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9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對函數的學習、研究有了一定的經驗和基本方法,所以教學流程又分兩條線,一條以內容為明線,另一條以研究函數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為暗線,教學過程中同時展開。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引導學生敍述語言的邏輯性。

訓練學生用函數性質進行解釋,強化學生邏輯意識。其中第④小題是利用指數函數性質解決,注意區別。

⒁請學生考慮可以如何驗證上述答案的正確。

學生實踐。使用計算器驗證,提高學生使用學習工具的意識。

⒂簡單應用2:冪函數=( -3-3)x 在區間 上是減函數,求的值。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板演。對冪函數定義進一步鞏固,對函數性質作初步應用。同時訓練學生對初步答案進行篩選。

⒃簡單應用2:

已知(a+1) <(3-2a) ,試求a的取值範圍。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板演。

訓練學生靈活使用性質解題。

數學交流⒄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穫和經驗?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讓學生回顧,小結,將對學生形成知識系統產生積極影響。

數學再現

⒅佈置作業:

課本p.73 2、3、4、思考5思考5作為訓練學生應用數學於實際的較好例子,應讓能力較好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幾點説明:

⑴本節課開始時要注意用相關熟悉例子引入新課。

⑵畫函數圖象時,如果學生已能夠運用計算器或相關計算機軟件作圖,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以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並提高教學效率。

⑶由於課程標準對冪函數的研究範圍有相對限制,故第11個問題要求較高,建議視具體情況選擇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理念】

如今的中學生對於舊式的“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使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蒐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種種“吆喝”,瞭解其作用,分析其與廣告的關係。總之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藉此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合作調查能力、蒐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過程與方法

1.上集市蒐集、調查、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自學討論法、行動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熱愛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為發揚古文化遺產做一點貢獻。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藴涵的濃郁的情趣。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難理解。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後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重點:帶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藴涵的濃郁的情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深入調查: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或舊時生意人調查過去人們吆喝的內容和聲調,做好記錄或錄音

2.每人模仿一兩句舊時的吆喝聲如:賣豆腐的,收破爛的等

【教學目標】

1.交流學生調查或蒐集到的舊時各種吆喝,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學習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及作者情感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先模仿一句舊時本地的賣豆腐的吆喝。

2.請同學們模仿昨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舊時商人處學到的吆喝(教師可適時組織評點)

3.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們這兒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這種商販叫賣的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要不是你們爺爺奶奶們還健在的話,它們就可能永遠地消逝了。知道嗎?你們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你們昨天做的,是整理我們本土的文化遺產事啊!只不過我們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將採集到的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來,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討論如何動筆?)

4.看看著名的作家、記者、翻譯家簫乾是如何動筆寫《吆喝》的。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及音韻節奏等。介紹時充滿了美好的懷念之情和濃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相互交流,體會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後,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質疑解疑

1.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對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3.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馬趴?(自然寫實、幽默調侃)

4………(學生自己提出)

四、作業佈置:

1.將昨天採集的本地舊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擬題目、教師指導)

2.以小組為單位,上集市蒐集錄音現時的吆喝,可以表演一下。

3.交流小作文,各小組調查彙報表演

4.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小作文(舊時的各種吆喝整理)

每小組推薦出一至兩位代表

5.班級交流,教師點評

教學反思:

通過這課的設計,我覺得文學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讓我們這些遠離舊北京的人,對舊北京的文化遺產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更加的珍惜現在的生活,發揚和繼承古文化遺產。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部分背誦。體會奉獻的快感。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輕音樂伴奏帶、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我們都知道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有沉睡着的筍寶寶,當可愛的筍芽兒掙脱了大地的懷抱,看到這明亮、美麗的世界時,它高興極了。桃花笑紅了......同學們,你可知道當寂靜山谷奏起動聽的音樂的時候,那時泉水寶寶誕生了!(板書:泉水)一路上它又會看到什麼呢?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如:泉水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在路上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⑴標:標出自然段。

⑵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⑶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⑷想:想象──聯想。

