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農村教育呼喚服務意識(網友來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8.16K

五河縣小圩中學    衡廣仁

農村教育呼喚服務意識(網友來稿)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教師在農村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教師的作用加大了,做教師更“難”了!對此,教師只有樹立、加強服務意識,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從容地應對存在的問題、困難,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教育任務。

[關鍵詞]:農村教育  服務意識  市場經濟   新課程資源觀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競爭十分激烈的一個歷史時期,世界各國都已認識到興旺發達的教育事業是國家、民族強盛的重要保證。像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搞好農村教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為此,早在1994年,李嵐清總理就在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80%以上的人口在農村,全國二億多在校學生中有80%左右也在農村,這個基本國情決定了農村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喚醒、加強教師的服務意識,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中去,才能實現《綱要》提出的宏偉目標。下面我具體闡述一下。

一、 加強服務意識的現實意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現階段我國正在進一步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着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教育的市場化已不可避免,教育資源的配置越來越多的市場所控制。廣大農村學校必須面對現實,按讀者市場規律去辦事,才能在當今的社會立足、發展。例如:我縣的幾所農村高中,好的每年能招三四百人,差的每年只招一百多人,學校的境況越來越差,可廣大教師依然一味地坐、等、靠。長此下去,可想而知。從中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農村教師必須走出“象牙塔”,融入社會中去,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樹立起服務意識,用實際行動來贏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其次,服務意識的樹立、加強是“三個代表”理論深入農村教學的體現。“三個代表”理論對現今的教師倫理道德觀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有句名言説得好“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愛的境界是愛人民。”一個商場尚能把顧客當作“上帝”,難道我們教師就不能把學生當作“上帝”?這一切都需要教師道德素質的提高,服務意識的加強。

二、 農村的教育現狀需要服務意識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今農村的教育狀況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教育觀念落後

現今一些領導幹部還沒認清教育的重要作用,往往不重視農村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一些家長不能夠從長遠利益打算,往往造成一些學生過早走上社會,更有甚者,廣大的教育 工作者不能夠正視現今的教育現狀。仍舊是為了教書而教書,把教學任務的完成當成自己最大的目標,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服務意識。

(二)教學設備短缺

現今正是入學高峯,很多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還很難滿足教學需要,更主要地是教學的配套設施的短缺,造成多數教師還只能維持“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

 (三)失學現象嚴重

現今正是入學高峯期,大量的失學現象還沒有引起我們的教師的重視,以我所在學校為例。我校是所完全中學,我校的高一招收除了本校以外,還有本鎮的大圩、曹廟兩所初級中學以及申集鄉的申集、喬張兩所初級中學。這五所中學共有初三畢業班18個,每班60人左右,除了每年每班大約10人升入縣城中學或中專。我校每年只能招到200人以下的學生。另外從小圩、大圩曹廟三所中學的初中年級看,每年初一大致能招16個班,每班70人左右,到初三時,只能保留12個班左右,每班60人左右。其他鄉鎮也大多如此。但是令人可喜的是,每學期開學只要我們教師能深入學生家庭,做好工作,往往能讓不少的流失生返校。

統觀這些問題,徹底解決還尚須時日,但只要我們能按市場規律辦事,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局面就會有較大的改觀。

三、 服務意識是搞好教學的前提

新的課程資源觀讓我們認識到:現今必須要以立體我維互動的課程資源觀面對教學,我們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認識它。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是交流和溝通,是師生以教學資源為中介的交互影響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過程。要實現相互影響和相互對話、溝通,必須需要師生、生生乃至其他資源間的有機互動,而這一切得以解決主要靠教師樹立服務意識,全身心的奉獻於教育事業。

(一) 服務意識有助於教師重新審視學生

與生產勞動的對象不同,教育的對象――學生,不是死的物,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能動的社會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並能主動積極參與知識的學習,才能的形成過程。以一種和教師相重疊的目的活動,共同完成教育的過程。有位教育家説得好,學生好比是一輛汽車,他自己不發動,光指望教師推,效果可想而知。可現在仍有一些教師只知一味地抓“重點”,抓尖子,他只重視班裏的前十幾名,甚至前幾名的學生,不惜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這些學生補課,還不放心,覺得自己還有沒講到的。這樣下去,哪裏還談得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效果也是難以達到的。

同時,師生之間不僅是知識傳遞與接受的關係,還有感情的交流,道德品質的滲透,思想上的共鳴等諸方面的聯繫。因此把學生看作是“白紙”、“容器”是不對的,他抹煞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和社會屬性。

我們廣大教師光知道這些理論是不夠的,它需要我們樹立、加強服務意識,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時刻用學生的眼光去理解和體驗課程。才能更好地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教育,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二) 服務意識有助於教師自身價值的發揮

新課程資源觀認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作用不僅僅侷限在知識的傳授、技能訓練方面;重要的是,教師的指導對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題、方向、方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開發利用學生資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有開發校外課程資源具有橋樑作用;教師在整合各種資源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尤其重要地是教師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教師這些方面的作用,在目前農村學校就顯得特別重要了。這些作用能夠充分展現完全取決於教師服務意識的增強。服務意識增強了,教師就會針對自身實際,不斷補充養料,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使自身價值達到超水平的發揮。

總之,教師樹立、增強服務意識是時代的使然。教師只有樹立、加強服務意識,才能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改變現今農村教育狀況,實現教育目標,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教育任務。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