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

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1

一、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後,不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最終寫成輝煌鉅著《史記》的事,讚揚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圍繞“發憤”,可以分為“少年受染——臨終囑託——受辱發憤——堅持寫成”四個部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條例,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4、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夠通過閲讀課文,理解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願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課件;通過網絡或圖書資料,瞭解有關司馬遷的故事。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二、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遷是怎樣的一個人。理清課文的條理,知道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這個故事的。學習課文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司馬遷——齊讀

師:有誰聽説過這個名字?有誰知道他是什麼人?——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簡要介紹司馬遷。並導出——《史記》

2、板書:《史記》

師介紹《史記》——《史記》是我國曆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它反映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典範。

質疑:司馬遷是如何完成《史記》這部宏篇鉅著的呢?

3、板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把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讀通順,讀流利。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二)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指名讀詞語。

入獄酷刑泰山恥辱隸字

遊歷囑託飛來橫禍殘生髮奮前無古人

(2)指名説説對詞語的的理解。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

(4)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説説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再讀課文,根據問題提示,理清課文的條理。

1、師:剛才大家初讀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理解,現在請大家再認真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

(2)司馬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

(3)他“發憤”努力的結果怎樣?

根據上述的四個問題,分別閲讀課文的相關自然段,參照書後練習4中提供的樣子,給課文分段,並用簡潔的話概括段落大意。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巡視。

3、指名交流,歸納:

第一段(1-2)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託。

第二段(3)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但寫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三段(4)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鉅著——《史記》。

四、深入閲讀課文,質疑。

課文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的嗎?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1-2)

(一)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

1、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

2、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寫工作,與他的父親有什麼關係?

3、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撰,僅僅是因為受父親的影響嗎?

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司馬遷作了哪些事?

(二)交流、朗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説説自己的理解與收穫。

3、質疑:囑託是什麼意思?找個近義詞是什麼?能夠互換嗎?為什麼

遊歷是什麼意思,能夠用遊覽代替嗎?

4、小結:

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託,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馬遷年輕的時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後來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課堂作業

1、描紅

2、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3、聯繫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囑託遊歷飛來橫禍前無古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遷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完成《史記》的,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有感情朗讀課文,深化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複述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一堂課,我們初讀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些什麼?

2、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寫工作,與他的父親有什麼關係?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司馬遷作了哪些事?

3、師小結:

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託,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馬遷年輕的時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後來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司馬遷編寫史書,又會遇上怎樣的坎坷呢?面對不幸的遭遇,他又是怎樣表現的?

二、講讀第部分(第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飛來了一場什麼橫禍?

2、為什麼説是“飛來橫禍”呢?這一場橫禍又是怎樣引起的呢?。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簡要介紹關於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司馬遷是一個正直的人。)

3、什麼是酷刑?從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馬遷是個什麼樣的人?

4、遭受了酷刑後的司馬遷受刑後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用“——”畫出司馬遷怎麼想的句子,用“~~~~~”畫出司馬遷怎麼做的句子。

出示司馬遷是怎麼想的句子。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1)朗讀討論:他為什麼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

(2)後來他又為什麼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是怎樣作的。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司馬遷為了完成自己父親的囑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的可貴品質。

三、講讀第四段

1、指名讀這段,思考:為什麼説《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整整13年52萬字耗盡了畢生心血――用生命寫成)

2、小組學生討論。

3、指導朗讀。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課堂總結

1、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為什麼説司馬遷發奮寫史記了嗎?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司馬遷的“發奮”?

