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10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43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思想】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絕的成就,他以融會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氣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巍巍壯觀的文化景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豐富性和發展的可能性,並在生活態度、人格建構、審美高度等上給後世百姓、尤其是中國文人樹立了標杆。

如何通過對該詞具象、意境、主旨等的把握,指導學生掌握詩詞鑑賞的基本技巧,是為基本設想;如何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擴大文本理解的範圍和加深文化感悟的深度,是為第二設想;如何通過文本揣摩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並走進作者的精神領地,尋找生存的智慧和文化的密碼,充實心靈空間,是為第三設想。

【教學目標】

一、通過文本閲讀,認識詞人形象

二、通過感悟拓展,提升審美能力

三、通過鑑賞評析,領略中國文化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

請學生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場雨的工夫”,提問:你更喜歡哪一種説法?為什麼?

板書:雨

方式:漫談,由學生前後左右,三言兩語完成。

點撥:前者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後者有了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願、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

説明:通過簡單議論,來激活思維,最後引到“雨”,引到“蘇軾會怎麼看”,自然過渡到《定風波》。

二、整體感知

1、一讀教師範讀(或錄音範讀),調動情緒,營造氛圍,正音正形;一問:就剛剛那題,東坡會怎麼回答?請聯繫文本來解釋。

方式:由學生根據自己初聽本詞的最初感受來簡單回答,要求儘量在原詞中尋找回答線索。

點撥:

——他沒躲雨。(小序中,詞中可見。順便解讀小序作用。)

——他説風雨皆無。

——他化了所有的風雨。

2、二問:蘇軾給你的最大印象是什麼?二讀:齊讀一遍,然後從文本中尋找與之呼應的句、詞。

方式:小議,然後作答。

點撥: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併泯滅了,有幾分禪意。

(可根據學生回答調整點撥語言和點撥順序)

3、三問:詞中有禪意,蘇軾出世了嗎?你怎麼知道?他這首詞寫在什麼時候,當時背景如何?為何獲罪?以對這樣的背景來理解東坡,本詞應當如何讀(三讀)?

方式:追問。

點撥:

(1)出世了嗎?沒有。根據他人生經歷得知:一生都在仕途上。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後出任,先後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貶黃州還掛着個團練副使,出來之後,又先後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後被逐惠州、儋州,也還有個節度副使、別駕什麼的。

(2)寫在什麼時候?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好多人都記得餘秋雨的這句話:蘇東坡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東坡。

(3)請同學來談談蘇軾去黃州的背景。(知識鏈接:烏台詩案。)

(5)為何獲罪?“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提示可多解。(推薦餘秋雨《蘇東坡突圍》,看如何從社會文化心理角度來闡釋東坡獲罪原因。)

説明:三問三讀,以穿插背景知識來檢查學生的預習和積累,引領學生由粗略感知到內容理解,逐漸走近蘇軾,走進詞人細緻而豐富的世界。

三、重點探究

1、抓關鍵句子: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想想這首短短的詞中,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尋找關鍵句子。

方式:自由討論發言

點撥:

上片關鍵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雲飛渡,我自巋然不動。

——“誰怕”:瀟灑鎮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幾分笑傲江湖的味道。

——“任風雨”,似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另一個版本。

板書:任

下片關鍵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歸去”,轉身,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似的。

——“也無晴”,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無風雨”,似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極佳呼應了;無一物,無風雨,空濛之感,濃濃禪意。

板書:無

由“任”到“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由沉着、瀟灑到空濛、超脱。

2、抓關鍵詞: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麼?

方式:學生靜思然後作答。

點撥:“歸”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這種渴望退隱於江湖,悠然于田園之心是一種歸;

——“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超凡拔俗是一種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3、比較鑑賞:這“歸”字讓你想到誰?蘇軾和他們能劃等號嗎?

方式:追問

點撥:

(1)聯想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齊彭殤”等;聯想陶潛《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等。

(2)不能劃等號。聯繫前面所説蘇軾的人生經歷和人生態度:他是入世而非出世。知人論詩,知人論文,蘇子宦海沉浮一輩子,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

4、探究“歸”字: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0多次。他要往哪歸?

方式:教師提供拓展文本,學生朗讀議論感悟。

拓展(1):“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

點撥:吾鄉何在?在心安處。

拓展(2):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

點撥:人生如飛鴻踏雪,一切皆為偶然、虛幻,無論功名利祿,還是痛苦災難。所以還有什麼可以悲喜的呢?和悲喜不形於色還不同,“不形於色”是心裏有,而他是化了悲與喜。

拓展(3):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點撥:別人以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頭卻發現他在呼呼大睡。可見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他的江海是什麼?

