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第三節印度地理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3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三節印度地理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節印度地理教學設計

第三節印度地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瞭解過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2、瞭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徵,會分析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3、通過分析印度地形、氣候圖及農作物種類分佈圖,分析印度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4、瞭解印度工業的發展狀況及主要的工業區。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閲讀專題地圖得出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徵,培養閲讀專題地圖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討論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使學生認識到計劃生育的重要性,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壓力與農業發展,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教學難點

1、分析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圖片《泰姬陵》,這是哪個國家的建築?該國的國鳥、國樹分別是?

展示圖片《國鳥—藍孔雀》、《國樹—菩提樹》。

一、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世界地圖》

1、海陸位置

請你説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印度在亞洲的南部,南臨太平洋。

2、緯度位置

印度大部分地區位於低緯度地區。

3、展示《印度及其周圍地區地圖》

請參照地圖冊P34,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的陸上鄰國及隔海相望的國家及其方位:

①巴基斯坦———西北;②中國———東北;③尼泊爾———東北;

④孟加拉國———東;⑤緬甸———東;⑥斯里蘭卡———南。

二、人口

1、展示《印度人口的增長》

到2003年,印度的人口為?10。6億。到2007年,印度的人口為:11。3億,居世界第二位。那麼,印度的人口到底是怎麼增長的呢?

(1)、從1951年到2003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2)、從1951年開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承轉:按照這樣的速度增長趨勢增長下去,大家能不能展望一下印度未來的人口?

2、展示《中國和印度未來人口的增長趨勢比較》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長,根據聯合國糧食組織推算,到2040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3、眾多人口對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的壓力。

討論:印度眾多的人口會對本國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帶來哪些壓力?壓力有:人均資源佔有量不足、環境污染、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教育條件差、糧食問題等等。

三、地形

1、展示《印度的地形》

找出印度從北到南的地形分別是什麼?

北部:喜馬拉雅山

中部:恆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在恆河平原地區有一條河流:恆河—印度教徒稱恆河為“聖水河”,認為聖水可以延年益壽,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贖罪之源”!

2、地形特點

南、北高,中部低。

四、氣候

展示印度同一地方不同時節的兩張照片,為什麼人們的`居住環境變化會如此之大呢?

1、氣候

(1)、類型

展示《亞洲的氣候類型》

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特點

展示《孟買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

第三節印度地理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利用地圖説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讀圖分析印度氣候特點和水旱災害頻繁多發的原因;繼續培養和強化學生用圖學習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資料、圖表等方法,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並以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活動對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對不同文化的欣賞和認同,提升審美情趣;深刻認識人地關係,樹立正確的人地觀;養成關注世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印度地形、氣候、人口壓力;如何應對水旱災害。

教學難點

印度多水旱災害的原因。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

教學方法:

對印度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採取讀圖分析法。

對印度人口問題及如何抗禦旱澇災害採取討論法。

教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西南的鄰國—————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要認識一個國家或地區,我們首先來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2頁,地圖冊16頁完成學案中的自主學習一。

四、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經緯度位置:指出穿過印度的重要緯線:北迴歸線指出所在的温度帶。

海陸位置:

2、首都:新德里

鄰國: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北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毗鄰,東南、西南分別與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隔海相望。

3、印度的地形分佈: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平原(恆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地勢特點:南北高,中間低。

4、印度的人口特點:一、人口眾多,居世界第二位。二、目前增長速度較快。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計劃,閲讀材料。

五、那眾多的人口是好還是不好呢?有它的優勢也有缺點。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案中合作探究一的兩個問題。

第一題:優勢1: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

優勢2:消費羣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

第二題:説明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嚴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影響經濟的發展。

六、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個國家農業的發展

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

那印度的氣候有什麼特點呢?它對農業的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麼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自主學習二

七、我們一起來交流總結一下:

1、印度的氣候類型,特點

2、印度夏季(7月)的風向,西南季風,從印度洋上帶來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印度冬季(1月)的風向,東北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流乾燥,降水稀少。

3、印度的自然災害是水旱災害。

展示圖片

原因:西南季風的不穩定,有的年份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盛就會出現洪災;有的年份來得晚,退得早,風力不足,就會出現旱災。

4、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

二者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眾多的人口,使得印度成為糧食消費大國。頻繁的水旱災害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在很長時間印度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在20世紀60年代,先後實行了兩次“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糧食供應狀況得到改善。閲讀“兩次綠色革命”

八、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印度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請同學們完成合作探究二

交流歸納

總結: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着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九:結合知識結構體系,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

十、最後我們來檢測一下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