2、複述課文。

五、作業

書面完成課後練習題

完成補充習題部分

附板書:

司馬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父親的影響與囑託

甘受酷刑發憤寫作

整整13年52萬字耗盡畢生心血

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囑託”、“飛來橫禍”、“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等語句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自主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初步體悟司馬遷的人物形象。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結合相關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追隨着歷史的腳步,回到兩千年前的西漢,去感受一位偉大靈魂給予我們的心靈震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2、指名學生讀題目,質疑: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麼?司馬遷——司馬,複姓,文學家,史學家。發憤——決心努力戰勝了很多困難。史記——名篇鉅著。

3、同學們能讀懂課題,很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再讀一遍課題。

4、讀課題後你還想知道什麼?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預設:他是怎樣發憤的?《史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好,帶着這些問題再讀一遍課題。

(二)自學課文,解決字詞。

1、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字詞,不認識的字詞可以查看字典。思考司馬遷在什麼情況下完成了史書?(教師指導巡視)

2、出示詞語:囑託、飛來橫禍、酷刑、悲憤交加、攤開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文章是有感情的,詞語也同樣被賦予感情,請同學們帶着感情齊讀兩遍詞語。那麼誰能結合課文來説説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由於出現的詞語比較多,這樣我們按照順序來説好嗎?(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指導。)預設交流:

(1)“囑託”:囑咐、拜託(誰囑託誰?囑託了一件什麼事情?請你讀出來。為什麼用囑託,它與囑咐有什麼不同,換做囑咐好不好?)

(2)“飛來橫禍”:意想不到的災難

為什麼你讀作橫?思考在什麼情況下讀二聲,什麼情況下讀作四聲橫?可做適當點撥:橫衝直撞、老淚縱橫。蠻橫、發橫財、飛來橫禍。追問:司馬遷遇到了什麼樣的災難)

(3)“酷刑”:刑是我們今天學到的生字之一,想一想,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追問:開刀就是用刑,不錯,那麼司馬遷到底犯了什麼罪,用了什麼刑?)師簡介酷刑:酷刑叫“宮刑”“腐刑”,是宮中太監所受的刑罰。在當時被視作奇恥大辱,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臉面去到墳前盡孝,再也沒有勇氣走上街頭,我夜不能寐,經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因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嚴,與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監為伍了,你們能明白嗎?

(4)“悲憤交加”:悲痛和憤怒交加在一起,(司馬遷悲痛的是什麼?憤怒的又是什麼?是啊,士可殺不可辱,請同學們試着把這詞語讀出你的感受。是啊,面對着這份恥辱司馬遷如何選擇的,繼續向下看。)

(5)攤開:擺開、展開。(你能來試着做一下動作嗎?從這樣一個動作中我們能感受到司馬遷的內心嗎?)

(6)他耗盡了心血,你怎樣理解耗盡,看插圖,那微弱的燭光,在一點一滴消耗他的生命。

(7)是啊,司馬遷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因為他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於是他釋懷了,他相通了,你是怎麼想的?(學生説自己的理解,相機點撥查字典泰、及隸兩個字的字形及字義)出示(出示隨後一段)是啊,於是司馬遷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引讀,他耗盡心血,用了整整13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部52萬餘字的鉅著,《史記》。*如在導入環節未能展開“發憤”,則在此環節進行提升,現在同學們理解為什麼課題是發憤了嗎?

(三)交流資料,瞭解司馬遷

1、本週我們自主收集了司馬遷的有關資料。誰願意來分享你所知道的司馬遷?

2、學生交流

(1)《史記》是我國曆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他反映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3000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同時它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典範,《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介紹了帝王將相、豪傑平民的等幾千名歷史人物。共有130篇,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是一部五體俱全的綜合體史書,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交流預設:(追問3000年間的歷史朝代,幻燈片展示《朝代歌》。)讀第一節。是啊,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山下呼嘯而去,聽着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所以他從小在滔滔的黃河水中便懂得了歷史,幾千年前大禹曾在黃河岸邊治理氾濫的洪水、幾百年前項羽曾在這裏大破秦軍,古代英雄們的故事以及父親的影響,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2)司馬遷做了太史公後,有了閲讀重要史料的機會,這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條件,司馬遷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幾乎天天埋着頭整理和考證資料。

交流預設: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着研讀歷史文獻,父親那臨終前的遺言,時時閃現在司馬遷的腦海:我死之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哇!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父親臨終時的囑託以及司馬遷所作的努力。引讀:司馬談臨終之時……

(3)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寫史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影響深遠,語言生動,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記敍了他下獄後的經過和著書的報復,為歷代傳誦。

(4)司馬遷被叛死刑,死刑的兩種減免方式:

一是交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宮刑。司馬遷官小家貧,但不願受辱,幾次想到自殺,但想到逆境中成功的人,孔子、孫臏、屈原等人以及父親的囑託,於是有了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交流預設:一個小小的史官出身的家庭,怎麼可能拿出這麼多錢,遭受冤情,也只能受刑啊,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就這樣降臨到了他的頭上。此時他心裏是在做着怎樣的鬥爭啊?