3、檢查生字情況:

⑴小老師領讀。

⑵説偏旁猜字。

⑶編序號猜字。

⑷識記生字,説説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生字。

⑸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⑹擴詞。

三、師生交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讀新詞(投影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鵑花、打結、結果、清脆、一股清泉

4、重點識字:(讀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記一記)

5、同桌互讀,打五角星。

指名學生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配以簡筆畫形象描述。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説發現: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結是多音字。

2、重點範寫以下幾個字:股、脆:月字的制導,脆,右下不要寫成巳。鵑:左下是豎。

3、學生練筆。(播放古箏曲,教師環視指導)

4、展示交流。

要強調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其中然字要注意不能少點,塔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答。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聽寫生字,用結組詞。

二、朗讀感悟

1、精講第二自然段:

⑴默讀課文,泉水來到哪裏用橫線劃出,看見什麼用曲線劃出,泉水是怎麼説的用波浪線劃出。

⑵交流:

①用簡筆畫理解山腰。

②你從泉水的話裏你知道什麼?理解天然水塔。

③朗讀指導。

④口語交際:假如我就是山裏的姐姐,你是泉水,你怎麼邀請我來打水?師生交際,生生交際。

⑤總結學習方法:劃──讀──演

2、劃一劃,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3、4、5自然段:

⑴合作學習。

⑵分組交流展示。

⑶朗讀指導。

⑷分角色表演

3、學習第6、7段:

⑴好多同伴指什麼?他們互相問候的他們指誰與誰?

⑵口語交際:他們是怎麼問候的?怎麼約定的?師生交際,生生交際。

⑶朗讀指導。

⑷讀了最後一段,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説出省略號的作用。

⑷想象説話: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一路上它還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出示句子: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見(聽到)__________________,泉水泉水説:_______________。)

三、積累運用積累摘抄

1、配樂誦讀(指7名學生接讀,學生邊聽邊自發掌聲表示獎勵)。

2、分小組比賽讀。

3、選擇讀,自己喜歡哪一段按順序站起來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讀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麼?泉水對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用......能......能......能......説話)

四、課外拓展

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一路上它還會看到什麼?説些什麼?(想一想,寫一寫)

泉水和他的好多同伴在大海里相見,他們會説什麼呢?想一想,找跟小夥伴説一説,也可以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水池姐姐來打水

平地看到了火紅的杜鵑花泉水

流過果園果樹喝水山谷

聽到了畫眉鳥唱歌

【作業佈置】

想想點滴之恩,湧泉相報的意思。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精緻的美文,是訓練學生語感的好素材,如何讓學生通過讀來領略清泉那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從課題中有所發現,激發學生讀的慾望,其次以學生的問題為線索,在精講範段後,獨立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再次抓住重點詞的的品讀,來加深學生的感悟,如:來吧,來吧!感歎號的讀法,很多很多等,最讓學生歡迎的是口語交際,通過交際互動加深了學生對無私奉獻的體會和感悟,使他們的心中不知不覺得湧起像清泉一樣的愛心,感受閲讀的樂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學會本課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字和一個多音字都。

⑵ 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朗讀中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2、難點是體會黃山奇石的奇。

【教學準備】

生字卡、詞卡、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趣味識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學習五個生字。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3至12自然段,學習三個生字。

一、複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一、二自然段,

指名來讀讀吧!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第3自然段為我們介紹了哪種奇石,它奇在哪裏?

2、理解:陡峭。

3、出示句子:

它兩隻胳膊抱着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

4、指導感情朗讀,理解雲海。

5、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課文還為我們介紹了哪種奇石,它奇在哪裏?讀讀第四自然段你們就會知道。

2、出示句子:

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指導感情朗讀。

4、男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5自然段,看看第5自然段為我們介紹了哪種奇石,它奇在哪裏?

