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9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精選7篇)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1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鳥與我親近的過程,體會作者對它不一般的愛,我是這樣做的:

通過初讀,學生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邊讀邊抓關鍵字詞進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節,小鳥出生了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他卻沒有掀開葉片往裏看,我問孩子這是為什麼?孩子們從他不驚擾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

第四小節是個重點段,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沒采取任何行動,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小鳥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接着,我們又重點朗讀了句子,用朗讀來加深體會和理解。交流後面的課文內容,我同樣採用抓關鍵字詞的方式,並且進行了板書,讓學生隨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鳥進行融合,一步步親近。從字裏行間中,學生們能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那種愛絕對不一般,正是有了這不一般的愛,才有了小鳥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結果。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是根據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改編的,字裏行間洋溢着“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文章還生動、細緻地描述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及在“我”的愛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了有關珍珠鳥的資料,讓學生對珍珠鳥有了充分的瞭解。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通過品詞品句,使學生認識了珍珠鳥的外形特點,瞭解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幫助學生初步體會了小鳥與作者之間和諧的關係。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體會小鳥逐步信賴作者的過程、理解“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作為教學重難點。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珍珠鳥對作者的情感變化這一主線展開教學。首先,我從課文的插圖入手,先引導學生看圖説圖,並結合自己的感受為插圖配上一個詞或一句話,使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人鳥之間相互信賴的美好境界。然後讓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體會的方法品讀第六自然段,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了“信賴”。

隨後,我結合課後訓練點,引導學生重點學習了課文的第4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圈畫詞語,品讀感悟,小組交流等形式,深刻地體會了小珍珠鳥逐步信賴“我”的過程。接着趁熱打鐵,補充原文資料、句式填空這一環節,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關愛。

最後,我又讓學生觀看了一組以“和諧”為主題的畫面,在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語文課承載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在感悟信賴過程的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學習了作者用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有條理地寫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並以此作為課堂讀寫結合的訓練點,提供了三個情境給學生選擇,要求學生用上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寫一段話,以此增強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將學到的方法融會貫通。

本節課我運用的課型方式是要素組合方式,通過讓學生看、聽、講、想、做、動、靜等各要素的交換使用,幫助學生開發和利用學習中的人力資源,讓學生更投入地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但也有一些遺憾之處,如:我在教學中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導向性及啟發性不夠,在課堂細節的處理上還需錘鍊。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3

《珍珠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作者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根據本組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果。)我以“珍珠鳥是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

教學中我還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為了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提出“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呢?”“作者看着小珍珠鳥在笑,他愛笑什麼?”“小珍珠鳥趴在我肩上做夢,它夢見了麼?”讓學生馳騁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還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蒐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研讀課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課文優美生動的語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薰陶,領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拓展延伸,引導他們體驗反思,激發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4

《珍珠鳥》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老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我”與珍珠鳥相處的和諧與温馨,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此次教學為第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該教些什麼,怎樣去教,在教學設計時思考良久。讓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學習,於永正老師説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老師在教學之前,先要精心備課,要思考在學習時,哪些是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哪些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導入時,我從瞭解作者入手,通過這個導入,傳遞給學生,在讀作品時,關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把握作品的內涵。

二、在教學生字及通讀課文這個環節,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詞,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生字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難度不是很大,而且課前已預習,所以教學時直接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在教學中學生認讀的不錯。對於文中的“綠蔓、垂蔓”這兩個詞語,雖不是一、二類字,但學生在讀音、字義方面應該存在難度,所以教學中,單獨將這兩個詞語列出,先指名讀,學生讀成了“màn”,當我問他可查字典了,他説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確,然後指出這個字是個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時應該結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選擇哪種讀音,將這種讀書的方法滲透給學生,相信多次的引導,學生這種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角色,然後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因為概括文章的內容,是四年級閲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想通過這種教學,讓學生感知,文章內容的概括可以這樣去做:先找出主要角色,然後説説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讓學生在課堂學到一些閲讀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賴”的環節,首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進而讓學生去發現“美好的境界是怎樣的境界?”“小珍珠鳥把我的肩膀當成了什麼?”“它會夢到什麼?”以及配樂朗誦,引導學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賴”,去感受美好的境界。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如果先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或者教師進行範讀,這樣學生的整體感受性會更好。