(5)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會經過調查研究,這不僅增加了《史記》的歷史價值,同時也讓司馬遷開闊了眼界,擴大了胸襟。交流預設: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吃再多的苦都值了,整整13年的時間,司馬遷創造了奇蹟,他完成了中國曆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四)總結提升,設小標題

1、為了年少的夢想,為了父親的一句囑託,在恥辱面前他沒有低頭,司馬遷義無反顧地、忍辱負重地編寫史書,向偉大的史家之路邁進,結合着你的感悟,試着給每個段落歸納段意。

2、再精簡一點,我們以小標題的形式來歸納每個自然段。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指導。)板書:四處遊歷,積累資料牢記囑託,整理文獻飛來橫禍,悲憤交加耗盡心血,終成鉅著。

3、結合今天學過的內容,請你試着把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梳理一下,已人物、事件、結果的順序來進行總結。

4、教師小結:美麗的浪花是在和礁石的猛烈撞擊中開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鐵錘和鐵鈷急劇敲打中迸發,人生的價值是在艱鉅的鬥爭中顯現,在生活的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風吹雨打,揚帆前進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氣勢,才能看到前途的壯麗風光。正因如此,屈原被放逐寫成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成了《國語》、司馬遷遭受宮刑後發憤寫成了《史記》。今天我們先討論到這裏,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教學結束: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整理資料。將資料整理成卡片,以便今後繼續研究。

五年級小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精選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司馬遷的故事,會觸痛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然而課文寫的卻不是很出彩。敍述比較平實,語言比較樸素,含混的,太多太多。如果真的要深入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想從具體真實的故事入手,來豐滿課文內容,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想象,在司馬遷豐富的感情世界裏真真切切地走一遭。

二、備課難點:

不僅難在引導學生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上--課文這一節寫得含混不清,語序錯亂,因果倒置,與史實出入很大,處理起來很困難。--説白了,酷刑是他自願選擇的,苟且偷生,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牽掛。思想鬥爭應該是受刑之前就開始的,生存還是毀滅?應該根源於漢朝的法律:武帝時死罪有兩條可免,贖150萬或者接受宮刑。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中明確讀書目標:讀出思考。

1.展示《史記》,走近司馬遷:

⑴作家作品:這一本《史記》,不僅是空前的歷史鉅著,而且也是哲學界的寶貴遺產。它被魯迅讚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呈現)。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史記,走進司馬遷

⑵揭示課題:交流蒐集到的資料。

2.檢查預習,感知課文大意:(出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

⑴根據自測彙報讀書。(組織學生互評--好的鼓勵,不過關的全班學生當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強調:人總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⑵初步嘗試個性化朗讀要求:呈現:讀出思考--既要尊重別人的見解,更要讀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思考。

①理解課題:讀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理解發憤。

②感知整體構思:默讀全文,想一想,圍繞着發憤;主要寫了什麼事情?每一節各寫了什麼意思?哪幾節可以合併起來?

