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探源頭,找核心--古代詩歌複習探究(網友來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四川省安縣秀水中學 王建平

探源頭,找核心--古代詩歌複習探究(網友來稿)

高考試題中,古代詩歌鑑賞題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古代詩歌,以其內容的含蓄概括,意境的深邃幽遠,手法的豐富靈活,語言的形象凝鍊又給考生蒙上了幻影,讓考生難以確定。若從下面兩方面入手,就有一定的捷徑。

一、 重視課本,理清方向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的詩歌鑑賞題,其題型和答題特點均能在課本中找到影子。能將教材中的例題認真地分析和解答,明白解題步驟,揣摩解題思路,考試時就能依葫蘆畫瓢了。如:2003年全國高考試卷王維的詩《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1)製毒龍”。((1)1、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世俗慾念)。其題目設計為: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説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恰與高中第三冊《語文》教材中第30頁的第二題中的第2小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的設計為:王國維説:“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例,説説這一聯裏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係最為密切,為什麼?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發現這兩個題的提法與解答方法是一致的:考查學生對“詩眼”的理解與分析。如果學生對教材中的例子解法熟悉,懂得解題的技巧,運用適當的方法。已會解答《蜀相》中的“自、空”兩字的含義為不着痕跡地寫出了祠中淒涼,冷落的氣氛,表現詩人深沉的寂寞荒涼之感,為意境的點睛之筆。就是採用從對關鍵詞語的含義及主要表達作用入手而獲得答案的。我們再來看《過香積寺》中的“咽、冷”就能這樣回答:喧鬧的泉聲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樹林的幽深而變冷,這充分點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點,烘托出幽靜、悠遠的冷清氣氛,表現了願意遠離世俗慾念的隱士情懷。此題就能迎刃而解。

又如2004年全國卷宋祁的詞《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注)縠皺:縐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其題目設計為:這首詞的上半闋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此題的第二問設題與第三冊《語文》教材中第30頁的第二題中的第2小題:“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設題是王國維説:“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例,説説這一聯裏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係最為密切,為什麼?題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一句,若學生能深究其理,查查此句的出處就可得知“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考場上見到此題就會迎刃而解。

重視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材料。如高中第三冊《語文》教材中第37頁《解意象、品詩歌》一節,能就意象的概念、歸類、評論有清晰的認識,再對教材中出現的意象進行歸納就可得知意象的意義。如梧桐表現寂寞惆悵、悽苦淒涼悲傷;梅花象徵高潔或不屈不撓、純淨潔白;杜鵑表現哀怨、悲傷、淒涼;落日表現惆悵;羌笛是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常表現悽婉。如王昌齡在《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中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淒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與教材中《聲聲慢》中的梧桐代表的意義一樣。

詩歌中由於韻律的要求和修辭的需要,平仄的調配和對仗的工穩,詩人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做些變通,這就容易造成考生不易理解詩意,需要學生對“詩家語”的理解,特別是語序調整後就能容易理解詩的意思,抓住了全詩的重點,設題的瞄準點。在教材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如高中第三冊《語文》教材中第36頁的第三題:跟詩相比,詞裏的倒置語序要多得多。試用現代漢語的正常語序改寫下面的句子,並用心領會原句的表達效果。1、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句變為“應笑我多情”就更容易理解了。像類似的句子還有:一夜飛渡鏡湖月(應為:一月夜飛渡鏡湖),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應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

理解了此知識點來完成此詩就容易多了。唐代和尚詩人寒山寫的《城中蛾眉女》:“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中的“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一句,實際上是“花前弄鸚鵡,月下彈琵琶”就容易理解了。杜甫《月夜》詩中“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際上是“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就明白了,詩人想像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着幽香的濛濛霧氣彷彿沾濕了她的頭髮,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

二、 審準題幹,細心解答

考生對詩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障礙性,解答詩歌題有一定的陌生性,但可以透過題幹找到題目設計留下的暗示信息,運用解題方法就可完成。

如高適的詩《塞上聽吹笛》“霜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其設計題目為:詩人通過“聽吹笛”,描寫出了“塞上”一幅怎樣的景象?通過分析,此題設的重點是回答“塞上的景象”。我們可從題目、作者得知:這是一首邊塞詩,又進一步揣想描寫邊塞的情況有戰火的紛飛、邊地的荒涼、和平安寧等情況。再回過來看這首詩的第一、二句中的“牧馬還、月明羌笛”可推知,只有邊境和平安寧,戰士才能自由牧馬和吹笛休息。這時就可推出答案:邊地一片和平安寧的開朗壯闊景象。最後結合詩句就得到答案:寒霜後戰士趕着馬羣歸來,入夜明月清朗,哨所裏的戰士吹起悠揚的羌笛,邊地一片和平安寧的開朗壯闊景象。

又如楊萬里的詩《暮熱遊荷池上》“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其設計題目為:指出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通過分析,此題設的重點是回答“情感特點”。而情感特點有喜、怒、憂、思、悲、恐、驚。再來看這首詩的第二句的“攔”和第四句的“藏”可得知作者是“喜”,是表露了作者憐愛喜悦之情。最後結合詩句得出答案:“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中,似是“愁熱”,卻呈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憐愛喜悦之情。

就明白瞭解題思路:先確定題設中的關鍵要素,接着搜索並羅列關鍵要素知識點,再結合詩中句子找對應字、詞,最後將兩者內容進行比較得出答案。

總之,完成古代詩歌鑑賞題能對教材中的知識點,例題了然於心,能迅速分析答題的角度和核心,就能最大限度減少答題失分,拿到高分。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