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教師幫助的適宜性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7W

觀察分析能力對教師來説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求助時,很多教師的行為中有忽略、有冷漠,甚至拒絕。教師對幼兒的求助覺察到了嗎?給幼兒提供的幫助適宜嗎?幼兒受益了嗎?筆者結合實際對教師觀察中的種種行為和做法進行了反思

教師幫助的適宜性教學反思

反思一:幼兒的求助,你看到了嗎?

蒙台梭利説過:“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孩子成長的需要。”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我們常常會對幼兒發出的語言求助信號給予關注和重視,卻常常忽略幼兒的神態、行為等,這是值得教師思考的。

1.迷茫的表情。

讀懂幼兒的心很困難,讀懂幼兒的表情就相對容易,因為表情是幼兒心靈的窗口,它是教師觀察的最佳信號,但很多教師卻常常忽視,甚至覺得沒必要。在遊戲活動中,幼兒經常在自己喜歡的遊戲裏流連忘返。比如,喜歡當醫生的露露一直守着醫藥箱,喜歡當司機的棟棟堅守在汽車崗位上,但他們都遇到了難題,醫生沒有病人,司機沒有乘客。幼兒無助的眼神與表情,似乎都在述説着“我們無事可做”,遊戲就變成了一次乾坐着的無味的活動。

2.無助的行為。

幼兒的行為最外顯,也是表達自己情感的某一方面,有時細小的行為也能反映出他整個活動的狀態。區域活動中,在益智區玩拼圖的樂樂小便後回到座位上發現自己的小椅子不見了。他發現椅子被美工區的軍軍拿走了,便走上前問軍軍要小椅子,可軍軍説什麼也不肯還給他。內向的樂樂轉身尋找老師的身影,老師正和其他小朋友玩得起勁,並沒有注意這裏發生的情況,他只能怏怏地回到益智區裏,半蹲着身子完成了拼圖。

3.無效的動作。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在夾彈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了筷子夾球的操作要求,但活動中,有的幼兒左手拿球,右手夾球;有的幼兒兩手分別拿一隻筷子夾球。活動結束時,教師只問了“你夾了幾個?”並對夾得多的小朋友大加表揚,顯然這位教師只關注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動作、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

反思二:幼兒的求助,你是怎麼幫助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何有效地實施幫助、給予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儘可能全面客觀地解析孩子,捕捉到來自孩子的信息,儘量關注他們的表現和反應,察覺到他們的需要,並及時給予幫助。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由於觀察出錯或者採取不理會的態度,以至於幫助不到位,甚至出現了偏差,導致活動無法正常地開展下去。

1.示範過度。

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但對幫助的限度也應該心裏有底,別讓幫助阻礙幼兒的操作信心。如,美工區的幼兒正在嘗試着剪圓形,麗麗拿着剪刀,雖然嘗試了好幾次,但都沒有成功。老師看見了,忙走過去,握着她的手,將圓剪得又圓又光滑。教師滿意地走了,可是麗麗卻拿着老師剪的圓左看右看,怎麼也下不了手。原因是什麼?因為老師剪的.圓實在太好了,她一下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由此看出,教師的示範作品越幼稚,越能貼近孩子。

2.冷漠視之。

這裏所指的冷漠是針對教師的幫助而言的,意味着教師對幼兒之間的問題做出的反應是草率的、缺乏感情的。亮亮搶了鵬鵬的生日蛋糕逃開了,鵬鵬追趕着亮亮,於是兩人開始滿教室追打。教師看見了問:“你們在幹什麼?”淘氣的亮亮馬上把蛋糕還給了鵬鵬。教師以為問題解決了,就不再深究。顯然教師只關注到安全因素,沒有關注幼兒追打的原因,更沒能挖掘出教育的隱性價值。

3.幫助缺失。

活動中,幼兒表現各異,總有一些較特殊的幼兒,他們往往被教師忽視,活動的興趣也常常發生改變。玩拼圖的美美看到拼圖都混在了一起,她用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師。老師捕捉到此求助信號後,和美美一起整理拼圖。正做得起勁的時候,另一個急於求助的幼兒把老師拉走了。美美等了好久老師都沒回來。顯然,老師將此事忘了,最後美美將拼圖收拾了一下也離開了。

4.信號偏差。

“玩尾巴”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幼兒每人拿着一條尾巴玩着。麗麗想出了好玩的玩法,而蘭蘭拿着一條尾巴動也不動,很茫然地看着老師。老師看到麗麗的玩法,興奮地説:“你們看,麗麗本領真大,我們大家向她學習。”老師一直追隨着麗麗,因為麗麗想出了許多花樣,在她身上,老師覺得很成功。蘭蘭覺得玩尾巴一點不開心,乾脆坐在椅子上。老師説:“蘭蘭,你去試一試!”蘭蘭説:“我不想玩。”看了這個案例,你認為誰最需要老師幫助呢?當然是蘭蘭。由於老師觀察判斷的失誤,使蘭蘭在這個活動中沒有獲得成功的感受。

反思三:教師的幫助使幼兒受益了螞?

只有真正走進了幼兒的童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給予適宜的幫助。教師在活動中應該仔細觀察幼兒,及時發現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饋,喚起幼兒心靈的共鳴。如何讓教師的幫助成為幼兒成長的動力?這就需要教師學會診斷,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予以適當幫助,從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出發,與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符合當時的情境,能解決表面和實際問題,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幼兒個性化地發展。

1.適宜的時間。

在幫助的時間上要考慮適宜性,不延緩、不過早,不要急於一時。有的幫助可以是即時性的,有的幫助需要一個週期,這就需要教師對幼兒的需要及時分析,做出應對。特別是對能力弱的幼兒來講,週期性的幫助會更有效。如,班裏有個內向的幼兒,不太説話,老師一有空就帶着他念兒歌、學唱歌。雖然他學得很慢,但老師從不放棄,每一次總告訴他:“你已經有進步了,老師抱抱你。”他聽了總露出喜悦的笑容。漸漸地,他真有了變化,不但唸的兒歌變多了,性格也活潑了許多。

2.有效的方式。

《綱要》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這要求教師靈活地根據不同現象和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幫助藝術。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發展提供的幫助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句話、一個動作等都可以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它不是單方面的給予,更不是教師一手獨攬,而是要合理把握時機和火候。當幼兒心理受到挫傷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心靈的疏導;當幼兒在學習中遇到技能技巧上的困難時,教師要靈活調整目標,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需要,引導幼兒逐步感知與發現;當幼兒和同伴發生爭執時,教師應冷靜地找到矛盾的焦點,引導幼兒嘗試不同的結果;當幼兒對某方面產生好奇與渴望時,教師應及時伸出幫助的手,和幼兒做朋友,一起去了解、去發現。

觀察對於我們來説有時是有意的,那是為了印證什麼;有時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我們被事情吸引了。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教師只有把握住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收拾起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精彩,捕捉到它,才能真正讀懂幼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