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上學歌》教學設計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學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學歌》教學設計5篇

《上學歌》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認讀3個字。ABC

2.能區別指定的四組形近字,並組成詞語。ABC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黑炭條、以免”。

4.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ABC,

5.讀書質疑,進行二次預習。AB

教學重點: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詞語“黑炭條、以免”。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生字“溪”的書寫和記憶;讀書質疑,進行二次預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3分鐘)

同學們,你們上學路上都做什麼?有哪些開心的事情?

板書課題:上學一路歌

齊讀課題,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小作者上學一路上都做了什麼?“一路歌”唱的是什麼歌呢?……)

二、檢查讀書學習生字新詞。(22分鐘)

(一)檢查讀書,隨機學習生字(完成教學目標1)

1.讀課文,初步感知。

2.結合預習本,説説你學會了哪些生字?隨機指導。

(1)字形記憶:溪。

兒歌記憶:三點水,爪字頭,一扭一扭碰石頭,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確定偏旁。

“互”查一橫。

“免”是刀字頭。

“或”是“戈”字旁。

(3)引導學生歸類學習。

熟字加偏旁的字。

弟——梯孝——教骨——滑

亡——忙更——便才——閉

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

熟字換偏旁的字:到——室

教師:檢查自己的預習,對錯誤及時改正。

3.練習:(完成教學目標2)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梯( )或( )免( )閉( )

第( )惑( )兔( )才( )

便( )教( )室( )滑( )

更( )孝( )到( )骨( )

(2)選擇字義。

滑:A光溜,不粗澀。B在光溜的物體表面上溜動。C狡詐,不誠實。

光滑( )滑頭( )滑梯( )

(二)學習詞語(完成教學目標3)

1.理解重點詞語。

黑碳條:看圖理解

以免:為了避免,害怕發生某事的意思

“蒲公英、二月蘭”看圖理解

2.象聲詞: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説幾個象聲詞嗎?

嗒嗒嗒( )( )( )

叮咚叮咚( )( )( )

(三)考考你

聽寫詞語:溪水教室滑梯或者幫忙方便關閉互相以免

三、再讀課文,瞭解段意。(7分鐘)(完成教學目標4)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麼?同桌説一説。

2.彙報交流。

3.整篇課文講了什麼?

四、讀書質疑。(7分鐘)(完成教學目標5)

1.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交流問題,梳理問題。

3.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想知道什麼?

預設:説説題目中的“歌”是什麼意思嗎?(唱歌,歡歌)

引出問題: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們”上學路上很快樂?

五、分層作業:(1分鐘)

A、B、C: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2.學會生字並聽寫;完成課後2題。

A、B進行二次預習: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們”上學路上很快樂?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ABC)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ABC)

3.知道課文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寫作順序寫的。(ABC)

教學重點:

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難點:

想象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教學流程:

一、課題導入,體會心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你從哪裏能感受到上學的路上多麼愉快呢?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邊讀邊做批註)

二、品味語言,集體交流:(目標1、2)

你從哪裏能感受到上學的路上是多麼愉快呢?

1.第一小節。

(1)引發學生想象: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花?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課件圖片,視覺感受花的種類多、顏色多,嗅覺感受花香味濃。幫助體會春暖花開、花多(種類、顏色)花香。

(3)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

(4)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説説:發現了什麼?

(5)誰能把春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節。)

2.第二小節。

誰還從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上學路上我們是那麼愉快呢?

(1)你們蹚過水嗎?説一説你們蹚水時的心情怎麼樣?帶着你的感受讀。

(2)再讀:除了溪水的叮咚叮咚聲,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歌聲、笑聲”)

(3)簡直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伴隨着叮咚叮咚的水聲我們來到了學校,結果,教室的地上滿是濕鞋印,這是為什麼呢?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4)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説説:發現了什麼?

(5)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二節:看誰能把夏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3.第三節。

(1)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上學路上“我們”是多麼愉快?

