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5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1

《論語》教學已接近尾聲。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在教《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為社會改革而努力的行為,感受了他那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請學生列舉與孔子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談論作為一位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教《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度、對待錯誤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啟發。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章的內容相當廣泛,兩者聯繫,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

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它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2

《論語》是過去蒙童教育的必讀書,儘管有很多內容學生不易讀懂,或有時似懂非懂,但我學習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華中有益於自己的思想修養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在於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於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交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和做人道理。

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閲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併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節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於去讀,那麼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八則》了。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於寫作,而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什麼是閲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緻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工具書和註釋會意而後懂,在今後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裏突然蹦出那麼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温故而知新”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這節課上,我採取了以下幾條措施。

1、充分利用電化教學。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需要,自己製作了幻燈片。內容包括孔子及《論語》的有關資料、重點要理解的句子、學生喜歡的課文內容、背景音樂等。在提供信息、突出重難點、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課堂氣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資料。

上課的前一天,我佈置學生各自收集有關孔子及《論語》的資料。課堂上,學生將信息進行整合,大大提高了信息量。

3、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學習環節。在小組學習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自己就解決了。避免了重複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然,本課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力求走在教改的前列。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3

記得有一位名師曾經説過:“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探險。尤其是教者對學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種探險之路往往會超乎想象的艱難。”去年11月,參加“語文理想課堂與教師專業發展名師論壇”執教《<論語>十二章》(重讀)一課,就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種超乎想象的艱難。

因為事先和主辦方溝通不是很順暢,一直到上課之前,我始終不知道所執教的學校、班級學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一直到學生走進了教室,學生甚至還不知道我們這堂課要上什麼內容。在課前幾分鐘簡短的師生交流中,我才發現,這堂課我所面對的學生,原來都是一些農村的留守兒童,根本就不是我原先設想的城市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這些全寄宿的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絕大多數孩子幾乎都不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看到課堂上那麼多陌生的老師,不少學生怯生生地半天也講不出一句話來。更沒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生走進教室,我發現,竟然有一半人只是帶了一本書,其他諸如課堂筆記、語文學習常用字典詞典等必須的工具書什麼都沒有,甚至還有兩個同學連書寫的筆都沒有。

面對着這樣一羣完全超出我想象的學生,如何開啟我的《<論語>十二章》重讀之旅?首先在我上課的心理上就是一次嚴峻的挑戰。所以,我還是首先從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開始,儘可能地降低起點,讓學生重温《<論語>十二章》一課所學的字詞句,力求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讓經典走進生活,走進心靈。所以,原定5-8分鐘的“温故知新”的複習檢測環節,在我這堂課上足足花去了25分鐘。即便如此,待字詞複習基本落實,指導課文朗讀環節,依然有不少學生,讀破句,讀不準字音,甚至還有極個別學生仍然把《論語》的“論”讀作lùn。所以,經過複習梳理,朗讀指導,一節課的時間大約已經過去了35分鐘,而原本預設的一堂經典重讀課的三個環節:讀進生活,讀出感悟;讀進心靈,讀出智慧;讀透文字,讀出發現。本節課上只實施了第一個環節:“讀進生活,讀出感悟。”而原本精心預設準備讓課堂出彩的兩個教學環節,根本就沒有能夠實施。課堂就在充滿遺憾中結束了。

回顧這一次艱難的歷險,開始心中似乎有一種難言的失落。一節倍受關注的公開課怎麼會上成這樣一個結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反思,我們的課堂究竟應該依據什麼教學?是依據自身課前精心預設的教案,還是依據課堂真實的學情?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一展教師自我的風采,還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收穫?道理似乎很簡單,但真的當我們遭遇的時候,能不能果斷做出正確的選擇,依然是考驗我們教師是否成熟的'標誌。值得慶幸的是,這節課,我沒有固守着預設的教案,也沒有置真實的學情於不顧,去一味地展示自我,而是果斷的捨棄了自我欣賞的教學環節,讓課堂迴歸它真實的面目。這樣的一堂公開課也許拿其它許許多多的公開課相比,既沒有行雲流水的旋律,也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實在是太平淡無奇,找不到一絲亮點。但在我的心中卻是一種別樣的珍藏。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都會充滿艱難與挑戰,如何化解危機,需要智慧。而每一次危機的機智化解,其實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成長。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4

《論語》十二章是經典名篇,我在執教完畢後,發現自己仍然沒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學要領,現在反思如下。

