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1

第三課時: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籃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先把竹筍每盤放1個,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筍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分,直到分完為止。分的結果是每盤放3個。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新授課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説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説一説。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8頁的做一做。

提問:一共有多少塊餅乾?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幾塊?怎樣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餅乾是18塊,除號前面寫18;平均分給3個人,除號後面寫3;每人分6塊,等號後面寫6)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8除以3等於6)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1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3.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2題。

先讓學生依據題意用學具卡片分一分,並交流分的結果。之後,讓學生填寫除法算式,並對照分蘋果活動説出除法算式的實際含義。促使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

提問:每隻小熊分的同樣多是什麼意思?(平均分成2份)誰會列算式?為什麼這樣列算式?(因為是把6粒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蘋果的個數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給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數寫在除號的後面,每一份是3,3寫在等號的後面。)

4.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3題。

讓學生討論後寫算式,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列算式?(因為它是把10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個數10個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放在2個籮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數2寫在除號的後面,每一個籮筐中裝5個,5寫在等號的後面。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瞭解除法的意義,鞏固對除法算式的認識。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光要教書,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靈為己任,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藴涵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達到這一目的,絕不可枯燥生硬地説教,而要發揮語文的學科優勢,注重審美教育,通過感受鑑賞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和感染。

同時,語文課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由課內向課外遷移,由閲讀向寫作遷移。

教材分析

《滕王閣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這篇文章中最為精彩的地方,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絕佳材料。

《滕王閣序》寫景頗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寫登臨之所見,一句一景,將人煙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風物與秋高氣爽、人鳥共樂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飛揚,尤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最,文章極富意境之美。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體文,句式錯落,節奏分明,全篇使用對偶,平仄相對,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而且,文采華麗,講求藻飾。文章極富文字之美。

《滕王閣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遞進,緊扣題旨,首尾連貫,一氣呵成,無懈可擊。文章極富章法之美。

《滕王閣序》是一篇登臨之作,它不同於其他的或借古詠懷、或念遠懷人的幽思之作,字裏行間裏滲透了王勃的喜怒哀樂,展現了王勃豐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謙遜得體、熱愛生活、面對挫折,雖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現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這種樂觀曠達的情懷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極富情操之美。

這四美之中,情辭並茂是本文流傳久遠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變化,以此為課文切入點,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種方式抒發感情,便抓住了這篇文章的關鍵了。

學生情況

我上課的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強,但由於在年級中成績領先,不少學生身上“驕”、“嬌”二氣嚴重,討厭説教,經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為”的樂觀精神可激勵學生自我完善、笑對人生。

在語文學習方面,部分學生害怕文言文,覺得艱深難懂,而且與現代生活相距甚遠,不合時宜,厭學情緒較濃。正可藉此文,糾正這一觀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親切感與認同感。

由於學生剛上高一,鑑賞經驗比較少,鑑賞能力不強,尤其是古詩文的鑑賞能力更是有待加強。這節課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引導學生鑑賞,把握文章表現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並加以評價。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解題介紹作者疏通文意解決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1、2、6、7自然段,通過誦讀,體會駢體文的特徵。

第三課時學習3、4、5自然段,體會作者複雜的情感。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體味文章寫景、敍事、抒情融為一爐的特點。分析並學習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織於內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複雜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培養學生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

[教學重點]

進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現的內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變化曲線,體會作者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於沉淪的複雜感情。

體味文章寫景、敍事、抒情融為一爐的特點。分析並學習本文抒情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作者情感是如何轉折的?

第五段對典故的理解

教學過程

[步驟一:導語]

《滕王閣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膾炙人口,被認為是“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三、四、五段又是這篇文章中最為精彩的地方,神韻雋永,美不勝收。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美文,走進王勃的內心世界。

[設計説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和情緒準備。

[步驟二:學法指導]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師解説:“道”,一為寫作之道;一為人生之道。

[設計説明]明確學習目的與學習方法。

[步驟三:探究]

一、整體把握

問一:快速瀏覽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緒變化的一句話。

明確: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即,王勃的情緒是由興而悲。

[設計説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變化,體現教學重難點。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須在把握全篇的基礎上篩選信息,不容易準確回答。也藉此題檢查預習。

問二:想想看,王勃因為什麼而興致高昂呢?