3.探究文字韻味:彙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引導梳理問題:他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怎樣發憤?(如果作為讀懂的內容彙報,就直接循着學生的思路開講。)

(二)感受發憤的原因。

問題一:他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從哪兒看出來?(學生提到哪裏就學哪裏)

㈠在家學淵源的少年生活中,感受發憤的條件—指導朗讀,其他同學思考:你讀出了文字後面的哪些東西?組織交流:

⑴龍門:

①讀出感情: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跨越黃河兩岸的龍門,是一座名山。據説每年都有幾萬條魚向上遊,跳過去便化為龍,跳不過去便碰壁而返。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馬遷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讀相關內容。

②讀出思考:a.是啊,北望龍門,東望黃河,小小的司馬遷禁不住浮想聯翩:他在想什麼?(成龍的理想)b.年十歲而頌古文,少負不羈之才。--再讀讀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博聞強記,積累史料等,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少壯功夫老始成)

⑵四處遊歷:

①讀出內容:20歲的司馬遷,他會遊歷哪些地方?(到蘇州飽覽湖光山色,遊離廬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蹟;登上會稽山,參觀了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瞭順帝南巡治水的歷史;到汨羅江憑弔屈原,到江淮訪韓信故鄉,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還到鄒縣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嶧山,還有孟嘗君的故居。到楚漢相爭的彭城,訪問了當年的西楚霸王。到豐沛觀看了劉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風,西南的巴蜀、昆明……)

②讀出思考:再讀讀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麼?--(可以談生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三次遊歷,為史記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生活積累。也可以談對司馬遷的認識等。)結合最後一節,感受發憤的條件:

⑴引讀:所以,他才有可能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生的。)

⑵探究:請注意幾個數字:18年--一部史記,僅僅用掉他18年的時間嗎?(體會厚積而薄發,實際上,他是用上一生去寫作。)60歲--實際上沒有那麼大,他大約只活了四、五十歲。

㈡在臨終遺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發憤的動因—

1、指導朗讀:

⑴指導讀好父親的話:萬般情懷言辭中。一位臨終老人的心願,誰來讀?一位淚流滿面的老人,在傾訴着他的心願,誰來?一位緊緊拉着兒子手的老人,拉着他畢生的心願,誰來

⑵走進司馬遷的內心:看着奄奄一息的父親,聽着他的囑託,司馬遷--;看着淚流滿面的父親,聽着他的囑託,司馬遷—握着父親骨瘦如柴的手,聽着他的囑託,司馬遷—

⑶讀出父子情深(引讀):於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當他累了,倦了,他都會想起父親的話—

⑷第二次引讀最後一節,感受發憤的動因: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現),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18年,用的是他對父親……這洋洋灑灑的52萬字,寫滿着他對父親……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

(三)探究發憤的過程:

問題二:他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哪兒令你感動?(交流時)

1、歷史材料儘量讓學生去補充,補充不出來的,教師講。)

㈠飛來橫禍:--漢武帝好大喜功,經營西域告一段落,又派遣最寵愛的夫人之兄李廣利做統帥,李廣的孫子李陵為副將直搗單于老巢。李陵帶兵五千,異常勇敢,深入敵後紮營,遇敵八萬人,轉戰十餘日,殲敵萬餘人。終於因為矢盡糧絕,外無援兵,內有奸細,戰敗被俘。消息傳到長安,武帝憤怒,朝臣誹謗。司馬遷看不過勝時朝賀敗時毀,雖然自己和李陵並無接觸,但是根據平時的觀察,非常賞識李陵的為人:侍母孝,待友誠,輕財、謙虛、甘居人下,卻時時想着報效祖國。司馬遷認為他有國士之風,認為李陵被俘,生死未知,但絕不是貪生怕死,對朝廷不負責任,或許另有苦衷。再者説,他殺傷萬餘敵人,功過足以相當。認為李陵失敗不是他的錯,有可能假降,飼機回報,要武帝等等再説。漢武帝非常生氣,認為他有意替李陵辯護,打擊他的小舅子李廣利,因而把他投入監獄。

㈡酷刑:什麼樣的刑罰稱得上酷刑?想象一下,會受到什麼樣的酷刑?

⑴瞭解真實的歷史:武帝時死罪有兩條可免,贖150萬或者接受宮刑。然而,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司馬遷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

⑵瞭解真實的想法:身非木石,牢中的司馬遷矛盾極了,他一定在想—

㈢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⑴讀出血濺牆頭的字後意思:

①走進人物心靈:假若不選擇死亡,就只能接受宮刑,成為不男不女的太監。悲憤交加中,他想血濺牆頭的,僅僅是他的生命嗎?(做人的尊嚴,積澱的信仰)

②把體會送進去讀。

⑵讀出初步理解:

①司馬遷的想法,你懂嗎?懂得了什麼?

