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自讀課就要讓學生自讀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9.52K

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 張輔良

自讀課就要讓學生自讀

語文自讀課是相對於教讀課而言的,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單元教學的編排一般前兩篇是教讀課文,後兩篇是自讀課文,這種編排是遵循教與學的規律而進行的。顧名思義,教讀課是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學習的課文,重點體現老師在教與學活動中的位置和作用,課文中的有些知識堤岸須老師點撥,學習過程須老師組織,學習方法須老師傳授,老師在教學過程是設計者、組織者和點撥者,一個教學單元有了兩篇教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和方法,到學以致用或自我鞏固的時候了,自讀課正起到了這一作用,運用已知的知識和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未知的知識,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即從知識到能力的延伸,從教方法到用方法自主學習,教與學的目的就是培養能力。但在處理教讀課和自讀課的關係上,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理解誤區或行為不足,值的語文教師反思

一、 對教讀課和自讀課的定位模糊

兩種課型都有一個字“讀”,體現了在教學中學生的地位,教讀課過去稱為講讀課,這一字之變,體現了一個語文教學的理念,教學生讀課文,教給學生一種方法。而過去的講讀課容易理解為老師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是課堂的主人。許多老師還沒有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覺醒,沒有看到教讀課和教讀課的區別。在自讀課上學生應是第一人稱,是課堂的主人,這裏的“自”就是學生自己,學生利用教讀課的習得自我學習,自我體驗,自我完善。兩種不同的課型其關係是明確的,教讀課是知識的獲取是基礎,自讀課是能力培養是發展,沒有前者的積澱就不會有後者的良好效果,所以説這樣的編排是非常科學的。但總有些老師不僅將教讀課上成了教師一言堂,而且將自讀課幾乎上成了教讀課,老師講得太多,而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太少。尤其文言文,老師在課堂上大包大攬,逐字逐句地串講,沒有給學生利用工具書和註釋自讀學習的機會,學生感覺不到探討的快樂,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利於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絕大多數自讀課註釋詳細,如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有四篇古文,教讀課是《六國論》《遊褒禪山記》,自讀課是《伶官傳序》《石鐘山記》,都是宋代散文,《六國論》《伶官傳序》是議論性散文,《遊褒禪山記》《石鐘山記》是遊記散文,從文體角度而言,教讀課為自讀課提供了範例。學了《六國論》再學《伶官傳序》,在文體上沒有什麼障礙,再者《伶官傳序》的註釋詳備,如果説有難懂的地方,也僅僅是兩個實詞“原”“本”。老師只起組織朗讀合作學習的作用。

二、 對自讀課的完全放任

自讀課是指課內自讀,老師的組織作用不能淡化,而有的老師對自讀課完全放任,既不組織也不檢查,對學生在自讀過程出現的問題不給與解決,認為自讀就是老師不參與,如果再疏於管理,自讀課容易成為自由課。這種做法也是對自讀課的一種誤解,既然把它作為課內自讀,就應該是在老師的組織下的自讀。

把自讀課上成教讀課這與教師的敬業無關,同樣把自讀課上成自由課這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關,讓自讀課真正成為老師組織下的學生自讀,這是一種教學的理性選擇,語文教師一定在新課程改革中改變觀念,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還自讀課以本來面目,這於己於學生尤其語文教學都是一件幸事。

Tags:自讀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