2、在理清文中角色之間的關係這一環節,處理的有些倉促,可以引導的更充分一些。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怎樣?”這一問題的提法,還不夠精準。

閲讀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須經過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逐步掌握閲讀的方法,授人以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篇略讀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走進本文,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教學時,我主要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通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和照料珍珠鳥的;

3.珍珠鳥是怎樣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

4.引導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

5.擴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不僅人與鳥之間,而且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

本節課存在的亮點: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得主體,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邊放音樂邊朗讀,讓學生髮揮想象,幻想一個大森林裏住着各種小鳥,其中就有珍珠鳥,再出示珍珠鳥圖片。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根據本文是略讀課文的特點,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時,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照料珍珠鳥以及珍珠鳥怎樣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學生在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後也就理解了課文內容,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2.直奔中心,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

本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結尾有個中心句,而且課文內容是圍繞這個中心句展開的。根據這個特點,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中心句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中重視誰對誰的信賴,小鳥為什麼會這麼信賴作者,怎樣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弄懂這些問題後,也就理解了這個句子的意思,領會了文章的內容,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為本,重視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後,引導學生擴展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還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白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三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新課開始,我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我們在教學中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説叫“愛”,有的説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説叫“信賴”,我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不足之處:課上的提問過多,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過多的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又不利於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兩者如何協調值得深入思考。

總之,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師教學反思7

思維實際是一種過程,只要一個人在思考,它就處於不斷地變化中;而兒童正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下,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多種思維、心和經驗。所以整個教育教學就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

此刻回頭來看看我們現如今的孩子們,他們普遍早早地脱離野外生活和觀察思考,早早地遠離周圍的生活,終日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沉浸在電腦的網絡世界中,更多的在紙面上、在虛幻世界中來完成自我的成長。

記得那天我進行了《珍珠鳥》的教學,在學完課文後,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第四小節,也來寫一寫自我和小動物的一個親近的過程。在此之前,我設想他們必須有自我很多的話要寫,我心裏還想着、等着能夠美美地欣賞、分享他們的各種歡樂。可是在寫完後交上來的練筆中,我卻沒有看到預想中的一種欣喜,看到的卻是一種悲哀。在他們寫的片段中我看到了兒童語言的蒼白,體驗的缺乏。他們只是模仿着文中的寫法,編寫了一個自我和小動物的親近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沒有讓人感受到兒童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情感體驗。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孩子是怎樣了?我們是怎樣了?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在不一樣的階段,他們會有不一樣的思維、心理和情感等,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兒童卻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心智的成熟、拓展,他們的那種生活體驗卻並不豐富,甚至還顯得那麼匱乏呢?這不得不令我們所有的教學者值得反思,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的今日,兒童應對周圍生活的體驗、思考卻反而更少了,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在網絡世界裏,在紙上完成自我的成長。兒童小小的記憶力和知識領域被全人類的這種社會現實壓得窒息了。

我們明白孩子實際是基於其個性、興趣和智慧而發展的,具有獨特性、階段性、多元性,他的見聞、思想、言語、勞動都是天性成長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成人主導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對待兒童的觀點往往是靜止的。那麼,應對這樣的情景真的令我不覺冷汗直流,如果我們忽略整個教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那麼我們是錯的。所以,我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是一個過程,我們要重視過程,要引導兒童持續發展,讓他們不能總是困坐在鋼筋水泥鑄就的藩籬之中,要帶領兒童走出去,走進野外生活,走進周圍的生活中。我們要慧眼識童,讓兒童在這樣的過程中有多種的思維,在這樣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