明確:所見之景,宴會盛事

(放幻燈片投影)

人煙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秋高氣爽、人鳥共樂的山川

事絃歌歡娛、勝友如雲的宴樂

[設計説明]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同時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學。

二、學習第三段

問三:生讀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圖》局部、自然風景等圖片,猜猜看,這和課文哪句話對應?

[設計説明]用猜謎的方式提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將語言還原成圖片,給學生直觀感受,喚起學生對美的欣賞與讚歎之情。通過這種方式熟悉課文、理解文章意境。

問四:請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話描繪你想象的圖景,再放圖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點撥:圖片已經夠美了,仍然趕不上原文。語言文字的魅力就在於此,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設計説明]練習口頭作文能力,感受漢語的豐富與生動。

問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會如何呢?作者有沒有直接説出來?用的什麼方式來抒情?

明確:融情於景

[設計説明]推己及人,從學生自己的感受出發,比較親切明瞭。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閲讀向寫作指導遷移。

請女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韻味來。

[設計説明]本段文字優美,生動,讓女生柔美的聲線來讀,感染力強。美文,是訓練美讀的好機會。

三、學習第四段

問六:作者又為何而悲呢?

明確:為自己的失意人生。

[設計説明]緊扣感情變化,轉換學習內容。

問七:作者用什麼方式抒情?明確:直抒胸臆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出感情。然後推薦一生讀,並説説為什麼這麼讀。

明確:重讀“難越”“失路”“萍水”“盡”“他鄉”“不見”“何年”等詞。這些詞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孤獨失意的心緒。

[設計説明]通過美讀,品味語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獨悲涼的心境。

問八:作者怎樣由興致勃勃想到悲涼身世的?

明確:由宇宙的廣漠洪荒,永恆不變,聯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暫、盛衰無常。觸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設計説明]突破難點。這是作者情感的轉折點。搞清如何轉折,可引導學生注意閲讀時要抓住文脈,寫作時要注意起承轉合。

投影:

望長安目吳會

天高地迥

宇宙無窮南溟深北極遠

關山難越萍水相逢

濟世無路

報國無門懷帝閽不見奉宣室何年

問九:我們學過的或接觸過的詩文中,有沒有類似的聯想?

明確: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蘇軾《前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恆不變的自然與短暫多變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涼。

[設計説明]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豐富學生積累,豐富學生情感。

請男生讀,讀出意境來。

[設計説明]在品味、賞析後,讓學生投入情感地朗讀,可進一步喚起學生共鳴,為王勃的遭遇慨歎。

老師小結

行文至此,筆鋒陡轉,由前面的盛讚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轉為慨歎人世艱難、仕途崎嶇,大發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慨,與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將我們從欣賞美景引到觸摸王勃的內心世界,激發我們的思索:是什麼使得王勃走投無路?他該怎麼辦?

[設計説明]小結王勃在文中的第一個情感轉折,引出下個學習內容。

四、學習第五段

問十:有人説:這段文字表達了王勃強顏歡笑的無奈,你認為呢?請從文中找依據。

明確:雖有消極、怨憤,但更多的是曠達、樂觀。雖然文中用了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緊接着寫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表現了樂觀向上的情懷。然後連用六個典故進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際遇下不甘沉淪,自我砥礪,實屬難得。

投影:

馮唐、李廣

自我寬解

賈誼、梁鴻

貪泉、涸轍

北海、東隅樂觀向上

孟嘗、阮籍

[設計説明]突破第二個難點,熟悉課文。把握作者第二個情感轉折。

問十一: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麼方式?

明確:借用典故。

[設計説明]突出重點,明確寫法。

[步驟四:總結]

問十二:這篇序文如果沒有四、五兩段,會不會流傳千古?

明確:文以情勝,打動讀者的不光是華麗的辭藻,更是交織於王勃內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的複雜的思想感情。寫文章也要寫出波瀾、寫出情志。抒情一要寫出情感變化;一要注意用多種方式。

回顧板書。

樂觀曠達

景事宇宙人生

融情於景觸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詠懷

[設計説明]突出本課重難點,指導寫作。

[步驟五:拓展與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際遇;相似的際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樣才華橫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長安時,在與朋友餞別的宴會上作了一首《行路難》,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我們看看他此時的情感是怎樣的?