拓展(4):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點撥:“九死而不恨”,心裏裝着什麼,才有這樣的胸襟?這是何等的超越乃至超脱!

拓展(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東欄梨花》

點撥: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社會是怎麼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所以他是謫仙人。蘇軾呢,春來秋去,盛與衰,他將人生看得幾清明,因為看透,所以通透。

還可課後拓展以下詞作,以大閲讀量加深學生對蘇軾的理解。

《南柯子》: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萬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行香子》: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總結:他想歸哪兒?歸於心。不同於曹操的天下歸心,而是自歸於心。

呼應第一環節“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

他從來就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是因為沒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場,逃離塵囂,而是要逃離人生。可是,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脱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説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就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脱的一種象徵。所以蘇軾的瀟灑裏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脱!

板書:歸於心

説明:此為重點環節,引導學生入於文本,出於文本,在對詞作鑑賞、拓展的同時,走近蘇軾靈魂,走進中國文化。教師的點撥都應該由學生的回答轉移而來,延伸而來。

四、温故知新

我們以前讀蘇軾的詩文是不是都是這個感覺?請舉例。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點評: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歎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點評: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美好祝願,人間情懷。

《念奴嬌·赤壁懷古》:壯志難酬。

《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點評:“歸”的味道已滲透其中。

“任”也好,“無”也好,有風雨才有歸意。聯想蘇軾另一首詞《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天涯處處芳草處處可歸。心裏有就有。牆裏牆外,多情無情,面對一切悲劇,都能笑而歸了。

説明:温故知新也是一種縱向的比較,主要交給學生來回憶、品評,以形成知識的關聯和遷移。

五、個性閲讀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歡蘇軾?請聯繫本詞來談談。

設例:

問:如果不喜歡,原因何在?

答: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説“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

問:你覺得這種慰藉不好嗎?

答: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

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推薦網上一篇文章節選: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並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於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

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2、鼓勵多元閲讀和個性閲讀,鼓勵爭議,可根據需要安排簡短的辯論,以進一步認識蘇軾,認識人生。提示:你認為人生之雨來臨時,到底是假裝沒看見,就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

3、點撥(總結辯論或爭議):

人生是複雜和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姿態,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這一場雨的工分,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説明:首先鼓勵創新閲讀、多元解讀,在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前提下勇於表達個性見解,教師的拓展點評可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其次,將經典閲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以輔佐學生思想發育和人格建構。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願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在新的語境中複習認讀字,寫好六個字。在“整體交互”的語文活動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經歷發現的過程。動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

體會薩沙三次發問的心情,引導感情共鳴。

教學難點: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準備:

1、助讀課件。

2、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讀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認識了14個生字,寫了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在新的語境中複習認讀字。

2?聽寫含生字的4個詞。

3?背投:“森林中一家四口在遊玩,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可是這個孩子卻不服氣,”板書課題。“他做了什麼事,證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二、深讀課文

1?快速讀課文,把寫野薔薇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通過對比閲讀,談個人感受。

2?薩沙和你們一樣,也想做一個強者去保護弱小。課文從第三段開始給我們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自由讀3~9段。

3?指導讀好薩沙的三次問話。

(1)讀3~4段,背投薩沙的話,討論此時薩沙是怎麼想的。

(2)讀5~6段,對比閲讀,體會薩沙不服氣,不承認自己弱小的心情。

(3)讀7~9段,背投薩沙和媽媽的話,體會人物心情。

4?分角色朗讀3~9段。

5?薩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在生活中他是怎麼做的呢?引導説出例子。

三、指導寫字

1?觀察6個生字有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2?由學生提出最難寫的字,寫時注意什麼,教師範寫。學生評價。

3?學生交流其餘的字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學生自己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的薰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衝擊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同時,語文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開放的、寬鬆的教學場中進行自主言説,自主表達。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閲讀,在閲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台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説説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閲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

課件: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裏面,你彷佛聽到了什麼?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出來?讓我們想象着當時的畫面一起來讀讀這句。

(師生讀)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同學們讀海鷗的表現,看我們能不能也這麼默契呢?

⑵ 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

誰能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像親人一樣怎麼讀。

同學們,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就會立刻──(生:生動起來。)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裏,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心呢?讀一讀。

課件: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着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説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誰讀出來了?老人這生動的眼睛裏包含着什麼呢?

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在這個省略號裏,老人還想説什麼呢?

⑶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個企盼就讀出了這種親人般的情義。誰來讀一讀?

