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3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於“細胞代謝的學習”,利於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説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説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麼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①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解決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説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②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活化能這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化學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多麼多麼、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説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正確掌握書寫格式;

4、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老爺爺對下一代的關懷,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願望。

教學重點:

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果的願望。在閲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説話、寫話的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讓生命開花的願望。

教具準備:

查找巴金的相關資料

課前先學:

閲讀巴金的《鳥的天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你們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他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書)爺爺。

2、這樣一位老人在給家鄉孩子的回信中他會説些什麼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全文沒有一個難認的字,沒有生僻的詞語,巴金爺爺是文壇泰斗,從他的筆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彷彿山間清涼的小溪,巴金爺爺就是這樣的可親可近。喜歡這樣的爺爺嗎?

初讀課文,要求,讀出巴金爺爺自然、輕緩的語調。

讀了這樣清新的文字,你有什麼感受呢?(讀後説第一感覺。)

2讀:

1) 信的文本特點:面對面的説話,聊着家常,顯得很親切自然。

2) 指名分段朗讀,讓學生在自然、輕緩的語調中體會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初步感受這平實質樸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複習書信的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

三、再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段,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思考、體會,從巴金爺爺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感受濃濃的愛。

第一段:從謝謝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温暖。

巴金爺爺為什麼要謝謝孩子們呢?(一大堆信這麼多的孩子們寫信;好不熱鬧。)讀出巴金爺爺的心裏的温暖,讀出感謝之情,喜愛之情。

第二段:巴金爺爺平實清新的文字中流淌着他的真情,自由讀第二段,感受他的愛。

2、千斤重千斤情。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筆有千斤重呢?從這千斤重你又讀出什麼?

朗讀指導: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爺爺深深地愛着家鄉的孩子們;他們讀着這封信,感受着巴金爺爺的深情,怎能不為之感動?讀出孩子們的感動。

3、交流語段二:多麼,多麼

還有誰也注意到了這句話,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你特別留意到的詞讀好。

聽出來了,多麼想看見---多麼想聽見,這是多麼真摯的愛啊!來,我們一起讀。

4、誰還留意到了其它的詞,誰還有精彩的發現?

歌唱般的話語 如果沒對孩子那份真切的愛,孩子的聲音怎麼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業

一、寫近義詞

珍惜( ) 真誠( ) 祝福( )花費( )

二、寫反義詞。

有限( ) 吃力( ) 失望( ) 平平凡凡( )

傑出( ) 成功( ) 奉獻( ) 有限( )

三、改正錯別字

長途旋行( ) 重心學習( ) 興高彩烈( )

走頭無路( ) 不屈不繞( )萬古常青( )

第二課時

一、複習,聯繫一、二段內容,選詞説話。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邊出示詞語:温暖 千斤重 終於 見面。)

指名學生讀題: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詞語説一段與課文一、二段的內容有關的話。

師小結:是什麼讓巴金爺爺感到温暖?(孩子們真誠的愛)是什麼力量支持着巴金爺爺拿起了千斤重的筆?(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愛),這就是愛,愛給人以温暖,愛給人以力量。

(板書:愛)

二、學習三、四段,感受巴金爺爺的愛,感悟生命的意義。

(一)學習三、四段,感受書信中巴金爺爺親切質樸的話語

巴金爺爺用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們見面,這是一位87歲的老人在面對面地和孩子們聊天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4自然段,用耳朵聽聽自己讀書的聲音,聽聽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

你聽到巴金爺爺跟孩子們聊了些什麼?

(二)自讀三、四段,潛心對話,感悟文本

1、這封信是一個走過了87個春秋的老人給家鄉的孩子們講述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這裏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讓我們靜靜地傾聽巴金爺爺的聲音,再次默讀課文的第3、4段,拿起筆,寫下你讀書的思考,用筆與巴金爺爺作無聲的交流。

(閲讀批註與文本交流)

2、交流讀書體會(師生、生生)

(三)齊讀第三段,領悟讓生命開花結果的含義,根植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種子

1、這封信主要是巴金爺爺和我們談生命的意義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開花結果。 (板書:生命開花結果)同學們,花草樹木可以開花結果,人的生命怎麼能開花結果呢?

2、(投影)請同學們讀一讀巴金爺爺的這段話,看看誰能讀懂生命開花結果的意思。

3、交流,引導,提升

從這裏讀懂了什麼?