先從教學環節説起,我設計的環節有:導入—檢查展示—小組合作學習展示交流、點評—理解性檢測—應用性檢測—齊讀課文,學以致用—課堂小結。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感覺仍是先鬆後緊。因對學生能力估價過高,對課前的預習檢查過細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後邊的兩個教學環節完成很粗糙,這是我經常犯的毛病。經過同事們的議課和幫助,我認識瞭如下問題:1、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教學環節要精簡,提前對學生的預習要深入檢查。2、適當降低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初一學生剛學古文要培養學習興趣。3、幻燈片製作要精細,去掉有關六章翻譯的幻燈,保留七張即可。4、對學生翻譯再做精細指導,比如詞性活用的字——時、日、傳、樂,“而”的轉折、承接關係的用法。5、學生翻譯展示之後的指導應有重點,讓學生積累文言詞彙應給示範。

結合“339”大循環教學模式的精髓來談,我這節課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特點,但是仍然不夠完美,先做如下反思:1、檢查預習環節設置太多,可以把個人展示——抽學生上黑板板書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和四人小組組長檢查課下注釋錄入課文中的自學情況並通報以及教師講解或學生講解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放到課前進行。節約一些時間來進行翻譯指導。2、小組展示翻譯之後,除了學生評價,教師也要及時強調重點並做細緻指導。例如,第三則和第五則的翻譯理解。3、小組代表展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的字之外,教師要做示範歸納,讓學生有路可循。4、可以把理解性檢測和應用性檢測同時佈置給學生,簡化教學環節,待學生討論後交流展示。這樣可以節約一點時間,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課堂環節設置成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論語》常識知多少(搶答賽)—《論語》翻譯P賽—文言詞彙積累袋—《論語》格言大派送—《論語》格言積累賽。

針對文言文教學,我得到的感悟有:

1、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

2、文言文字詞積累要有方法,先讓學生去理解,再去積累,不能死記硬背。

3、文言文教學的課堂筆記要具體指導,不要讓學生亂寫一起,把書擠滿渾然一體,建議用雙色筆做筆記。

4、這次意外的收穫是課堂上四人學習小組展示交流都很積極,以後我要經常給學生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展示,並及時表揚鼓勵。

5、文言文的背誦指導要及時,不能讓學生感覺文言文的背誦太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5

我認為學習《論語六則》的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並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和有益於自己的思想修養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在於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於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好像真的在學生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户,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了時空,去閲讀、去思考、去吸取、去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了我們的祖先,去學習、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課就沒有白上。

説到我的教學過程,那麼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預習了語錄的相關內容。上課我注意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加大讀的力度,例如散讀、齊讀、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通過讀的訓練,同學們對課文就容易把握。為後面的講解奠定基礎。從讀入手,這樣也就更好地是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內涵。

因為《論語》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論,在學習上有難度,後來經過研討,學生積極的解決疑難,還很順利。《論語》滲透着教學方法、學習態度、做人修身,對於初中學生來説此時正是需要這一教育的時候。

我認為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6

文言文的教學關鍵有三點: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二是心靈的語感很重要,這種語感並不在於教師語法的精細分析,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韻律,從而體驗文言文的美。

學生初讀,理清文章中的字、詞讀音,如“論”“省”等多音字,文中應該怎麼讀?理清文字障礙後自由讀,藉助教材中的釋義能自譯成白話文。然後分組討論,每一章節所講的內容是什麼?學生理解後,分組進行背誦比賽,背誦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何停頓。學生自主進行歸類學習: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義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點翻譯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分類,完成課後第一題。”《〈論語〉十二章》作為這一單元的壓軸文章,分段為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三個方面,以語錄體形式呈現,結構簡單,句式精煉,但意境深厚,值得細細品讀。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 篇7

文言文的教學,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並沒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學習的目的並不在於寫作,而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對於本文的教學,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説,想要質量與效率並行,不光是有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就能做到的,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教學問題,課後我總結起來,具有以下幾點反思:

1、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

文言文的學習,相對於小説、記敍文來説是比較枯燥的,因而,在教學時,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講解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十二章裏,有些是學生在小學或者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的,很多學生都能背誦,可以從這些入手,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2、翻譯文本的同時注意心靈的感悟。

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將文言文翻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做細緻的語法分析,而是注重心靈的感悟,讓學生從文言語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從而體會其中滲透出來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言文,有形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很多時候,文言文是學生自己讀懂並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教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積累知識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口號。

尤其是這樣的文言文,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教學,講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講深了學生不能理解,最後一團霧水,老師費了力沒取得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大忌。

總的來説,本課的課時安排是2課時,但實際花了3課時,並不是因為亂了教學計劃,而是因為初一的學生對文言的認識比較淺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慢慢引導,在理解翻譯方面就花了一個多課時,教會學生去體會具體的含義並非易事,再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就更難了,因為論語裏的有些章節不單單是知識的講解,更多的是需要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泛的閲歷,自然學生沒有這些,只能靠老師用一個個的事例來闡釋。加之文言文的背誦並不是像現代文那樣順暢,要想按教學目標要求的課堂背誦,就得花很多時間去一遍一遍的重複,逐漸熟練直至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