用心來讀讀這句話,然後聯繫上文看一看,在老人這企盼的眼神裏,你讀出了什麼?老人在企盼什麼?就把你們的理解通過這句話,通過老人企盼的眼神,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出示課件:圖片)

四、讀思感悟,學習14至19自然段

1、認真地讀讀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讓你意想不到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一下。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第15自然段:

海鷗們圍着遺像的表現讓你意想不到。我們都來看看這句話。自己來讀一讀,看看當海鷗見到老人遺像時,如果它們能夠説話,在這連聲鳴叫裏,它們想説些什麼呢?相機出示課件:

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段話該怎樣來讀呢?大不一樣怎麼讀?

⑵ 學習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鷗為老人守靈那一幕?這隻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張開雙翅,深深地埋着頭,好像在説什麼呢。(課件:圖片)

指導讀第16自然段。

課件: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着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着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⑶ 學習第17自然段:

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的心也再次為之震撼。你們還從哪兒感受到意想不到?從白色的漩渦中他理解到海鷗的心情,還有一個詞也能體現出來。(炸了營、撲過來。)

指導朗讀。

⑷ (第18自然段)省略號的含義是什麼?你認為作者會在這裏省略什麼呢?省略號的點點彷佛化着了什麼?

五、拓展昇華,激情薄發

1、這樣意想不到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們來交流交流。

2、老人的舉動感動了昆明的每一個人,人們在翠湖邊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課件:圖片)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説的嗎?把它寫下來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心家人。

3、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兩、雨”4個生字,認識偏旁“飠、牜”。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朗讀課文、體會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心家人。

【教學難點】

從故事中體會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心家人。

【教學準備】

歌曲磁帶、花盆圖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要説、我要問、我要讀。

一、揭題

1、播放歌曲“生日快樂”,師生一起輕聲合唱:

唱完後,問: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講講你的生日是怎麼過的。

2、板書課題:

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

預設:生日怎麼可以借?誰向誰借生日?有沒有借到?

師: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師範讀課文,生尋找答案,瞭解故事主要內容。

2、交流。

3、質疑,教師進行歸納、整理:

預設:媽媽為什麼忘了自己的生日,是真的忘了嗎?

小云把生日借給了媽媽,自己過不過生日?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

小組代表把討論結果告訴全班。

集體評議、總結。

重點抓兩處:

⑴ 媽媽笑着説:“我忘了。”

⑵ 小云第二次説的話(可啟發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裏會想些什麼。)

2、隨機指導朗讀(可用多種形式):

 重點:

⑴ “您怎麼從來不過生日?”

⑵ 小云最後對媽媽説的兩句話。

活動二:互相幫助學字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詞。

2、小組合作,互相幫助認讀生字。

3、教師出示“今、正、放、班、快、禮物”等生字卡,請學生幫老師認讀,並説説是運用什麼方法或通過什麼途徑記住這些字詞的。

4、大聲朗讀生字詞。

5、指導書寫。

6、出示貼字的花盆圖片,請學生用“放、班、正、快”等字組詞,並將組好的詞寫在花形圖片上。

評選花“開”得又多又快的一組。

大聲朗讀詞語。

活動三:製作小禮物,寫句心裏話。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想象故事中的結尾,把課文中的故事説給大家聽。

3、親手做一份小禮物(一幅畫、一件紙工等)送給父母,並寫上幾句祝福的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書P46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

知識目標:體驗“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重 難 點:

 重 點 :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上就是看: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

難 點 :在理解倍的意義基礎上,掌握求一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

 教具準備:數學練習本(生)、課件(師)

 活動過程:

一、 切入舉偶,談話導入

特別喜歡上了咱們小學二年級1班的小朋友們。因為你們聰明、活潑又有禮貌。我想請大家看一部動畫片,可同學們要做到:1、積極舉手答問;2、聽從老師的教導,大家能做到嗎?(能)看着同學們這麼可愛,真是高興,現在就帶大家去看看這部動畫片,大家想看嗎?好,請跟我來。

出示課件,問:

“今天我們要去看一部什麼動畫片呢?”

“奇花島探迷”

多媒體:跟畫面説:在遙遠的大海上有一個美麗的小島,島上有一位老爺爺,過着神仙一樣的日子,他在島上養了好多的花。所以許多的人和小動物都喜歡到島上去玩,那不!今天誰也去了?(小豬)

咦?小豬怎麼不走了?

二、 對話平台

温故知新

原來老爺爺在給他做介紹呢:“我今年種了牡丹花和蘭花(隨機操作課件:牡丹花為1個2,)誰能來説説蘭花是(4)個(2)。”

生回答。

師:“表現得好,(多媒體)送你們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嗎?”“再來一枝。”

你看到了什麼?數數果實有幾個,花朵有幾朵?

