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水粉色彩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44W

色彩是繪畫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感染力。色彩靜物寫生是提高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色彩的藝術表現力;研究運用色彩塑造物體的形體、結構、空間、光感、質感;研究色調處理、畫面構成、情感表達的形式美規律;提高色彩修養和審美水平。所以,也就成了美術高考的必考科目。作為高考的美術班,怎樣更好地進行色彩課教學,以利於學生掌握色彩的一般知識和技法是保證考生順利迎考的關鍵。以下是水粉色彩教學計劃,歡迎閲讀。

水粉色彩教學計劃

美術高考色彩考試的基本要求一般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求構圖完整,形體比例準確,這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求大體色彩基本準確,即基本色調、大色塊傾向準確統一,又要對每個物體進行較好的色彩塑造。再次,一張色彩試卷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空間和質量感。為此,美術高考班水粉畫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色彩理論知識和自然界變化的基本規律;熟悉水粉畫工具、材料的性能;瞭解、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

水粉畫是色彩畫種類之一,它色澤鮮豔、明亮、渾厚而柔潤,畫面能大能小,能粗能細,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像水彩畫的濕畫法一般水色淋漓、絢麗多變,也可以象油畫一樣造型堅實,塊面清楚。它兼有油畫和水彩畫的優缺點。運用在圖案設計和裝飾繪畫上,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和效果。

水粉畫教學必須針對以上任務和要求,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教學。可分幾個階段進行練習。

一、第一階段進行調色練習,掌握水粉畫的工具材料性能。

讓學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識。從三原色、間色、複色的變化過程開始,讓學生首先熟悉各種顏料的形象和概念,然後從原色之間的相調、變化比例大小來認識間色的色相漸進變化,再由間色之間相調等比例變化大小認識複色的色相,並進行色塊調色練習。瞭解水粉的顏料有些什麼特性,乾濕有什麼樣的色彩差異;一次色,二次色,乃至三次色又有何變化。這樣,對色彩有了基本的瞭解和掌握後,再進行色彩的冷暖變化及色彩的純度、明度、色相變化的練習,通過多次嘗試,找到最佳的運用材料方法。

二、第二階段從靜物單色寫生開始。

初次接觸水粉,學生遇到的問題較多。色彩寫生關係到素描的問題和色彩的問題,從單色畫開始,一是為了瞭解學生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及塑造表現能力;二是通過單色寫生,可以讓學生先避開色彩關係這一內容,先看學生所表現出的構圖是否完整、合理,造型、透視、明暗關係、虛實與空間關係是否恰當,用筆是否充分體現每一塊體面的大小明度變化。在具體表現時,每一筆都要經過觀察、概括、提煉,在表現物體的虛實時,實處用筆遍數多、厚,筆觸清晰,虛處用筆較濕,筆與筆之間銜接自然。

三、色彩的臨摹、默寫及命題創作相結合。

首先,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平較高的、印刷質量好的畫冊作摹本。臨摹時,重在與範畫保持一致。臨摹作業宜精不宜多,動筆之前多思考,多問“為什麼”。臨摹是增進學生表現水平的一個較好的'方法。默寫和命題創作是近幾年許多高校採用的考試方法。在進行默寫和命題創作的訓練時,要針對實際,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

四、第三階段進行單個物體色彩寫生。

寫生時要端正色彩觀察方法。物體的色彩主要有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顏色。光源色的色彩傾向愈強,對物體固有色的影響也愈大。固有色是指正常的白色日光下物體呈現出的色彩特徵。也就是人們所看到的物體上占主導地位的色彩。一般情況下,我們去認識物體的色彩首先是以物體的固有色為標準的。光源色的強弱變化能夠引起固有色發生變化。環境色就是物體的固有色受其周圍環境和所受光源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在不同光源、不同環境條件下,物體所呈現的色彩就是環境色。光源色對物體的亮部影響明顯;而環境色則對物體的暗部產生很大的影響;物體的中間色調因受光線和反光影響較小,以固有色為主。

五、第四階段進行多方位的靜物色彩寫生。

在進行多方位的色彩靜物寫生時,首先要教學生觀察物體的色彩變化規律,細緻分析物體之間及各個部分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等變化及產生色彩變化的原因。如向學生出示一塊紅布上的白色物體與一塊綠布上的白色物體,觀察它們的區別,及物體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等等。總之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學生演示,讓學生觀察色彩變化的規律,全面掌握物體的總體關係。為了能讓學生迅速地把這種觀察的結果表現在畫面上,可以先讓學生畫小色稿,要求表現各部分之間的大的色彩關係,不要讓學生去刻畫細節。通過這種小色稿的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再逐步深入地要求學生講究寫生前後程序,要從後向前,從左到右,從暗到亮,用筆由大到小,由濕到幹,由薄到厚。水粉靜物寫生,要從整體觀察,整體表現入手,看大的色彩關係,多畫小色稿,確立正確的色彩關係。

水粉畫的作畫步驟:“五先五後”。

1、先深後淡:深色含粉質少,淡色含粉質多。如先畫淡色用深色覆蓋淡色,就會把淡色中的粉底帶上來,故易畫髒、畫粉,也控制不了明暗層次和色彩的漸變層次,所以,以先深後淡為好。

2、先濕後幹:顏色越深,不宜調入白色,只需用水稀釋。顏色越淡,必須調入白色,用水自然要少。所以先深後淡必然先濕後幹。有利於層層深入。

3、先遠後近;遠處明暗對比弱,色彩對比柔,邊線模糊,最宜濕畫。近處邊線清晰,明暗強烈,色彩豔麗,最宜幹畫,所以先濕後幹必然先遠後近。

4、先灰後鮮:色彩純度非常豐富,從灰畫到鮮,有利於對純度的辨別和對色階的漸變表現,有利於把握色彩的飽和程度。自然界複色(灰色)占主導地位,畫面上也是複色佔較大面積,按照先大體後局部的作畫原則,先灰後鮮,其理亦然。

5、先整體後局部:寫生的整個過程,終要把握整幅畫的整體效果,先整體即先畫大的色塊、大的黑白灰層次、物象的大的明暗面,注意物體與背景、物體與物體、桌面與背景的大的明度、純度、色相對比。後局部即在整體關係不斷調整的基礎上逐漸進入對細部的刻劃。當然,在刻劃細部時仍不能忘掉整體效果,否則必將喧賓奪主有礙整體效果的體現。

客觀世界豐富多彩千變萬化,要準確而生動地用色彩來表現它們,帶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就必須通過反覆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表現能力。表現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促使審美能力的提高,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作畫者才能獲得較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