2、出示句子:

它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地啼叫。

3、指導感情朗讀。

4、自己讀讀第5自然段,看看誰讀得最好。

5、指導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

五、學習第6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6自然段,看看第6自然段還為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

2、出示句子: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着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3、理解:

奇形怪狀。

4、指導感情朗讀。

5、四人小組討論討論,給巖石起名字。

6、女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六、總結全文,朗讀全文

七、指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八、學寫生字

1、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形、狀、巖。

2、説説有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

3、在田字格里怎麼擺才好看了?

4、師範寫巖字。

5、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板書】

黃山奇石

仙桃石 天狗望月 仙人指路 仙女彈琴

猴子觀海 獅子搶球 金雞叫天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結合課文理解生字新詞。

2、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3、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脱殼的過程和特點。

4、理清表達順序,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脱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主要目標:

1、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劃出陌生字詞,能結合課文自學。

3、初步感知文本的結構,理解課文的內容。

4、指導學生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整體感知文本

1、夏天剛剛過去,在夏日中蟬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生趣,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們,恐怕都捉過蟬,能把當時捉蟬的情境給大家講一講,讓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快樂嗎。

2、師生進行簡要交流,激發學生再現當時的捕蟬場面。

3、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脱殼的?(如果生知道,讓其簡要説)

4、那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地瞭解一下蟬是怎樣脱殼的。

5、板書:

6、金蟬脱殼

讀題,正音。(除在這個成語中讀qiao其它都讀ke。)

理解這個成語的大體意思。

7、激發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A、我們課文中描寫的這個蟬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脱殼的呢?請大家默默地朗讀,邊讀邊感知。

B、學生帶着問題默讀一至兩遍感知。

二、正確流利朗讀文本

1、剛剛大家通過自己的默讀,相信對蟬是什麼樣子,以及是怎樣脱殼的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能把書讀得正確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A、劃出自己感覺陌生的字詞,讀準,並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讀準每一句,達到流利通順。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節節過關,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並能讓絕大多數人讀得正確流利。

三、理清文本結構,感知文本內容

1、我們的課文題目是金蟬脱殼,課文的哪些小節是寫金蟬脱殼的,再讀默讀課文,標出。

2、與生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內容結構。

四、指導寫字,完成習字作業

1、引領學生仔細讀字,體會字的間架結構。

2、有重點地指導一些字。

3、學生完成習字作業,教師再有針對性地指導。

〖自我點評

我認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更需要有務實的精神,這一課時要解決最基本的語文,書需要正確流利地讀,文本內容需要整體地把握與理解,字需要留給大量的時間讓其工整地寫。想在40分鐘內完成這些基本任務,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必須乾淨、利索、有效。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我盡力地這樣做了。

第二課時教學(詳案)

完成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品讀,引導學生認識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通過對重點段的品讀感知,掌握金蟬脱殼的過程和特點。

3、感知課文的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能準確地背誦4、5兩個自然段。

主要目標:

通過品讀脱殼的過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模塊一:直接引入,(並感知脱殼前樣子)

1、板書課題,讀題,讀出形象來。

2、指題設疑:

A、指板書金蟬,剛爬上樹的蟬是什麼樣子的?――肥肥的,通身發着金黃色的亮光

B、這金蟬是怎樣從堅硬的殼裏慢慢爬出來的,快速找到課文描寫這情景的小節,讀一下感受一下。

(學生可以先通過瀏覽方式找到那個小節,再細細地讀,如果不是這樣,給予指導,教給讀書方法。)

模塊二:感受怎樣脱殼

1、大家剛讀了一遍,腦中對蟬蟲的脱殼過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這節讀一遍。

2、蟬蟲在脱殼時,肯定不是一下子就從殼兒裏跳出來的,他身體的各部位得一樣一樣地出來,哪個部位先出來,哪個後出來,即它脱殼的順序你們知道呢。再讀一下這部分,感受它的脱殼順序。