生回答。(隨機操作課件:果實數為(1)個(3),蝴蝶花數為(2)個(3)。

“誰會再來説一説這句話?”

生回答。

(多媒體)師: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機,萬物復甦,老爺爺想把奇花島打扮得更加美麗,他想在南邊的坡上種上一些花。看,爺爺把坑都挖好了。

師:大家看看爺爺挖的兩排坑數有什麼關係呢?

生:第一排有1個3,第二排就有2個3。

師:對,我們把第一排個數看作1份,第二排就有這樣的2份,所以:第二排的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2倍。

誰再來説説第二排的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幾倍?

師:你知道為什麼説第二排的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二倍嗎?

生反饋。

師:看看大家的勞動成果吧!(多媒體)操作課件以示獎勵和讚賞。

師説:如果老爺爺在第2排再挖3個坑,現在的你們還能發現什麼“倍”的關係嗎?

生思考,反饋:第二排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三倍。

師:你説得真棒!可你知道為什麼説第二排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三倍嗎?

生反饋:因為第一排坑數是1個3,第二排坑數是3個3,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生反饋:把第一排坑數看做1份,第二排有這樣的3份,所以是第一排的3倍。

師:想知道第二排的個數是第一排個數的幾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個數裏有幾個第一排的個數。

師:孩子們你們表現真的精彩!我提議,大家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學

師:3個題目都沒有難倒大家,爺爺十分高興,他要邀請大家到他的後花園去玩玩。

師:喲!爺爺後花園門口就有兩種漂亮的花。嘿,這邊牆上還有兩行字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喇叭花2朵,白玉蘭12朵)

師:過去我們都用O來表示物體,今天我們用一個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蘭花:OOOOOOOOOOOO

請大家拿出練習本來畫一畫吧!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學生繪畫,老師巡視。

生反饋繪畫過程和想法。

師:如果現在請你來圈一圈,你認為應該幾個圈一圈?

生:2個2個圈

師:好,動手圈一圈吧

把你發現的説給大家聽聽吧!

生:喇叭花是1個2,玉蘭花有6個2,玉蘭花是喇叭花的2 倍。

你能試着寫出算式嗎?

生反饋

生:12÷2=6

生:12÷6=2

生:2×6=12

生:12÷2=6(倍)

師:現在有4種算式,大家想想哪種才是正確的?

生:第2種是錯誤的,他把沒有告訴的數字拿來用,列算式一定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字才可以。

生:第一種是對的。求誰是誰的幾倍用除法。

生:第3種是錯誤的。求12是2的幾倍就是12裏面有()個2,這種題目要用除法。

師:倍不是單位名稱,不能帶作單位。師小結並板書: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

齊讀

師:今天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島上獲得了一個關於求誰是誰的幾倍的祕密方法。學了這麼久,大家想不想玩一個刺激的。現在老師要來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好嗎?

學中做

(操作多媒體:)擺花

老師在第一排擺上2朵花,在第2排擺上2個2朵,請大家説第2排花的朵數是第一排的幾倍並且説出算式。

老師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擺上12朵,學生説倍數以及算式。

第一排擺上3朵,如果我想讓第二排的朵數是第一排的2倍,我該怎麼擺?

大家看看這兩排花下面還有3行字,大家齊讀題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數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數有這樣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説給周圍的同學聽聽。

反饋。齊讀。

玩中樂

師:美景欣賞夠了,我們來做個拍倍數的遊戲好嗎?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説:老師拍的次數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説倍數,説算式。

生生互動。

做中得(多媒體幻燈)

1、書中練習P46-47

2、按ESC退出奇花島課件,切換到幻燈課件。

3、填空:

4、課件出示主題圖:再過兩個多月就要到元旦節了,咱們校長和老師為了讓同學們能夠過得有意義和快樂,決定在那天進行一場文藝演出,瞧!這就是同學們在彩排節目的現場。

咱們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讀一讀吧。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寫算式,説想法。

小結:我們在這節課中學會了什麼?

三、 活動延伸,知識應用與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長度和寬度,再估一估長度大約是寬度的幾倍。

這裏有一封信,是我們剛才離開奇花島的時候老爺爺悄悄給我的,他告訴我考驗完小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記着把這封信讀給大家聽聽。大家想聽聽老爺爺都給我們寫什麼了嗎?

