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祝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1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祝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祝福》教學反思

《祝福》教學反思1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拓寬了課堂廣度,加大了課容量。採用活動教學形式,利用教材的活動,開發課程資源,善於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對教學富有熱情;整體教學設計和活動設計較好,“幸福的青春”和“沉重的青春”進行對比,對引導學生應珍惜青春、珍惜現在的生活、關愛他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青春之旅”的教學設計也很有創意。

通過教學信息反饋,要實現教學目標,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如:

(1)上課節奏較慢,師生情感交流不夠,課堂調控能力應進一步提高。

(2)教學語言不夠嚴密、精煉。

(3)活動設計侷限於教材,較為平淡,“歡樂”的主題不夠突出,對“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青春”挖掘不夠。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帶着微笑走進每一個班級,面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及時鼓勵學生的閃光點,與學生平等對話,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積極創造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加強學習,優化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應變能力;認真備課,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積極開發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將教材上活,使學生樂學思想品德,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這一節課的內容比較少,比較抽象,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感知青春的絢麗;激發學生熱愛青春、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因此這節課讓學生準備的比較多,讓學生活動的比較多,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來感受青春的美好。同時通過學生對父母的訪問,對比兩輩人不同的青春歲月,進一步感受青春的激情與美好!大多數同學都反映但其中存在的不足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認真完成了調查作業。這既需要老師的繼續督促,也需要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佈置作業!

《祝福》教學反思2

在上《祝福樹》的教學活動前,我預先研究過了教案,並準備了心形、圓形、三角形、梯形、菱形、五角星的各色卡紙,用於製作祝福卡。活動中,當我正想如以前般隨意發這些卡紙,讓幼兒進行操作時,突然記起前天百合花開在我們班上完課後的“心得”:第四組的孩子動手能力相對的要弱些,後面兩組年齡大些的孩子就表現得非常不錯,動手能力強多了。是啊,人的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是性格各異、能力不同的孩子呢!為了不再出現“一面倒”的現象,這次我留了個心眼,在發操作的卡紙時,把那些圖形稍大的紙給作畫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有更多的空間展示自己的繪畫水平,把那些稍小的紙給幾個年齡小、作畫能力弱的幼兒,就算只畫一、二個圖案,畫面也已經不錯了,這樣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果然,活動後當孩子們交上來的祝福卡畫面佈局合理、色彩鮮豔、內容豐富、花紋各異,非常成功,人人都成為了小小設計師。看着這一張張祝福卡,我暗自慶幸剛開始自己的決定,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觀察幼兒的細節,對自己順利開展教學就多了一份幫助。

《祝福》教學反思3

魯迅的作品離我們這個時代有些久遠,為了更好的解讀文本,激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新課之前,補充了寫作背景的教學,是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的理解文本內容,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是辛亥革命,瞭解背景後,同學們就會更好的理解文本。

這節課我們的賞析題目是《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為了呈現更好的研究效果,讓同學們成立專案組進行研讀。同學們經過認真分析提出魯四老爺、柳媽、衞老婆子、婆婆以及魯鎮的人,都對祥林嫂的死負有間接責任。小組討論熱烈,都能積極思考發言,在説到柳媽這個環節,同學們義憤填膺,感同身受,讓人體會到了同學們非常好的把握了文本,深刻的理解到這個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帶給人們迫害之大。

解讀本文同學們緊緊依靠小説文本,有充分的閲讀體驗,在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入手。通過分析和討論,同學們能夠深入淺出的解讀文本。再有多媒體教學充分的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當祝福的喜感音樂和祥林嫂出場時的悲涼音樂形成對比緩緩流出,同學們在課堂上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當人物的聲音模擬從音響裏傳出,同學們聚精會神的感受人物個性,魯四老爺的話不多,但句句都是封建階級的代表。可見,多媒體的應用對教學的輔助之大。

教學活動中的“溝通”和“合作”,同學們完成的很好。同學們雖然是盲生,但語言組織能力很強,能夠很好的分析人物。專案組成立是分組教學,同學們在研討過程中合作很不錯,有人在文本中找證據,有人進行會議記錄,有人進行證詞發言。整個過程充實而流暢。還有多層教學,明文用注視器,照顧到每個學生,回答問題時考慮到學生能力,基本目標達成。

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和我都收穫很多,有一個問題我在思考,關於封建禮教的介紹本課是放在教學最後進行探討,可否放在上課開始,效果更好些?

總之,每次出課對我都是一個很大的成長和提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以後的教學中,會繼續努力!

