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風箏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教學目標

風箏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語句所表達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在對比中發現將人物寫具體、形象的方法:細節描寫、環境襯托

2、通過探討,理解文章的意義,明白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的真正意義。

情感目標:

1、能夠概括出魯迅在這篇文章中體現出來的自我解剖精神

2、感悟親情的偉大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所表達意義,對比體會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魯迅的自我解剖精神及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的意義。

教學方法朗讀、對比教學儀器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教學時間:12、6、7兩天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和人物。知道倒敍的特點。學生活動內容與方式預期達效果反思

一、佈置預習:

1、學生讀課文1—2遍,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至少10個,注音並解釋詞語。

2、教師準備與魯迅相關的知識信息

二、導入激情: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放投影,圖片、音樂)(或者以詩來引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稱東風放紙鳶。”是一首寫孩童們歡歡喜喜放風箏的詩,) 簡談感受: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誰來給大家描繪一下看風箏的人的表情? 引入正課: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板書課題、作者)

2、簡介作者: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讀課文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為什麼?)板書(這是一個 的故事)由此我們可以將文章分為幾部分呢?板書分段:時間順序 北京的冬天—兒時—中年—現在(這種記敍的方式叫作倒敍。投影倒敍的意義。將一件事的結果或者是情節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先説,然後再按照順序來敍述的方式。)

2、略説人物 自由朗讀集中寫風箏事件的兩段後,説説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大致會這樣説:

四、研讀課文中的難句

1、朗讀體會 提問: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着一種怎樣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2、合作探究 學生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進行自主提問。即你感覺文中的哪些語句理解起來比較難。教師將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幾個,先由四人小組合作探討,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①教師示範提問: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為什麼在我卻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②“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説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説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是“不幸”的?

④文章結尾為什麼説“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我為什麼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四面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沒有別的含義?

五、佈置作業:

1、解釋並自己記住下列詞語的意義:伶仃、訣別、瑟縮、嫌惡、恍然大悟、苦心孤詣、虐殺、肅殺寫在書上的空白處第二課時:理解文中的重點句,對比感悟如何將一篇文章寫得更加具體、生動。

一、複習檢測:聽寫並解詞

二、討論深入,拓展擴充

1、討論主題 感悟警句

①引導思考:一件記錄着某種遺憾的往事,兄長追悔莫及,小弟為何全忘了呢?對魯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道理呢?文中有一個警句,請找出來,齊讀。

③你贊同這個道理嗎?談談自己的理解。

2、聯繫生活 講述故事 回憶你玩玩具、玩遊戲的快樂與憂傷,選一個最難忘的,講給大家聽。 教師小結:玩具與遊戲能讓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快樂、思考、創造和智慧,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3、就這篇材料,作者還寫過一篇文章《我的兄弟》,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看一看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投影《我的兄弟》並請一名學生朗讀對比發現,課文中有較多的描寫。學過課文,會了解到兄弟二人的行為和內心情感,會從兄長的善良、嚴於自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開,在與人物對話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結束語: 一出風箏事件,牽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兄長嚴於自責,小弟全無怨恨,這兄弟間的情誼因風箏事件而顯得更美、更和諧。魯迅先生在這篇散文裏不僅揭示了傳統觀念對兒童的毒害,也為我們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還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貴,願同學們都能擁有自己自由、快樂發展的天地,讓我們一起來背誦清朝高鼎的一首《風箏》的詩吧! 學生十分愉悦地、無限嚮往地齊背“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放紙鳶”,結束新課。三、總結收尾談一談你對你對作者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嘗試歸納出本文的主旨。

1、可以從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來談;

2、可以從魯迅先生表現於文章中的精神方面來談;

3、可以從遊戲對兒童的重要意義這一角度來談;

4、可以從“我”對放風箏前後看法不同的原因來談。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外練習

2、在你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有沒有因為一件東西而產生矛盾的呢?如果有請你將矛盾發生的過程記錄下來並加入自己對這件事的評價寫一篇小文章。文體不限,你可以記述故事,也可以進行評價,也可以給與你發生過矛盾的人寫一封信。

學生預習熟悉課文學生談自己放風箏的感受,學生描繪看風箏的人的表情。學生聽錄音,並回答問題。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個發生在魯迅和他的弟弟之間的故事。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個發生在作者小時候的故事。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個讓我悲哀和沉重的故事。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個作者在小時候撕壞弟弟的風箏,在長大後想得到弟弟諒解但弟弟卻已忘了的故事……

四部分:(時間順序)第1段北京的冬天看見風箏,想起兒時的事。 第2—4段回憶小時候撕毀弟弟的風箏的一件事。 第5—11中年後,我希望得到弟弟的諒解,但弟弟早已忘記了這件事,沒有諒解他。

最後一段,回到現實中,自己仍然要面對着肅殺與悲哀的'現實(社會、親情雙重)從“體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鍛鍊的。(可見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動,對健康有多重要。) 從“驚惶,失了色瑟縮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從“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痴迷於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從“做出蝴蝶風箏”看出小弟是心靈手巧、聰明的; 從“伸手抓斷”、“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 學生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感情,畫出這些句子。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畫出難理解的句子,討論交流後將仍然不明白的句子提出在全班進行交流。

4、想起了自己而是對弟弟玩的天性的虐殺

5、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裏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這使我發現了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引發了我對自己行為的剖析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 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脱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習以為常,並不在意這樣的虐殺,而這樣的虐殺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施展威力。作者極其希望弟弟一樣的人能夠怨恨遊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例如: 多玩遊戲能使兒童活潑、聰明、健康。 玩遊戲(如搭房子、過家家等),能放飛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無窮。 愛玩的孩子顯得機靈、活潑,而在家長管束下老實安靜聽話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殺而缺少頭腦和靈性,依賴性強。 玩玩具或遊戲過程中,人是要仔細動腦筋的,要觀察要思考,這將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 學生講故事,拓展主題的意義。學生對比閲讀,探討你更喜歡哪一篇,並説明理由。學生討論:環境描寫:襯托出了作者因這件事的心情驚異、悲哀。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描寫更清楚、細緻學生討論

1、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的補過,表現出“我”對小兄弟濃烈的兄長之愛,歌頌了兄弟情深。

2、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的補過,表現了魯迅先生嚴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過回憶幼時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風箏,到了中年時補過已晚的事實,説明我們應注重遊戲對於兒童的重要作用,並批判了落後的兒童教育思想。

4、通過回憶幼時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和中年時補過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現,説明了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不幹出違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為,而對自己的正當的權利也應該去捍衞。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讀時簡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人物的特點明確文章的結構及技術方式理解文章的難句、重點句理解文章的主題對比明確將文章寫具體的方法。拓展到課外

板書設計

風箏 魯迅 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時間順序: 北京的冬天 — 兒時 — 中年 — 現在 這種記敍的方式叫作倒敍。

文章分為四部分

多角度認識文章的主旨

1、可以從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來談:歌頌兄弟情

2、可以從魯迅先生表現於文章中的精神方面來談:嚴於自我解剖

3、可以從遊戲對兒童的重要意義這一角度來談:遊戲是兒童的天性

4、可以從“我”對放風箏前後看法不同的原因來談: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課後記

Tags:風箏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