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有人説:“不讀《老子》,不知道什麼是中國智慧;不讀《論語》,不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而智慧來源於豐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發展橋樑的是《論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論語》,走進孔子,去追尋中國文化的根,並汲取營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開發課程資源。於是讓學生課前閲讀與《論語》有關的資料。結果,學生從網上、圖書館、閲覽室、書店獲得知識信息,遠遠超過老師一言堂所介紹的內容。這就是課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弟子未必不如師!

《論語》十則教學反思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一個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詢問其訣竅,均是得益於課外閲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閲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閲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內容有童話,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以及科普,科幻圖書等。新實驗教材也是注重文學性、人文性,活動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擴展到社會與家庭,將知識延伸到名著與網絡。我在這幾年教學中,立足於語文課程改革,調動利用一切因素,讓學生動手,廣泛閲讀,擴大知識面,為學習語文主動探究相關知識。

在講《論語》十則時,提前佈置了預習作業:“查閲與《論語》相關的資料,課外閲讀《論語》一書。”上課時,學生將閲讀的書籍和網上查閲的資料搬上課堂。人人手中有資料,個個手中有書籍。語文課代表首先展示説:“我從網上查閲了有關孔子的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活動,創辦了中國第一傢俬學,整理了古代文化典籍,並提出過一些有進步意義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對中國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緊接着又一名學生站起來説道:“我在《中國古典文學賞析》中查到孔子的學説,主要保存在《論語》中。《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470多則,與《孟子》、《大學》、《中庸》同被定為‘四書’。四書五經,是儒家學説的重要經典。”並且將自己收集的作品向同學展示。班長也介紹他讀的《史記》:“我讀的是《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傳》,瞭解到孔子生下來頰頂中間低而四周高,所以名丘。排行第二,父母向尼山禱告而得子,因此叫仲尼。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可謂‘桃李滿天下’。”還有個學生介紹道:“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瞭解了諸子百家。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張‘仁愛’,被稱為‘孔孟之道’。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法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各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都紛紛著書立説,出現了百家爭鳴、學術繁榮的盛況。後來統治階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那以後,孔孟之道支配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思想文化,可見孔子真的很了不起。”還有個學生説:“我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趙普為趙匡胤當皇帝出謀劃策,自稱博覽全書,無所不曉。趙匡胤派人到他家查看到底讀了哪些書,只查到半本論語。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傳開了。可見《論語》多麼重要,我也要好好拜讀一下《論語》。”提起論語,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響應道:“我在《論語》的前言部分讀到日本現代企業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就是一位典型的‘儒家’。他經常把《論語》抄本隨身攜帶,認為企業需要有強調相互關係的儒家思想,其目標是把現代企業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這説明《論語》對亞洲文化圈內各國的以濟騰飛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論語》不僅影響中國人,也影響了世界。”話音剛落,另一學生補充道:“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得聚會中,談到21世紀人類需要什麼思想時,幾經斟酌以後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其他同學也紛紛展示自己的資料,,有從網上下載《論語》全文的,瞭解到很多成語出自《論語》;有買《論語》一書的,把喜歡的名句子抄到筆記本上並作了點評;還有的對《論語》中有的章節認為不妥的,也作出了點評。我受學生的感染,也給學生展示了我的資料。由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提前預習和學習,所以這十則《論語》學得非常快,非常輕鬆。閲讀使他們的基礎提高了,在課堂上老師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面,靈活調節,加入了十則之外的內容供學生討論,吸收更多的知識。有的學生通過自學“先進篇”22則,瞭解教學要因材施教;還有學生通過自學“雍也諞”20則,明白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通過討論,學生打破常規,提出了對《論語》的不同看法,比如繁瑣的禮節問題,培養的人才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問題等。

“課外閲讀—課堂展示”這一環節,對我教學啟示很大。實驗證明,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傳播者、佔有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點撥者。師生是共同求取新知識的合作伙伴。一篇經典文章,大家動手,圖書館、閲覽室、書店、家庭藏書、電腦都用上了,上課時一人一本資料,各抒己見,誰有道理聽誰的。學生都成了課堂的主人。現在,我們的課堂不是一言堂皇,而是共同活動的場地。學生的課外閲讀,促使我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候像力、思維力、創造力、表現力,培養學生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杜威説:“有了知識的飢渴,則知識的控求隨之。”

課外閲讀帶給教學最大的轉變,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和老師一起探索,一道思考。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展自我,感受到人格的自由和尊嚴,感受到獨特創造性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悦。誰資料查得充分,誰課外閲讀讀得深刻,誰主課堂上就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有效。

學生的課外閲讀,也迫使我擠時間閲讀作品,因為不讀書就無法與學生交流,不讀書就會被學生淘汰。所以我也經常光顧書店,下課就去閲覽室上網查資料,瞭解新動態,也提高了我的素質。

課外閲讀,課堂展示促使我對語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首先,課外閲讀符合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實驗教材正是體現了人文精神,實驗教材帶來的課外閲讀,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絕不是光靠課堂上老師講課能形成的。凡是語文能力強的學生,均得益於課外閲讀。個性的養成、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來自老師的一言堂,那樣只會束縛學生。學生必須從不同作品中,選擇適合自己閲讀的形式。其次,樹立課程大於教材的觀念。課程改革提出:活化課程次源,樹立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語文,生活處處有語文。尤其是中華經典之作,更是多少代人流傳下來的不朽的精華,我他一定要繼承發揚它,只有閲讀,才能使它不朽、永桓。最後,課外閲讀能提高人的修養。“知書達理”這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讀書能明白事理,會辦事,會做人。優秀的作品是生活的教科書,對作品中的人物,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有了新的上升。

這次課改實驗給我帶來太多的變化,太多的啟迪。初中時期是課外閲讀的重要階段。托爾斯泰主張:“應當首先竭力閲讀和了解各個時代、各個最優秀作家的書。”所以,只有課外閲讀與課堂學習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