3、交流,讓學生説一下或按書讀一下。

4、板書:背→頭→腳→尾

5、再把這部分好好讀一下,把這個脱殼的順序與過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腦中。

6、現在是不是感覺親眼看到這脱殼的情景了?請你們把腦中的這個清晰畫面讀出來。

(讓學生注意,要想把頭腦中的這清晰的場面表達出來,必須得控制好語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詞語説給慢一點,飽滿一點,如頭鑽出來了,頭後雖然沒有停頓,但必須得停一下,把這個頭説飽滿一點,這樣才能更清晰地表達。)

7、你們感覺在這個脱殼的過程中,哪個部位的出來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這個部位脱殼過程敍述出來。

(引領學生重點地感受蟬尾脱殼這一奇特過程,能較形象地表達出來。)

8、現在我們應該很清晰蟬是怎樣露出背,鑽出頭,伸出腳,以及最後又脱出尾的。

這是一個複雜的蜕變過程,你們説它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會很痛苦或很困難呀?-(不會,敏捷配合得自然協調)

至此,你感覺這個脱殼的場面怎樣?――(強調這一過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無限奧妙)

9、感知寫法

整個脱殼的過程這麼複雜,可作者寫得卻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攝像頭一樣,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讓我們來寫,我們能寫出來嗎?

小討論:為什麼不能寫出這樣呢?

A、觀察不夠仔細。

B、表達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個好的寫作順序。

模塊三:脱殼後的蟬

1、就這樣,過了一會兒,蟬還是依依不捨離開了自己的殼,這時它是白白的,並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樣變成能展翅高飛的成蟬的呢?自讀下一小節感知。

2、剛出殼的蟬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樣變成能飛的蟬的呢?

找出有關語句再讀(再用齊讀讓學生深記在腦中)。

3、它的顏色變化也是非常的多與快。自由再讀,體會顏色的變化之快。

4、總結,突出這是一個魔術的過程。然後過渡到最後一節。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奇特無比的蟬吧,它是那樣――(讓學生齊説幾遍) 而留在一旁的蟬殼,――(同上)

模塊四:拓展深化延伸

1、剛剛我們一起看了蟬的整脱殼的過程,我們感覺這個過程如何――奇特。

是的,脱殼的過程敏捷,自然協調這很是奇特,翅膀的變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殼後的蟬和殼像藝術品,這也很奇特。其實蟬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蟬還有很奇特的地方

A、幼蟲很長壽。(簡要敍述資料)

B、蟬的鳴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簡要敍述資料)

3、到了這兒,你們喜歡蟬嗎?

告訴學生蟬其實是害蟲,可能放心地去捕捉。

但它也給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鳴蟬一樣,更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另外,它的營養豐富,是綠色的食品。

4、總結這一單元的主題特色,闡明大自然的無窮奧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勇於探索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説明】

家鄉景物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處家鄉的美景進行觀察、口頭表達和寫作。這是學生第一次寫有關景物的作文,難度較大,教師可以作比較詳細的指導。本次作文教學的步驟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信息──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學的第一環節。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便成了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肩上的重任。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內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產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學生盲目觀察──交流信息──指導寫作這樣的過程,而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信息──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是為了讓學生寫有準備的作文、寫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課時的作文指導也改變了教師以前一味的灌輸式,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探究性地獲取寫景作文的知識,實實在在掌握寫作方法。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寫景作文的方法。

2、養成寫作文先準備後下筆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以歌動情導課 進入寫作主題

1、師生共同演唱《阿里山》這首歌。

2、歌好聽嗎?歌中的阿里山美嗎?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美景,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美景嗎?

3、你們喜歡這些景物嗎?為什麼?

4、今天,我們就要把我們對家鄉的熱愛用筆來寫出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怎樣寫家鄉景物。(板書:家鄉景物)

設計意圖:用歌聲進入主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學生對家鄉的景物也有了熱愛之情。

二、回顧所學課文 掌握寫景要素

1、寫景要素之位置。

⑴ 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是描寫景物的,想寫好景物作文,可以借鑑這些課文,如:《黃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用投影出示這幾篇課文)

⑵ 觀察每篇課文的第一段,你發現了什麼?