20xx.10.7於流芳小學2年級1班

板書:

牡丹:2朵 1個2

蘭花:8朵 4個2

蘭花是牡丹的4倍。

果實:3個 1個3

花朵:6朵 2個3

花朵是果實的2倍。

喇叭花:OO

玉蘭花:OOOOOOOOOOOO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倍用除法。

一個數裏有()個另一個數。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現代教育技術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保證“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的順利實施和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依據本專業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概況

1.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現代教育技術是中央電大教育管理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稱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2)。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像課14學時,網上輔導9次。本課程的先修課程有:教育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等。

本課程的目的

提高綜合素質,使教師掌握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基本能力,適應教育發展、課程改革和教學人才的需求。

本課程的要求

⑴ 通過本課程的開設,提高對學習教育技術意義的認識,樹立現代教育意識,增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改革觀念。

⑵ 瞭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瞭解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

⑶瞭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地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有效地使用教學媒體,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

⑷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高度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認真學習、理解課程的理論、方法,認真做好相關的實驗,並自覺地把信息技術、教育技術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重點培養提高學習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意識理念、知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和現代化。

⑸保持課程內容的科學性、規範性和適當超前意識的先進性,並根據學生在職的特點,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知識範圍選擇適當,突出應用性和注意理論聯繫實際。

2.本課程的辦學形式

本課程的辦學形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屬於“開放教育試點”課程;二是它屬於中央電大與地方電大的合作辦學的課程。前者決定了它必須在遠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上有所創新,後者決定了它與地方電大必須緊密合作。

3.本課程的學習對象

本課程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我國邊遠地區和廣大農村的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以在職進修為主。學習對象的主要優勢是:學習動機普遍強烈,願意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目的明確,渴望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知識能力和學歷層次的提高;有着足夠的教育工作經驗;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較強。但他們也有着明顯的劣勢,即: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因經濟狀況較差,學習資源亦相對匱乏;工作和生活擔子較重,因而學習時間缺乏;因為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減弱。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建設及具體實施中,對學習對象的這些優勢和劣勢都應通盤考慮、制定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的舉措。

4.本課程的媒體資源

本課程採用三種教學主媒體和其他多種輔助媒體。主媒體即文字教材、錄像教材、IP和形成性作業等。文字教材是在教和學中貫穿始終的重要依據,是學習的尺度和標準。錄像教材幫助學生明確基本概念、理清知識思路和要點,減輕學習的難度。IP提供較新的信息,教學指導等。不同教學媒體有自己的教學功能,“各有側重、優化整合”,共同構成本課程的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源體系”,以支持完成《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本課程每學期組織提供9次網上學習指導,包括:教材章節的學習引導、測驗和學習資料;同時按學習進度在期末舉行一次直播課堂(複習輔導)。

二、學習模式

作為“開放教育試點”課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強調以下兩點:一是突出遠程開放教育辦學模式的優勢和特色;二是尋找遠程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和規律。據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擬將教學與研究共同推進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使之展開積極的雙向互動,目的是為“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本課程的學習過程模式

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即教學過程,它強調的是從學生的角度來描述教學的一般過程,它是學習本課程的外在程序。學習過程模式更側重於教學管理的指導。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註冊登記,領取學習材料(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或VCD光盤、形成性考核作業冊等);

(2)接受學習指導(如學習方法、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明確學習目標;

(3)接受學習支持服務,實踐學習過程:(自學→小組協同學習→面授輔導)(平時成績考核)+實踐環節(平時成績考核)→期末複習→參加期末考試。

(4)畢業或結業。

2.本課程的學習實施模式

本課程的學習實施模式即學習實踐模式,它強調的是從學生學習的內在程序來描述學習過程,是學習過程模式的內化和具體實踐。學習實施模式更側重於學習方法的指導。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有一定難度的課程,這是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方法和方法論學科體系,許多概念和理論涉及多個的學科,學生自學會感到很困難,教師要加強輔導、幫助學生自學。

在對學員進行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的輔導時,應要求學員善於提出問題,帶着問題學習文字教材,對文字教材的知識結構、基本理論與心理規律要在瞭解、理解上下功夫,認真鑽研,善於分析與概括教材的要點、重點與難點;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心理規律、原則與方法要做到聯繫實際學會應用。

學生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學習各種學習材料(文字教材、錄像教材、IP教材、期末複習提要等)認真作好學習筆記;

(2)以合作學習法為核心參加小組協同學習;

(3)以輔導交流學習法為核心參加教師的集中面授輔導;

(4)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充分利用中央電大提供的各種教學服務(如信函、電話答疑、電子語音信箱、直播課堂、電子郵件等);

(5)以實踐學習法為核心參加集中實踐環節的各種活動。

三、學習支持服務策略

1.中央電大(課程組)的職責與任務

與以上本課程的學習過程模式、學習實施模式相對應,中央電大(課程組)的職責與任務主要是:

