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2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

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1

由於種種原因,對於能否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沒有把握,導致上課放不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板書時還丟掉了一些的內容。它使我認識到,一堂課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對內容胸有成竹,瞭然於心了。

初中語文教學中,説明文是學生必學的文體之一。我在進行這種文體的教學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通過優選、提煉、概括,分考點對學生進行分板塊複習,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説明順序複習,一堂課下來,感覺有一些收穫,也發現不少問題。

經過對近幾年中考試題的分析篩選,我希望藉助這節課的系統複習,幫學生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使學生熟悉相關的考試題型,探討、掌握解題方法,並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因此我把課設計為指導、練習課。

我將蒐集到的材料進行了整理,從出題形式,解答的步驟,注意事項幾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對內容的梳理比較系統全面實用。

我的總體構思是:複習説明文順序的概念——實例分析——明確解題思路——實戰演練——課後鞏固。

這樣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教學環節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課程的後半部分安排了練習題,旨在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把所學落實到實際中去。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課的整體框架考慮欠妥。

在引入新課後,我先提問説明順序的種類,意在加深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把握,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可是由於學生事先沒複習,學生的遺忘率較高。特別分析説明順序時學生模糊的佔多數。現在想來,如果能先後給出幾個課內的例子是屬於那種説明順序,無從下手的現象可能就有所改觀了。

其次,靈活使用材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最初的設計中,我準備都使用中考試卷中的文段和試題,可是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試卷,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進行篩選,説明順序的考點較少,練習時穿插了之前講的對象和特徵。這樣下來訓練的力度有點不足。現在想起來,其實應該專題訓練説明順序,更細更實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

第三,沒注意錘鍊導語、過渡語。

好的導語過渡語能激發學習興趣,體現課程內容的層次性,一環扣一環,引人入勝。我沒有做好這項工作,課堂始終給人一種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感覺。我由“説明順序的種類”引入的,着眼於強調本節課內容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現在想想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逐步納入自己的課程中來,激發了學生的.熱情。

最後,對於説明順序的理解,説明文中的説明對象和內容直接制約着説明順序。説明文合理地安排順序是為了把事物的特點説清楚,把事理説明白,因此一篇文章採用什麼樣的説明順序是由説明的內容決定的。一般説來,凡是説明事物形狀和構造的,常按空間順序進行説明;凡是説明事物的發展製作或演變過程的,常按時間順序進行説明;凡是説明事理的內部聯繫以及認識事物規律的,常按邏輯順序進行説明。諸如這類的分析沒能同學生詳細分析,探究。

由於種種原因,對於能否在一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沒有把握,導致上課放不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板書時還丟掉了一些的內容。它使我認識到,一堂課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對內容胸有成竹,瞭然於心了,駕馭起來才會輕鬆自如。

總體來看,我抓住了重點,通過實例分析和實戰演練提高學生閲讀説明文能力的設想也得到了落實。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課程的建構不夠合理上。加上深知學生基礎差,顧慮重重,放不開手腳,留下一些遺憾。

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覺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論從材料的選取、處理,教學環節的設置,對學生的引導,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提升。希望這種閲讀課的指導教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進步會越來越快,教學會越來越趨於完美!

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2

前幾天終於結束了説明文閲讀的教學。看了近三年的中考試卷後發現,每年的閲讀題都會在説明文閲讀和議論文閲讀中選擇其中一種來考試,分值在8—10分,難度比記敍要低得多,但奇怪的是,學生似乎更怕做説明文閲讀閲讀。

授課時我先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再讓學生自己根據平時的答題經驗總結了一些答題技巧,然後我再進行了一些補充,告訴了他們一些答題套路,答題術語等等,教學設計都是由知識到技能,由淺入深,最後再選擇一些説明文閲讀題來讓學生做,教學設計及訓練程序,看似不存在什麼問題,可是學生難以領會,原因在哪呢?我總結了一下,得出了以下結論:

首先是學生對説明文的閲讀量不大,還不能準確地把握説明文的特點,對説明對象的特點不能精確地把握。

其次是學生對説明文沒有閲讀興趣,因為它不像記敍文那樣有動人的故事情節,這樣一來,學生連仔細看一遍文章的興趣都沒有,又怎麼能答好題呢。

另外,我在評講過程中,不能抓住關鍵環節。如某種考點的提示語,甚至題後的分數的暗示作用,加上學生在答題技巧上積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夠精確了。

還有就是説明文的練習量不夠,以為簡單就可以少訓練,在學生記憶中沒有形成“定勢”,常常會與“議論文”相混淆。

基於以上情況,以後説明文閲讀訓練可作如下調整:

(一)多讀一些典型的説明文,加強學生對説明文的感性認識。

(二)讓學生積累一些答題技巧。這些技巧知識可在訓練前聽寫,以加深印象。

(三)訓練形式要多樣化,以增加趣味性。

語文中考複習《説明文閲讀》教學反思3

説明文即是客觀地説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對這種類型的文章,大部分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興趣,但説明文歷來又是要求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因此,在教學時無疑成為了一個難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力尋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現將針對説明文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一、興趣培養法

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成功大門的最為有效的一把鑰匙。”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比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的《核舟記》(這篇文章比三四單元的説明文先講授)時,我便提前一個星期找了兩位畫畫畫得比較好的同學和平時比較愛動手製作的同學,提前讓他們明確了文章的説明對象,並梳理了文章的大意,要求其在週六時畫一幅《蘇軾泛赤壁》的圖畫,並製作一個“核舟”的模型。這樣,在教授課文時,這幅圖畫和核舟模型對整個課堂教學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僅讓學生快速地瞭解了核舟的特徵,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當堂背誦課文,對説明文的相關知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對以後學習説明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與説明文的要點

在閲讀一篇説明文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朗讀文章的標題,從標題中猜想文章的寫作思路、説明對象、説明順序及説明方法等,對説明對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後,再細讀文章,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等。然後將自己猜想的與細讀後的加以分析,這樣,學生對説明文的基本要點易於進行梳理與分析了。比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我先讓學生思考怎樣介紹我們的教室,比如可以採用哪些説明順序與説明方法,可以抓住哪些特徵進行介紹等。在學生對教室的介紹有了初步感知後,再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對“故宮”有總體的瞭解,這樣,學生在學起枯燥的説明文時,也會覺得很有興趣。

三、知識與技能結合法

學生在對説明文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後,在課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説明文知識進行理解與鞏固。遇到一個知識點時,教師適當進行闡釋,然後再找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析,教師便可瞭解學生對説明文的掌握情況,以便採取相應的策略對學生還未充分掌握的知識加以複習鞏固。如在講到説明文用詞的準確性時,我採取讓學生反覆朗讀、然後再把那些用得準確的詞刪掉(換掉),重新組織成文,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的方法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樣,學生對説明文用詞的準確性體會就深得多了。

此外,在教授説明文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我感覺我有些過於強調教師的中心作用。由於學生是第一次系統地接觸説明文,怕學生不能理解,所以,在課堂上,每當提問問題學生無動於衷時,我便代替了學生,枯燥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些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對每篇文章都滿堂灌。既想把説明文的知識點全部傳授給學生,又想讓學生準確全面的掌握説明文的知識,能夠自主地對一篇説明文進行分析,由於對學生要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