⑶ 我們寫景要先寫什麼?(板書:位置)

⑷ 説説你想寫的家鄉景物在什麼地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發現寫景作文通常會先介紹所寫景物的地理位置。

2、寫景要素之特點。

⑴ 黃山、日月潭、珍珠泉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⑵ 想一想課文的題目與這些特點有什麼關係?(板書:抓特點 寫題目)

⑶ 這次作文的題目,你打算怎樣寫?

設計意圖:此處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景物的特點是寫景作文的重點,其特點可以作為題目統領全篇。

⑷ 這些特點都是作者怎樣得出的?(板書:觀察)

⑸ 觀察是寫作文的基本方法,寫景物的作文更離不開我們細心的觀察,在觀察景物時,你有什麼建議嗎?(板書:用眼、用耳、用手、用心)

⑹ 試着去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你打算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

⑺ 通過對同學的觀察,你又發現了什麼?(板書:順序)

⑻ 我們認真的、有順序的觀察就是為了抓住景物的特點,只有抓住了特點,才能寫出家鄉景物的美。你能從印象中找到將要寫的景物的特點嗎?請説一説。

⑼ 小結:為了把景物寫得更美,光憑平時的印象還不夠,我們要用上足夠的時間仔細去觀察你將要寫的景物。

設計意圖:觀察是寫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怎樣去觀察景物的特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通過同學間的互相建議、現場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明白觀察不是走馬觀花,觀察不是雜亂無章的。

3、寫景要素之想象。

⑴ 《珍珠泉》中説潭底有冒不完的水泡是有許多快樂的孩子吹出來的,這是真的嗎?(板書:想象)

⑵ 聽聽這篇作文《神女峯》,它是怎樣想象的?

⑶ 想象對於我們的作文有什麼好處?(小組討論)

⑷ 小結:我們在寫景物的作文時就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甚至還可以用上載説來寫出我們家鄉景物的特點。想象可以使一篇文章生動,只要肯想象,身邊的一切都可以變得神奇。

設計意圖:課文、範文都是指導寫作的資源,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更加清楚想象在寫景作文中的作用,想象實際上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體現。

4、寫景要素之感情。

⑴ 你喜歡學校的花壇嗎?你會把它寫得很美嗎?你喜歡班上的哪一位老師?你寫他的時候會把他寫得很醜、很可惡嗎?為什麼?

⑵ 作者為什麼把黃山、日月潭和珍珠泉寫得這樣美?(板書:感情)

⑶ 小結:我們寫景,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寫,盡情的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文才會吸引讀者。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得出真實的體驗,寫喜歡的事物才會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師生共同建議 完善寫作方法

1、想要寫好家鄉景物,你們還有什麼建議?(板書:優美詞句 動靜結合)

2、自由讀板書,鞏固寫景作文的方法。

3、總結:選擇好自己想要寫的對象,用上今天學到的方法,利用課餘時間去仔細觀察,為寫景作文做好準備,並要養成寫好觀察記錄、先準備後下筆的習慣。

設計意圖:用朗讀來鞏固方法,使作文課的指導又多了一種形式,總結中的習慣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永遠受益。

【板書設計】

家鄉景物

瞭解

位置

觀察 特點 感情 抒發

想象

展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意思,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九色鹿見義勇為、不圖回報的品質,譴責那個人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2、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情境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九色鹿的舍已為人、見義勇為的精神,把握表現那個人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的有關詞句,反覆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奴僕----是什麼意思?(舊時在主人家裏從事雜役的人)

出示:我願意永遠做你的奴僕,終身受你的驅使

自由讀

讀了這句話想知道什麼?(這是一個名叫那個人的人在落水了被人救起後的感激之詞。)

2、再讀這句話,你能讀懂這那個人此時怎樣的心情?

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這樣立誓感激救命恩人嗎?為什麼?你會怎樣表示感謝?

3、如果此時救命恩人需要你做的只是保守一個祕密,你會答應嗎?你會怎樣對你的恩人説?發誓呢?

萬一以後這個祕密能給你帶來好處,比如説是金錢,你還能保守嗎?你為什麼這麼堅定?