(1)提供本課程的各類指導性文件,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程實施方案等。

(2)提供本課程的學習材料,主要是多種媒體教材。

文字教材是學習的主教材、是教和學的主要依據。認真學習文字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完成學業的重要途徑。本文字教材為方便學生自學,將教學和導學合一,

設計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本章小結、思考練習題、案例介紹。學生在學習時首先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結構、思路和學習方法,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模式。

錄像教材(14學時)是重要的助學教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程的學習方法、理清知識要點、提示重點,減輕學生學習難度,強化自學、指導複習。

IP教材(2學時)分為4個專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自主選擇使用。

(3)舉辦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培訓班。為了減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難度,在開學初,擬舉辦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培訓班,聘請教材主編或主講講解教材思路、結構、重點及難點。

(4)提供本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指導性意見和交流性信息,如開課前、後及其中間運用直播課堂、VBI、計算機網頁、有關課程教師的業務培訓會等形式對學習過程各個環節進行教學管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交流。

(5)對本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監督、檢查、評估以及期末考核工作。 本課程主持教師:中央電大師範部李小林

聯繫電話:(010)66490662;E-mail:

2. 學習進度及方法提示

為了便於學生學習,現將學習進度和相應媒體及學習方法提示給大家,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參考使用。

四、地方電大的職責與任務 在本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地方電大是執行部門,其職責與任務主要是:

(1)根據中央電大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組提供的各種指導性文件,聯繫實際制定本地的實施性教學大綱、課程實施方案並組織招生。

(2)提供學習本課程所必須的硬件條件,諸如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實驗室、面授輔導及小組討論教室等。

(3)確定本課程的主持教師和輔導教師,其職責為:對本課程學習過程諸環節的介入以及各種教學媒體的使用提出實施性意見,指導學生展開自學、小組學習、參加面授輔導以及運用遠程教育的學習方法使用多種媒體教材和多種教學支持服務手段,定期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

(4)幫助學生做好期末複習和考試準備工作。

(5)組織實施實踐操作教學環節。

五、“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踐教學設計

(一)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1.教學內容

針對“現代教育技術”中各章節的實踐性學習的任務,採用上機操作、練習作業和實踐考察活動等方式進行教學,是本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文字教材和錄像教材中一些實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的內容也可供有選擇地重點學習。

2.實踐教學要求

實踐教學的總體要求是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將我國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中的具體情況與本課程的學習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具體要求是:

⑴結合工作實踐體會,做好課程作業,尤其要按照理論聯繫實際的要求認真完成好各學習單元后所附思考與練習和“形成性考核作業冊”中的論述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積累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認識這篇童話作品的自傳特色;分析文中醜小鴨的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把握文章的主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交流,理解醜小鴨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通過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醜小鴨是因為心中有夢想有追求,堅持不懈才變成了白天鵝;讓學生在讀中得到啟示:只有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

1、理解醜小鴨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2、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醜小鴨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醜小鴨出世後那種醜陋的圖片和成為白天鵝後飛翔在空中的美麗的圖片,讓學生看了這兩個課件後想象由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歷程。

在學生暢想後老師進而導入新課。

二、走近安徒生,瞭解安徒生的經歷

安徒生(1805~1875)丹麥童話作家。生於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頭,父為鞋匠,母幫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歲即出外謀生。當過商店學徒、劇院雜役。1827年開始文學創作,寫有詩歌、戲劇、小説、遊記等各類體裁作品,以童話創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餘篇。《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層生活經歷,作品多能站在勞苦人民的立場。暴露統治階級的奢侈、殘暴和愚蠢,描述勞動人民的貧困與智慧。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深刻的內容、簡潔而明快的藝術形式著稱於世。

安徒生一生境況坎坷,他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教育。他最初想當一名芭蕾舞演員,後來又想當一名歌劇演員,但都沒能實現。他開始從事創作,但因出身貧賤而不斷遭到別人的嘲笑排擠。但是他毫不氣餒,不寫追求,終於成為一名世界級的童話大師。他這段經歷為他創作醜小鴨這一形象積累了深厚的素材,醜小鴨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動感人。醜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正如作者所説“生活本身就是童話。”

三、走近作品,合作探究

1、學生預習課文,弄清下列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醜陋 訕笑 嫉妒 迸出 瀰漫 來勢洶洶

2、點學生複述課文的故事情節,其餘的同學歸納課文的內容:

⑴ 以“醜小鴨的成長流浪”為線索。

⑵ 醜小鴨流落的地方及所發生的故事。

出生地:被嫌棄 受鴨羣雞羣排擠訕笑 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歡迎他

沼澤地:受歧視 連獵狗都不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裏:嚮往美和幸福

老農家:母雞和雄貓趕他走

花園裏:被讚美

3、用一句話概述童話的內容:

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以出生就伴隨着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4、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抱什麼態度,有什麼追求?

