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5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1

在這堂課中,我根據教學知識結構、特點、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創設了在操作中學,研討交流中學、探究發現中學等自主學習方法與活動。使學生在拼一拼,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嘗試失敗與成功,在研討交流、聆聽、評價中自主學習,和諧發展。本節課中,儘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於將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新問題)置於已學圖形面積計算(舊知識)這個“背景”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因此就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分別同化到已有的長(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結構中去。

具體做法如下:

1、 這節課我採用了通過實踐操作組織教學,通過大膽放手,讓學生在猜、拼、想、議中學習數學,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中研究數學,在自主、自由中“發展”數學。

2、培養實踐能力: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拼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驗證得出結論,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採用了拼一拼、操作討論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轉換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圖形之間的關係架設了橋樑,使知識融會貫通。如果把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這一環節照本宣科,學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談不上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就沒有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新舞台和時空,順着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悟知識。

3、實現合作互動:這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地表現、發展自己,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們可通過互相幫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勵來促進彼此的學習,形成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學生學會了交流,充分發揚了教學民主。

不足之處:

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參與面不夠廣,部分學生手中拿着兩個三角形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轉化,在推導驗證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2

個有生命的課堂,應該是思維靈動的課堂,既要通過精心的預設,激發思維的靈動,更應巧用生成的教學資源,應情境而變,敏鋭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才能演繹不曾預約的精彩應情境而變,提升課堂思維的靈動。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無論我們預設得如何的充分,都無可避免地存在着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因素:

記得我在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後,出示這樣一道判斷題: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在預設中,我認為這樣的判斷在前面的探究基礎上讓學生判斷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是當我讓學生用手勢判斷時,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判斷是錯誤的。於是我有意引導持不同意見的學生來一場辯論。

我首先請一名判斷錯誤的學生起來説理由。

生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就有可能存在形狀不同的情況,那就有可能面積不同。

這時持反方意見的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讓我來問問他。

生2:你先説説求三角形的面積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生1:要知道三角形相對應的底和高。

生2:怎麼求三角形的面積?

生1:用底乘高除以2呀!

這時很多判斷錯誤的學生開始反思了。

生2:那底和高相等,用公式來計算面積會不相等嗎?

生1也在反思,但仍堅持:但它們的形狀……

生3:老師,我來畫圖給他看。

於是,學生上講台先用直尺在黑板上畫了一組平行線,並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了幾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生1:哦,我懂了。

這個本來在教學預設中學生應該在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打亂了我按部就班的教學,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層次,靈活的利用教學資源進行重組,沿着學生思維的.軌跡,多角度地去引導學生,與學生一起生成。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讓課堂充滿生成的美麗。

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數學教學反思3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並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學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讓學生用書後面剪下的幾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輕鬆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沒有猜想和創造。對於“為什麼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沒有思考。

這樣提供材料思維含量低,不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這樣的操作是膚淺的,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