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單元目標概説】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蹟,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恆的主題,也是本單元的主題。冰心《談生命》藉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長現象,講述生命的一般進程以及進程中的幸福和艱難的辯證關係。王鼎鈞《那樹》通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了對自然界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通過描寫地下森林這一奇特的景觀,抒發了對惡劣環境中掙扎成長的生命的禮讚。勃蘭兑斯《人生》通過描寫虛擬的“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的場景,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關注我們的社區”。開展這一活動,一定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積極有效地進行實踐,紮實地到社區這個更大的語文課堂裏學語文、用語文,激發他們對學用語文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閲讀教學設計】

人生

【教學設計】

創意説明: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與精讀課文相比,教師重點分析的內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為平台,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拓展學生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認識。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們應選擇那奮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條路,我們要嚮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徑;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們又該如何去攀登呢?讓我們到勃蘭兑斯的《人生》中尋找答案吧。

二、熟讀課文,感知文本

1.學生交流上網查找的作者資料,教師補充。

2.聽錄音朗讀,認知字詞,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

3.自由朗讀全文,標記自己感觸很深的語句,進一步感受文本。

三、按要求自學,研討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結合下面的提示自學課文,必要的時候可以小組商量。

①你覺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這個比喻恰當嗎?説出你的理由。

②你能夠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個場景嗎?

③你認為挖掘坑道、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勞作的三種人各是什麼樣的人?請從實際生活中為這三種人補充幾個例子。

④你讀出了作者在字裏行間所肯定的精神了嗎?

⑤你能夠解讀文中你理解得還不透徹的一個難句嗎?

2.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教師個別輔導,瞭解學情。

3.展開課堂討論。

四、延伸拓展,學以致用

1.續寫練習。

由於篇幅所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請你試着續寫第四、五種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場面。

2.讀完文章對照自己,你將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請談談你的想法。

【資料整台平台】

1.作者 勃蘭兑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於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大學畢業後,到歐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890年出版此書,轟動了丹麥思想界。重要的著作還有1888年發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2.推薦閲讀:趙麗宏 《人生是一本書》

【綜合性學習指導】

關注我們的社區

一、活動目標

1.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

2.在社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展個性。

3.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習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學會整理資料,能選擇最好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4.學習幾種應用文的寫作(調查報告、倡議書、公約、演講稿),能夠獨立地完成以“在社區活動站的日子裏”為題的作文

二、活動指導

(一)活動準備

1.成立活動小組。

在同學們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小組內自由推薦小組長、副組長。組長負責本組的活動,副組長協助組長工作。

2.在教師的指點下各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

(二)活動過程

1.瞭解我們的社區。

①調查自己所在社區的人口狀況。

②考察所在社區的環境保護情況。

③完成人口、環境調查報告。

2.傾訴我們的心聲。

在對社區人口及環境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摸底之後,進行第二項活動,為改造、建設文明社區出謀劃策。

①制定文明公約。小組長帶領同學們深入到社區各家各户,廣泛聽取社區羣眾的意見,然後商定公約內容。內容確定後,要與社區管理員協商,再出台施行。

②發表一次演講。首先要明確演講目的:針對社區不文明現象表明自己的態度,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共同為消除不文明現象努力;然後小組討論構思演講稿;最後由一位同學在社區集會上進行演講。

3.伸出我們的雙手。

完成了前面的兩項活動,學生已逐漸融入到了社區生活中,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第三項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社區小主人。

①與草地為伴。要求學生關注社區的綠色,爭做綠化社區志願者。學生要對自己所分管保護的那片綠地進行跟蹤管理,並以日記形式把管理情況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②豐富社區文化的行動。社區裏有宣傳欄,要求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以宣傳欄為陣地,辦一期豐富多彩的牆報,給社區居民送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風。

三、寫作指導

1.要求:以“在社區活動站的日子裏”為題寫一篇文章。

2.如果學生按計劃紮實地進行了實踐活動,完成這篇文章是有內容可寫的。比如可以寫一寫活動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可以談一談與同學合作的感觸,可以寫一寫參加了社區活動後對自然對社會產生的一些新想法。