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始終不屈不撓,相信自己,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一切艱難困苦。他相信即使身處逆境,經過不懈追求。努力進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幸福一定會來到身邊。

5、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醜小鴨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

⑴ 他在農家生活安定下來,但他渴望到水裏去游泳,渴望走到廣大的世界裏去。

⑵ 當他看到美麗的天鵝,從寒冷的地帶飛向温暖的國度,醜小鴨感到一種説不出的興奮,再也忘不了這些美麗的鳥兒,這些幸福的鳥兒。當他看不見他們的時候,感到非常空虛。

⑶ 春天來了,當他又看到三隻美麗的白天鵝時,便不顧生死飛向他們。

正因為醜小鴨的對美的嚮往和不懈追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最終獲得了幸福。

6、你知道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麼嗎?在文找出相應的語句並分析關鍵句子:

⑴ 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裏去才好。

⑵ 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裏受苦要好得多。

⑶ 只要你是一隻天鵝,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

⑷ 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引導學生認真閲讀課文,找出重點語句分析議論後作答。

明確: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實際上經過了兩個階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動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並不滿足,它要“走到廣大的世界裏去”,要到“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中去,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在見到白天鵝後,它“感到一種説不出的興奮”,從此“再也忘不了”它們,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經受了嚴冬的煎熬和考驗,當他一見到久已渴望的天鵝,它的信念更加堅定了,“我要飛向他們”,就算“他們會把我弄死”,也“沒有什麼關係”,她不顧生死地飛向他們終於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鬥實現了理想。

7、為什麼周圍的動物都認為醜小鴨“醜”呢?你認為他醜嗎?

醜小鴨之所以“醜“,是用鴨氏家族的審美標準來評價的;之所以在貓紳士和雞太太眼裏是無能的,也是用貓族及雞族的能力標準來衡量的。

第二問讓學生展開討論,不應認為它醜,言之有理即可。

8、醜小鴨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可板書學生的精彩發言)

⑴ 能夠勇敢地離開那個讓他飽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⑵ 能夠捨棄所謂的温暖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⑶ 它對自己的認識發現過程説明,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經歷那麼多的磨練,就不會發 現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個奇蹟。

四、緊扣作品,讀出自己

1、研究探討:

有人説,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結果;有人説,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軟弱的鴨媽媽趕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會變成白天鵝。你同意哪種看法呢?

(可讓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辯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從而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題)

2、讀完這篇童話,你在思想上得到了怎樣的深刻啟示?

(學生暢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3、你有過醜小鴨般的經歷嗎,你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講出來讓我們聽聽,讓我們也學習學習,好嗎?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寫片斷作文

⑴ 醜小鴨與我

⑵ 《醜小鴨》續篇

2、探討:醜小鴨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同學們敢挑戰嗎?誰來説説,全世界通用的話是什麼話?媽媽最討厭什麼蛋?(電話、人話、媽媽 鴨蛋、搗蛋、笨蛋、壞蛋 )

師:大家説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師引入這一問題,是想告訴大家: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妨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課題,齊讀)

【教學反思】這樣一種富於情趣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興趣,活躍了思維,更是契合了本單元的主題——多動腦、思考問題,讓學生能在一種正確的導向下進入到對本課的學習中。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課文錄音,概括文意:

師: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自由答)

課文主要寫了一位畫師想考查(),看誰能在同樣大的紙上畫出( )。最後( )的畫得到了畫師( )。

【教學反思】在這裏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個瞭解。從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對他們並不難,只是後來在老師的評課中得知,其實此處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內容,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根據概括內容的方法,自己來概括,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擇部分詞語來概括。

概括課文內容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能力,從三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在此向學生慢慢滲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默讀課文,找出三個徒弟的畫的不同表現意圖,並圈出重點詞語進行説明。

2、交流閲讀感受,重點感知三位徒弟的畫面。

(1)大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 畫滿)

猜想:大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麼?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板書:許許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畫了多少隻駱駝?

(3)三徒弟怎麼畫的?畫了幾隻駱駝?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板書:兩隻)

指名讀後問:小徒弟畫的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教學反思】此處是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合作中為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確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樣畫駱駝的,並能通過圈畫關鍵詞,體悟情感,進而讀出駱駝的多。

3.看了這三幅畫,你覺得誰畫的駱駝最多,那師傅又最欣賞哪位徒弟的畫呢,你從哪裏知道的,請把它找出來。

4.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畫的多嗎?師傅又是怎樣解釋的呢?

