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雷雨前》優秀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34K

一、學習目標

《雷雨前》優秀教學設計

1、 瞭解作家作品,積累生字新詞,整體把握文意。

2、 體味作者對天氣悶熱的妥帖表達,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

3、 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體會作者渴望革命風暴滌盪一切舊勢力的火熱激情和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資料鏈接

(一)作者簡介

茅盾(1846—1981),我國現代傑出的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先驅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1926年發表第一部小説《幻滅》時用的筆名。他寫出了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如小説《蝕》、《三人行》、《子夜》、《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腐蝕》、《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劇本《清明前後》、散文《白楊禮讚》等。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製了規模宏大的歷史畫卷,為我國文學寶庫創造了珍貴財富。

(二)文章主旨

30年代的中國,社會極其黑暗,1934年,國政府加緊在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對革命力量大舉圍剿的一年,而此時盪滌一切污濁的風暴卻正在醖釀,即將來臨,黑夜即將過去。本文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人們常把它和高爾基的《海燕》相媲美。作品描寫鬱悶窒息、密雲不雨的天氣景象,寄寓着對三十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的黑暗以及對各種社會勢力的嘴臉進行揭露之意,則是自然而明顯的。作品反映了當時國反動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統治,表達了革命者奮力摧毀國反動統治的昂揚鬥志,對革命充滿勝利的信心。

(三)文章思路

《雷雨前》按時間的順序,從清晨寫起,選取幾個不同的角度,勾畫悶熱、乾旱和人們的苦悶難熬、怨聲沖天的景象。“清晨,摸一摸橋面竟象還帶點熱”,河水早已乾涸,河心“泥土裂成烏龜殼似的”,田裏硬得像“水門汀”,人熱得要嘔吐;天空,“張着個灰色的幔”。在這種背景下,雷電巨人已怒不可遏,在幔外發出“隆隆隆”的“憤怒的吼聲”,但天空仍被封鎖,空氣反而“加倍悶”,幔“加倍厚”,天“加倍黑”。繼而寫巨人的大刀,終於挑破了灰色的幔,發出了震天的驚雷。巨人“揩着汗”,“歇口氣”再發起新的進攻。作者也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戴紅頂子、像大官模樣的金頭蒼蠅”的`蚊子,以及唱着“要死呀、要死呀”高調的蟬,用以反襯巨人的高大形象。最後寫閃電雷鳴,巨人以勢不可擋的威力發起了進攻,灰色的幔被劈碎,人民精神振奮,由衷地發出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急些,更響些吧!”

(四)寫作特點

1. 象徵手法的運用。作品都藉助自然事物用以象徵某種社會力量。《雷雨前》裏,用悶熱、乾旱造成的災害象徵國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以灰色的幔象徵束縛人們的枷鎖;以雷電巨人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力量;以巨人同悶熱、灰幔的鬥爭過程象徵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進程,形象地反映了革命的規律。作品之所以運用象徵手法,都有其相近的原因:一是為加強作品的藝術魅力,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一是作為一種 策略手段,防止敵人對作品的抹殺。

2. 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作品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是明顯的。《雷雨前》則把象徵社會現實黑暗鬱悶的自然現象極力渲染,把巨人的形象置於極端嚴峻的背景中,給予描繪刻畫,襯托其偉大的力量;同時,又用在同樣背景中的蒼蠅、蚊子、蟬等的醜惡表演同巨人的英勇行為相對比,給予巨人更有力的謳歌。

3.文中事物象徵意義

灰色的幔:國統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 蒼蠅、蚊子、蟬兒:反動官僚、幫閒文人。

天外巨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風雷閃電:一切革命力量

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統治的大決戰)

三、課堂練習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削弱(xuē) 粳米(jīng) 碑帖(tiè) 簞食壺漿(shí)

B.孱弱(chán) 豢養(huàn) 纖細(xiān) 佶屈聱牙(jié)

C.皈依(guī) 犒勞(kào) 編輯(jí) 撲朔迷離(shuò)

D.韶光(sháo) 披靡(mǐ) 嬗變(shàn) 煊赫一時(xuǎn)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

