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6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

本節課《小數加減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

一、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採用了整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進行導入,促使學生對整數加減的豎式計算進行一個較好的梳理及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通過圖片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揉合在一起。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同時,我還對題型進行了拓展,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如:7。3+3。24=()5。1+3。35=()等題目,通過這些題目突出小數點對此的計算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2

新課程要求:教師教學的本質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於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規律由學生探索、發現、揭示。儘量注意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達成,做到有機的統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通過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情景,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急切需要。啟發學生經過自主嘗試探索研究其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歸納算法。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在概括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注重學習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別是通過與整數加減法的比較分析,找出內在聯繫,注意驗算檢查,提高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研究能力。善於在生活中學數學、想數學、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識上的簡單重複,學生就會很枯燥,沒有興趣,因此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採取嘗試探索教學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把研究利用小數的意義來掌握計算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有價值的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了相應的算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自然引出這節課的課題。

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嘗試多種方法,又通過彙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建立在小數意義上的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通過學生的再一次嘗試、彙報交流,從而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相同點。

通過對小數減法的進一步自主嘗試計算與思考以及小組內的討論交流,提煉法則,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注意的問題。並再次與整數加減法比較異同,進一步加強小數加減法法則的鞏固即: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在計算中,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這一環節還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通過學生口算、列豎式計算並驗算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最終使學生學會數學為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自以為在教學之前也認真的專研了教材,也創設性的運用了教材,但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設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特別是第一環節學生的提問與列式的處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在後面的環節處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關鍵點上沒能點到位,顯得有點過過場的感覺。導致學生對於概括小數法則上有一點倉促,沒有想象中順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後導致未能完成預設中的後一個拓展運用的環節。

對學生研究不夠,對學生預設生成的估計不足,理解教材與學生結合不到位,備教材的同時還少備了學生,特別是可能生成的東西估計不足。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3

《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下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下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鬆的。在本課的教學中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老師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練習環節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對重點的理解有偏差。

《小數加減法》一課的重點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計算課的算理肯定是重點,但是直到上完課,似乎在我的心裏對於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表述還不太明確。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相同數位對齊,因為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正因為對重點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在這節課上,算理的講解顯得很薄弱。

2、計算方法的講解過濃。

對於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並不感到困難,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難點(小數減法中小數數位不同時的計算方法)突破,那麼過程相對來説就簡單容易得多了。在練一練中,我過多地講解了計算方法,導致沒有節省下時間做後面的思維拓展題。

從這節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就是課前研究教材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在對教材深入分析後,首先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明確的定位;其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要心中有數,並確定好要求學生掌握到哪個程度;再次每一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意識的突破。精心地設計與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贏在“起跑線”上。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4

今天教學小數的加減法,首先讓孩子從情景圖中能獲取信息,並提出一些需要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我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顯示上。

接下來,我讓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在計算中“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是個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之後,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教學有時也需要把它放在具體的情景中,這樣更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也反應出一些問題:

1、在課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在創設情境提問題時,放的太開,學生的提問過多,用時過長。最好兩輪成績逐步出示,遞近提問。又如:在學生反饋時,應把握時機,對重難點進行點撥。在這節課中,我對數位不相同的數,在計算時怎樣對齊,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補0的知識點,點撥的不到位。

2、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自身語言表達的準確。本節課上,有些學生的發言不恰當或不準確,我都沒有及時指正,形成規範。特別是一名學生建議用先把小數點去掉當整數算,然後再在得數中加上小數點這種方法計算,我沒有這種方法的弊端,導致後來有學生誤把這種方法當成簡便方法。在強調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時,語言表達不準確,很多學生説成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也沒指正。

3、課堂節奏沒把握好,導致練習數量、種類過少,學生容易出問題的題形沒有出現,講評不到位。

今後還應重視提高個人素質,多學習,備課要多思考,學案要備的更精確。

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信息窗1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節課教材給出的情境是“複製牛的身高和體長”的一個情境。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這樣的情境對於同學們來説很陌生而且很遙遠。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因此我把情境改為“算算老師的身高”的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2、體現學生為本,倡導先學後教,小組合作。

我放手先讓學生課前根據“學習單”自主學習,倡導先學後教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不僅有助於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這是本節的重點,學生交流時,學生會在學生充分展示後教師適時溝通豎式計算方法,從而明確小數加法也和整數加法一樣也是這樣一位對着一位來加的!

此時,有學生會質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師適時點明: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要根據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同時指出為了確保計算的準確,要進行驗算。

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相異性想法得到交流激盪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生生間的互動。課堂中組織起學生進行生生間、組際間的交流,這使得呈現出的觀點更原始、真實,更貼近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方式,基於這一平等互利特徵的差異展示,不僅為學生所喜愛和認可,也讓教師得以準確把脈學生的學情,並據此展開進一步的引導與點撥。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算法的探究是本節教學的關鍵,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環節我大膽放手先讓學生課前根據“學習單”自主學習。課上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體驗再組織彙報。

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於成立的數學原理。第一,通過例題課件展示與相關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掌握小數加減法列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計算時要從低位算起,小數位數不同時可以用0來補足。第二,通過例題課件展示,讓學明白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情況,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數化簡。

二、遺憾點

缺少追問。如:“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麼?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等問題。同學們在我的有效引導下很容易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缺少與學生的思考,對理解算理和算法不夠深刻。

合作交流中老師缺少巡視指導,學生課堂上生成的質疑和問題,沒有及時的抓住和呈現“亮點”,留下了一些遺憾。如: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整數後面沒有添上小數點和0的情況等。

沒有大量的練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過程中,用了較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這樣一來,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時間讓學生來大量的練習,導致了課堂不完整。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實際教學中,我始終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唯一的、不可預測的,也就意味着隨時會生成一些新的課程資源,課堂生成一定大於課前預設,我將及時調整我的預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下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算法獲得的過程?怎樣在計算教學中處理算理與算法?怎樣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機會與空間?在這次講課中,給了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