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完整中藥學課件

欄目: 教學課件 / 發佈於: / 人氣:3.37W

《中藥學》的教學講究方法,是上聯基礎、下聯臨牀的橋樑課程。小編整理了一份完整中藥學課件,為大家提供參考。

完整中藥學課件

在中藥學教學中,通過在課堂上的講授,課後幫助學生記憶,總結複習時助學生學會藥物的運用等問題。認為在課堂上通過歸納比較的講授、課後幫助學生利用多種記憶方法記憶藥物、總結複習時通過實例的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中藥學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使學生學以致用。

中藥學是一門繼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之後開設的第三門中醫類基礎課程,是上聯基礎、下聯臨牀的橋樑課程。在中藥學的教學中,一直存在着內容繁雜難記,雖然由章到節到藥物結構層次清晰、功能主線明確,但內容較多,記憶較為困難,同時由於臨牀課內容提前設置,許多概念、病因、病證等內容學生並不瞭解,故使《中藥學》的教與學都有一定的難度。為解決這一難題,使學生能全面熟悉、熟練掌握藥物的應用,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中藥學教學中,經反覆探究學科規律,從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中的這些體會總結如下:

1.課堂上對藥物進行歸納比較講授

1.1 從共性入手。每一章節藥物共性內容在總論、概述中有充分的體現。首先從含義上進行講授,如解表藥:即凡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為其主要作用的藥物。從中即可推出本章藥均具發散表邪之功,均能用治外感表證,而其中的發散風寒藥性味辛温、主歸膀胱經與肺經,均具發散風寒之功,均能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發散風熱藥性味辛涼,以歸肺、肝經為主,均具發散風熱之功,均能治療風熱表證;理氣藥即凡以疏暢氣機,消除氣滯,可使氣行通順為其主要作用的藥物,同樣也就可得知本章藥物均具行氣止痛、消脹除痞、疏肝解鬱、降逆止嘔等作用,均可治療氣滯證。當講授章、節概述內容時,務必將上述共性內容提煉出來並加以強化,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建立一章或一節藥物主要功用方向,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

1.2 突出個性。藥物功用個性的掌握是認識中藥和準確用藥的關鍵。通過教學、突出中藥個性、促使學生領會、掌握中藥,是提高中藥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在此教學中,筆者採用以下方式來實現這些目標。

1.2.1 共性到個性。講授藥物時,將章節共性內容落實到具體藥物時,尤其要突出共性基礎上的個性特徵。如理氣藥,雖均有疏理氣機,均能治療氣滯證,但具體到橘皮,則表現為理氣調中,主治中焦氣滯證;青皮則為疏肝破氣、散結止痛之良藥,用治肝鬱氣滯,胸脅脹痛乳房結塊等證,香附則善於疏理肝氣、調經止痛,為疏肝理氣解鬱、通調三焦氣滯之良藥和為調經止痛之要藥;木香則善於理氣止痛,治療氣滯脹痛。通過上述方式,強化了對藥物基本功用個性特徵的認識。

1.2.2 主要作用與其他作用結合,以強化每個藥物的個性。有些中藥主要作用特徵不明顯,但結合其他功用即可反映出其個性特徵。如紫蘇發表散寒同時又能理氣寬中,因此,紫蘇具有關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中焦氣滯證的特徵;香薷發汗解表,具有發散風寒藥的.一般特徵,但由於該藥同時具有化濕和中功能,因此,治療暑濕證是其特徵。

1.2.3 通過其他功用突出個性。藥物其他功用是中藥功能在特定章節、相對於藥物基本功能而言的。其臨牀實用價值等同於基本功能,有時甚至超過基本功能。如平喘功能對於解表藥麻黃而言是其他功能,但在臨牀中,麻黃平喘的使用頻率遠大於其發汗解表的基本功能。因此其他功能是中藥功用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對藥物其他功能的講授,依然要突出其藥性特徵。通過對其他功能個性進行講解,彌補單一基本功用認識的片面性。

1.2.4 比較鑑別突出個性。鑑別比較是突出、強化中藥個性特徵認識的常用方法。其內容包括同章節相似藥物比較:如黃芩、黃連與黃柏,石膏與知母、附子與肉桂、茯苓與豬苓等;不同章節藥物的比較:如羌活與獨活、枳實與厚朴、龍骨與牡蠣等;同源異用的比較,如地黃有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等;有不同藥物同一功能的比較:如黃芩、砂仁、桑寄生、白朮安胎;麻黃、代赭石、磁石平喘。

