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26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1

這是“市小學特級、骨幹教師網上直播教學活動”在我校隆重舉行時,周老師執教的一堂語文課。能與那麼多的專家、老師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動,是我的一種榮譽;能有機會領略執教老師的風采是一種享受;能幸運地聆聽到幾位特級教師的點評,更是一種學習。周小平老師執教的《秋天的圖畫》這一課,如同悶熱夏季中吹來的絲絲涼風;如同在秋季裏我們品嚐着一個個鮮美的果實。從周老師的課中我真真切切地觸摸到了語文課堂中的“實、活、趣”。

一、實

1、抓重點,從學情出發,爭取把生字讀通、讀準:

在本課中,有個生字“樑”比較特殊,它單個時讀原聲;可是組成詞語“高梁”時,它就要讀輕聲。周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了這個語言特色,讓孩子們體會到拼音的變化,紮實地掌握了它正確的讀法。

2、在“合作學習”中識字,讓每個孩子都實實在在地投入學習:

初讀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檢查讀,讀的好的誇一誇同桌,讀不好的幫一幫同桌。你看,這是多麼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導呀!每個孩子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都積極投入到課文的朗讀中,這使每位學生都有了參與學習的機會。

3、“上不封頂,下要保底”,讓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空間:

課堂上,我們時時可以感覺到周老師的目光刻刻關注着每個孩子,盡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沐浴到她愛的陽光。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當週老師悄悄地走到一個孩子面前時,她彎下腰在孩子耳邊輕輕地耳語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濃濃的愛,一股對生命的關愛。其實我們知道周老師的原意是想讓這個學生推薦一名他認為在平時學生中比較有困難的孩子,從而瞭解底線孩子的學情,但它“雁過無痕”,非但沒有讓被檢測到的學生覺得是一種自卑,反而感覺是一種榮耀。因為周老師説“哪位被他推薦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榮的,請你自信地站起來讀一讀。”一位優秀老師的風采盡在於此,一種高深的教學藝術盡在於此!讓我們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詩,一首立體的詩”,周老師的教學不僅關注到孩子的現在,更關注到孩子的身心發展,關注到孩子的未來。對孩子自尊的呵護,尤為可貴!比起某些教師在課堂上的“請你推薦我們班中幾位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來讀讀”,實在是要高妙許多。

4、寫字教學紮實而有效:

識字寫字是我們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都積極倡導要體現課改的新理念,但具體實踐起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今天聽了周老師的這部分教學後,讓我們頓有所悟。你看,周老師她在“寫字”教學這一環節時,大膽地把寫字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了學生,完全地信任學生,讓學生得到了滿足。先讓學生去發現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再請他們噹噹小老師來教教老師在寫時該注意些什麼?讓學生來做老師的老師,學生的興致就來了,優越感油然而生,興趣便隨之而來。接着等老師放手讓學生寫字時,老師又非常注重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如此重錘敲擊,不禁讓我們想起“習慣比知識更重要”這響噹噹地呼喚。

二、活

我們説一堂好的課不僅學生要有活力,教師要有活力,而且整個課堂流程更是要充滿活力。以讀為主,用讀來激活課堂,讀中思、讀中悟、讀中昇華,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使讀形成了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趣

1、情趣一:

情境創設,富有創意。本課中周老師充分利用了“學習夥伴”這一角色,來搭建學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們共同學習。課伊始説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她還給你們帶來了禮物呢!老師賣了個關子,這禮物其實就是本堂課要學習的第一句話。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現,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大不一樣了。第二次出現剛好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點句中的祕密,這可是教學的重、難點。但經“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學生覺得更有意思更可親了!

2、情趣二:

周老師巧妙地將課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導學生去發現句式的特點。如此創造性地重組教材,排成四行以詩的形式出現,更容易讓學生去發現,更容易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了最動人的音符,更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再孤獨。

一堂課聽下來,周老師那紮實的功底、精彩的設計、真實的情感無不深深地影響着,觸動着我。聽着聽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説話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觀者清吧?我想也來談一點自己粗淺的看法:如果課堂上當學生髮現我們小朋友的臉頰紅紅的就像一個個紅蘋果時,如果老師能及時捕捉到這個教學訊息,順勢一引:是呀,你還發現哪些地方也像這樣説什麼像什麼了嗎?可能就不會造成課堂上一時的“凌亂”現象。我想,精準、恰當的點撥不正是孩子們開啟智慧的“魔法石”嗎?

課堂是個大熔爐,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勇敢地讓自己融入這個大熔爐中,不斷地在這個大熔爐中錘鍊自己、鍛造精彩吧!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2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表現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1、多種形式認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本課要認識8個字,會寫8個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分析字形,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形聲字,順口溜這些方式識記,這些方法趣味性強,調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2、注重朗讀能力的培養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然後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

但是,在朗讀感悟過程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我讓學生喜歡哪句讀哪句,並想想為什麼喜歡。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至於為什麼喜歡,孩子們卻説不出來,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接下來就要靠教師的引導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寫顏色的詞語,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沒能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

那麼在我這節課當中,就可以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悦。通過梨與燈籠,蘋果與臉頰,稻子與大海,高粱與火把的對比感受秋天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接下來再讓孩子們讀,孩子們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當孩子們理解了這美麗的豐收的熱鬧情景時,以“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將豐收的景象轉到豐收的原因,這樣孩子們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也會油然而生了,還可以讓學生説説你想對這些勤勞的人們的話,由此加深了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這樣學生自然就能讀出對勞動人們的讚美之情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篇3

【教學案例】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最後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裏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説:“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第二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着,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着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着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着,我説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説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説前邊的,女同學説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着第三個要求出台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着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愛表現的金舉起了手,他慢條斯理地説:“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着,意猶未盡地説:“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着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為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為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這種朗讀的意境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追求探索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閲讀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