(只有我們為別人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同情,奉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才能給社會增光添彩,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

這裏的花費它們中的花費可以換成什麼詞?(消耗、奉獻。)

花費它們中的它們指的是什麼?(時間、精力、同情

所有的這些,都凝聚成一個字,那就是愛!一句話,為別人、為社會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板書奉獻)

4、同學們,願意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自己的心裏嗎?自由朗讀,用心感受生命的美麗之花。

指名讀 。

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齊讀!

5、巴金爺爺説自己是個普通人,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他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讀到這裏,你明白巴金爺爺為什麼希望再活一次嗎?

(他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他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總覺得自己應該為社會,為祖國,為同胞再多做點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於他心中的這份博大的愛。)

這朵生命之花是愛的花朵,是愛的果實,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體會巴金爺爺博大的愛。

三、學習第五段,感受巴金爺爺的期望

1、時光如水,歲月如流,巴金爺爺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為一個老人,他更懂得時間的珍貴。

2、(投影第5段第2句)這是一位老人的心聲,親切的話語中充滿愛意,這是一位遠離故土的老人對家鄉孩子的熱切期望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讓我們聆聽巴金爺爺的殷切期望。

(讀出老人的濃濃的愛意,熱切的期待。)

3、這裏的你們指的是家鄉的孩子們;僅僅是家鄉孩子們的嗎?不,是對包括我們大家在內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領會巴金爺爺對我們的期望嗎?真的嗎?(考考你們:誰的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誰的心裏有那麼美好的事物?我們;希望在誰的身上?我們。好,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投影,把最後一段中的你們換成我們)

(朗讀要充滿陽光,充滿激情,充滿希望。)

四、抒寫真情。

1、家鄉的孩子們收到了巴金爺爺抱病寫的回信,讀着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感受着巴金爺爺真摯的愛和熱切的期望,他們心中會想些什麼,又想對巴金爺爺説些什麼呢?請你以家鄉孩子的身份給巴金爺爺回一封信。

明確要求:

1) 注意信的格式

2) 以家鄉孩子的身份。轉換角色:現在我們是誰?我們是巴金爺爺家鄉的孩子呀,現在孩子們的心已飛到巴金爺爺的身邊了,就要面對面地和巴金爺爺説話了,明白嗎?

3) 説真話,訴真情,説出我們的心裏話。

2、生寫信,師巡視指導。

3、交流。

五、作業:

一、按要求寫句子。

1、活着,不是為了白吃乾飯。(改為反問句)

2、我多麼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和歌唱般的話語。(修改病句)

3、( )我有病,寫字困難,( )不能給每個同學寫一封回信。(填上關聯詞)

4、你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裏有那麼美好的事物。(縮句)

二、閲讀課文,完成下面習題。

1、我為什麼願意再活一次,説明什麼?

2、它們指什麼?為別人花費指什麼?開花是指什麼?

板書設計:

18給家鄉孩子的信

巴金 讓生命開花結果

為社會添光彩

為別人奉獻愛

孩子們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

深入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和網站。

2、學生:

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引導):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得──《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洗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醖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教師對於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語調激昂、感情豪邁;重音所處的詞:奔向、劈成、搖籃、屏障、臂膀(無需求全)

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1、教師質疑: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詞?(以本課為例説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⑴ 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⑵ 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⑶ 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⑷ 調節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峯,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六、拓展延伸

教師緊接《黃河頌》: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的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着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曲曲壯歌一氣呵成。同學們,你想再頌黃河嗎那就去讀讀《黃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認識黃河嗎那麼,下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探尋黃河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類型(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藴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置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着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説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類型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繫,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程,通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簡説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炎,一場雷雨,送來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後的不同特點,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這一自然現象,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嘩嘩嘩的聲音)學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聲音,雨的聲音都有哪些種呢?什麼樣的雨才會是這樣的聲音呢?

二、識字

1.初讀生字。

自由地讀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問問周圍的同學。

2.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繫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傍識字法記虹。

3.鞏固識字。

(1)聯繫文中的詞語、句子鞏固識字。如:

壓:壓下來。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亂:亂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垂:垂下來。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虹:彩虹。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2)聯繫自己的生活和閲讀實踐鞏固識字。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

①讀音:垂、沉、陣、蟬、蜘、蛛都是翹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蟬、蜘、蛛四個字都有蟲字旁,蜘的蟲字旁最瘦。

③壓、逃、越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間寬,上下兩頭窄。

(2)我能寫好。

請學生先把每個字臨寫一個,對照總結之後,再臨寫一個,爭取第二個比第一寫得好。

(3)示範講解

彩字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蟲字旁的扁口上寬下窄;蜘字中的蟲字旁要寫得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得短而平,下面的橫逐漸加長,最後一橫又要縮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展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説説看到和聽到了什麼?