《祝福》教學反思4

學校要聽課,手忙腳亂之後,有了這節課的教學課件和設計,在學了這節課之後,有很多的感受,現在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導課環節,感覺還行,課間播放視頻《青春舞曲》,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學生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感受青春是美麗、是快樂、是幸福的,教師設計的問題回答的很好,主題突出,很順利的過渡到下面的教學內容。為“青春的幸福是什麼?”作鋪墊。同時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趣味性。

“青春的幸福是什麼”這一環節我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討論書中43頁的問題,與兒童、父母、老人相比較,我們有哪些方面比他們幸福。學生討論的很激烈,但是在形成答案時,沒有多角度發散思維,只寫了兩三個詞語,有的甚至只寫了一個,我在總結的時候告訴他們,能想到多少寫多少。看來在這方面得培養。再者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的青春幸福嗎,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學生們都答幸福,陳述的理由也挺到位,我就把學生的一些煩惱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突出學生的幸福的感受。達到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青春的幸福以激發熱愛生活、珍惜青春之情的目的。

在青春的祝福環節,我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讀蒐集的古人關於青春的寄語,其次學生給自己的同學寫上祝福或寄語,讓學生隨機抽取當堂朗讀,同時教師把自己準備的祝福送給學生。學生讀古人寄語時,有的不符合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關於時間的,可給學生點明。在祝福青春的活動中, 讓學生抽取的較少,氣氛有點沉悶,學生不敢積極的自己動手。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可能有點怯場吧。中間插上青春散文朗讀,配上音樂,達到使學生放鬆身心的效果。祝福送後,覺得有點不夠深度,因此在這我加了“怎樣讓青春更美麗”的環節,激發學生珍惜青春、熱愛青春之情,也是對全課在情感上起昇華作用。

這節課進行到此,基本知識目標已經實現了,下面安排的是進行練習,教師當堂訂正。訂正以後,教師小結,並送歌曲《真心英雄》,和學生一起唱,結束。

此環節起到情感昇華,迴歸 “祝福青春”的主題的作用,同時給學生一些勇氣和祝福,幫助其快樂成長,實現人生的夢想。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重點突出,環環相扣,與學生聯繫緊密,結構上首尾呼應,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感悟、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學生還是不夠活躍,雖有參與但是沒有深度,口頭表達和文字敍述都有待提高。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祝福》教學反思5

《祝福》電影課的教學,能夠讓同學們在多媒體的幫助和帶動下,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當然也能夠讓我們相對枯燥的語文教學增添些許的色彩,在這些媒介的輔助下,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我也想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在整體的方面來看看電影其實對我們語文教學是很有作用的,它對於論證語文教學所產生的重要作用和具有的深刻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一、對於電影作品的熱情將有效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非智力因素

眾所周知,當前的語文教學還有着不盡如人意之處,表現在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感投入上顯得令人失望。由於語文教師習慣於採取講讀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單一的教學方式必然使求知慾望強烈、性格活潑的學生感到枯燥和厭倦,語文教師要改變現狀,思考是必需的,而實踐更重要。在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影視的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選用某一影視作品時要慎重和細心,不能粗枝大葉,因為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決定了他們難以對所有的作品進行“拿來主義”式的篩選,教師就有義務和責任進行居高臨下的選擇,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對於語文學習充滿了激情、嚮往和熱愛,語文教學的高效性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對影視作品的接受,避免了學生在封閉、獨立的領域裏學習語文,使他們採取開放、互補的態度研究語文

長期以來,我們的很多語文教師是在純“語文”的領域裏進行着艱苦的改革,我們的學生是在純“語文”的範圍內進行着不懈的學習,實際上,這樣的語文活動無非就是上課、聽講,寫作、批閲,考試、評講等等,這樣侷限的範圍勢必使語文成了“小語文”,它與周圍的其他學科沒有聯繫,與我們的生活、工作進行了斷然的隔絕,這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而影視作品正好彌補了這一個缺陷,影視作品涉及的範圍大至宇宙、世界,小到某一個細節,可以説它無所不包。語文教師應利用它的開放的特點來進行語文教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欣賞影視作品的過程將激發學生內心的創作慾望,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才環境與機遇

語文教師也許擔心,當我們利用每週一節或每兩週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影視鑑賞時,整個的欣賞過程是否顯得多餘,因為我們本身的課時也不多。實際上當學生對某影視作品產生感覺從而獲得一系列心理活動的過程中,必然對其作出一些選擇、分析和判斷,並體現出一定的價值取向。學生在對影視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他的情感隨作品湧動起伏,創作慾望也適時而生。不少同學在觀看了電影《可可西里》後,在寫作中提到了它,在課堂教學中也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這説明這部影片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又比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不但使學生對法西斯產生了強烈的憎恨,而且影片中色彩的運用也成為學生進行影視評論的一個角度,從欣賞變為理性的分析和評論,這無疑可喜可賀。這樣的創作慾望一旦產生,教師就要抓住時機,不遺餘力地進行鼓勵,指導,使這種慾望穩定化,固定化,教學的目標就達到了。