4、好孩子!同學們,他的回答讓你們想到了哪些詞或話?(恪守諾言、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可是那個叫那個人的人他能像你們一樣恪守諾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九色鹿》。這個故事老百姓愛聽,也愛説,因此世代流傳。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告訴老師,現在你最想幹什麼?

捧起書來,我們一起讀讀這個故事,不讀通順,沒讀過癮,別停下來(學生自由讀書,可以引導學生真正會讀書是要讀進故事中,自己的心要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同怒、同樂!例如讀到九色鹿的話,你要感覺自己就是九色鹿;讀到那個人的話,你要走進字裏行間去揣摩他的心思、語氣。這樣讀就叫用心讀書,也只有這樣用心方能讀出味兒。)

2、讀完故事,你們一定有特別想説的話,來,一吐為快。(生説。)

三、細讀品味

板塊一:那個人的見利忘義

1、

在金錢的誘惑下,那個人忘記了曾經立下的誓言,反而帶人前去捕殺恩人--九色鹿。他的行為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一個人如果見利忘義!忘恩負義!背信棄義!那他的靈魂就是骯髒的!卑鄙的!

2、出示:圖、九色鹿對國王説的話

瞧,這個靈魂骯髒、卑鄙的傢伙就在九色鹿的眼前,面對剛剛還信誓旦旦、賭咒發誓,可一轉眼就出賣自己的小人,如果你是九色鹿,此時內心會怎樣?

過渡:來讀讀九色鹿的話來表達一下心情,好嗎?

賽讀後齊讀九色鹿的話(引導學生,表達氣憤並不是一定在於聲高,而在於發自內心。)

板塊二:九色鹿的美麗、善良、勇敢

1、出示:九色鹿圖

過渡:同學們,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朋友--九色鹿吧!

出示:填空:這是一隻______的九色鹿。(美麗、勇敢、善良)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説全後出示第一節、第二節、第四節)

2、誰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是一隻怎樣的九色鹿?其它同學如果聽出來了就把掌聲送給他,好嗎?

其它同學想試試嗎?選一段自己練練。

不同感受的分批站起來讀。

3、面對那個人願做奴僕的誓言,九色鹿需要嗎?

它需要的是什麼?

這是它唯一的要求嗎?

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只要

就)

它為什麼只需要這些?

4、既然救人給九色鹿帶來這麼大的危險,那它為什麼還要去救人、去幫助別人呢?(可以償試討論)(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肯定了自己,感受到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5、此時有什麼話想送給我們的朋友--九色鹿?

板塊三:再悟那個人的可恨、可恥

1、出示:多麼善良的九色鹿啊,它冒着多大的危險救了那個人,可那個人____見利忘義,為了金錢要取救命恩人的性命。

填空。從竟然這個詞讀懂了什麼?

那個人可恨嗎?可恥嗎?

2、出示:九色鹿對國王説的話大王啊!前些日子,他掉在河裏快淹死了,我奮不顧身把他救到岸上。他為了感恩.甚至表示要做我的奴隸,我拒絕了他.只説別把我的住所泄露出去,就是報答我的最好方式.然後他就回去了。可現在他卻這樣恩將仇報,人類實在很虛偽啊。

過渡:再讀這番話,你的感受會更深!

指名領讀全班。

板塊四:善良的九色鹿面對死亡,還不忘勸人為善

過渡:有人説,中國文字就像一杯熱茶,越品越有味。一段話你讀的遍數越多,感受也會越多,説不定還能讀出新問題來呢!再讀讀,看看又有什麼收穫。

1、圈點陛下、您

提問:面對前來捕殺它的國王,值得九色鹿這樣客氣嗎?

引導學生默讀6、7小節,抓住是出於無奈才捉拿九色鹿的;

國王本來是受小人矇騙告密時那個人沒有告訴國王九色鹿救人的事。

2、九色鹿對國王這樣説(範讀):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點撥:九色鹿這樣説的目的是什麼?(救自己(這是九色鹿説話時的智慧。)>>>老師引向深處:勸人為善)

勸國王做個善良的人有什麼好處?(體會:九色鹿博大的胸懷)

3、後來,國王做到了嗎?

