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2W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藉助課下注釋,讀懂文章內容,反覆誦讀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語感。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梳理本文敍事脈絡,學習本文通過人物語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從歷史人物身上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樹立遠大志向和理想。

二、教學重點

梳理本文敍事脈絡,明確大澤鄉農民起義的前因後果。

三、教學難點

以情節為基礎,以人物語言為突破點,分析陳涉形象。

四、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

《史記》我過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兩個“第一”疊加,產生的效應不是“1+1=2”,而是“1+1=2107”,還用問嗎?今天學習的這篇的文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突破標題

“陳涉世家”中“陳涉”即“陳勝”,那為什麼不直接用“陳勝世家”;“世家”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平民能進入“世家”行列?

(三)梳理脈絡

通過觀看大澤鄉起義的視頻,梳理本文的敍事脈絡。

謀劃起義→輿論造勢→發動起義

(四)探究形象

以各個情節為基礎,篩選出陳涉的語言,由此概括出陳涉的形象:洞察時局、卓越組織領導才幹、志存高遠、抱負非凡。

五、拓展延伸

對比:《史記?陳涉世家》和《漢書?陳勝傳》,功勞大VS功勞小?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1、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2、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説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過程和方法:運用工具書讀懂、讀熟課文 結合課文內容瞭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內涵 背誦精彩語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作者和陳勝身上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

瞭解這場革命運動爆發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認識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互動探究】

讀課文,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陽夏人 輟耕 點綴 掇 啜泣 悵恨 苟富貴 嗟乎 鴻鵠之志 閭左 謫戍 當行 以數諫故 罾 叢祠 篝火 忿恚 佐 毋斬 鞭笞 袒右 攻蘄 詢 徇 殉 社稷 譙 憔 樵

讀熟課文

找出本課的通假字,並解釋(含句子)。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異義

會天大雨 ②足下事皆成

③又間令吳廣 ④卒中往往語

掌握下列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第一段:……者……也 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苟富貴 若為傭耕 太息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第二段:閭左 謫戍 屯大澤鄉 皆次當行 會 度已失期 法皆斬 舉大計 等死, 死國 天下苦秦久矣 以數諫故 上使外將兵 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 指意 念鬼 威眾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罾, 固以怪之矣 間令 之次所旁叢祠中 狐鳴 旦日 往往語 指目

第三段:素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 笞 尉劍挺 佐之 並殺 徒屬 第借令毋斬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受命 從民欲 袒右 為壇而盟 蘄下 將兵徇蘄以東 比至陳 與皆來會計事 將軍身被堅執鋭 社稷 刑其長吏

整理本課的一詞多義:之 次 為 數 故 以

試譯課文

同桌結成學習小組,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課文。

 【合作研討】

整體把握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本文記敍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件事是什麼?

這次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

陳勝在起義前對當時的形勢作了精闢的分析,他是怎樣分析和估計的,請簡要述之。

陳勝、吳廣是怎樣為起義製造輿論準備的?

【課外拓展】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充分表現出了陳勝的遠大志向,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關於理想的座右銘嗎(名言或自創都行)?你打算怎樣為實現你的理想做準備?

課堂檢測

填空 本文節選自 ,作者 , 朝人,我國古代著名的 家、 家,《史記》是他用畢生精力完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全書共 篇,後人贊曰“ 、 ”。

閲讀 課文第二段,回答問題。

①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②陳勝、吳廣為什麼要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對這種做法你是任何評價的?(3分)

③導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最直接的原因是什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3分)

比較閲讀。

文段一:陳勝者,陽城人也。……殺之以應陳涉。(全文)

文段二: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説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註釋:①夥頤:夥,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歎詞。②沉沉者:富麗深邃的樣子。③顓(zhuān):獨一,專擅。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比至陳:( ) (2)或説陳王曰:( )②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燕雀”比喻 ,“鴻鵠”比喻

④你怎樣看待陳勝所説的“苟富貴,無相忘”這句話?

⑤你認為陳涉建立政權前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各是什麼?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原因:

啟示:

4、陳涉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司馬遷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試説明理由。

5、許多人心中都有偶像,或俠肝義膽的英雄,或聰明過人的智者,或才華橫溢的文人……想一想,有哪些人物讓你敬佩甚至崇拜?列出其中的幾位並説明理由。

6、陳涉出身僱農,司馬遷為什麼把他列入世家?

