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通用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通用5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當堂成誦。

2、學習白描手法,瞭解這種寫作方法的基本特徵。

3、仔細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賞析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知道我國散文史上什麼時候成績最引人注目嗎?

先秦和唐宋時期,如先秦諸子和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也佔有一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雖無灼灼之豔,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二、學生介紹張岱及明清小品

三、朗讀課文

1、請同學結合書下注音自由朗讀課文,把語音讀準,語意讀順。

2、聽錄音,學生學讀,盡力根據文章意境理解文意。

3、自主研讀課文,理解文意,如有不懂,請教旁邊同學。還不能解決的,劃出來。

4、集中問題,全班交流。

可能的問題:

1、痴:

⑴對張岱最確切的評價。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⑵“痴”表現了美好的情趣,對生活的熱愛。

⑶“痴”在中國藝術中,常被用來指創作中最動人,最不可解,執着而又專注,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情境。

⑷從文中看,你認為作者痴在哪裏呢?從哪裏可看出他的痴呢?

“獨”: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絕”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強飲”,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

(配樂朗讀)

2、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⑴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⑵量詞替代:

“艘”與“葉”,有輕讀、漂泊感。

“痕”換成“橫”“樂”。

寫景的文字,如果是一幅畫的話,是哪種畫?

⑶文字如此簡潔通透,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這就是白描手法,如果是一幅畫,你認為是哪種畫?

寫意山水畫。

想象一下這幅畫,用幾個詞概括西湖雪景特徵(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一下雪景特徵)空闊、靜寂、悠遠脱俗、空靈。

⑷作者為什麼對這樣的雪景如此痴迷呢?(悠遠脱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對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達到統一和諧。)

文人如此鍾情山水,是因為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雲煙明晦,才足以表現我們胸襟裏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

(背誦這幾句)

3、敍事:

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情緒的一波三折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西湖的奇景是因西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

4、背誦:寫景幾句。

四、總結

張岱的小品可謂名副其實的小品,它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着詩的意趣,頗似唐人絕句。今天我們只略飲一勺,略知其味。請大家回家選讀張岱的《不二齋》抄在綜合本上。

《明清名家小品精華》 P585

與柳宗元《江雪》比較

〖板書〗

景:空闊,靜寂,雅潔 和諧統一

情:孤傲,不流世俗(脱俗)

痴、痕、點、芥、粒 言簡意豐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

3.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初步領會作者複雜的心境,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作者的寫景、敍事的分析,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是通過朗讀及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2.學生對文章基本內容的理解主要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3.學生對作者複雜心境的領會主要通過合作探究法來完成,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引導回顧曾經學過、讀過的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

2.導語:明人汪珂玉曾説:“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學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後的西湖。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學過、讀過不少於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同學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疏通文意

1.教師範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學生翻譯課文,教師進行方法點撥和重難點字詞的糾正與強調。

方法點撥:(1)將古代漢語詞替換成現代漢語詞,特別是要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2)將古代漢語的單音節的字擴展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3)人名、地名、官職名等沿襲保留;(4)適當增補省略成分。

重點字詞: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是日更定(代詞,這);惟長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餘強飲三大白而別(盡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設計意圖】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註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與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理解內容

1.全班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嘗試使用幾個小標題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舉例:夜遊西湖賞雪、偶遇雅士飲酒。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文章進行宏觀、整體地把握,同時有助於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點。

(四)共賞雪景

1.準確尋找描寫雪景的語句。

2.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思考:你眼前感受到一幅怎樣的雪景,這幅雪景有怎樣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與”“一”“惟”“而已”等重點詞語)

舉例:迷濛、朦朧、夢幻、靜謐、安寧。

3.再次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讀出雪景的特點。

4.與其他文章,如《觀潮》對比,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及其使用意圖。(引導學生強化寫作手法為寫作內容服務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有助於學生融入雪後西湖的意境氛圍當中。抓住重點詞語,有助於學生加深體驗,享受審美。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於學生加深思考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五)揣摩情感

1.從文章中提煉出“痴”字來概括作者的情感。

2.討論探究作者之“痴”,除“痴”在遊覽欣賞西湖雪景外,還“痴”在何處。(引導學生關注“偶遇雅士飲酒”中所含藴的作者情感)

3.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梳理。(給予學生提示:聯繫前後文,從“寫景”“敍事”兩個角度,抓住文本依據進行思考。)

角度一:酒逢知己千杯少。

“大喜”既是客人大喜,也是張岱大喜,作者“反客為主”。

“強飲”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對話簡短,看似所答非所問,可見張岱與亭中之人雖身份背景不同,但有一樣的雅趣。

角度二:話不投機半句多。

“拉”標明作者並不想和湖中二人同飲,如果真是“酒逢知己”,或許用“邀”“請”更為恰切。

“爐正沸”破壞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孤寂美。

“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寫出了作者的孤傲,雖然“舟中人兩三粒”,但作者與他們的`精神境界截然不同,作者更向往獨往的遊賞,更向往空曠的雪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可以激發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於學生各抒己見。同時,這一環節,教師不預設“標準答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閲讀。

(六)拓展閲讀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寫法探究

敍事是行文的線索,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遊蹤。

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後的不平凡,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為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設計意圖】從敍事、寫景、抒情三個角度分析,引導學生理清行文的思路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佈置作業