通過上述多角度體現中藥的個性,將藥物功用個性特徵的方方面面都呈現給學生,有利深化對中藥理解,達到全面掌握中藥整體性能特徵的目的。

1.3 解決臨牀課前置問題。在中藥課的學習階段,雖然學生未進入臨牀課學習時期,但中藥學教材中已經廣泛涉及到內、婦、兒、外、等各學科的有關臨牀方面的內容,這給中藥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傳統教學法只是抽象地講授,學生也只是死記硬背,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掌握這部分臨牀知識,從而導致中藥學與臨牀課兩學科間結合部脱節,失去了中藥學橋樑課的過渡作用。針對這個問題,我在中藥學教學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播放臨牀課教學片,使用計算機軟件或自己製作課件)來講授教材中的臨牀課內容,以解決臨牀課內容提前設置所造成的不利於中藥課教學的問題,同時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1.4 增加實踐課,提高同學對藥物的認識

1.4.1 帶領學生到學校的生藥標本室和學校門診的中藥房見習中藥飲片,通過看、摸、嘗乖等方法,對照每味中藥,能基本分清類型,説出藥名、性味及功能,提升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1.4.2 中藥主要來源於大自然,我校位於蒼山腳下,海拔懸殊較大,地貌多樣,孕育了極其豐富的中藥資源,野生中草藥達千種以上,在講授中藥尤其是植物藥時,我們將學生帶到野外,在老師及當地藥農的指導下,仔細觀察辨認植物的形態、生長環境,學會採集方法,將採集得到的生藥製作成標本,併到藥園裏聆聽藥農對中藥的培育方式、保護措施、加工炮製程序的講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學校中藥生藥標本的種類和數量。

2.課後幫助同學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中藥內容繁多,記憶頗難,但如果方法得當,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中藥學的教學中,筆者常把幫助學生記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2.1 通過歸納記憶。對某些功用類似或有某方面共性的藥物,可進行綜合歸納,提取共性,區別個性,幫助學生記憶。如在講授清熱燥濕藥中的黃芩、黃連、黃柏時,重點講黃芩,然後拿黃柏、黃連與黃芩比較,提取出三者的共性是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濕熱證或火毒證。這樣舉一反三,同時記住了三味藥的主治證。在分論其個性時,則注重內容的提煉,抓主要區別點。另外,對在某方面有共性的藥物,如蓮子心、竹葉心、連翹心、麥冬心入藥部位相同,均入心經,歸納出皆有清心瀉火、寧心安神功效。這樣一來,使中藥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簡化了記憶內容,直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2.2 利用歌訣記憶。實踐證明,歌訣記憶效率極高,且能歷久不忘。在教學中,筆者常使用兩類歌訣,一類是同一類藥物的藥名歌詞,如“清熱燥濕連柏芩,膽草苦蔘秦白椿”,一看便知是黃芩、黃連、黃柏、秦皮、龍膽草、苦蔘等屬清熱燥濕藥,均性味苦寒,清熱燥濕,主治濕熱證。另一類是單味藥歌訣,如“防風辛散表裏風,勝濕療痺止風痙”“丹蔘活血善調經,涼血消癰心神寧”。同時,也鼓勵學生自編歌訣,這樣更便於記憶。

2.3 通過圖表記憶。將藥物性能進行整理、歸納,繪成圖表,既簡潔明瞭,又提高了記憶效率。如單味藥藥性表、藥物性能對比表及藥物功效對比表等。

2.4 相反藥物的對比記憶。把藥性和主治證截然相反的藥物進行比較,以其反差進行對比講解,一方面使學生對該藥印象深刻易記,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的“辯證選藥”的能力。如講授麻黃與麻黃根時,強調一定要注重藥物的用藥部位,雖然它們都是來自於麻黃科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植物草麻黃或中麻黃、木賊麻黃,但如果用它們的乾燥草質莖則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患者,而如果是應用它們的乾燥根則又都具有收斂止汗之效,主用於氣虛自汗及陰虛盜汗的患者。大黃與巴豆時,強調二者雖均有較強的瀉下功效,均治大便祕結證。但大黃性寒、主治熱結便祕證;巴豆性熱,主治冷積便祕證,應用時必須辯證選藥。又如半夏與貝母,雖均有化痰之功,為治痰要藥。但半夏辛温,主治寒痰、濕痰證;貝母苦微寒,主治熱痰、燥痰證,臨牀必須區別應用。

2.5 歸納共有特徵記憶。把藥物功用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提取出來,作為這些藥物的共有特徵,一同記憶。如把具有昇陽作用作為柴胡、葛根、升麻、黃芪的共有識別特徵,把安胎作用作為黃芩、桑寄生、續斷、杜仲、紫蘇、砂仁的共有識別特徵。

3.總結歸納複習,提高同學準確選藥的能力

在每一章講述完成後,筆者都會選一些簡單的病例,先讓同學自己來選擇用藥,最後由教師進行歸納講述藥物的配伍運用,一方面增強同學對藥物個性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複習中醫基礎和中醫診斷的知識,讓同學認識到對中藥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侷限於死記硬背,還要學會靈活運用。

總之,中藥學的教學在傳授課本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以上方法有利於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適應向自主學習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