作為一個目光遠大的語文教師,決不應滿足於學生創作慾望的產生,還應該讓他們通過創作來獲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語文教改中曾讓學生觀看了一系列動畫片、兒童電影、西方名片等,學生通過觀摩、比較,寫出了許多有思想、有見解的影視評論,結果有一名學生作為唯一的中國學生代表在世界兒童電影節上發言,獲得了電影專家的高度讚揚,這名學生從原先對語文學科興趣平平,轉而變成校內語文學習最出色的學生之一,這無疑是從欣賞──創作──成功──再成功的良性循環,體現了教學的優化過程。

當然,作為一位年輕的語文教師,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通過這一次電影課的教學,我也會好好的總結各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更好地把以後的電影課上好。

《祝福》教學反思6

《祝福》是一篇老教材了,教了無數次,可仍然覺得不容易教。這是因為此文學起來較難。學生學習時不感興趣,對那個時代的背景不瞭解。

從授課過程來看,學生並不能理解祥林嫂生活的那個時代及那個時代的人,不瞭解為什麼祥林嫂的再嫁居然會有那麼大的悲劇,居然會遭到那麼多人的歧視。因此授課過程中總是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面對着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學生居然可以笑得出來,面對祥林嫂反覆地説阿毛的故事,學生更是不解。祥林嫂在學生的眼中是個不值得同情的`人。

面對學生的笑聲,我竟無言以對,這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面對我的提問,學生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的課的設計是不成功的,因為我沒辦法讓學生入境。教學的切入點真是不容易找啊。

經典如何上好,這是擺在我們現代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那個時代那些人那些事,對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明白,把學生深深地帶進去,再淺淺地走出來,這是一線語文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祝福》教學反思7

歌曲《舉杯祝福》是一首很歡快的新疆烏茲別克族的民歌。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曲調優美、節奏明快。樂器種類很多,其中都它爾、彈布爾、手鼓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先對歌曲的地域特點以及代表性的樂器進行了介紹,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接下來開始進入了正式學唱階段,首先是初步聽賞,然後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怎樣?學生在聽完之後多數都能回答出歌曲的情緒是熱情奔放的。這就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在視唱歌曲後,我説道:“熱情奔放是新疆民歌的特點,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大家想一想,這首歌曲怎樣體現這種熱情奔放的情緒的?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分析。”説完後,學生開始分小組討論了,經過討論和我的提示,學生總結出以下特點:

1、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

2、速度稍快。

3、力度較強,特別是第二段的“嘿”把情緒推向高潮。

4、音樂的結構比較工整。

5、節奏具有舞蹈性。接下來我就讓同學們注意這幾個方面,然後就能表現出歌曲熱情奔放的情緒了。接下來再次深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內容並更好地表現音樂。例如:

1、談感受,課標指出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學生從速度、情緒、力度、節奏等方面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2、在教學歌曲的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歌詞、歌譜分開教學的方法,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降低學生學習樂譜的畏難情緒,通過哼唱旋律------填唱歌詞,把樂曲分為兩部分來教唱,第一部分採用教師幫扶的方法來學習,注重學法的指導。第二部分採用“放”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利用典型節奏,以小組為單位隨琴學唱。

3、多種形式演唱、表現歌曲。通過學生自信的演唱,發展學生的表現潛能,使其受到“美”的情感陶冶。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核心,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音樂的環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同學們似乎已經被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所感染了,在我給他們開始那個歌曲的範唱時,有的同學已經開始跟唱了,其實多數同學對這首歌曲並不陌生,只是有部分同學對這首歌曲的情緒表達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在接下來的學唱環節中,我重點在於引導學生表達歌曲的情緒。在學生對這首歌曲已經掌握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對這首歌進行了各種演唱形式的設計。

整節課下來,感覺同學們的狀態非常好,而且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但是有個別同學表現的不積極,其實這種情況在每節課上都會有發生,在以後的課堂中,需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儘量能夠讓所以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這堂課不簡單的是一堂音樂課,而是大膽地溶入了節奏,填歌詞,多種演唱形式等,把同學們的潛能都大膽地挖掘了出來,讓同學們又一次自信地找到了自我,各自都嘗試到創作及表演的甜頭,更加增進了同學們的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它開發的不僅是音樂智能及身體運動智能以及其它多方面的智能,它培養得更多的還是同學們的大膽的探索及嘗試和創新能力!