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fú)的羣山裏走着,若(ruò)隱若現,誰也説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5、引入師傅的話,你明白了,兩位徒弟明白了嗎?你從哪個詞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總結:小徒弟的畫,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替了無限的可能,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們畫駱駝受到了紙張的限制,數量有限。

板書:創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員,你能否比小徒弟畫得更妙?

【教學反思】在此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課堂反應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行的。這也讓我覺得平時我們在學習中,應多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為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種可能的學習資料和資源。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聯繫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沒有想別人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課文。

2.説説你有沒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詩作畫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歸來馬蹄香

4.總結: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生自由答)

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畫多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創新精神

小徒弟 一隻……另一隻 以少代多

【教學反思】此處意在讓學生能從課堂拓展到生活,從課堂走到課外,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在此能説的話是不多的,一與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二與孩子的課外閲讀少有關,所以平時我們應豐富孩子們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敍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當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定位在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你沒讀過《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請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漢榮先生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學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常在山中實地寫生。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可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怎樣的朋友?讓我們閉上眼睛,去聽聽作者給我們講述他山中訪友的經歷。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並思考:李漢榮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1、誰能説説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明確:作者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小溪、螞蟻、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老柏樹等。

2、可是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交流探討

1、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 ,是因為 的句式説一句話。

2、既然是山中訪友,那麼李漢榮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嗎?他們又是怎樣交流的?

明確:李漢榮先生在文章中,已經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裏已經成了一個個玄奧而善良的思想,他對大自然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不是隻用眼睛去觀賞他們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與大自然的朋友們交談。然後美讀課文。

3、在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學生自由談)

四、課堂小結

教師結束語:當你懷着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遊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李漢榮先生把自然景物當作自己的朋友,感覺那麼美好,那麼親切。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説: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課。

五、佈置作業

把在體會課文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時的美妙想象寫下來,課下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燕子底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在今天的課堂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隻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猜猜它是誰?(出示小兔子圖)大家想知道在小兔子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小白兔有關的課文:要下雨了。

板題,齊讀。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在小白兔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大家自由閲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文。

3、彙報:

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學習生字

1、鼓勵生活中識字:

通過初讀課文,同學們就已經瞭解了這麼多知識,真了不起。相信過了生字這一關,再讀課文,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好,現在就請小朋友睜大眼睛往前看。瞧,本課中的12個生字寶寶已經排好隊,正等着小朋友們與它們交朋友呢。看一看,那一個生字朋友你以前就認識了?

(學生認後,應及時鼓勵)

2、充分自主,嘗試合作:

還沒學習,有的同學就認識了這麼多生字,真不錯。可還有很多生字,我們小朋友不認識。現在就請小朋友用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及生字所在的詞、句子,多讀幾遍,然後和組裏的小夥伴一起再用喜歡的方法讀一讀,認一認。老師要看一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會合作,學習效果最好。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3、檢查識字情況:

誰願意把你們識字的情況彙報給大家?你認識了哪個字?能不能用這個字組個詞或説句話?讀一讀課文中含有這個字的句子。(好詞説句話,體現理解與運用)誰願意當小老師領讀?

4、遊戲認字:

學得這麼好,老師要獎勵大家(出示課件)。瞧,這麼多禮物,喜歡嗎?要想得到禮物,得認出禮物後面的詞語,這樣,禮物才會歸你。

(小手絹、小玩具等12個詞語。)

四、讀文(正確流利即可)

過了生字這一關,相信同學們會把課文讀的既正確、又流利。誰願意讀讀課文的第一段?

(指名逐段讀,簡單評:正確與否,是否流利、通暢)

五、寫字

1、課文我們讀的這麼流暢,相信6個要求會寫的字也一定有能力寫好。大家看,(出示字表)你認識這6個字嗎?誰願意給大家讀讀?

(指讀、齊讀)

2、仔細觀察生字,你有什麼發現?

(左右結構的字有5個、獨體字有一個;嗎、吧是口字旁,往、很、得都是雙人旁;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寬右窄)

3、書寫:

⑴ 觀察嗎、吧,有什麼特點?

(左窄右寬,口字旁都在左上格)

範寫嗎(邊講邊寫邊書空)。

生寫(描一寫一)。

説句話。

(注重字義的理解)

⑵ 書空吧筆順,生自寫。

⑶ 蟲字:

觀察特點(口、︱在豎中線上),範寫、仿寫。

⑷ 寫往、得、很:

在書寫上有何共同之處?你認為誰難寫?

範寫、書空、仿寫。

4、自評:

觀察生字表,看看哪個字你寫的最滿意?

互評、互改。

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