你怎麼知道的?

四、評價人物,寫話練習。

這件事很快在那個古老的國家傳開了,人們都在議論九色鹿、那個人、國王、王妃。他們對四個人物都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並從他們的事上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是當時的良民,一定也會參與這場討論的。請你選擇一人寫幾句話。(出示:很棒:對人物有一個明確的評價他是怎樣的人?棒極了:寫明為什麼這樣認為?最棒:你要告訴別人一個什麼道理?)

五、介紹故事的來源及敦煌壁畫和故事的結局

此故事繪於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畫面從兩頭開始,中間結束

故事結局:《九色鹿》的故事有很多版本

①説來也奇怪,當國王率軍隊回到王宮時,夫人的病也奇蹟般地痊癒了。

後來全國各地的鹿,都聚集在九色鹿住的地方,吃草飲水,平安地生活。而這個國家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②王妃的貪慾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後被活活地氣死。

③後來雙目失明,生惡瘡而死。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於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高一年級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技能的同時,並在歡快的氣氛中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

高一年級籃球教學是建立在初中籃球教學基礎上的,所以,高一年級教學要與初中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瞭解學生初中階段籃球教學的情況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複習初中已學的基本動作和基本配合,以達到高、初中的自然過渡。因此確定為:《碰籃板練習、三人行進間傳接球、半場擂台賽》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行進間的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內容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理解技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學生能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能有意識的加以運用。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範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場地器材: 籃球場二塊、籃球8只、錄單機一台。

八、安全知識:練習時有安全保護意識,自我保護。

九、預計“運動負荷”:本次課練習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為125±5次/分。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與課題響應又引發學生思考。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生、裏、果3個字。認識1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和練習朗讀,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準備:

花生生長過程的掛圖,幾盆盛開的花。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具準備:

花生生長過程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認識找、生。出示課題16

小松鼠找花生。齊讀課題師: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嗎?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再讀課文

想想哪個自然段説了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説了第二幅圖的內容。

四、學習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一、二自然段,評價。

2、認識兩中的生字。

3、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格外和鮮豔是什麼意思?(格外:表示超過一般,有特別、更加的意思。鮮豔:指顏色明亮而好看。)你會説鮮豔的什麼?

4、指導讀句子與對話

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突出金黃色、格外要讀出讚美的語氣,欣喜的心情。

五、學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個同學接讀課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裏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可是也沒見着一個花生。他想是誰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説一句話?這句話小松鼠並沒有對哪個人説,這種説法就叫自言自語。

組織學生討論: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

並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

3、指導朗讀: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有看見/一個花生。

是誰/把花生/搞走了呢?(口裏低聲説)

六、練習朗讀全文。由較好的學生領讀,特困生練習讀。

七、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佈置作業

問問爸爸媽媽,在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泥土裏的。

九、談一談:

學習這一課後,你有什麼收穫?知道了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3個生字。

3、指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我會讀。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指名朗讀課文,分組讀課文。

2、認讀生字、組詞。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1、讀準字音

2、分析字形

指導寫字:

裏:先寫日,寫扁一些,最後一筆是豎在橫中線上。第五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最後寫兩橫。上橫短,下橫長。

果:先寫日寫在上半格,然後寫木,一橫一豎分別壓在橫中線和豎中線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3、學生寫字,老師巡迴指導。

三、複習鞏固

1、複習課文內容,完成課後練習題,我會讀。

⑴自由讀詞語

⑵同位互相讀

⑶請同學們齊讀、指名讀

⑷還可以組成哪些詞語,如:生醫生、先生、生產、生活

2、以《花生找到了》為題,讓學生把故事講完,並説給家長聽。

3、調查瞭解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泥土裏的。(藕、土豆、山芊、蘿蔔、山藥、荸薺)

4、講評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