投影《行路難》,學生齊讀、討論。

明確:這首詩也和《滕王閣序》一樣,由宴樂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過聯想歷史人物的際遇,結尾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振起,表現了樂觀曠達的情懷。

[設計説明]《行路難》與《滕王閣序》中表現的情感脈絡與抒情方式驚人地相似,通過類比加以印證,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同時豐富學生積累,開闊學生眼界。

二、人生難免失意,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都遭逢過失意,他們作出了怎樣的選擇?你如何評價?如何選擇?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屈原、蘇軾、文天祥、陶淵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選擇不一,但作為中學生,人生旅程才剛剛展開,應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將來可能出現的不如意,相信同學們會有一個正確的選擇。

[設計説明]利用文章本身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教文育人。

[作業]

1、背誦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觸動你心靈的一句話擴展開去,寫300——500字的短文。

[設計説明]落實背誦,落實寫作訓練。寫作既可寫成寫景散文,又可寫成讀後感,自由度較高。

課後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難點。文言文反映的生活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普遍有畏難厭學情緒。而以往的教學又多以串講為主,過於注重文言知識的講解(我覺得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講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藴涵的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弄得課堂沉悶不堪,課後學生收穫不大。這次課,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礎上,從鑑賞的角度來教文言文,課堂非常活躍,課後學生反饋很好。本來預計這節課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學內容,然而因為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配合,所以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從作業來看,背誦和寫作情況均不錯。由此,我意識到要充分相信學生,只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願意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他們的學習潛力是很大的。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3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學習“造型·表現”為主,結合“欣賞·評述”為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教材中的作品資料, 以及其他圖片的賞析、學習,學生能掌握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體驗超現實主義繪畫表現的特殊藝術效果,積極培養學生超現實主義觀念的思維,拓展“奇思妙想”的藝術空間及其表現方法。教學中有意地結合環保主題,可以引發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存環境的積極關注與思考。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可從討論“綠洲”,展示“綠洲”,賞析《綠洲》入手,引發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範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超現實主義,激發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創新表現,結合“學習活動一”,進行創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

第二課時教學中,主要是研究探討圖片資料中一些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環保主題中的運用。可以通過教材中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和各類藝術創作設計的好例子,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鼓勵學生髮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手法。

第三課時是以“綠”為命題的創作活動,讓學生在同一條件限定下,關注討論主題,注重選擇、消化和運用所學的方法技巧,表現自己的構思。結合“綠”這一環保主題,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對比討論、交流,重點關注是否運用了某種技巧,營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強化表達藝術構思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範畫賞析,激活思維)

1.你會怎樣構思?

2.範畫主要用了什麼技巧和方法?

3.形象要素與主題表達。

(二)創作表現

1.明確要點。

板書:①主題“綠”。

②採用選擇的手法。

③“形象要素”的提煉。

④形象新奇。

2.關注熱點:①對“綠”這一主題的討論與理解。

②引發學生對環境與生存的關注與思考。

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點,小組互評討論,台上交流展示(小組選送,介紹作品)。

(三)引導

1.老師以學生某一習作進行,幫助提煉,抓住要點。

2.選用相關主題的招貼畫給學生分析、引導。

(四)完善創作

欣賞、借鑑、吸收、完善、提高。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飛鳥的基本特徵和鳳凰形象的來歷。

1、過程與方法: 參照鳳凰的產生方式,參考相關自然之鳥想像畫出新的鳥之王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和對鳥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鳥的基本特徵,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組合,創造心中鳥之王的.形象。

教學難點:

創造出有特點、漂亮的鳥之王。

教學方法:

觀察欣賞、講解演示、合作探究、實踐創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家會畫鳥嗎?