《祝福》教學反思8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説的情節、明確小説的倒敍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閲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本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着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

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為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敍述都成為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為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祝福》教學反思9

1、讓學生全面理解青春是《祝福青春》這一節課的難點,也是最終落腳點。“同學們,讓我們盡情放飛心中的夢想,一起來暢想美麗的青春,每組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包括詩詞、漫畫、歌曲、文字等)來描繪青春,進行交流。”學生潛在的創作慾望被激發了,熱情被點燃了,他們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小組出謀劃策:“這裏用紅色,象徵青春的朝氣”,“這句話不好,重新想一句”,“別畫錯了,慢慢來……”這一刻學習真正成了一種快樂。最後的展示活動更是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每組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着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對青春的企盼,整個課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並感染了周圍所有的人。掌聲不約而同地響起……在這個過程中,張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那些學生們所折服,他們太富有創造力了,只要開發得當,每個學生都是一座價值連城的寶藏。

2、“青春的幸福是什麼”這一環節我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討論書中43頁的問題,與兒童、父母、老人相比較,我們有哪些方面比他們幸福。學生討論的很激烈,但是在形成答案時,沒有多角度發散思維,只寫了兩三個詞語,有的甚至只寫了一個,我在總結的時候告訴他們,能想到多少寫多少。看來在這方面得培養。再者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的青春幸福嗎,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學生們都答幸福,陳述的理由也挺到位,我就把學生的一些煩惱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突出學生的幸福的感受。達到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青春的幸福以激發熱愛生活、珍惜青春之情的目的。

3、在青春的祝福環節,我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讀蒐集的古人關於青春的寄語,其次學生給自己的同學寫上祝福或寄語,讓學生隨機抽取當堂朗讀,同時教師把自己準備的祝福送給學生。在祝福青春的活動中, 讓學生抽取的較少,氣氛有點沉悶,學生不敢積極的自己動手。中間插上青春散文朗讀,配上音樂,達到使學生放鬆身心的效果。祝福送後,覺得有點不夠深度,因此在這我加了“怎樣讓青春更美麗”的環節,激發學生珍惜青春、熱愛青春之情,也是對全課在情感上起昇華作用。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重點突出,環環相扣,與學生聯繫緊密,結構上首尾呼應,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感悟、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學生還是不夠活躍,雖有參與但是沒有深度,口頭表達和文字敍述都有待提高。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祝福》教學反思10

《祝福》解讀,關於學情和小説讀法,在這節課後有一些新的認識,這裏做一些片斷式的記錄。

魯迅先生在作品一開始就讓祥林嫂死去,這樣就使作品全篇帶有逼問祥林嫂死因的意義,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就拋出了這個問題,作為同學們探討這篇作品的線索。第一節課有四、五個學生談了談應對祥林嫂人生悲劇負責任的幾個人物,魯四老爺、四嬸、柳媽甚至“我”。但同學們缺乏後續性的表達、思考,小組討論熱烈,全班範圍內的個人表達則冷場,這不知為何?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喜歡發言,總保持沉默。在第二課時中,則普遍沉默,學生的不喜表達這種狀況,值得教師深思。

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即同學們動不動就用封建禮敬、封建思想、封建制度來概括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我認為他們的解讀脱離小説文本,缺乏閲讀體驗,空泛、抽象、無意議。我告訴同學們,小説解讀應以文本為據,從人物開始。

《祝福》分三課時,在前兩課時中,教師與同學們一道分析了小説中的人物,同學們或認為這個或認為那個人物有責任,但在討論中,教師提出自己的看法,魯四、柳媽、衞老婆子、婆婆及魯鎮的其他人未必對林嫂的人生悲劇負直接責任,如果讓某一個人負責,讓我們回到文體,這樣的認識讓人不踏實,缺乏説服力。

在第三課時,再一次細讀文體,最後認識到不是這些具體人物,而是這些人物身上所承載的東西傷害了祥林嫂。正是魯鎮人的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信仰、風俗和文化籠罩着每一個人,從而造成一種扼殺無辜生命的合力。這是一種關於魯迅小説的文化解讀法。

祥林嫂在小説中不是一個卑弱的人,她熱愛生活,勇於反抗,極度勤勞、能幹,她是那麼得富有活力,其實她最有理由過幸福的日子。肯定是一種特別強大而又不易為人覺察的力量摧毀了她。這種力量漠視人的尊嚴,輕視人的生存價值,它的重重、種種風俗、信仰和禁忌在不自覺當中成為殺人的兇器。

進一步挖掘一下文本:

1、説封建禮教是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不完全,此外還有巫鬼文化的因素,小説似乎暗示了儒、釋、道文化的雜合是造成傷害無辜生命的背景。

2、一些示範課教師着力探討的祥林嫂是自殺還是飢寒而死,教學價值有限,意義不大。

3、應該細讀文體,糾正同學們在過去小説解讀中存在的好人、壞人,善惡倫理判斷的線性解讀法。

4、《祝福》可以看作是一個寓言式的故事,魯鎮可看作一個袖珍中國。

Tags: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