A.國有銀行開始清理國有工商業不良債務,沖銷了大約200億元,但對國有企業的巨大的呆帳壞帳來説,實在是螳臂當車。

B.明星出書,風潮漸漲。一旦明星已成氣候,他們的書不管內容怎樣,往往一出版就意味着暢銷。我們説,明星出書本無可厚非,但有的書錯別字連篇,令人不堪卒讀。

C.他以瘋狂的熱情投身於政界,很快就成為本土上的頭面人物,一舉而實現了衣錦還鄉的世代農民的夢。

D.漢室西遷長安,一把火,河洛即成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真正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3分 )

A.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顧問王留柱介紹,河南被擄往日本的勞工有4100多人,現在仍在世的不足100多人。

B.人們認為,團隊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不是個體貢獻的簡單相加,而是能使隊員行動一致、互相配合的團隊協作技能。

C.讀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讀者就會被這詩一般的語言所譜寫的回憶夢幻曲所感染,從而感到餘味無窮,不忍釋手。

D.聯合國設立“國際家庭日”是為了促使各國政府和民眾更加關注家庭問題,提高對家庭問題的警覺性,促進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4.針對下面兩種情形,用一句話寫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過40個字。(5分)

(1)早晨,上班高峯,總會有幾個精神矍鑠但步履略顯蹣跚的老人晨練歸來,也吃力地擠上公共汽車。於是,第一個發現身邊站着老人的年輕人毫不猶豫地起身讓座,緊接着鄰近的幾個年輕人也都自覺地讓出座位,老人們滿意地道謝落座,車廂裏一片暖意融融……

(2)有時,並不是上班高峯,車上也不是很擁擠,只有一兩位白髮老人上車,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輕人卻不知何時已閉上眼睛“熟睡”了,於是,你會發現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頭靠在車窗上,或低垂着頭,幾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尷尬而無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車內的站立者們只有無言地苦笑搖頭……

5.請你依照畫線處的句子,在橫線上仿寫兩句話,使得語義得到充分體現。(4分)

在一個名叫地球的星體上,有一種名叫人的生物發明了房子。他們把大自然關在門外,卻對着窗户和電視觀察世界; ,

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了卻君王天下事, 。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破陣子》)

(2) ,任重而道遠。(《論語十則》)

(3)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 。(杜牧《阿房宮賦》)

(4)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5)苟非吾之所有, 。(蘇軾《赤壁賦》)

(6) ,以手撫膺坐長歎。《蜀道難》

(7)荷盡已無擎雨蓋, 。(蘇軾《贈劉景文》)

(8) ,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四、拓展練習(閲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華。

她文靜、温柔、清新、羞澀。於人不覺間,她輕輕悄悄地走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如紗如霧,如情似夢,沾衣不濕,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飄過處,天地萬物從沉沉昏睡中甦醒過來,種子發出嫩芽,竹林長出春筍,楊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靈也伸伸懶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贈給大地。

春雨,又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極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春雨,遍體芬芳的少女,愛美寫美的畫師。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個利索乾淨還帶着幾分潑辣的中年婦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幾分温柔和文靜,可你知道,她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親。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補充營養,以豐腴自己的身軀。被太陽烤得口乾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潤。田野上的莊稼禾苗,山坡上的樹木果林,像一羣羣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復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餵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實,才有收穫,才有萬種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幹的大嫂,慷慨的母親。

秋日的雨,是閲盡滄桑的老婦人。

她見過了許多,經過了許多,也做過了許多。她曾經年輕過,輝煌過。如今,桃花梨花謝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該做的要做的都已做過,便顯得有幾分落寞。更有那喜歡悲秋的寫出“冷雨敲窗”的詩句,發出“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抱怨。可她是寬容的,豁達的。她知道,人們不會忘記她的過去,不會忘記她做過的一切。

她並不落寞,她正在描畫“紅於二月花”的霜葉,繪製出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更何況,不久之後,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姍姍而來。

1. 閲讀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寫出了她“文靜、温柔、清新、羞澀”的性格特徵;把夏雨比作 ,寫出了她 的性格特徵;把秋雨比作 ,寫出了她 的性格特徵。

2. 春雨手執神奇的畫筆,描繪出許多美麗的圖畫。請從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

(2)

(3)

3. 仔細研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

(1)作者為什麼開篇強調“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

答:

(2)為什麼説秋天的雨“閲盡滄桑”“並不落寞”?

答:

4. 請從修辭、內容、情感三個方面對文中劃線句作點賞析。

答:

Tags:教學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