2、你剛才都畫了鳥的哪幾個重要部分?小結:鳥一般包括頭部、頸、身體、雙翅、尾羽、腳爪。

二、講授新知

1、今天不是畫一般的鳥,而是要通過想像創意畫出鳥之王。

2、講述中國的傳統鳥王(課件展示)——鳳凰的相關知識。鳳凰是現實生活中的鳥嗎?不,是理想的鳥的形象;那它是怎麼來的呢?是雞頭、蛇頸、龜背、鶴腳、孔雀尾羽和鷹翅的組合體;有靈性,是仙鳥;也分雌雄。羽翼豐滿美麗,形態靈健,人們賦予了它吉祥的寓意,常用來象徵祥和瑞氣與高貴。是鳥中之王,有王者風範。

3、在自然界當中,你認為哪種鳥是鳥王呢?為什麼?小結:不管是老鷹、禿鷲、孔雀、天鵝、白鶴、鴿子、海燕,它們或有美麗的羽毛,優雅的體態,或者善於翱翔,或威猛,或代表美好意願,各有所長。

三、發揮想像

1、那麼在你心中完美的鳥王是什麼樣的呢?

2、課件欣賞展示:《鳥之王》學生優秀範畫數幅。

四、嘗試表現

1、作業要求:課本P9頁學習活動三,運用局部重組的方法,畫一隻鳥之王。注意事項:構圖要豐富飽滿,鳥王太弱小可不行;集美麗威猛於一身;最後添加有關背景。

2、教師巡迴觀察,發現問題進行個別指導。

五、展示評價:

表揚並展示作業過程中畫得較好的。

板書設計:

第2課 變形的魅力

鳥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結:鳥一般包括頭部、頸、身體、雙翅、尾羽、腳爪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5

一、複習

1、遊戲“拼字母”(課件出示d t n l 分解後的部件 )學生拖動部件拼出這課所學的四個聲母讀一讀。

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d t n l的身影?

2、拼音練習。、

(1)、開火車拼讀音節。

(2)、課件出示:dà mǐ、 tǔ dì、 mǎ、 tù 。注意這就是詞語,詞語單獨一個意思,讀詞語要連讀。(範讀、領讀、開火車。)

二、看圖認字:

1、點擊課件出示情景圖,引導學生看懂圖意。圖上有些什麼小動物啊?

2、隨機出現“馬、兔”的音節,讓學生帶調拼讀。

3、看圖編故事,小馬和小兔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看圖説幾句話嗎?

3、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大米、土地、馬、兔,根據拼音讀一讀。

4、這些生字寶寶你認識嗎?你是怎麼知道的?不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能把它們記住?

5、誰能給這些生字寶寶找找朋友?

6、鞏固生字,出示與圖有關的兒歌,拍手讀兒歌。

“小馬馱大米,米粒灑一地,小兔追上來,勸它快停蹄。”

三、拼讀兒歌。

過渡:看大家學得這麼認真,拼音朋友要送給大家一首兒歌。

1、課件出示兒歌《輕輕地》,在小小組裏和小夥伴一起拼一拼,讀一讀,找一找新學的聲母組成的音節。

2、你會拼讀哪些音節,做做小老師帶着大家讀一讀。

3、讀紅色的音節。(範讀、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兒歌讀給好朋友聽。

5、男女生讀——齊讀——表演讀。

四、總結

這幾節課,我們學會了聲母d t n l和它們的拼音。並能拼讀詞語和兒歌,還認識了幾個生字寶寶。小朋友們學得很認真。課後,小朋友們要多用拼音卡片來練習聲母和單韻母的拼音。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6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舊知

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主要介紹了頤和園的哪幾個景點?

板書:

長廊 佛香閣 昆明湖 十七孔橋

二、精讀課文,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想想頤和園裏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寫該處景物的段落多讀幾遍,説説這處景物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間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師:頤和園裏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並説説為什麼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學生可能會抓住重點段(課文的2~5自然段)來談體會:

⑴ 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描寫長廊的長,橫檻上的五彩畫沒有哪兩處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花木成蔭。

① CAI出示句子: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 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② 學生讀後談理解:

讀了這幾句話,你感覺長廊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

(長廊“長”的特點可與“教室”的長做個比較來感受長廊的長。)

③ 出示長廊圖片:

欣賞長廊,感受長廊的長、美。

④ 指導朗讀:

長廊真是長呀,橫檻上面幾千幅畫又各不相同,畫家真偉大呀!請同學們感情朗讀這幾句話。

⑤ 請同學們仿照這幾句話來説説教室走廊的特點,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學們拖得發白發亮,一側的水泥柱子非常堅固,不鏽鋼欄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⑵ 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描寫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

