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3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1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

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為此本課一開始就創設了遊戲:猜小棒,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小棒的個數和三角形的個數的關係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與規律有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課在讓學生猜擺1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時,注重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允許學生數和算。只要學生能準確地找出方法,就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探究圖形個數與小棒根數的關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隱含的規律。

三、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課中在找規律時,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採用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四、學用結合,邊學邊用

學用結合,邊學邊用,是這節課的結構特點,規律歸納概括後,設計了相應的數學問題作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應用中深化規律的.認識。如根據要擺的三角形個數説出小棒的根數或根據小棒的根數説出要擺的三角形的個數。讓學生能靈活應用本節課所學規律進行解答,是深層次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僅能啟迪學生靈活變通所學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2

《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它藴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案:

1、課前活動。

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

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

4、應用規律。

5、課堂小結。

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着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藴的同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説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説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

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

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為一組來想辦法,説説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

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

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3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規律的事物,以及事物有規律的變化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從數學的角度來講,沒有現成的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過探索、歸納、猜想、解釋、驗證才能得到結果。教材中加入《數學好玩》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內容,設計了“擺三角形”和“點陣中的規律”兩個探索活動。這兩個探索活動都體現了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都是從簡單問題入手,找出規律,從而來解決比較複雜的問題;都與連續奇數有關。

因此本節課我以“猜數遊戲”導課,感受數字的規律,通過學生回顧有規律排列的數,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索規律的慾望,從而揭示課題。緊接着我讓學生同桌合作擺10個三角形,並邊擺邊填寫表格,其中就隱含着圖形中的規律,學生有圖可依、有表可據;要求他們説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通過數圖中小棒的根數和看錶中數據的規律,均可得出擺10個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學生的擺、填、數、看中有思考,是規律悟出的基礎,在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時,讓他們從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規律,要求把發現的三種規律不僅用算式具體地體現出來,而且結合圖形對這些算式(規律)作出正確合理的幾何解釋。正因為如此,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索中呼之欲出了,且思維清晰而有條理,學生的回答將課堂引向了精彩,將全體學生的思考由感性引向了深刻、理性。

《圖形中的規律》這一教學內容看起來似乎與學生很陌生,與其他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繫,是一節相對獨立的數學活動課,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如,一年級的找規律填數,二年級的按規律接着畫,以及四年級探索圖形的規律,都是逐步將數形結合在一起,將知識進行進一步提升。使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在生動的情景中找出圖形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與歸納概括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