3.學生自由寫作完成後,分小組交流。小組長組織評選優秀習作向全體同學推薦。

四、活動總結

1.綜合各小組活動資料以及社區羣眾的反饋意見,對各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認真參與了就給予肯定)

2.舉辦一期板報,刊出學生優秀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為促進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活動宗旨,開展語文組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對象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説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説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説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儘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方案

一、主題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説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小學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敍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並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信息: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

(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斷了,是被蛇咬住以後為了逃命掙斷的。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可是,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給它,它可傷心了,還是壁虎媽媽聰明,讓小壁虎發現自己的尾巴已經長出來了。通過這個故事,小學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的尾巴分別有不同的作用,從而也瞭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

本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課文中沒有注音,連生字也沒加註音,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或閲讀。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認字、朗讀。

【學習目標】

1、會認“壁、虎”等9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3、初步瞭解動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教學難點: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動物頭飾、一些動物尾巴的功能和特點、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出示壁虎投影片,問:

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小動物,你看他是誰呀嗎?

(隨機板書:壁虎)

你能帶大家讀準這個詞嗎?

指名讀,跟讀。

2、你看它身上少了點什麼?

(隨機板書:尾巴)

3、是呀,這隻小壁虎沒有了尾巴,他要向別人去借尾巴。

把課題板書完整,學生藉助拼音讀題。

指名讀,齊讀。

4、看題目,你能提出問題嗎?

(引導學生想:為什麼借?向誰借?它借到了嗎?)

請打開書看課文是怎麼講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圖畫獨立讀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同桌相互交流。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組互助讀書,把課文讀通順。

3、全班交流:

在學習過程中你認識了哪些生字,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學生沒説到的生字,教師可以直接提出,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

4、學習詞語: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條蛇、逃走、難過、姐姐、新尾巴

(先指名讀,再去掉拼音讀)

5、出示生字卡片:

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請大家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指名回答,找到課文中相應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教師隨機貼示學生説到的小動物的圖片。

四、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它的心情怎樣?你在什麼時候也會這麼難過?讓我們都來當一回小壁虎,帶着那非常難過的心情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吧!

(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寫字

1、指導學生認讀要求寫的字:

河、借、姐、呢、呀、哪。

2、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並説一説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覺得哪幾個字最難寫,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複習生字:

蟲+文=( ) 蟲+它=( ) 又+隹=( )

女+且=( ) 親+斤=( )

2、你還記得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嗎?他向哪些小動物去借尾巴了?

二、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那一段吧!自由讀,他借到尾巴了嗎?

⑵ 是不是他借尾巴時沒有禮貌,所以小魚不借他?他借尾巴時是怎麼説的?找出那句話來讀一讀,從哪裏看出他有禮貌?

⑶ 指導學生朗讀小壁虎説的話。指名讀,齊讀。

⑷ 多有禮貌的小壁虎啊,那為什麼小魚姐姐不把尾巴借給他呢?讓學生説説小魚尾巴的作用。

⑸ 讀讀小魚姐姐的話,讀出小魚姐姐的為難心情。

⑹ 分角色朗讀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時的對話。同桌自由練習,指名讀。

2、自主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讀四、五段,學生交流:

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⑵ 想一想,老黃牛和小燕子為什麼不肯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⑶ 瞭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 )的尾巴要用來( )。

⑷ 你們想想看,黃牛和燕子的話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⑸ 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鼓勵學生加上動作試試。

3、仿照課文,練習説話:

⑴ 小壁虎還會向誰去借尾巴?你能根據自己對其他動物尾巴的瞭解,再編一兩個自然段嗎?

同桌交流。

⑵ 指名説。

評議。

4、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⑴ 小壁虎最後借到尾巴了嗎?它的尾巴是從哪裏來的?