二、朗讀感悟

1.比較課文插圖,激發初讀興趣。

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户觀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讀得比你好,請你向他學習;如果你的同桌哪裏讀錯了,或者哪裏沒有你讀得好,請你讀給他聽。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從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課文,想象圖景。

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整體感悟課文的意境。

4.選讀積累,研讀交流。

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

從以上的詞語中,你體會到雷雨前後有什麼特點?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小組研讀,讀後交流朗讀體會。

5.彙報交流,欣賞評價。

小組表演讀喜歡的那一部分,其餘同學聽讀欣賞,品評讀得好的詞句。如:

(1)壓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烏雲來勢很兇猛。

(2)掛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它十分美麗。

(3)垂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4)坐字用得好,讀得也好,我能感覺到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6.再讀課文,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積累運用

1.詞語串串燒。

越來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語。

(1)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2)池塘裏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3)()了,()也()了。

3.完成課後讀讀抄抄練習。

(四)實踐活動

1.創造情境,以我為你廣播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學氣象員向市民廣播天氣預報。市民可以通過打電話向氣象台諮詢不明白的問題。

2.課外留心觀察天氣的變化,寫一篇日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在這部小説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2.談談你對人物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感知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交流自學情況。

三、瞭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瞭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1)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於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2)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朗讀並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後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後文石猴敢於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瞭解石猴成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讀讀2~4自然段,畫出並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1)“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2)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3.用自己的話説説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五、課外閲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繫歌曲,導入課文

1.提要求:邊聽邊想一想歌曲裏講了什麼?

2.播放錄音《好媽媽》,説説聽了這首歌,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父母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三位小朋友,他們又是怎樣做的?你們喜歡他們嗎?

4.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生提學習要求:讀課文時該注意什麼?

2.師小結:五不(並強調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4.解決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難點,並説説“蕩”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盪)

5.簡要説説:在三個媽媽的眼中,他們的兒子分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注:板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確定。)

7.在板書的過程中,寫字指導“聰”

①提醒老師注意在田字袼中寫字該注意什麼?

②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師生同寫,看誰寫的字既快又好。

④評價。

三、學習課文2、3、6自然段

1.動手劃出三位媽媽説的話,劃好後好好讀一讀。

2.示三句話的小黑板,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媽媽説的話,想想該怎樣讀?(練習讀)

3.朗讀指導

①抽三生讀,讀後評議。(你認為誰讀的好,為什麼?)

②師生合作分角色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一些近義詞,會用“欣賞”“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能力。

2.瞭解小守門員和觀眾的外貌、動作、神態,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藉助課文明確觀察圖畫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教材中出現的油畫,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1.教師介紹油畫作品:

教材中出現的這幅油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它生動地表現了一羣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之後的一場小足球賽。

2.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

學習“看圖學文”這類課文,要求同學們把看圖和學習課文相結合。通過看圖,進一步培養我們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藉助短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3.初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解釋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①注意多音字讀音:

課文中出現了四個曾學習過的多音字,教師可以借初讀課文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應讀“k^ng”,不要讀成“k#ng”的音;“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的“數”,應讀“sh(”,不要讀成“sh)”的音;“蝴蝶結”的“結”應讀“ji6”,不要讀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幹”應讀“g1n”不要讀成“g4n”的音。

②課文中多次出現帶兒化的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正確。如:“這兒”“兩撥兒”“小男孩兒”“小女孩兒”“快點兒”“那兒”“一塊兒”。

③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應該讀輕聲的字音。如:“地方”“陣勢”“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那個”“身子”“眼睛”。

④下面這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教師要注意糾正。如:“膝蓋”的“膝”應讀“x9”,不要讀成“q9”;“前傾”的“傾”應讀“q!ng”,不要讀成“q9ng”;“往外”的“往”應讀“w3ng”,不要讀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應讀“j9n”,不要讀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與“惕”;“億”與“憶”;“磕”與“嗑”;“津”和“律”。

⑥理解詞語: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包括生詞)質疑,引導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

如:“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一句中的“陣勢”一詞,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字典裏查一查“陣”字,它的意思是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陣勢”的“勢”的意思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現在,再把“陣勢”一詞放回到課文中,學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詞,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用在課文中,就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畫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警惕(t@):對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時刻注意着。

候補:等着替補缺額。

閉目養神:閉着眼睛,修養精神。課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憶(y@):回想。

精彩:(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課文中指小足球賽踢得緊張、好看。

欣賞:認為好;喜歡。課文裏指看足球賽的大個子叔叔坐在場邊很有興致地觀看比賽。

(二)初步看圖,藉助圖畫,再認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劃分結構段。

1.初步看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景物為主,還是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畫面上畫了一些什麼樣的人物?

