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瞭解留民營村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方式及其採取的措施。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閲讀材料、獲取信息、思考總結等方法,正確認識我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為實現人類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

教學方法:投影教學

教學時間:1課時

擴展閲讀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學案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學案

學習目標:

1概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舉例説明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

2領悟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認識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學習重點: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學習難點: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易錯點:誤認中國擺在第一位的是要把經濟搞上去,就此而言可持續發展就是經濟的持續增長

學習過程:

知識梳理(A級)(讀背內容)

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1龐大的:我國以佔世界的耕地養活着約佔世界的人口。

人口給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尤其是人口較低,造成了一系列問題。

2問題嚴重:我國佔有量少。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源需求量不斷,再加上水平較低,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使我國長期存在資源相對短缺的問題。

3深刻的危機:一些不合理的和,使得我國的面臨着極大的危機。一方面以城市為中心的仍在發展,並迅速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鋭減、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的範圍仍在程度在。

4為了解決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和問題,我們別無選擇地走上了之路。1994年3月,國務院發佈了《》,這也是全球第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1循環經濟以技術為手段,以提高效益為核心,以方式利用經濟資源和環境資源,實現經濟活動的化,是建立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根據資源輸入化,資源再利用和使廢棄物化等三個原則,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的過程。

2在工業生產中,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是。它從原料的——生產製造————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克服傳統工業生產只重視末端的弊端,能帶來很好的效益和效益。

3在農業生產中,我國大力推行農業,是用的觀點,將農業生產和生態平衡納入協調一致軌道。

綠色食品是特指、、類食品,其生長和加工過程必須是採用一種的和的方式。

活動探究(B級)

1關於我國的發展之路有以下三種觀點。收集有關材料和事實,分析我國為什麼不能走前兩種道路,而必須選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把資源、環境問題放在一邊,等到更高經濟發展階段,擁有更大的經濟實力以後再來解決這些問題。

(2)實行發達國家現行的高投資、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模式。

(3)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經濟承受能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2可持續發展對中國而言就是經濟的持續增長,這種説法對嗎?為什麼?

課堂作業

1下列敍述不符合我國國情基本特點的是()

A人口多,底子薄,沿海與內地發展部平衡

B資源相對不足,能源利用率低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是最突出的環境問題

D地大物博,人均資源量位居世界前列

2目前影響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大障礙是()

A資源短缺B環境問題C人口壓力D不穩定的世界環境

3(20xx年高考江蘇卷)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1)~(2)題。

圖見優化102頁

(1)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過度開墾B過度放牧C過度圍墾D過度養殖

(2)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於()

A緩坡退墾,發展大牧場放牧業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5關於循環經濟特點的敍述,錯誤的是()

A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B以環境無害化技術為手段

C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D是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6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

A嚴禁排放工業“三廢”B少建或不建大型工程

C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7目前我國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A人口居世界首位,但地區分佈差異很大B人口基數大,每年人口增長數量太多

C農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太低D人口素質低,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

8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是()

A石油農業B生態農業C能量密集型農業D立體農業

9清潔生產方式可帶來的效益是()

①經濟效益②全球效益③區域效益④環境效益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10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有()

①耕地人均佔有量逐年下降②東部眾多荒地尚未開墾

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尚低④農業部門結構中,種植業的比重逐年下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1促使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當代人的影響和薰陶深刻而長久

B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使我國生存、發展面臨巨大的壓力

C很多地區缺水嚴重,工農業生產受到影響

D人口基數過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12制定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的國家是()

A美國B瑞典C巴西D中國

4下圖為某酒廠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圖在中華125頁

(1)該酒精廠的廠址臨近()

A原料產地B消費市場C動力基地D科技發達地區

(2)與該廠廢棄物有關的大氣環境問題是()

A酸雨B大氣保温效應C臭氧層空洞D揚塵

(3)實施情節生產後,該廠()

A實現了無廢棄物排放B生產重點轉向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C隔斷了與其他工廠的工業聯繫D從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綜合題

1下圖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類型區劃分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圖在優化方案104頁

(1)讀圖,描述我國可持續發展區域的空間分佈規律是

(2)M地區在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3)N地區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嚴峻生態問題有

2讀下面留民營村農副產品綜合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見中華126頁

(1)圖中A、B、E分別表示:A,B,E。

(2)這個人工生態系統的主要生產者是,進入該系統的能量是。

(3)該生態系統的環境效益是。

(4)從留民營村的成功經驗中,我們可得到什麼啟示?