⑵ 小壁虎又得到了一條新尾巴,這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的話應該怎樣讀?指導朗讀,體會小壁虎高興的心情。

三、課堂演練,加深理解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全文。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表演。

2、指名小組佩戴頭飾上台表演,全班評議。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1、集體分角色朗讀全文。

2、佈置課後作業,回家編一個新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能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瞭解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讚美夏天、讚美大自然、讚美勞動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夏天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學生:課前閲讀描寫夏天的書籍。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鄉、蒼茫塞外、黃河流域的夏日圖片,請學生辨析哪一幅圖片是本課描寫的夏日情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小組交流

1?人們愛吟誦春花秋月,冬雪的潔白也為人們稱道,夏天卻極少被提及。一説到夏天,人們總會想到驕陽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詞或不理解的問題。

2?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3?用橫線勾出文章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細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讚美夏天

1?文章從幾方面讚美了夏?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夏季特點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氣氛。

(1)夏天的氣氛熱烈得像什麼?作者把夏季、綠草、樹林帶各比作什麼?在這沸騰的夏季、密密的綠草、茂盛的樹林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

(2)這一聲聲蟬鳴真是那樣使人心煩嗎?在這裏,作者透過蟬鳴,想告訴我們夏天怎樣的特點?

(3)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兩句話藴含着怎樣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3?欣賞夏天的色彩。

(1)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這指什麼?有怎樣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洋溢着成熟的氣息。比較研讀,深刻體會。)

(2)結合對希望、成熟等詞語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當之間,正是一個、的旺季。(春華秋實承前啟後生命交替)

(3)聯繫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義。

(4)田間長着哪些莊稼?它們的長勢怎樣?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觀刈麥》。根據蒐集的資料,説説詩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着夏秋兩季。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2)用自己的話談談人們夏季的繁忙、緊張。

(3)有感情地朗讀全段,讀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四、精讀全文,拓展積累

1?引讀文章最後一段,勾出寫夏季特點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對夏季的讚美之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4?文中有許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寫得形象生動,讀一讀,抄一抄。

板書:

熱烈磅礴之勢

金黃旺盛活力

緊張人倍忙

讚美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季節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敍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黃河象

假想來歷

陷入

化石

斜插

發掘化石

腳踏

教學過程:

出示掛圖,導入新課。

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裏的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板書:骨骼化石)你們知道“骨骼化石”是什麼嗎?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種象曾經生活在黃河流域,所以叫它們黃河象。

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黃河象》。

檢查預習

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掘出來的?

開火車朗讀課文,讀後酌情評議。

練習分段、歸納段意、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把科學家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部分找到,做上記號。

學生準備後討論:文中哪些地方是講科學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課文分成三段,説説每段段意。(學生練習歸納,在書上寫出來)

學生準備後,交流歸納的段意,(一、講這具化石的樣子;二、講科學家假想化石的來歷;三、講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現和發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請三個同學朗讀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讀第一段,想一想,這具黃河象骨架有什麼特點。

學後討論:有什麼樣特點?(骨架很高大)從哪裏看出它高大?(從它的高度、長度;從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覺。)還有什麼特點?

(很完整)從哪兒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這句話什麼意思?(整個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別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説,整個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釐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這句話什麼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塊腳趾骨,一塊也沒有失掉,全部保存下來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黃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讀第二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學生默讀思考後,指名説説科學家的假想,説後學生互相補充。

佈置作業

閲讀課文,想想課後“思考練習”的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敍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10黃河象

1沒移動過

保存完整依據

2在指揮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據

2站立姿勢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聽寫詞語。

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

二、講讀課文

講讀第二段

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來寫的?(三層。第一層即第2節;第二層即第3節;第三層即第一4至節。)

逐層理解。

第一層: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大地”“草叢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境,為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小河彎彎,流勢緩慢,河岸和河牀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高大體重的黃河象到這裏喝水是很危險的。

第二層:突出“倦”和“渴”。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於疲勞和乾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第三層:突出“喝”和“陷”。

抓兩頭段落,找假想的依據。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

1)“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四自然段:“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腳踩着石頭。”)

2)“老象身子一側,栽進河裏。”(第四段:“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裏。”)

3)“它抬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裏猛灌進去。(第一段:“人們站在骨架前,……昂首闊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裏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第四段:“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裏。”)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

6)“緊跟在後邊的象羣,驚恐地望着在淤泥裏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裏,陳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説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為依據。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想找水喝。為什麼要喝水呢?是乾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佈置作業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是什麼?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依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理清課文敍述順序,理解各段間的內在聯繫,體會科學家推理的條理和嚴密。