(圖畫中畫了一羣孩子,還有一位叔叔。)

他們在幹什麼?你從畫面上哪些地方觀察到的?

(圖畫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從畫面上用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的球門和站在球門當中的小守門員,以及坐在一邊的觀眾一致的目光裏可以判斷出畫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敍述這場小足球賽的。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分段。

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這篇課文敍述的是圖畫中的場景。是放學以後的一場小足球賽。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哪些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這篇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第3~5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那麼,課文第1自然段講什麼?

(第1自然段介紹了環境——場地、時間——放學以後、人物——“孩子們”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個子叔叔”、幹什麼——賽足球)

接着,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這篇課文首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紹了守門員,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後面的3、4、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的表現。你想一想,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劃分結構段呢?

(這篇文章應該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紹了小守門員;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

(三)小結。

這一課是看圖學文。我們在初步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又初讀了課文。從畫面中觀察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一件什麼事。在初讀課文以後,我們給課文劃分了三大段。這三段,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接着介紹小守門員,之後重點介紹了觀眾的表現。這個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

1.《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的,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劃分的。看看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作者先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接着,作者又寫了小守門員。最後,分3個自然段寫了觀眾的表現。)

2.作者為什麼先向我們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這個內容,接着介紹“守門員”,最後才介紹“觀眾”的表現?

(因為這是作者觀察圖畫的順序。作者是按照觀察圖畫的順序來安排他的寫作順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畫,然後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觀察的重點落在了哪兒?大家一起議一議。

(課文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來安排層次結構的,我們又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課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描述了小守門員的表現,以及不同的觀眾的不同表現,因此,作者觀察的重點應該落在“小守門員”和“觀眾”的表現上。)

4.強調觀察的順序和重點:

我們常常提到寫文章要講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具體。其實,觀察圖畫也要講順序,要能從畫面中觀察到作者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圖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抓住了畫家所要表現的重點,用語言文字生動具體地給我們進行了描述。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然後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一句話介紹了足球賽的環境,也就是地點?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裏?看圖畫,想一想。

(“空”字説明來往行人不多,沒有車輛通過,從畫面上看,附近沒有大的建築物妨礙踢球,這樣的地方正是比較理想的簡易足球場,所以,説它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2.“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你在畫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撥兒?

(畫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撥兒的一個守門員、一個候補守門員。)

“拉開陣勢賽起來”中的“拉開陣勢”是什麼意思?看看圖畫,從畫面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來?

(“陣勢”,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課文中,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拉開陣勢”就是緊張的小足球賽已經開始。從畫面中小守門員叉開的兩腿,手扶膝蓋和專注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賽已經“拉開陣勢”,比賽將非常緊張。)

3.看圖,再讀課文,從畫面上看,都有哪些人來觀看比賽?

(有“小弟弟小妹妹”,還有“大個子叔叔”。)

從文章中的哪幾個詞可以看出這場足球比賽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來了,“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

4.看圖,學習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點觀察“守門員”的一段。課文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小守門員和後補守門員;圖畫裏,“守門員”也是畫家重點表現的畫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點觀察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是怎樣表現的。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門員”和“候補守門員”的什麼特點來突出這兩個人物,表現球賽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等特點來突出這個人物的。)

默讀這一段,在文章裏畫出表現“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的詞句。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課文先講他的外貌和神態。“留平頭”顯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視”,表現他對對手嚴加防備,十分專注的神態。“分腿彎腰,上身前傾”,表現他隨時準備撲救險球的姿勢。)

課文介紹了“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以後,為什麼説“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這是作者對畫面中“守門員”的一種肯定嗎?還是讚揚?怎麼理解?

(“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説明小守門員很稱職,是作者對他的肯定和稱讚。)

課文接着介紹“候補守門員”。看看圖畫,作者怎麼知道他是“候補守門員”?他“一心想着快點兒讓他上場,好顯一顯身手”,是作者根據畫面上“候補守門員”的什麼想象出來的?

