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97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設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總結

1、體積的意義。

/2、體積單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學生概括: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1)、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2)、練習:

①説一説: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杆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隻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②、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隻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 .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學生作答)老師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提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烏鴉把石頭一粒一粒地銜到瓶子裏,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出來了。)

2、“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嗎?”(實驗驗證)

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發現: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裏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二、揭示體積

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佔的空間大嗎?

手機 影碟機 電視

學生回答後,説明:物體都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概念)

三、列出體積單位。

1、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體積相近的長方體。(單憑觀察,難以比較)

2、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體後,學生很快就確切的説出:左邊的長方體體積大於右邊的長方體體積。(因為左邊長方體有16 個小長方體,而右邊的只有15 個)

説明: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我們知道長度單位是用線段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正方形來表示的,那麼體積單位應該用什麼來表示呢?(用正方體來表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四、認識體積單位。

1、“請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討論後讓生看着實物共同小結:

稜長是Icm 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 (手指尖);

稜長是ldm 的正方體,體積是ldm3(粉筆盒);

稜長是l m 的正方體,體積是1 m3(一台洗衣機)。

2、“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 個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4cm3 )為什麼?(因為它是由4 個體積是1Cm3 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五、課題練習:(略)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烏鴉喝水》這個故事自然引入新課。藉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讓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説一説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體積單位。教學中,我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際,使學生知道什麼是體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1米、1分米、1釐米,這是什麼計量單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這是什麼計量單位?

二、探究新知.

我們學習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面積和麪積單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概念: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一)實驗觀察,建立體積概念.

1.教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處做一個紅色記號.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第三步:拿出石塊後,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思考: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説明什麼?

彙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後,石塊佔據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

石塊大佔據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塊小佔據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方法:

第一步:拿出裝滿細沙的杯子,把細沙倒在一邊.

第二步:把一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

第三步:把杯中細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塊放入杯子裏,再把倒出的沙裝回杯子裏.

觀察思考:出現了什麼結果?這説明了什麼?

彙報歸納:放入大木塊,外邊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塊外邊剩的沙少.

這説明木塊也佔據了杯子的空間.木塊大佔據空間大,木塊小佔據空間小.

3.總結兩次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以上的兩個實驗説明了什麼?

學生歸納:物體都佔據空間,物體大佔據空間大,物體小佔據空間小.

教師明確: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4.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實物比較:字典和大詞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葉桶 課本和練習本

(教師出示一組體積接近的物體)提問:這兩個物體誰的體積大?

(二)認識體積單位.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時只憑感覺是無法判斷出誰大誰小的,這就要我們

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

方釐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1.認識1立方厘米(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稜長是1釐米.

説一説: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

2.認識1立方分米.(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後彙報:你知道了什麼?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稜長是1分米.

説一説: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

3.認識1立方米.

思考:什麼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板書:稜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米比較恰當?

4..比較: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又有什麼不同點呢?

長度單位:線段

面積單位:正方形

體積單位:正方體

(三)計量物體的體積.

怎樣用這些體積單位計量物體的體積呢?

計量物體的體積就是一個物體裏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四)反饋練習.

1.看圖説出物體的體積.

2.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論物體是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哪些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一台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

2.連線:學校主席台的體積 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 24立方分米

3.説説身邊的物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五、課後作業.

下面的圖形都是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説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建立體積的概念。

2、初步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量的特徵,能正確選擇和使用體積的單位。

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依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1.什麼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拼成了一個什麼形體?(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劃一下他們個個有多大嗎?

4.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5.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6.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稜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7.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題圖:烏鴉喝水的故事。

自由彙報: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為什麼?

2.學生實驗:

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裏,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裏,會出現什麼情況?為什麼?(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為鵝卵石佔據了一部分空間。)

3.課件出示:比較觀察:電視機、影碟機、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

不同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不同。

4.體積概念的引入: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

三、體積單位的認識:(學生先看書自學,再彙報交流。)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2.出示兩個長方體: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

3.根據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想一想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介紹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認識: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我們規定:稜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並量出它的稜長。

②看看我們身邊的什麼的體積大約1立方厘米。(約一個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個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約一個粉筆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稜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

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5.練習:

(1)完成P40“做一做”T1。

説一説分別是用來計量什麼的單位,它們有什麼不同?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繫與區別。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讓學生説一説解題的根據是什麼?進而使學生深化對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饋檢測

1.

2.一塊磚的長是24釐米,寬是12釐米,厚是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3.一塊正方體的石料,稜長是7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這塊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稜長是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課後反思:整節課中,我給予學生一個又一個實驗研究平台,引導學生在“猜想-實驗驗證-發現規律”中開展學習,在一次次猜想驗證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培養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