拓展遷移:課後自讀張岱《龍山雪》,通過對寫景、敍事的分析,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設計意圖】《龍山雪》同樣為張岱描寫雪景的作品,所藴含的思想情感與《湖心亭看雪》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拓展遷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寫景、敍事中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3

一、導入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學生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四、品讀文本

㈠三讀蓄勢

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一生再讀,明確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教師乘勢設疑是否要讓張岱改改。

3、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痴”)

㈡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話怎麼説?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出了特別的呆氣。

(1)“痴行”(“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麼角度來寫?(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幹什麼?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裏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異”啊。

(2)“痴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生讀,有感情地讀,説説此景異在哪裏。

教師提示:A“天與雲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餘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體摘要顯示: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3)“痴心”1、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①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説説看。(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態?(彼此彼此……)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説“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QQ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現在我們重新來看我們最初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人數嗎?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説他痴,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他心裏會説什麼呢?現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五、課堂練習

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一個人,登台長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個人,登高作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一個人,獨往湖心亭: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個人,寒江釣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較它們在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或者假設時空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釣魚的柳宗元,你認為張岱會認他為知己嗎)

六、朗誦留白

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在動情的齊背課文聲中結束全文。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為話題,課後練筆。

自我問答 語文教學不要拘泥於課本,要融匯古今,旁徵博引,方能擴大學生視野。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説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

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疏通文字。

(一)讀: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閲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閲讀。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置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讀: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説説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A、妙在扣景之特徵。 B、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C、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説人: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復讀鞏固。

六、作業: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即文言文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幾篇文章分別採用不同的寫景方法來呈現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在本單元中所承載的任務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現奇景,敍事與寫景結合體現作者的雅趣,抒情寓於敍事之中表達作者的一片痴情。作者張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於一般的貶謫之士和隱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執着地表達着他的故國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體現。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訓練及八年級近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單元前四篇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基本瞭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2、通過精讀課文,品味雪後西湖美景,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通過品讀課文、合作交流,體悟作者的“痴”情。

重點:2、3 難點:3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學家樑衡説過,有兩篇小品文就像兩幅精美的畫卷掛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廊裏,一篇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一篇就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學家的評價突顯其文學地位和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正字音斷句讀(落實目標1)

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讀音

毳(cuì )衣 霧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 打更(gēng ) 鋪氈(zhān)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生範讀,讀準字音,試斷句讀。

4、生提出斷句讀意見,師總結。

5、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常態的誦讀訓練,是培養文言語感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讀課文,曉文意知內容(落實目標1)

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劃出解釋不通的字詞。

2、組內交流疑點,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3、帶着對課文的理解,全班齊讀。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質疑、合作交流、朗讀

設計意圖: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這個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譯,不去破壞文言的語境、意境,所以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理解文意。

(四)精讀課文,品奇景(落實目標2)

1、“看雪”看到了__(原文)的雪景,感受了__意境。

2、由此可以看出張岱是__人。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1)引導學生分析描寫雪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營造的悠遠脱俗意境,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懷,尤其要引導學生品味“舟中人兩三粒”體現了作者融入自然達到無我之境,痴迷於山水之樂。

(2)追問作者是運用什麼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用資料對比分析白描的手法: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讀、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對雪景的分析,瞭解白描的藝術手法,體會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遺世獨立的情懷。

(五)品讀課文,悟痴情(落實目標3)

知人論世、詞藴“痴”情:

資料一:簡介及材料“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誌銘》)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張岱在年少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清高自賞雅情雅緻的人,而是一個喜歡熱鬧,愛好繁華的紈絝子弟那麼是什麼使他在後來有了這樣一種大的變化呢?請看下面的幾則材料

資料二: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因想餘平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

資料三:明亡之後,張岱曾參加抗清鬥爭,後避居山中,生活異常苦,但他發誓不向清廷妥協

資料四: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明朝開國之初建都於此,稱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為江寧。

結合張岱的經歷,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品悟文字背後的深情。

大雪獨行:大雪三日、俱絕、更定、獨往——雅趣即清高、脱俗的情懷。

(分析:空闊、蒼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國之中)

偶遇知音:崇禎、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飲、強飲、痴似——痴情即故國之思。(分析:明的紀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悦、告別的哀傷)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在“文言”上;學習文言文,實質是體認它們的言志載道,而這往往體現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所以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對詞的品味來感悟作者藴含期中的深情。同時體現文言文教學中文言並重的理念。

(六)拓展,感悟文化情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於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去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同學們,在歷代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你們還能想起嗎?

預設:柳宗元的《江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曹雪芹寫《紅樓夢》……

他們寧願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雲是一片冰。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和心智的獨立。因為凝寒獨立是其人格,所以蒼茫天地就成為了他們必然的心靈歸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而學習語文最終的落點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本課最終的落點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發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七)作業

1、比較閲讀:柳宗元的《江雪》

問題:同是寫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兩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如果經歷時空隧道,張岱、柳宗元、陶淵明、蘇軾等這些痴人們相遇了,張岱最可能以誰為知己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下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作業1主要鞏固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作業2主要引導學生對同類文章及作家的文學上的分析思考,進而更深刻的體認中國文化。

五、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奇景 山水之樂

雅趣 世俗之外

痴情 故國之思

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文字背後的意藴。思路清晰,簡潔明瞭。希望學生們能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