(作者從他的衣着、神態和站在守門員背後可以看出他是個“候補守門員”。作者根據他“腆着”肚子的動作,那急不可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想象出來的。)

5.小結這一段:

作者用精練的筆墨,把全場唯一的兩個隊員的天真可愛、忠於職守的形象,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和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6.看圖,學習第三段,根據老師所列出的表格,邊思考問題,邊討論,然後把答案填寫在表格裏。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講觀眾觀看足球賽的情形。看看圖畫,再讀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的?具體描述了幾位觀眾的表現?他們分別是誰?每一位觀眾的表情和形象一樣嗎?作者又抓住他們各自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這些觀眾的表現從側面説明了什麼?

(頭一句先總説觀眾的眼神:“都望着遠處的場地”。接着,按照由中間到兩邊、從小孩到大人的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課文一共描述了七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大個子叔叔),還附帶講了一條白狗的樣子。所描寫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樣,分別抓住這些人物的特點寫得既簡明又具體。)

“摟着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最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局勢的發展。”“局勢的發展”指的是什麼?“全神貫注”是什麼意思?其他觀眾全神貫注地看比賽,你是怎麼知道的?

(“局勢的發展”指的是足球場上,比賽變化的情況。“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從作者對其他觀眾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中看出其他觀眾也在全神貫注的觀看比賽。)

在所有描寫的觀眾裏,哪一個觀眾最引人注目?

(大個子叔叔)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麼意思?從“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結尾的這一句話,“精彩”是什麼意思?可以知道“大個子叔叔”曾經是個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説明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小足球賽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興致、極感興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的意思。課文裏形容小足球賽緊張、激烈、吸引人,能把“大個子叔叔”吸引,説明小足球賽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沒有一詞一句是對比賽場面的描寫,貫穿全文的內容除了對“守門員”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就是描寫觀眾觀看比賽時的動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卻使讀者經歷了一場緊張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

(三)總結課文:

這篇看圖學文“小足球賽”,反映的是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小守門員警惕地注視着對方的場地,一些小觀眾和一位大個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觀看這場比賽。配合本課的圖畫是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畫面角度新穎,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觀察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把看到畫面上的內容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使我們藉助課文,明確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又憑藉圖畫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浮現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產生聯想,加深對圖畫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1.辨析“注視”“望着”“盯着”三個詞語。

這三個詞語都有“看”的意思,但詞義有一些差別:“望”,有向遠處看的意思;“注視”強調十分注意地看;“盯”,則指視線集中於一點地看。

他警惕地(注視)着前方。

守門員和觀眾都(望着)遠處的場地。

戴紅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遠處。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用詞,既準確傳神,又避免了單調重複。

2.引導學生先理解“欣賞”和“津津有味”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釋:“欣賞”一詞有兩種解釋: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為好,喜歡。“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課文中帶有“欣賞”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應該是什麼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路過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他們這場球賽。”這裏的“欣賞”是認為好,喜歡的意思。

“他面帶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應該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麼事物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學生討論之後用“欣賞”造句。

(生活中,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繪畫、攝影、體育比賽等事物都值得我們欣賞。例句:週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音樂廳欣賞音樂。)

④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看得有趣味,聽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時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這個詞。

例句:這本書,我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記住5句名言。

2、讀懂短文內容,瞭解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3、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4、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準備:插圖

三、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名句,自悟,每個句子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

2、指讀名句,討論交流每句寫什麼,談理解。 (1)人要立下高遠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業。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貴的是在歷史上留名,光照後人。

(二)閲讀短文

1、出示閲讀提示 (1)讀短文了,把短文的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思考:天和地傳説中是怎麼樣創造出來的?盤古死後,他的身體都變成了什麼?讀了短文,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讀)

2、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短文,説説短文説了一件什麼事情。 (盤古開闢了天地,他獨自支撐天和地,最後累死了。) (2)思考2題(學生回答,師生評議) (受到的教育:學習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

3、總結,擴展。 (1)説説從這個故事聯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古詩,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今天,我們開一個古詩朗誦會,在瞭解古詩內容的同時,從中領略古詩的韻律美。

四、明確要求 自讀“要求”,交流。

1、朗讀自己選定的詩歌,讀出詩人應表達的感情。

2、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3、組內朗讀交流,互相評議。

4、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 。

5、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