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充分表現出了陳勝的遠大志向,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關於理想的座右銘嗎(名言或自創都行)?你打算怎樣為實現你的理想做準備?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清“陳涉大澤鄉起義”的原因、經過。

2、反覆誦讀,揣摩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個性化的特點以及作者對待陳勝這一歷史人物的態度。

3、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彙,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揣摩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個性化的特點。

2、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彙,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彙,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板書】

陳涉世家

少有大志、洞察力深刻、足智多謀、有膽有識

敢於反抗強權的起義領導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1、結合有關資料(課文182~187頁),瞭解一些歷史名詞的含義。

官名:閭左閭右屯長將尉都尉長吏守丞

地名:大澤鄉蘄銍酇苦柘譙

俗語:社稷三老豪傑笞刑

2、查閲有關歷史資料,介紹一下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經過。

3、假如現在讓你給歷史上的一位名人寫歷史傳記,你會寫些什麼,不寫什麼?為什麼?

二、導入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紀元。秦的統一為以後中國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礎;它初定的政治、經濟制度也為後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它存在的時間雖短,但對後世影響深遠,在其統治期間開創了諸多個“第一”。如:第一個推行標準化的帝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第一個修築高速公路(馳道寬50丈)的帝國;第一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帝國,如“靈渠”“都江堰”;第一個以法治國的國家等;但同時在其統治期間,也爆發了封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對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你瞭解多少呢?請給我們介紹一下。

(生暢所欲言,參考資料見附錄)

結合同學所説以及手邊的史實資料(《史記》),老師將起義首領陳勝“揭竿”的經歷歸納如下,這或許會增進我們對這場起義發生的社會背景以及過程的瞭解。

投影:

陳勝的經歷

出生貧寒,少有大志。

謫戍漁陽,會天大雨,謀而舉計。行卜問神,裝神弄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

巧施苦肉,殺尉起義。自立將軍,攻下大澤。令人徇蘄,攻克諸郡。(銍、酇、苦、柘、譙)

至陳一役,苦戰守丞。號令三老,計事豪傑。眾人推舉,自立為王,國號張楚。諸縣百姓,紛紛響應。

老師的總結,源自司馬遷的史書《史記·陳涉世家》,下面就讓我們在學習《史記·陳涉世家》的過程中加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三、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註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音。

投影:

鴻鵠閭左扶蘇數諫敵陳勝王罾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忿恚尉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度已失期車六七百乘騎千餘

通假字:

發閭左適(謫)戍漁陽

為天下唱(倡)

將軍身被(披)堅執鋭

故以(已)怪之矣

3、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4、師糾正誤音。

四、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逐層推進,師生討論解決疑難字詞。

2、逐層推進,掃清疑難語句,把握文意。

投影:

(第一節)幼時陳勝表現如何?

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第二節)因何揭杆?做了哪些準備?

“二世元年七月”至“皆指目陳勝”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會天大雨度已失期今亡亦死等死

天下苦秦久矣今或聞無罪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置人所罾魚腹中故以(已)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旦日,卒中往往語

(第三節)怎樣揭竿而起?“吳廣素愛人”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忿恚尉以激怒其眾戍死者固十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祭以尉首

(第三節)如何稱王?“行收兵”至“殺之以應陳涉”

比至陳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3、生自結合文本,逐段翻譯。

4、二人一組,互譯全文。

五、通譯全文,整體把握

結合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修改老師對陳勝經歷的總結,可以增減或改動,合理即可。

參考:

逐層的內容:

第一層,交代了陳勝少有大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不甘受人奴役,想改變受壓迫、奴役的地位。

第二層,二世元年,發閭左適(謫)戍漁陽,適逢大雨,道路不通,延誤期限,面臨死亡。作為屯長的陳勝看出這是他實現抱負的大好時機,於是,和吳廣商量決定起義。交談中,陳勝分析了當時的秦國的社會現狀,並提出“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的建議,得到了吳廣的響應。交談中,陳勝充分展示了其洞察時局的能力。接下來,為了給起義做好輿論準備,為了鞏固陳勝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足智多謀的陳勝又做了魚腹藏書的小動作,並讓吳廣夜晚叢祠中篝火狐鳴,士卒驚恐,私下裏對陳勝另眼相看。

