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人教版出師表課件

欄目: 教學課件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人教版出師表教案

第一課時

人教版出師表課件

教學目的:

1、閲讀課本上有關資料,瞭解背景、作者、表及題解

2、熟讀課文, 積累生字詞,熟悉課文大意

3、學習1、2兩段:翻譯並理解字句,指導朗讀背誦,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分析

重難點:

1、重點:熟讀課文,識記文學常識

2、難點: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閲讀能力分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出師表》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陸游説“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説“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邊讀邊説)

一讀一説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並畫出生字詞。

學生獨立完成《語文助學》175頁“預習積累”1

2、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富有感情。

一説:檢查預習:要求一名學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學生獨立完成《語文助學》175頁“預習積累”2;第二名學生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第三名學生簡介諸葛亮 。

二讀二説課文:指導劃分層次結構(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2)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3)追憶往事

第三部分(4)分清責任

三讀三説課文:學習1、2兩段:

1、學生結合註釋自譯課文1、2段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 秋:關鍵時刻;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蓋:原來 。

2、提問四人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

3、思考問題:完成《語文助學》176頁“感知探究”1------2題

(1)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

(2)作者提出哪幾條建議?最重要的是哪條?為什麼?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

(板書:開張聖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親賢遠佞)

4、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的意義層次,順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三條建議

(2)學生試着自己背

(3)抽優生背

(4)全班齊背

5、老師總結:略

三、當堂檢測(測)

1、背誦1-2段,並默寫

2、完成《語文助學》176頁----------177頁“學習測評”:   1------4

四 課外作業:.預習翻譯3-4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並背誦課文3-4段

2、理解本文議論、敍事、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積累文言詞彙------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重難點:

1、重點:背誦課文

2、難點:理解本文議論、敍事、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邊讀邊説)

一讀一説課文

1、創設情境: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臨終時曾把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下面我們再學習3、4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個註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 庶竭:希望竭盡; 爾來:從那時到現在; 託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3、複述諸葛亮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二讀二説課文

1、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2、敍述的對象以及敍述的內容是什麼?(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三讀三説課文

1、理解本文議論、敍事、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寓情於敍”

如下所述,這兩段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歷,陳述出師的理由, 抒發報先帝忠陛下的心願。表達方式是寓情於敍。例如第3段在敍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後,又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2、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 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二、積累文言詞彙------分析“以”的用法

學生找本文的“以”字,並説出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三、當堂檢測(測)

1、背誦3-4段,並默寫

2、完成《語文助學》176頁- “感知探究”:3--------8題3

3、完成《語文助學》177頁的對比閲讀5---------7題

《出師表》説課稿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24課《出師表》。

新課標指出:“閲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通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學習時,還應該結合文章組織相關綜合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二、説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A在學習中瞭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B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用法,能夠背誦文章的重點段落;C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遷移性閲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A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B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C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相互動;D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閲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怎樣看待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説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自己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三、説教法、學法

1、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行設計教學環節。

6、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鏈接的形式,將學生對文本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四、説教學構思

(一)以組全詩句的方式,通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通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教師範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綜合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分析其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段,展開競背,師生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