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2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教學設計範文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道錢學森回國的經過,體會他的艱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

3、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錢學森回國的艱辛和他的愛國熱情。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多元感知。

1、同學們,1955年的10月8日,我國的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含着幸福的淚花回到了祖國的懷胞,他就是——錢學森。對於錢學森,大家瞭解些什麼?(指名説)

2、踏上國土,他這樣呼喚着:祖國,我終於回來了(板書),我們一起來讀課題,你感覺到錢學森的內心怎麼樣?(指名説)

3、同學們,這“終於”這“回來”的背後,藏着多少辛酸,痛苦與幸福,讓我們飽含着深情地再呼喚一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艱辛。

課文從哪兒寫出了錢學森回來的艱辛呢?請同學們把課文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先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再讀的時候,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來得艱辛?

三、細讀品悟,體驗艱辛。

(一)再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回來得艱辛,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讀後交流,師生互動。

1、出示句子: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回國!他只好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説裏面藏着重要機密,説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裏面裝的只是準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

1)這時指的是什麼時候?我聽出了你對美國當局的不滿,你為什麼這麼讀呢?

2)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屈服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自由讀,誰來讀這個句子,聽了他的朗讀,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着重:沒有屈服、不斷

2、出示句子:幾天後,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裏,受到無休止的折磨。

1)什麼是無休止?他受到了哪些無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還會受到什麼折磨呢?只有誰會被關在拘留所裏,這説明了什麼?指導朗讀:個別讀,評

2)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受到的磨難是深重的,讀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飽,穿不暖,受到這樣無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嗎?再出示上個句子:讀。

3、出示句子: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仍不放鬆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

看到這兒你有什麼感受?行動受到限制,會受到哪些限制?儘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然而:引讀

4、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僅僅是為了回到祖國,就受到無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剝奪,就這樣過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這五年裏,特別在一定的時間裏,他還會受到的怎樣的磨難呢?請同學們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情況。

1)出示句子:

這五年裏,

A、當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春節來臨時……

B、當夜深人靜時……

C、當收到朋友信件的時候……

2)在這些時候,錢學森會想些什麼呢?做些什麼呢?

3)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來説説,可以一個人説,也可以同桌、前後桌交流一下。

5、美國為什麼要阻止錢學森回國,而且是千方百計?你明白嗎?

1)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當美國一名海軍軍官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時,他説:“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於我們來説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到哪裏,他都值5個師!”

一位外國作家曾經這樣説:“金

波爾的話説錯了,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價值,豈止只抵三個師或五個師的兵力。他替中國研製的.導彈,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國與美國之間戰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國對蘇聯的威脅產生抗衡,同時,在美、蘇兩大軍事強權之間,中國以其導彈實力加上十幾億人口,與蘇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簡直是以一人之力,換一國之力。”

看到這些資料,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2)同學們,正是由於錢學森的突出表現,他所存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才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雖然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回國,雖然他為了回國在美國過着監獄般的生活,然而——引讀。

四、感知力量,昇華情感。

1、那麼是什麼信念讓他這樣生活,這樣苦苦堅持鬥爭了5年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出示句子: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3、讀後談體會。這裏的一切指什麼?如果錢學森繼續留在美國,他會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

面對這些,你有什麼話想説嗎?

4、小結:同學們,從1950年到1955年,將近5年,這5年的時間對錢學森來説是多麼漫長!錢學森25歲留學美國,45歲才回到祖國。他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20年,在這20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沒有忘記故土的親人朋友,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咱們全體起立,讓我們帶着對錢學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教學反思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課我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反反覆覆地感情朗讀,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積累語言。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觸摸文本、貼近文本,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根據教材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的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感受人物蕩人心魄的愛國心,中華情,從而受到愛國注意教育。

《祖國,我終於回來了》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感悟積累語言。

2.抓住關鍵詞句,反覆誦讀,體會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3.瞭解錢學森放棄一切,衝破重圍,歷盡艱辛,毅然回國的感人事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反覆誦讀,體會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營造氛圍

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在歷史的長河中,從夏到周,從秦到唐,從宋到清,多少英雄豪傑為祖國的富強而拼搏獻身;多少偉大人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祖國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多少愛國志士,用他們的赤誠之心,為祖國譜寫了一曲曲嶄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走近錢學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經歷。

二、初探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提出要求:

(1)初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詞語多讀幾遍;

(2)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3)課文我們介紹了錢學森哪些方面的情況?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分節指讀課文

(2)課文向我們介紹錢學森的哪些方面的情況?

(3)口頭填空,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記敍了()從()回到()的經過,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分段。

三、精讀課文,指導點撥

1.指導學生精讀“偉大決定”部分。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錢學森為什麼要放棄在美國的一切,祖國的環抱?

(2)哪些語句表現了錢學森獻身祖國建設事業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讀課文1、2

自然段,想想這兩個自然段的關係。(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苦難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國當局是怎樣阻撓錢學森回國的?

②在美國當局的阻撓下,錢學森表現怎樣?

(2)分小給合作討論。

(3)小組彙報、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

美國當局阻撓下錢學森回國的4種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準回國。

②海關檢查他的行李,硬説裏面藏着重要機密,是一個間諜。(其實是教科書和筆記)

③他突然被捕,被關在海島拘留所,遭受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體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釋出來後,行動受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被監聽。

(4)錢學森的表現:讀課文?最後一句,讀出錢學森在美國當局的阻撓和迫害下,不屈服,堅持回國的決心。

3、略讀“幸福淚花”部分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錢學森為什麼能勝利地回到祖國?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找出來。

(3)讀讀錢學森勝利回國的語句,體會含着的意思。

①美國政府被同意錢學森回國。

②望着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説:“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於回來了!”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全文,指導作業。(略)

課堂導入缺乏生活意識,在“激情導入、營造氛圍”這個環節中,以期通過教師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境,而本文所寫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克服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歸國的故事,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因而,這樣的導入,不但不能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開了學生與錢學森的距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局外人。

整體感知部分,未能將學生置身於主體的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困難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

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缺乏自主性的選擇過程,基本處於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不利於學生自意識的形成。

口頭填空的設計,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下完成的,只能緊跟教師的教學環節亦步亦趨。

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案設計,傳統的師生關係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教師設計的,不難想像,這樣的課堂肯定還是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和觀眾。這樣的上課變成了師生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主導”痕跡太重。

本教案中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體現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在教案中落實不夠到位。整個設計基本上是拘泥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過多關注對詞句的分析,忽略了促進學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師要把閲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時間、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進行自主性閲讀,而教案的設計忽略了學生直接面對與文本的充分對話,缺乏師生,生生之間圍繞着與文本對話,互動對話,多向交流,教師沒有很好地讓學生讀書,理析分析過分注重,應該通過反覆誦讀,形成一條情感主線,把語境、情境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情感,進而引起情感共鳴,感受到錢學森獻身祖國的赤誠之心,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另外,我們的教學設計的要考慮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學習的方法。該教案關注怎樣教的過程,而不是關注學生怎樣學的過程,綜觀整個教案,課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從提出讀書要求到合作學習,從精讀課文到總結全文,一切主動權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課堂教學只是在走一個程序化的過程,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去研究,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只能被動地配合教師完成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引導學生融情於課文中,讓學生品味詞句,挖掘藴涵在字裏行間的隱隱情愫,導致了學生誦讀不足,只停留在“語表層”,沒有進一步地穿透“內藴層”,咀嚼不足,沒有經過揣摩咀嚼語言,得到的是教師強塞給自己“教參”上現成的結論,學生不能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審美體味,從而削弱了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