第三層,吳廣利用好人緣,使苦肉計,惹惱押送的軍官,被將尉責罰,眾人被擊怒。吳廣、陳勝趁機殺了將尉。羣龍無首之際,陳勝站起來,先揭秦之苛政,又談面臨的形勢,曉之以厲害,指出參加起義是士卒唯一的出路,然後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鼓勵眾人。眾人響應,設壇盟誓,起義開始。攻下大澤,收下蘄、銍、酇、苦、柘、譙。

第四層,攻下陳地,眾人推舉,陳勝為王,國號張楚。

六、作業

翻譯全文並完成書後“研討與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通過梳理《史記·陳涉世家》的文意,我們對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有了更深的瞭解。下面就請同學結合文本內容,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起義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經過。

(生暢所欲言)

二、質疑討論,把握形象

1、在《史記·陳涉世家》中,陳涉其人如何?

討論明確:文中可以看出陳涉是一個從小有大志向,長大後,對社會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足智多謀、有膽有識的人。

2、陳涉與吳廣的合作中,可以看出陳涉擁有怎樣的能力?

討論明確:在陳涉與吳廣準備、組織起義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陳涉具有領導者的`才幹。

3、在陳涉起義過程的敍述中,文中還出現了幾個小人物,如:行卜者、獨守陳地的守成,他們在文中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討論明確:占卜者不能盡言陳勝、吳廣起義的休祲,而轉而讓他們卜鬼的推辭,在陳涉看來,居然成了起義輿論的準備的先兆,足見此人的足智多謀。

攻打陳地時,陳地的守、令皆不在,只有守丞與陳勝吳廣大軍作戰,居然還不能及時攻克,足以看出陳勝的這隻隊伍的實力。後守丞被人所殺,陳勝得以進城,這其實正暗示當時的社會現狀,秦暴政不得人心,更襯出陳涉在秦王朝暴政中的關鍵作用。

4、作為史官,司馬遷在寫陳涉此人傳記時,並未把愛憎直接流露在文字間,但他對陳涉自有自己的看法。怎樣的看法,你看出來了嗎?

討論明確:標題暗示了作者在高度評價陳涉的義舉。把一個出生卑微,後又被當權者殺戮的農民,編入了世家,足見司馬遷很肯定陳涉在強秦統治下首先發難的義舉。更看出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先進的歷史觀。

三、課外延伸,認清形象

課文僅僅選了《史記·陳涉世家》前半部分,陳涉其人在歷史上究竟如何?請同學結合書後“研討與練習三”,全面瞭解陳涉。

四、作業

結合學習的內容並查閲有關資料,談談你眼中的“陳涉其人”,寫於作文本。

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教學設計4

一、導入新課(結合檢查預習中看閲讀提示和註解自讀課文的效果),教讀。

提問:1.《史記》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時代的人?2.《史記》的“世家”部分是記什麼人的?作者為什麼把陳涉列入“世家”中?3.課文中記述陳涉起義的經過,同時又記了哪些有關的人物?這些人物中與陳涉關係最密切的是誰?要求:學生不看課本能簡答,並能板演“吳廣”、“葛嬰”,字形筆畫無誤。隨後,引導看閲讀提示和題目註解,既加深印象,又從註文“他用畢生精力著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句引發求知要求,介紹《史記》。

講述:關於《史記》漢朝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議做過太史令,死後.司馬遷繼任這個官職。太史令是管天文、曆法、國家典籍、編寫史冊的官。司馬遷46歲時,因李陵事件牽連(只宜簡介,作最低限度的説明,不必多講),下了大獄,受至慘重的刑罰。後來,漢武帝因司馬遷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為中書今(管皇帝的文書詔令人受刑後的司馬遷,決心繼續父親的事業,編寫史書。最後,終於寫成立起自傳説中的黃帝直至當代為止約三千年左右的中國通史。全書包括 12紀(記帝王事蹟), 30世家(記諸侯世系), 70列傳(記個人和少數民族事蹟),8書(記經濟、天文、曆法等情況),10表(用表格形式編排史料)。其中,列傳的最後一篇為《太史公自序》,是自傳。《史記》開創了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記載歷史這一“紀傳體”的體裁。(聯繫舊課: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是《左傳》)講述時,學生簡要筆記;講述後,學生(鄰座)互對筆記。指名複述筆記內容,師生共同訂正。

