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2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

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1

總體效果不如預期,甚至可以用“艱難”一詞來形容:學生情緒始終未能完全調動起來;舉手發言不夠積極,發言面不廣;整節課節奏較慢,課堂顯得比較“冷”。分析下來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通過品味詞句體會思想感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學期七、八單元的要求,但本單元的這幾篇課文含蓄雋永,感人至深,因而在教學中開始訓練學生較深入地品詞品句。由於學生剛開始接觸此類文章,缺乏理解的技巧,在品味感悟時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有待於教師今後在課堂上進一步訓練。

二、班中一些平時發言比較積極,質量也較高的學生課上有些緊張,不敢舉手發言。表現欲不強,可能和孩子們沒參加過公開課有關,有一些怯場。教學效果打折扣,這還是需要教師多鼓勵引導,創設輕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興趣,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三、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上還是較平時拘謹了一些,可能也因此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在課前鑽研教材時,我曾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去讀這篇文章,讀到感人處,真的熱淚盈眶。但這節課上積累在心中的感情沒有完全釋放出來,未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上完後只覺得有些壓抑和沮喪。回顧自己整堂課的表現,不如人意。

針對本堂課反映出的一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品味詞句的訓練。課前多花時間看看課標,瞭解本年段的閲讀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再進行“文本細讀”,深入鑽研教材。充分預設,嘗試多種手段突破重難點。課後認真反思,不斷改進,總結出切合學情的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課堂上要調整把握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注意評價語言的使用,不但要公正、準確,還要富有激勵性,多鼓勵孩子,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三、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機智。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向來習慣於“撐順風船”,不善“逆水行舟”,即一堂課如果上得比較順暢,便會越上越起勁,越上越好。一旦出現了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又沒有處理好,便會情緒低落,同時也影響了學生,致使課越上越不順。這就體現出個人駕馭課堂的功力還不夠。今後課前要深入分析學情,對困難做充分估計和準備;課堂上不能情緒化,要多關注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出現的問題。

還有在這堂課上,開始讓學生自由讀文時,孩子們齊讀了,我沒有及時糾正。再有孩子回答問題時語句不完整,也沒有及時指出。其實,如果在課上教師能及時糾正學生一些不當之處,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很有好處的`。這是我以後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發現錯誤馬上糾正。

最後還是用句老話來自勉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有人説,語文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遺憾”便是一種反思。我覺得我這堂課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以待改進:資源生成,我卻沒有及時捕捉、梳理和反饋,因此學生很難明白學生和老師的回答是什麼關係,致使課堂的精彩點不能呈現。由這節課的教學我漸漸明白: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教學過程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生。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學習狀態,無論是以言語,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資源。面對如此之多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我們不能拘泥於預設的教案不放,教師必須獨具慧眼,善於捕捉資源並及時梳理納入於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我們的教案、教學必將在動態生成中得到完善。

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2

在教學《看不見的愛》這篇文章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了一番功夫。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母親和作者的對話時,讓學生體會母親和作者的不同心情,當作者得知這是個盲孩時,有些驚訝和不解,這位母親卻是“平靜”,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信任、鼓勵和支持。再如,在朗讀盲孩打彈丸的句子時,讓學生體會盲孩原先彈丸打得並不好,在母親的鼓勵下,孩子越打越努力,最後打中了目標。讓學生再次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看不見的。這樣的朗讀,對解讀文本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中,兩次學生的説話訓練還是比較有效的。如出示句子:那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着。讓學生根據句子,思考:母親遞給孩子的,不僅是一塊石子,她遞給孩子的是什麼?想以想:母親此時彷彿在對孩子説些什麼?讓學生結合文本:那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到孩子手中,安詳地微笑着。彷彿在對孩子説:________。第二次説話訓練是這樣安排的:當我走出不遠,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讓學生説説這聲音説明什麼?此時此刻,男孩、母親、作者分別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呢?根據提示,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訓練,讓學生學習文本中人物動作、語言的描寫,感受到愛的力量的神奇、偉大。

教學中,有些地方的處理,還不夠完善,如:學生對課題的理解,還是停留在課文的淺層理解上,由於孩子是一個盲孩,所以他看不到母親的愛。在學完課文後,應該讓學生再來説説課題,想一想為什麼課題叫看不見的愛?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中更飽含着母親的愛如輕風細雨,看不見,摸不着,但卻滲透在孩子的心靈中,陪伴着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如果在課堂中讓學生能體會到這一點,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更有針對性。在體會母親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時,讓學生表達還放不開,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正確,自己的心裏沒有底,有時就會急於求成,自己替學生回答了問題。顯然,關注兒童的思維發展,師生互動的質量有待提高。

看不見的愛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述了一位母親陪失明的孩子打彈弓的故事,讚揚了一位給予殘疾孩子無私母愛的母親。這是一位有着博大胸懷的母親,她的愛藴涵在安詳的微笑裏;藴涵在輕輕的動作裏;藴涵在平靜的話語裏。這愛是多麼的深沉而了不起。學生體會這沒有直接表露的愛會有些困難,因此在教學中,以那位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作為體會中心的抓手,先引導學生理解進而朗讀,感悟,從中體會這份執着、堅韌的母愛。理解、感悟偉大的母愛。

不足之處:

1、整堂課的教學,我把閲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去感悟去體驗,然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這份獨特的感悟體驗表現出來,可是在悟出這看不見的愛的真正含義時,我沒有深入的引導學生感悟“為什麼説是看不見的愛”。課後我想應該引導學生閲讀交流與小結提升,由點到面,觸類旁通,讓學生明白母愛在人間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盲童孩子與母親之間,心中的愛,看不見的意境——愛,同樣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樣,學生對於課文愛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認識也就更提高了,教材的人文教育價值也就提升了。

2、這篇文章雖然孩子們已經學完了,但細細回味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比如,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孩子們有的理解不到位,還有在朗讀課文上給的時間還不夠充足。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關注,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中感悟、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並適度滲透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的閲讀和表達的能力得以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