出示①:我們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條,洗也洗不掉。

這是一個什麼句?把什麼比成了什麼?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吃到自己親手砸的核桃心情怎麼樣?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出示②:今天不紅,明天就紅了。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希望)

(2)學生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

(3)師生共同讀:教師讀第一句,孩子們讀其他的句子,説説:發現了什麼?

(4)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三節;誰能把秋天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讀出來?

4.引導學習課文第四節。

還有誰從不同地方感受到上學路上的歡樂?

(1)重點提示:結合生活實際説説滑梯什麼樣?(有什麼特點?)

(2)為什麼説小溪變成了長長的大滑梯?想象:坐在這樣一個長長的大滑梯上,會是什麼感覺?我們一起來讀讀作者的感受?

(3)同學們是怎樣滑冰的?讀一讀。如果去掉“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睜開眼睛,好像坐汽車;閉上眼睛,好像坐飛機。”好不好?為什麼?

(4)出示:我們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衝,要麼讓小夥伴一推,便從自己家門口一直滑到了學校。

這一段描寫了孩子們的什麼?把描寫動作的詞語畫出來。有感情朗讀相關的句子。

(5)再讀這段,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處理:“跑進校門,大夥又都怪學校太近太近……”

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讀書,聯繫上文解決。

②看看這句話後面用了什麼標點符號?省略號省去了什麼?把它補充完整,試着用陳述句或者感歎句來説一説。為什麼大夥都怪學校太近太近?(可引導:玩滑梯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什麼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6)指導朗讀:把你剛才感受到的讀出來!

5.教師:同樣,你們在上學路上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這一問題第一課時導入已經作為談話內容,所以此處省略掉)

(1)誰願意講給大家聽?

(2)是呀,上學路上的快樂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孩子們上學一路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聲,唱出了我們的歡樂,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目標3)

三、小結、分層作業。

1.小結。

2.分層作業。

A、B、C: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A、B: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背誦;

A:動手寫一寫你的《上學一路歌》(一個片段即可)

《上學歌》教學設計2

目的要求:

從簡單的吹奏音階向吹奏歌曲過度。

重點難點:

五度跳進的吹奏。

導入:學會走才能跑。

一、複習吹奏音階

1、自練。

2、小組互練。

3、全班合練。

4、注意看指揮,瞭解指揮手勢,理解指揮意圖。

二、學習吹奏《上學歌》

1、學習新曲譜的方法:

一聽二看三記法:當每次學習新譜時,老師要吹奏三遍。

第一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聽覺上,仔細聽聽歌曲的旋律、節奏、曲調,同時眼睛、腦子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二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視覺上,看看線譜上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及唱名,同時其他器官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三遍時,同學們跟着琴聲默唱旋律,爭取把旋律記下來,當老師吹奏完三遍後,同學們就應該學會簡單的歌曲的譜子了。

2、開始學習

A、一聽二看三記。

B、合唱曲譜。

C、接龍唱法。(看老師的指揮動作,指揮到哪個組哪個組唱,中間不能停。)

D、練習吹奏。

三、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六年級的學生在口琴吹奏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學習這首樂曲的時候還是有比較難的地方,例如:吹奏低音的5的時候,學生容易找不到音的位置,出現吹奏出其他的音的情況,我專門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單獨的練習,讓學生反覆吹奏低音5,再逐漸的加入到旋律的吹奏中,加強學生的記憶。

《上學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運用活潑歡快的歌聲演唱歌曲《你早》,能通過歌唱活動感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

2、通過學唱歌曲《上學歌》,培養學生聽音樂與唱歌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指導學生能自編簡單的動作,表現《上學歌》活潑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並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緒,能通過演唱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

感受樂曲情緒,能自編動作表現出音樂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開始上課(歡迎小朋友們來到快樂的樂世界)

二、發聲練習《動物説話》

1、集體齊唱歌曲,要求小朋友們能用活潑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情緒。

2、師生接唱遊戲,老師唱“小雞説話”這一小節,小朋友接小動物的聲音,初步培養學生自然接唱的能力。

三、複習鞏固歌曲《你早》

引導學生分角色運用活潑、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1、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回憶歌詞,齊唱歌曲。