練習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來歷的內容及其假想的依據。

板書設計

10黃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無缺

疲勞乾渴

發現

斜插的姿勢

假想失足落水

發掘

上級指揮員

泥沙掩埋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自然段。

1、邊讀課文邊看圖,思考:

(1)這具黃河象化石高大表現在哪裏?畫出有關詞語。

(2)這具黃河象化石完整表現在哪裏?畫出有關詞句。

2、請學生指圖説説這具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這個特點。

3、訓練用“甚至……也……”“連……也……”口頭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師談話,轉入下一段教學。

二、講讀第二段。

讀本段後思考:這一段作者是分幾層意思來敍述的?各層的層意是什麼?

逐層學習。

第一層(第2自然段)

這一層寫當時天氣炎熱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環境,為老象遇險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小河彎彎,流勢緩慢,岸邊和河牀必然會淤積厚厚的淤泥,身高體重的黃河象到這裏河水是危險的。教學時要突出“熱”和“緩”。

“熱”“炙烤”“燃燒”“呆立不動”“走來走去”

“緩”:“小河彎彎”“緩緩流去”

第二層(2至6自然段)

這一層寫出身強力壯的黃河象,由於疲勞和乾渴,走起路來有氣無力,當它們看到小河時,必然要不顧一切地跑過去狂飲,結果失足而落水,這就是老象遇險的必然性。

教學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層(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據。

從兩頭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學家以下設想的依據:

1)“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石頭上。”

2)“老象身子一側,栽進河裏。”

3)“它抬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裏猛灌進去。”

4)“陷在淤泥裏的老象終於不能再動彈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緊跟在後邊的象羣,驚恐地望着在淤泥裏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回頭四散逃跑。”

小結:課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內容都不是科學家親眼看到的,他們根據事實做出了假想,這説明假想必須以事實為依據。遵循科學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總結推理方法。

科學家從黃河象站立的姿勢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想找水喝。為什麼要喝水呢?是乾渴,天熱難當……

這種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佈置作業

科學家是怎樣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黃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據是什麼?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為主線,以“生命”為重心,以“活”為切口,以“言語”為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 整體感知全文。

⑵ 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 從文簡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尊敬的沈老:

你的《雲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為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此為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説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為,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為什麼不以“意思”為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為作家認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為“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後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學習目標:

1、 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3、 發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注意總結。

4、熟讀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在這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相信大家在瞭解他人的成長故事及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有許多感想,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暢所欲言吧!

2、閲讀習作的三個提示,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3、根據相同選題,組成若干個小組合作交流,注意傾聽,互相補充、完善。

a、成長的故事可以採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b.“從《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着眼於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c.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蒐集資料,用事實來説服人。

4、按確定的方案進行演練。

5、全班交流。

6、共同評議。

a、引導學生髮現小夥伴的長處和進步,善意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

b.談談聽了他人的成長故事後,自己有何打算。

作業:

把自己説的內容寫下來。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同學們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自主選擇習作內容,把最有感觸,最想説的話寫下來。

一、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1、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求寫得既有趣又能給人以啟發。寫時還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對最能體現有趣和給人以啟處要寫具體。

2、“從《烏塔》想起的”中“想”的內容從何而來呢?

a、“想”從認真閲讀、深入思考中來。從《烏塔》中想到什麼呢?關鍵是逐字、逐句、逐段讀懂《烏塔》一課所反映的問題,並進行深入思考,只有讀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從聯繫生活實際中來。把《烏塔》所反映的成長中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要事實説話,不能空發議論。 c.“想”從豐富的聯想中來。《烏塔》揭示了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由這些問題生髮去,談一談在成長中遇到的其它問題。

3、寫回信應注意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回信的特點主要表現寫正文時先要回答來信中的問題,再寫自己想要告訴對方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悄意切,要用事實説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二、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三、放聲朗讀,進行修改。

引導學生運用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學到的修改方法。

四、學生交流,互相評議。

尊重同學,虛心聽取意見。

五、謄寫作文。

教師交代格式和書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