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論語》教學反思(通用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論語》教學反思(通用5篇)

《論語》教學反思1

有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對於《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句,我們很多人可謂是耳熟能詳。但對其中的精髓卻不能深入體會。我們對校本論語的研究就定位在對《論語》的理解上,如何讓《論語》指導我們的學習、生活,學以致用呢?人們口中都能説出孔子,可是否都知道孔子的為人呢?

孔子眼看時局紛亂,有心出仕濟助眾人,但他絕不肯違背道義和原則而求官。再説他潔身自好,雖然他屢次受到一些潔身自好的隱者的嘲諷,但他絕不消極,仍抱持進去的精神,努力推行正道。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從他的這些話中可知,他對生活的要求極其簡單,不像有些所謂的聖人,只在乎名利,他對於不義的富貴,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對道德、學問等不在於慾望的滿足,而在於德業是否精進,所以説孔子“不求名利,潔身自好”。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們競相做官,追求金錢和權力,想想,是多麼的可笑。一個連自我都迷失的人,擁有更大的權力和無盡的財富有何意義呢?所以,我希望找不到自我的人們都來讀讀《論語》,都以孔子為榜樣。

《論語》教學反思2

在講授《論語》一課時,雖有一些成績,但更重點突出,學生印象深刻,知識得到切實地增加,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現在,有了許多的語文方面的教學參考多的是存在許多不足,就此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我深有感觸。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設計所有問題都是圍繞重點開展,這樣,學習任務適量,重點突出,適合學生,而本節課也圓滿完成了這一重點內容。因為我深信一堂語文課,應有它的授課中心,備課時一定要把握教學重點,圍繞它們來寫教案,上新課,設計問題,這樣才會中心明確,書,但是編輯的重點不一,有的着重於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於結構的分析,主題的探討;有的着重於各項能力的訓練,問題較多。對這些資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塗東抄一點,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廣泛蒐集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捨,有些創造,聯繫學生實際,適當與考試結合,爭取一堂課有一堂課的中心,一堂課解決一個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一個原則:課堂結構要完整,脈絡要清晰,線索要分明。一堂課相當於一篇文章,在中心的統領下,它有着自己的結構,起承轉合,有時缺一不可。如果講課時不講結構,不理脈絡,學生會抓不住重點,聽得一頭霧水,筆記也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記得毫無中心,沒有目的.。語文課,更是如此,它選的文章較長,知識點較多,分析的內容多,一定要在寫教案時確立中心,安排框架,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心中要有數。這樣,在授課時,才能邏輯性強,層次感強,條理清楚,脈絡清晰。本課文章知識要點較多,分析的內容多,所以在備課時,我先確立了中心,安排了框架,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做到了自己心中有數,這樣,在授課時,我按照課堂八環節的模式,來講解知識,這樣學生聽起來才會感覺有層次,條理清晰。但由於本節內容容量過大,所以有的環節時間明顯有些不足,完成倉促,如出示目標和小組討論兩個環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領會討論,這也是本節課的明顯不足。

下節課,我應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熱情,教師以啟發引導為主,讓學生多參與,多回答,這樣學習效果自然會好,但本節課,學生的參與度發揮不夠理想,一是因為怯場,另外也是教師引導不夠,今後有待彌補。

《論語》教學反思3

章太炎説過:讀《百家姓》不如讀《三字經》;讀《三字經》不如讀《唐詩》;讀《唐詩》不如讀古代散文;讀古代散文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就讀其中一本——《論語》。但是對於《論語》的教學,老師們卻是想愛你不容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不願意閲讀《論語》是重要原因。作為孔子的言論記錄,一問世就受到人們的尊重,漢代之後,它幾乎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之書。《論語》經過朱熹的註解後,便一直是科舉考試最重要的教科書,宋元明清幾朝的做官人、讀書人無不受其影響。縱是科舉廢除以後,《論語》還是讀書人經常誦讀的書。

今天,該書仍是一版再版,發行量之大是驚人的。書中許多詞語,即便是在這白話文的時代,仍被人們在書面上或口頭上常常使用。但是現在的學生們卻覺得《論語》枯燥乏味,書中的許多要義覺得難以理解,老師在講台上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們卻一個個還是雲裏霧裏。

(二)不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理解總是和文章之間隔了一層窗户紙,看不透文章的真實思想。總之是搞不懂,自以為得其實,往往是自己的主觀臆斷,與文章的真實想法差得很遠。

《論語》教學反思4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穫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踴躍發言。從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為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為誰學習不好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説:“你的看法是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論語》教學反思5

這兩天引導學生自學語文閲讀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導了些方法,趁熱打鐵,開始引導學生學習《論語十二則》。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初一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