2、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學生的唱歌姿態,發音方法等。

3、老師向學生講解唱歌時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兩腳平放在地上,歌唱時不要亂動,背要挺直,這樣才能唱出美妙動聽的歌聲來。音樂書要輕拿輕放,要愛護音樂書這個朋友。

4、請學生講講:還能採用什麼樣的形式來演唱

四、新授歌曲《上學歌》

1、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大家都揹着書包來上學,你們心情怎麼樣?你是怎樣度過快樂的一天的?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師: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歌曲《快樂的一天》,看看是不是和你做了一樣的事情。”

2、初聽歌曲,感知歌曲旋律。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會想到哪些快樂的事情?

3、學唱《上學歌》

a、欣賞歌曲錄音,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b、教師範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c、請學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旋律。

d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注意咬字要清楚。

e、跟琴模唱歌曲,注意情緒,要活潑歡快。

f、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中速、充滿朝氣地演唱。

“太陽天空照,花兒對我笑,”連貫舒展

“小鳥説:早早早”輕鬆、親切、富有彈性

“我去上學校……愛勞動”情緒飽滿、富有激情、

節奏明快。

“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堅實有力,表現出決心

注意以上幾點,教師範唱後,學生練唱。

g、請同學根據歌詞給歌曲編一些簡單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五、教師小結、下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上學歌”,也欣賞了“快樂的一天”,小朋友們有什麼收穫?

(好好學習;長大立功勞;養成良好習慣;熱愛學習等)

希望小朋友們今後像歌曲唱的那樣好好學習,快樂地茁壯成長。

《上學歌》教學設計4

三年級語文《上學一路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

2.能區別指定的4組形近字並能組成詞語。

情感目標:

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能力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難點:想像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能區別指定的4組形近字並能組成詞語。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的過程,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並能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區別形近字的形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課。

二、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大家評議,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學習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連帶的詞語讀一讀。(困)

2.根據生字構字特點兩個人一組識記,然後彙報。

3.對於難寫的字教師指導書寫。(範寫)

四、練習寫字。

1.認真觀察整個字,記住每一筆的位置,然後書寫,一氣呵成。

2.寫後對照範字檢查不足,寫每一個字都要有進步。

3.教師行間巡視,重點輔導。

五、完成課後練習題

六、作業:抄寫本課生字生詞。

板書 :

2 上學一路歌

溪 滑 教

課後反思:

課文中有的生字是學生在以前就會寫的,但是是錯字,如小溪的“溪”把右下角的大寫成小,教室的“教”把右面寫成耳刀旁,應給學生反覆強調,改正以前的錯誤知識。

第二課時(重點課時)

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語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愛四季的思想感情。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讀中運用合理的想象,深入的體會語言。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重點: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難點:想像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就是山區的孩子,那麼誰願意説一説在你上學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一説)

1.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別的地方的山區小朋友們一年四季在上學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

2.默讀思考:每個季節各有什麼樂趣?

看提示,口頭填空。

春天上學,走一路,( )。

夏天上學,走一路,( )。

秋天上學,走一路,( )。

冬天上學,走一路,( )。

二、精讀課文。

1.你對那所山區的小學生在哪個季節上學的情景感興趣,介紹給同學聽,並説説你感興趣的理由。(困)

介紹春天:

a.朗讀描寫春天上學情景的句子,並標畫好詞佳句。

b.説説感興趣的理由。

c.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像。

d.指名朗讀,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介紹每個季節的方法大致相同,僅對重點問題做些提示。

介紹夏天:

a.邊讀邊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聲、濕鞋印。

想像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介紹秋天:

a.邊讀邊想像:砸核桃、摘酸棗。黑手指、紅酸棗。

b.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介紹冬天:

a.指導朗讀:讀“小溪變成了長長的大滑梯”時,突出“變成了”,表現出驚奇;突出“長長的大滑梯”表現出多麼神奇、有趣。

b.邊讀邊想像,再通過讀把感受到的表達出來。

c.思考:同學們到了學校,為什麼“又都怪學校太近太近”?説説你的相法。

2.分季節讀課文,你喜歡哪個季節上學路上的景色,你就讀那個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學生介紹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學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山區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並通過邊讀邊想像的方法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五、作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板書:

2 上學一路歌

春天 野花

夏天 溪水

秋天 野果

冬天 冰

《上學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學會學會9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能力目標: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能區別指定的6組“形近字”並能組成詞語。

情感目標:瞭解山區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山區小學生上學的情景,表現出他們愛上學、愛生活的情感。以春夏秋冬四季為序,展現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在描寫孩子們上學的歡樂情景時,巧妙地將大自然的特點融合在字裏行間。通過“自己是怎樣上學的?”這個貼近學生的問題和播放山區風光課件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讀課文和檢查字詞,可以消除學生讀書障礙,使學生讀正確。但以往教學常常因為檢查字詞切斷了理解課文內容的感情線。因此,本課設計這一環節時,注意將重點詞彙融入在課文內容之中。本課的語言十分優美、生動,非常適合朗讀。但孩子在自讀的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一些課文中描繪的情與景。因此,教學設計要重在朗讀與感悟,避免過多分析。

教學重點:瞭解山區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難點:

1、想像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識字,正確認讀字詞,正確讀文,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一年四季“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學重點:瞭解山區孩子一年四季上學時的情景,感受他們上學時的歡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從“我們是怎樣上學的?”引出課題。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

二、快速讀文。

課文寫了哪幾個季節上學時的情景?

你覺得寫的是哪的小學生?從那看出來的?

三再讀課文

1、思考:你覺得孩子們上學開心嗎?從文中哪看出來的?畫一畫

(1)輕聲把課文再讀一遍。你一定能感覺到他們的開心。説説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默讀思考:每個季節各有什麼樂趣?

看提示,口頭填空。

春天上學,走一路,()。

夏天上學,走一路,()。

秋天上學,走一路,()。

冬天上學,走一路,()。

板書:春、夏、秋、冬。

2、彙報:

(1)你對那所山區的小學生在哪個季節上學的情景感興趣,介紹給同學聽,並説説你感興趣的理由。

介紹春天:

(1)朗讀描寫春天上學情景的句子,並標畫好詞佳句。

(2)説説感興趣的理由。

(3)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像。

(4)指名朗讀,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介紹每個季節的方法大致相同,僅對重點問題做些提示。

介紹夏天:

(1)邊讀邊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聲、濕鞋印。想像我們在上學路上的歡樂情景。

(2)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介紹秋天:

(1)邊讀邊想像:砸核桃、摘酸棗。黑手指、紅酸棗。

(2)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介紹冬天:

(1)指導朗讀:讀“小溪變成了長長的大滑梯”時,突出“變成了”,表現出驚奇;突出“長長的大滑梯”表現出多麼神奇、有趣。

(2)邊讀邊想像,再通過讀把感受到的表達出來。

(3)思考:同學們到了學校,為什麼“又都怪學校太近太近”?説説你的想法。

3、體會讀,從讀中感受孩子們的歡樂

4、上學的路上真快樂,真有趣呀!那我們默讀一遍課文,把你覺得很有趣的句子畫出來,畫完自己放聲讀一讀。

四、小結。

課文我們學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或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五、上學的路上,一年四季歌聲不斷,選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讀一讀。

板書設計:2上學一路歌

春夏秋冬

野花溪水野果冰

教學反思:課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學生掌握了預習方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學會學會9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點:學會9個生字。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內容,學會9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前面的知識並學習生字。

1、複習生詞,引出生字。

小溪教室滑梯或者幫忙閉上互相以

2、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記憶字形,理解字意。

強調:“便免”讀音。

3、讓學生髮現生字結構的特點,教師指導書寫。

4、5頁2題形近字組詞。

紫()趟()滑()

資()尚()骨()

梯()閉()便()

第()閒()更()

二、小結。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説説你上學的路上有什麼趣事,增強學生上學的興趣。

三、作業:5頁2題

板書設計:

2上學一路歌

溪滑梯幫互免

教學反思:識字處理比上一節課加細了,慢慢使學生適應並學會獨立識字。

Tags:教學 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