②讀出自己的理解。

⑶補充資料幫助理解:

①讓我們來聽聽司馬遷的內心獨白吧: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為什麼去死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臉面受辱,其次是不讓別人用文辭和教令來羞辱,再次是身體被捆綁受辱,再次是換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帶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頭髮、頸戴鐵圈受辱,再次是毀傷肌膚、砍斷肢體受辱,最下等的是宮刑,受辱到頂點了。所以,古書上説:刑罰不用在大夫身上。我私下裏不自量力,近年來,投身在無用的文辭之中,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與傳聞,考證前代人物的事蹟,考察他們成敗興衰的道理,上自黃帝軒轅,下至當今,寫成了十表、本紀十二篇、書八章、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計一百三十篇。

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與人事的關係,貫通從古到今的歷史發展變化,完成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正好遭到這場災禍,我痛惜此書沒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確實是想著成此書,把它珍藏在名山,把它傳給志同道合的人,讓它在通都大邑之間流傳。那麼,我就可以償還從前受辱所欠的債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難道會後悔嗎!然而我這番苦心只能對智者講,很難對俗人説呀!

②讀出對司馬遷新的認識。

⑷讀出深層理解:

①士可殺,不可辱,不是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他怎麼會想到血濺牆頭,了此殘生?然而,這奇恥大辱卻是他自己選擇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②把體會送進去讀。

㈣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⑴看看書上的這幅圖—

①他的心就像座下的草堆一樣蓬亂,掙扎着,不停地對自己説:……他仰望蒼天,好像看到了冥冥中的父親……他透過監獄的鐵窗,好像看到了滾滾黃河邊遙遠的龍門……他還在想……引讀:是啊,他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尊嚴的人,他不是神仙他不是行屍走肉,他不能心靜如水。寫着寫着,他恍惚了,不由得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他的汗嘩嘩而下,濕透了頭髮,濕透了衣服,他多麼想……但是,他又想到……

⑵指導朗讀:

①每一次主題説話,就把看圖的感受送到句子裏,反覆練讀。

②齊讀第三節: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她來尋找光明。哪怕是死亡的威脅,哪怕是精神的摧殘,哪怕是人格的剝奪,這一切,都不能動搖司馬遷的信念--齊讀。

(四)思考發憤的結果:

㈠引讀最後一節: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⑴18年,和畢生不是矛盾嗎?

⑵為什麼説是他用生命寫成的呢?

㈡引讀全文,練習説話:回過頭來看吧—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司馬遷—聽着父親殷殷期待的臨終遺言,司馬遷—想着蒙受不白之冤,忍辱含垢的司馬遷—就這樣,他用如椽的大筆,寫下了這部—就這樣,他為了這項不朽的偉業,一次次咬緊牙關,強行嚼碎了他作為男人所遭受的天大的屈辱,用寫下了。

㈢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寫好讀書筆記:

1、再次呈現司馬遷的話: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談談理解。

2、推薦書目(呈現閲讀片段):《史記》: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寫《史記》,52萬5600字,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約3000年間的史事。司馬遷寫君、寫臣、寫諸侯、寫俠、寫義、寫奸佞,無不酣暢淋漓,躍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渾厚而明慧的氣韻。《司馬遷》:兩千多年後,有個叫高光的作家把筆伸向了司馬遷,然後向世人交出了一部與《史記》的文字量幾乎相等的長篇歷史小説《司馬遷》。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訴人們司馬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在寫作《史記》這部皇皇鉅著之中和之後,其內心世界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落寞、煎熬和震顫。這是一部充滿激情並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將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放置在歷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們在迷茫、在徘徊、在選擇,同時也在自我袒露與解剖。

3、回過頭來看課題。這發憤二字,究竟隱藏着那些東西?

4、你從司馬遷的故事中,讀出了哪些思考?指導寫作讀書筆記。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