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杜牧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範文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魂、酒”3個生字,會寫“魂、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註釋和插圖瞭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説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説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

2、學生課前預習:

(1)將《清明》至少讀三遍:一讀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二讀讀正確、流利;三讀有節奏地讀給家長聽。

(2)將《清明》及註釋抄寫在本子上。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九課古詩三首中的《元日》,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古詩,齊背古詩《元日》。

《元日》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場景?春節,《元日》描寫了春節哪幾個場面?點燃爆竹、喝屠蘇酒、把舊的對聯換成新的對聯。

2、瞭解作者: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出示《清明》指名讀、齊讀,師評價。

4、識記書寫生字。

(1)出示我會認生字:“牧、魂、酒”生讀、師正音。集體再讀。

(2)出示會寫生字“欲、魂、借、酒、何、牧”,指導學生書寫,生書空。師強調關鍵筆畫,學生組詞。

5、出示《清明》,男女生賽讀。師評價。

6、出示詩的節奏,指名按節奏讀、集體有節奏讀。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大聲朗讀古詩《清明》:

(1)用橫線畫出清明時節的天氣。指名回答(紛紛)

(2)用圓圈標出最能體現當時人特點的詞。生回答(斷魂)

2、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學習一、二行古詩。

(1)點擊重點詞語

雨紛紛:細雨綿綿不絕。

斷魂:形容悽迷哀傷的心情。

(2)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後全班交流)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裏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着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心裏很是哀傷。

(3)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麼要問的?路上行人為什麼“欲斷魂”?(天氣不好;恰是清明節在外奔波)這時他的心情如何?(悽迷哀傷)師生交流。

(4)指導朗讀:想象詩句的意境,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三、四行古詩。

(1)點擊重點詞語:借問、遙指。

借問:請問。

遙指:遠遠地指着。

(2)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後全班交流)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店,牧童指着遠處的杏花村裏有酒店。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説些什麼呢?(遠處的杏花村裏有酒店)“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遙”妙在何處?(還要很遠的路才能到達酒店,心裏更加煩悶。)

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誦讀古詩。在這一過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無限惆悵的心情。

四、課堂演練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出自( )朝的( )所寫的《 》。全詩通過描寫的景色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心情。

五、小結學法

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六、板書設計:

景 雨紛紛

清明

人 行人 詩人 牧童

七、作業佈置

1、將“欲、魂、借、酒、何、牧”規範書寫332、

2、背誦並默寫《清明》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思想情感目標:領略我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品位古代詩歌豐富的內涵。

2、知識目標:初步掌握評價性閲讀的知識,學習簡單的文藝評論的寫法。

3、能力目標:在活動中進行聯想和想象能力的訓練,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民樂《雨打芭蕉》),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小結:“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悽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小結:通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

“遙”:

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象。

“杏花村”:

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

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餘地。

(二)、展示信息,引發思考

學生:各小組演示課件,彙報收集整理後的材料。其他學生記錄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評價,簡要概括。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並通過投影儀展示。

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四)拓展探究,遷移提高

教師:課件展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學生:找出這首詩的關鍵詞進行評價,展開合理想象,口頭描繪這幅圖景。

(五)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清明杜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魂”字,重點指導書寫“魂”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窄右寬。正確讀寫“牧童、遙指”詞語,並注意“遙指”的“遙”。

2、背誦課文,並會默寫。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盤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設計意圖: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發的花朵,春雨迷濛,象煙霧般籠罩着柳樹。"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悽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境界。】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默讀古詩,學習生字

多媒體出示“欲、魂、借、酒、牧”5個生字,老師講解“欲”字與“浴”區別來記,“酒”和“灑”區別來記。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理解古詩內容,畫出自己體會的詩句的內容,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與“詩歌留下的想象空間”,正是作者賞析這首絕句的兩個角度。而這兩點也是我們賞析其它詩歌的重要角度。

板書設計:

清明

畫面:雨紛紛→欲斷魂→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