課後總結: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案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際,理解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發展生態農業

2.能力訓練:利用課外調查,瞭解地區環境問題的表現,分析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3.德育目標:通過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思想由來的瞭解,喚起學生對祖先的敬佩之情,

通過對現狀的瞭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參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4.美育目標;通過圖片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同時,給學生美的感受

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美好心靈

重點難點:

1.結合實例,理解中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必然性

2.瞭解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2.瞭解留民營村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案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掌握閲讀材料、獲取信息、思考總結等方法;

2.正確認識我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學會分析存在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資源觀、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的分析與理解。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導入新課。上節課學習了可持續發展的有關知識,我們知道,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確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間相互關係,是人類求得生存與發展的惟一途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勢在必行,哪中國又如何來貫徹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如何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學生讀圖8.17。

提問:圖8.17三段古文藴含了哪些可持續發展思想?

學生思考回答:我國古代思想家早已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能從發展經濟和富國強兵的目的出發,將尊重生態規律、保護自然資源作為治國安邦之道。

提問:我國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目前我國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有哪些?

多媒體投影:大氣污染圖片、水污染圖片、固體廢棄物污染圖片、噪聲污染鏈接圖片、水土流失(鏈接圖片)、荒漠化圖片、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圖片、海洋污染圖片、礦山環境惡化圖片以及圖8.18。

學生閲讀教材。

學生討論並回答: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淨增人口多。

1.龐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

3.深刻的環境危機。

教師啟發:通過上述材料和圖片有何啟示?

學生思考。

學生讀圖8.19,並閲讀教材。

學生簡述:《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1994年3月,國務院發佈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這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教師引導,承轉過渡:通過上述材料和圖片,啟發我們:反思國內外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國只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

學生閲讀教材。

多媒體投影圖圖8.20和8.21

教師提問:留民營村在建設生態農業中採取了哪些措施?請提出留民營村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

學生討論回答:

措施: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形成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種植、養殖、加工多種經營的生產結構。開展綜合利用,既促進生產發展,獲得經濟效益,又降低污染,獲得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方向:他們今後將向無污染的綠色食品與農業觀光、生態旅遊方向發展。

課堂練習。

1.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耕地面

積(萬

公頃)

森林草

地覆蓋

率(%)

氣温年較差(℃)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

沙量

(%)

糧食總

產量(萬

千克)

人口

(萬)

1970

4

18

33

430

1.5

9600

30

1980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該地區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_____________%,同時_____________等土地面積明顯減少。

(2)該地區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境的變化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

(3)在這l0年中,該地區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

(4)堅持可持續發展,改善該地區環境狀況急需採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

答案:(1)10;森林草地。(2)森林草地覆蓋率降低,氣温年較差增大,年降水量減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土流失嚴重。(3)每公頃平均產糧減少,主要是環境惡化、水土流失等造成;人均產糧減少,主要是人口增長快於糧食總產量增長的結果。(4)加強植樹種草等綠化工作,制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區的環境問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

(2)b地區的環境問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採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3)c地區的環境問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

(4)d地區的環境問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防治措施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土地荒漠化;氣候乾旱,土層疏鬆,風蝕作用強烈;人口增長過快,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使植被破壞嚴重。

(2)土地荒漠化;過度墾殖和放牧,植被破壞嚴重;營造三北防護林系,退耕還牧,退耕還林,增加植被覆蓋率。

(3)水土流失;從人為原因看,毀林開荒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露天開礦使植被破壞嚴重,從自然原因看,黃土土質疏鬆,夏季暴雨集中,水蝕作用強烈;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牧,採取工程、生物和農業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

(4)酸雨;有色冶煉技術發達,大量排放s02等酸性氣體;減少人為硫氧化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發展潔淨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

板書設計

一、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龐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

3.深刻的環境危機

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