① CAI出示句子: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② 指名讀句子,談體會:

我讀後感覺佛香閣閃閃發光,排雲殿金碧輝煌。

③ 師指導寫法:

比起“長廊”,“佛香閣、排雲殿”兩處景點所花的筆墨非常少,是略寫。

④ 出示“佛香閣”插圖:

齊讀大屏幕上的句子。邊讀邊觀插圖,感覺佛香閣、排雲殿的雄偉。

⑶ 抓重點,體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② 學生讀後談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靜,非常綠。昆明湖湖面像鏡子一樣光滑。……

③ 點明比喻句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比喻形象、具體。

④ 師:“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更強調了湖面的平靜。句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形象?為什麼?

(體會“滑”字用得準確、形象,與“劃”字比較,體會用詞的準確。)

⑤ 啟發想象:

作者注意觀察,又發揮想象,把昆明湖的靜與綠寫活了。由昆明湖的“靜”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靜”的句子?

(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⑥ 欣賞美景,感情朗讀。

⑷ 賞讀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着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葱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② 學生讀後談體會: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長長的堤岸,有不同式樣的石橋,有湖心小島。主要寫了湖中十七孔橋。

③ 教師總結: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詳寫。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並配音朗讀出示的語句。

⑤ 學生感情朗讀該段,想象美景。

三、總結全文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作者按遊覽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長廊的長、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昆明湖的靜、綠和十七孔橋上的石獅子姿態不一,形象而生動。

四、課後小練筆

學習了《頤和園》移步換景的寫法,課後同學們記一次遊覽活動。注意按一定順序描寫,抓住特點描寫。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前,我自己通過網絡蒐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資料,精心設計了教學結構,整合了許多文字、音像資料。課堂活動中,學生在閲讀文本、想像畫面的同時,欣賞頤和園的真實景象,既豐富了視野,又增添了熱愛頤和園的情感。特別是頤和園的地形圖的再現,讓我們這些遠離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記憶遊覽頤和園的路線。

學生在學習本課後,能按一定的順序記敍自己的遊覽經歷。有的學生按照遊覽順序記敍了參觀校園的過程:“一進大門,就看見一條筆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學樓。水泥路兩旁……穿過教學樓走廊,順着又寬又幹淨的樓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樓就來到我們的教室……”學生仿照課文第二至五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句話,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參觀經過。

【專家點評】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頤和園》一課結構清晰,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開頭第一句話很明顯地交代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該教學設計藉助多媒體再現真實景象、展現課文重點語句,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交流的過程中拓展了文本,豐富了學生語言。比如:學生不僅收集到關於頤和園的歷史資料,還收集到文中各景點的具體文字介紹及優美圖片,學生介紹收集的資料,語言表達流暢,用詞恰到好處,充分調動了學生動手收集資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語言的能力。注重啟發想象,學生由昆明湖的靜想到了《我們的民族小學》中學生讀書時窗外的靜,學生從書中跳到書外,展示了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回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注重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學習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的寫法,並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完成“課後小練筆”,做到了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句式;

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行動描寫人物和對比烘托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3、解讀文本,結合故事情節分析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4、朗讀法,問答導學法,小組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通過分析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認識“鴻門宴”這場鬥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

【教學層次設計】

一、概述上節課內容,導入新課;(約1分鐘)

二、解讀文本,結合故事情節分析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約25分鐘)

三、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對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課文中的運用;(約17分鐘)

四、課文總結及作業佈置。(約2分鐘)

【教學過程】

一、概述上節課內容,導入新課。(約1分鐘)

師:上節課我們講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知道此時劉邦的生命危在旦夕,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劉邦知人善任的性格,那麼,在劉邦的危急時刻,他的部下會做些什麼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4、5、6、7自然段。

二、解讀文本,結合故事情節分析項羽、劉邦的性格特點。(約25分鐘)

請同學們齊讀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噲的語氣語調,感知宴會中的緊張氣氛。(引入第四段的教學)

(十一)樊噲闖張,義責項羽

師:鴻門宴上危機重重,劉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斃嗎?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