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1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閲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是最多的。通過閲讀能使學生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憑藉書本的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知識的領域,與人交流,與社會溝通。

一、自讀感悟,領略美的旋律。孩子是一羣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不斷陳述、分析,灌輸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模仿,那學生就會變成一個沒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憑着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去領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説些什麼,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在教學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並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麼?"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麼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入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感人、如果讓學生慢慢再讀,就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例如《九寨溝》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手法,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九寨溝的雪峯、湖泊、森林、

彩池、飛瀑時,讓我們彷彿是身臨其境,領略了九寨溝的童話世界,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作者大多都通過不同的手法間接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有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在大家的談論聲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謎》一文前,可以設計一連串簡單而又連貫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月球什麼樣?這堂課寫了月球那些謎?這些謎解決了沒有?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看書,就能更快的瞭解文章內容,為老師的進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俗話説,一人見短,兩人見長。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問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既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感。另外,可以讓合作學習延展到課外中去。根據課文的需要,佈置學生按學習小組集中或分別收集和整理資料,通過在上課前介紹給其他同學或出黑板報等的方式,把資料轉化成知識,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讓學生收集有關北京有名旅遊景點的資料,更可以擴展到全國或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後,綜合起來把資料繪製成一張旅遊景點地圖。

四、運用現代化教具進行閲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閲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現代教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於閲讀教學中。因此,在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的主動性。由於傳統教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少,閲讀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餓語言描繪,始終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光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羅萬象的事物、如詩如畫的盛景等,有選擇的再現於課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緊扣課本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探知的主動性。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藉助多媒體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讀精讀的基礎上,分別運用動畫效果,顯示“迎,追,遊”三個教學重點的動感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其演變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還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轉變到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位置上來。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説,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藉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説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利用課外閲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如果學生只閲讀課內的範文,一個學期才閲讀幾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閲讀課文以外的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制定課外閲讀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外閲讀的規劃、目標、內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閲讀量依據大綱的規定。閲讀目標首先要定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從掌握閲讀的方法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層次的目標。我採用“自主性”和“計劃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定課外閲讀的內容。“自主性”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只要求學生在選擇讀物時要涉及到時事新聞、科學知識、文藝作品、歷史故事等不同的門類,進行廣泛地閲讀,而不是具體指定讀哪本書。“計劃性”是指着眼於本校的辦學特色,思考“我班的學生畢業時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積澱”從而確定我班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讀完100本左右的書

2、結合閲讀教學,教給閲讀方法。許多學生有課外閲讀的興趣,

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並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穫。我的做法主要是結合閲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一是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外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比如閲讀教材推薦的有關文章,我常常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校內外的課餘時間或回家之後,去反覆閲讀,並按我預先提出的思考題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讀法,即用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這是我在課外閲讀指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備有這樣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貝》。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貝》,從中選用資料,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總之,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提高聽話,説話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為以後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篇三

初中語文的閲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即為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閲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後,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為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閲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説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閲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夠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閲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閲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為重要。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閲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閲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初中語文閲讀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閲讀的重要作用:閲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閲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閲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閲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閲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閲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閲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閲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閲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説:“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閲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閲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閲讀。堅持閲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閲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閲讀任務。

3、保證閲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閲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閲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閲讀材料的選擇、閲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閲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閲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閲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閲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閲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閲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為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閲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閲讀目標特別強調閲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説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