數比例分別是6.2%、19.9%、33.6%、31.3%、9%。不同職稱的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性差異,學歷越高的教師越認可。緊接着的一個問題是“我認為應取消職稱評審,實行競聘上崗”,67.1%的教師表示肯定,11.7%的教師表示否定,另有21.2%的教師回答“一般”。同時,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差異,31-40歲的教師比41-50歲以至51歲以上的教師認可度更高。在對“教師評定高級職稱,必須要有科研論文”這個問題的回答上,60.9%的教師表示認可,24.8%的教師回答“一般”,14.3%的教師表示否定。同上面一題一樣,31-40歲年齡段的教師同41-50歲年齡段的教師在認識上有顯著性差異,只不過是正好倒過來,41-50歲的教師比31-40歲的教師認可度更高。 

在下面要提到的能夠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三種途徑上,教師都是持充分肯定態度的。74.9%的.教師認為“應降低在職考研條件,讓更多的教師參與研究生學習”,持否定態度的僅佔9.4%;91.2%的教師認為“教師應該多參與教育教學研討交流活動”,只有2.2%的教師表示否定;71.5%的教師認為“開展優質課教學競賽評比活動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很有必要”,表示否定的僅佔6.1%,同時,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在這個問題上有顯著性差異,小學教師明顯更認可。 

關於教師職業發展與專業成長的問題,由於這是與教師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所以教師的看法或心態顯得更復雜一些,教師真正持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態度的方面並不多,總體看法“一般”,我們感到,教師好像有“一言難盡”的感覺。現在教師的職業地位提高得還是比較大的,但它與社會上其他一些職業比,確實還有差距,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還存在拖欠教師工資現象。所以,選擇“一般”的教師比例最高,這也符合實情。至於説學歷越高的教師認可度越低,中學教師比小學教師認可度低,年齡越大的教師認可度越高,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學歷高的教師、中學教師可比較的空間要比學歷低的教師、小學教師大,他們的不滿足感要大,所以他們的不滿意度也就會大。年齡大的教師工作時間比較長,他們親身感受到自己的待遇、地位一天天在提高,而年輕教師缺少這種感受,他們更多的是與自己同齡的從事待遇更好的職業的人相比,所以他們的不滿意度肯定比年齡大的老師高。 

如今,“招聘”、“聘任”、“淘汰”及“流動”等詞彙與教師隊伍建設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教師的入口越來越大,這一切反映着教師職業的競爭在加大。因此,教師在其職業發展的認識上表現出比較複雜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關於面向全社會選聘教師,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比較大的態勢,但一些教師也隱隱地感到了一些壓力,所以,有近四成的教師沒有表達肯定的態度。學歷高的教師比學歷低的教師更認可,中學教師比小學教師更認可,因為他們在這種政策的背景下,有更強的競爭優勢。教師在對“末位淘汰制”看法上表現的複雜心態,就像社會上對它的認識不一一樣,人們看到它不甚合理,但又説不出一個更好的辦法。學校教師超編,必須有人下,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必須採取措施,這一點我們理解,但究竟採取什麼辦法,確實值得深入研究,不能説“末位淘汰制”不合理,但它確實會給大多數教師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可能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不利於教育工作。 

教師之所以對“自主流動”表示比較強的認可態度,因為它會給教師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這又與他們充分實現自我價值、追求更好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自主流動”當然是向“高處”流動、向“好處”流動,所以中小城市、縣城教師流動的心理比大城市的教師更強烈,道理就在這兒。而這種“自主流動”對鄉村教師來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們心知肚明,所以他們的認可度最低。而在“應建立重點校、示範校與普通校之間教師定期輪換制度”的態度上,普通校、薄弱校教師特別是薄弱校教師同重點校教師相比,要求非常強烈,這種結果符合實情,原因應該説也是不言自明的。我們想説的是,世界許多國家都把教師定期輪換制度作為促進地區內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我國已基本完成了“普九”目標,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成為一項重要原則,打破地區內校際壁壘,建立教師定期輪換制度,應該成為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現實問題。 

從教師對“職稱評聘、職務競聘應以學歷為先決條件”所持的基本否定態度和對“應取消職稱評審,實行競聘上崗”所持的基本肯定態度中,反映了教師對目前的職稱評定意見比較大;31至40歲的教師比41至50歲以至51歲以上的教師對“應取消職稱評審,實行競聘上崗”認可度更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職稱評定可能仍然是“論資排輩”。雖然我們不能説教師的意見就一定是正確的,但他們所表達出的態度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要重視研究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怎樣做才更公正、科學、合理。 

現在社會上,當然也包括教育界對“開展優質課教學競賽評比活動”非議較多,認為這樣的課已經成為表演課,是不真實的課,但教師對此還是持肯定看法的。我們認為,教師之所以肯定,因為這樣的活動還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教師展示自己教學水平的一個機會,即使展示的那節課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多次演練的結果,但如果我們不看這個結果,那麼教師在那個過程中不是獲益很多嗎?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更認可,因為這種競賽評比活動在小學開展得更多些,小學教師受益更大些。當然,我們並不是説這種活動就沒有改進的必要了。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