朗讀:指名(水平屬於中等的學生)通讀全文,讀時如個別字、詞有障礙,要及時幫助“過關”,以保持課堂良好氣氛。要求: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對課文的印象2讀後,瞭解有什麼疑難,及時解答,並由此導向課文後的習題,解決“比較·辨析”的第三題(口頭)、第五題(書面)。(可多看《教師教學用書》,此處不重複抄錄)兩題解決後,即提出新的練習內容。

二、練習

提示:詞有本身的詞義,但要理解還須把它們放在句中、文中。下邊所舉的詞,在不同組合時有不同的解釋。

之 1.之壟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虛指的,無實義,在白話中不必譯出。

3.鴻鵝之志:相當於“的”。

4二世殺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應説“二世殺了他。他,指扶蘇”,不可説

“二世殺了扶蘇”,“之”不等於“扶蘇”。

提問:“楚人憐之”,“卜之鬼乎”,“殺之以應陳涉”,這三個語句中的“之”的解釋與上舉1-4例中哪一個相同?(答案:4)

這裏的練習,作用是:(1)統觀全文,前後對照,易於分辨。(2)全面掌握,突出個別,有助鞏固。作練習時,不僅答案由學生説,舉例語句的解釋,也可鼓勵學生説。應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講古漢語語法的傾向。虛詞“乃”也可用同樣方法。

1.乃入據陳:才進入(佔有)了陳縣

2.乃行卜:於是去問卜

3.乃公子扶蘇:是公子扶蘇

4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親

列出“乃謀曰”、“乃詐稱公子扶蘇”、“乃令符離人慕嬰”,“乃”字義與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數”也可用這個方式來達到鞏固的目的。比較了“數有功”、“數萬人”音義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諫故”、“數言欲亡”的“數”與“數有功”的“數”同一音義。

三、再次導向課文,教讀。

提示:原文不分段,現在,編入課本,分了段,對閲讀理解有幫助。要求:提攝出每段主要內容。默讀,速度可較快,發言,明確本文層次:1.用內心動態、對話、動作寫出陳涉情態,表現傳主陳涉的大志。(説明;本篇不是合傳,傳主只是陳涉一人,因吳廣與陳涉起義和後來行事的關係密切,所以也在開頭敍及裏籍)2.以對話為主,詳寫起義前的準備,包括所處環境、分析形勢、共同謀劃、製造輿論等。3.用對話和敍述的方法,寫起義的經過和起義後的大好形勢。敍事真切、生動,有條理,是《史記》的特色,所以,人們不僅把它視為不朽的歷史著作,而且評價它是有高度文學價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讀,體會層次和敍事生動性,並注意字音。讀後指出:借,是藉(藉,文言文中通用)的簡化字,常解釋為“假使”,讀 ,不讀 ji。但書籍的“籍”不簡化,讀ji。酇,讀zan。度已失期的“度”,讀uuo。適,是“謫”的通假字,讀z e,在文中與“適”無關。適有兩音:讀 kuo,常作人名;現又作“適”的簡化字,應讀 sh 。“適”不能代替“謫”的通假字而該成Zh 。

四、討論(此內容適用於水平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據中華版二十四史是這樣斷句的:“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比較一下,哪一種斷句文意更明確?思考、議論、發言、結論:後者較好。據歷史,秦興德役,發民滴戍,民不堪命,電大澤鄉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連下讀較能明確當時史實。如果“九百人”三字屬上,可以理解為當時只徵發九百人到漁陽去而已。由此可見,讀古籍斷句,要反覆思考斟酌,要結合歷史事實。這是閲讀中應當懂得的門徑。

五、佈置作業

參考課文後第四題,試作填充,並準備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講時要注意“序”,即弄清課文段落和段落內部各層次,以體現作者安排材料的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